度友全信(出自《梁高僧傳》)
【原文】漢洛陽僧世高,安息國王太子也。幼以至孝聞,賦性聰慧,博極群書,精天文,醫(yī)理,即鳥獸之音,無不辨之。自言前世出家時,有同學(xué)友好瞋,諫而不改,許以今世相度。時值靈帝之末,乃振錫江南,度昔年同學(xué),行至共亭湖廟。此廟素著靈異,商旅往來,能分風(fēng)上下,禱祀者不絕。高未至?xí)r,神從虛空先告廟祝曰,某舟有沙門,可請上來。廟祝如其言,高同舟者三十余人皆隨往。神曰,吾昔在外國,與師學(xué)道,今為此廟之神。周回千里,皆吾所治。以宿生布施故,享福甚多。以嗔恚故,墮此神報。吾命且盡于旦夕,以禱祀多殺,恐墮地獄,愿師救吾。吾有絹千匹,并雜玩寶物,可為我營修佛事。高請相見,神曰,我形甚丑,眾人必懼。高曰,無妨,眾不怪也。神從床后出頭,乃是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高膝邊,高向之持咒數(shù)遍,囑咐數(shù)聲,蟒悲淚如雨,身形即隱。高取絹物辭去,即為建造東寺,以資冥福。未幾有一少年,跪而謝高,倏然不見。高曰,此即共亭廟神也,得離惡形矣。后有人于大澤中,見一死蟒,身長數(shù)里。即今潯陽郡蛇村也。[按]水陸神祇,若受葷血禱祀,未有不墮地獄者。世俗不知,一遇疾病,輒問卜求神,肆行殺害。徒累病人,雪上加霜,從苦入苦。此正所謂呼諸魍魎,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能得者也。東岳圣帝,于唐以前,亦曾偶用葷祭,故急求元珪禪師授戒(事在唐高僧傳),況其他乎。此亦信中之一耳,然能不爽前世之約,信何如之。
【譯白】東漢洛陽高僧安世高,本是安息國(今伊朗)太子。幼年以至孝聞名,天資聰慧,博覽群書,精通天文、醫(yī)理,即使對鳥獸的叫聲也能辨別出意思。世高法師說自己前世出家時,有個同學(xué)道友瞋恚心重,勸他也不改,曾許愿在今世度他。時值東漢靈帝末年,他持杖來到江南化度前世同學(xué),走到共亭湖廟。此廟一向很靈驗,商人旅客往來求問,此屈就能預(yù)示順風(fēng)或者逆風(fēng),所以前來祈禱祭祀之人絡(luò)繹不絕。世高法師還未到此之前,廟神就在空中先告訴看廟人說:“某船上有位高僧,可請他上來。”看廟人依其吩咐迎請,世高法師和同船三十多人,都隨看廟人來到廟里。廟神說:“我前世在外國,曾與法師一起學(xué)道,今世成為此廟之神。周圍一千多里,都?xì)w我管轄。因前世布施功德,享受諸多供養(yǎng)之福。因前世瞋恚緣故,墮落為此屈之神。我的壽命早晚將盡,由于人們來祈禱祭祀,多殺生靈,我恐怕會受累墮入地獄,祈愿法師慈悲救我。我此廟中有絹布千匹,還有玩器寶物等,請?zhí)嫖覡I修佛事。”世高法師請其現(xiàn)身相見。神說:“我的形體很丑陋,眾人見了一定害怕。”世高法師說:“不妨,眾人不會責(zé)怪你。”神從神案后探出頭來,原是一條大蟒,不知尾巴有多長。大蟒頭伸到世高法師膝邊,世高法師向他持咒數(shù)遍,又囑咐了他幾聲,大蟒悲慟得淚下如雨,身形隨即消失。世高法師取了絹絲、寶物,告辭而去,即為神建造東寺,以資助其福。不久,有一少年,前來向世高法師跪拜致謝,轉(zhuǎn)眼之間就不見了。世高法師說:“此少年就是共亭湖廟之神,已脫離惡道形體了。”后來有人在大澤中見到一條死蟒,身長達(dá)數(shù)里。此處就是現(xiàn)今潯陽郡(今江西九江)的蛇村。[按]凡水陸神祇,若享受葷血祭祀,沒有不墮地獄的。世俗之人不知,一遇疾病,就問卜求神,肆意殺生祭祀。徒然連累病人,雪上加霜,從苦入苦。這正是所謂的招呼諸魍魎鬼怪,請求他們賜福保佑,希冀延年增壽,終究是不可得的。東岳圣帝在唐朝以前,也曾偶爾享用葷血祭祀,所以急請元珪禪師為他授戒。何況其他神呢?這也是守信中之一例。然而能不忘前世之約,可見古代高僧是如何的守信。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度友全信
看網(wǎng)友對 度友全信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