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fā)明]牛羊犬馬,世俗猶或憐之。若言愛惜蟲蟻,無不笑其愚矣。獨不思形有大小,性無大小。若謂大者殺之有罪,小者殺之無罪。則人身雖大,終遜于牛,與其殺牛,不如殺人。而天下之至尊且貴者,無如摩竭大魚(摩竭大魚,鱗甲內(nèi)癢,以身揩玻璃山,海水皆赤)矣。帝君此語,欲人泯乎大小之見,一舉足而不敢忘戒殺也。◎世人舉足動步,無不是罪。即以行路而言,一生誤傷物命,不知幾千萬萬矣。曾見沙彌律中,有行步不傷蟲蟻咒,甚為簡易。宜于每日清晨,未下床時,先默念佛號數(shù)聲,祝曰,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若于足下誤傷時,愿汝即時生凈土。隨持咒七遍,咒曰,晻地利日(音支)利娑婆訶。持過七遍,然后投足于地,則無誤傷之患。按此咒,不問智愚,人人可誦。子弟六七歲時,即宜教之,習(xí)慣,則仁慈之念,自幼培植。未始非雞鳴而起,孳孳為善之助也。
【譯白】[發(fā)明]對于牛、羊、狗、馬,世俗之人或許還有人能憐憫。若說愛惜蟲蟻,大概人們都會笑其愚癡。為何不想一想,眾生之形體雖有大小之別,而其本性并無大小。若認為殺大的物命有罪,殺小的物命無罪,則人身雖大,畢竟不能超過牛身,與其殺牛罪大,不如殺人反而罪小了。若按此來說,那么天下最尊貴的莫過于摩竭大魚了(摩竭大魚鱗甲內(nèi)發(fā)癢時,用身體摩擦玻璃山,海水都因此變紅)。帝君這句話,是希望人們消除對生命大小的不平等看法,從而于曰常舉手投足處都不敢忘記要戒殺啊!◎世人舉足動步,無不是罪。就以走路來說,一生誤傷物命,不知有幾千萬萬。曾見《沙彌律》上有行步不傷蟲蟻咒,念起來很簡易。可在每天清晨未下床時,先默念佛號數(shù)聲,祝愿道:“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若于足下誤傷時,愿汝即時生凈土。”接著持誦咒語七遍,咒語是:“瘡地利日(音支)利娑婆訶。”念過七遍然后下床走路,則無誤傷之咎。此咒無論聰明愚笨,人人可念誦。小孩六七歲時,長輩即應(yīng)當教他念,沿成習(xí)慣,則仁慈之心自幼即得到培植。這就與孟子所謂的黎明即起,孳孳為善的教誡交相互助益了。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舉步常看蟲蟻
看網(wǎng)友對 舉步常看蟲蟻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