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吾道一貫,乃夫子一生本領。亦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歷圣以來相傳之本領。顏夫子從博文約禮后悟及,所以有喟然之嘆。此外得其傳者,不過曾子,子貢耳。夫子于一貫之理,頭頭是道。所以在川上,則曰,逝者如斯。其教及門,則曰,無行不與。正為出戶不由道,飲食不知味者,作現前指點耳。門人不得其解,故有何謂之問。曾子亦用現前指點之法以教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譬之有人問如何是海。其人即取海中勺水示之,曰,此便是海水。若謂勺水之外無海,直是癡人說夢矣。今之學者,動云忠恕之外無一貫,何以異此。
【譯白】孔子說:“我平日所講之道,可以用一個根本的道理來融會貫通。”這句話體現了孔子一生之本領,也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圣人歷代相傳之本領。顏夫子(顏回)從“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這句話領悟到老師一貫的道理,所以他才深有感觸地嘆息說:“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意為老師的學問和人品,越仰望越覺得它崇高,越鉆研越覺得它堅實。看其好像在前,忽然又在后面)。”此外得到孔子心傳的人,不過曾子和子貢罷了。孔子對于一貫之理,頭頭是道。所以在河邊時,則感嘆說:“過去的歲月就像流水一樣。”而他教育學生,則說:“我沒有隱瞞什么不對你們說的。”其實,“吾道一以貫之”,正是為那些出門不識途徑,飲食不知味道之人作現前指點的。可門人偏不能領會其意,所以就問曾子:“老師說的是什么意思?”曾子也用現前指點之法來教人,說:“夫子之道,不過是忠恕而已。”譬如有人問什么是海。其人就取海中一勺水給他看,說:“此便是海水。”若認為除了此一勺水之外沒有大海,簡直就是癡人說夢了。如今之學者,一開口便說,忠恕之外無一貫之道。這與認勺水為海之人有何區別呢?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忠恕之外無一貫
看網友對 忠恕之外無一貫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