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持齋斷肉之疑(凡八辨)
【原文】問,殺傷物命,罪固大矣。至于食肉,宜若無罪。而經言食肉必得惡報,則冥間法網太苛矣。?答,非獨冥間,世間法律,亦復如是。殺生譬之劫盜,食肉譬之窩贓。窩主與盜,相去幾何。◎世尊告大慧菩薩云,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一切眾生,展轉常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臭穢不凈,不應食肉。諸天厭棄故,不應食肉。令口氣臭故,多惡夢故,不應食肉。入于空間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聽食肉者,無有是處(詳載楞伽經)。
【譯白】問:“殺傷物命,罪過固然極大。至于食肉,應該無罪。而佛經上說:“食肉必得惡報。,則冥間法律未免太苛刻了。”?答:“并非只有冥間法律苛刻,世間法律也同樣如此。殺生者譬如是劫盜,食肉者譬如窩贓。窩主與劫盜之罪,本來就差不多。”◎世尊告訴大慧菩薩說:“有無數理由,不應食肉。一切眾生,在六道輪回中,搌轉常為六親眷屬,將眾生當做六親想,所以不應食肉。肉類本身臭穢不凈,所以不應食肉。食肉者將被諸天厭棄,所以不應食肉。食肉者口氣臭穢,常做惡夢,所以不應食肉。食肉者,行于空間林中,虎狼聞其肉味,必來侵犯,所以不應食肉。因此食肉者無有是處。”
【原文】問,衣食皆系前定,福多則所享亦多,持齋乃薄福耳。?答,食則是君祿,不食是君福。持齋戒殺,適見其福厚耳。如謂但得人口,即名為福,則雞吞蜈蚣,鵲啄蚯蚓,人反遜其福耶。
【譯白】問:“衣食享用皆是前世注定,福報大,則自然所享也多。持齋食素的大概都是薄福之人吧?”?答:“對于葷腥物類,食是你的祿,不食是你的福。人能持齋戒殺,則可見其福報厚。若認為只要入得口即為有福,那么雞常呑蜈蚣,鵲常啄食蚯蚓,莫非人反不如雞和鵲有福了?”
【原文】問,信斯言也,必持齋而后可。試問孔子持齋乎。?答,持齋。書言,齋必變食。子之所慎齋。禮言,致齋于內,散齋于外。班班可考。必齋戒而后可交神明,則食肉為昏濁之法可知矣。今人事事不如孔子,而不持長齋,必欲藉口于孔子。將以食肉為人圣之門耶。
【譯白】問:“此言有道理,必要使人持齋而后方可。那么試問當年孔子持齋嗎?”?答:“持齋。《論語》中說:‘齋必變食(齋戒時,飲食必潔凈)。’又說:‘子之所慎,齋(孔子所慎重對待的事,齋戒)。’《禮記》中說:‘致齋于內,散齋于外(致齋戒的誠意在內心,表現齋戒的誠意在生活起居上)。’有關孔子齋戒之事,記載于儒書中,班班可考。因為齋戒必須潔凈,而后才可與神明感通道交。可見食肉是渾濁之法。今人事事不如孔子,唯獨不持長齋,必借口于孔子。難道將食肉作為入圣之門嗎?”
【原文】問,儒者處世,當以遠大為期。若拘拘于不飲酒不茹葷,則近愚夫愚婦矣。?答,愚夫愚婦中,持齋者什鮮一二,食肉者遍地皆是。豈持齋者愚,食肉者不愚耶。子試問古來大憝〖大憝(dui),惡魁】奸惡,有持齋者乎。無有也。試問魁劊屠兒市井無賴,有持齋者乎。無有也。觀此,則持齋者可知矣。
【譯白】問:“儒者處世,當以遠大理想為志向。若只拘泥于不飲酒不吃葷,則近乎于愚夫愚婦了。”?答:“愚夫愚婦中能持齋的,十人中難得有一二,食肉者卻遍地皆是。難道只有持齋者愚,食肉者就不愚嗎?請問自古以來,大奸大惡者當中,有持齋人嗎?沒有吧!又問,魁儈屠夫及市井無賴,有持齋的嗎?也沒有吧!則持齋者之品行如何即可想而知了。”
【原文】問,持齋之善,余既知之。但形容枯槁,奈何。?答,真身為重,假身為輕。
【譯白】問:“持齋之好處,我已知道了。但食素之人,身體痩弱,形容枯槁,怎么辦呢?”?答:“食素之人,未必身體痩弱。即使身體瘦弱,也以真身為重,假身為輕。”
【原文】問,世間五種辛菜,本從地中所產,何為并此戒之。?答,為其辛臭故,能障菩提故,食之諸天厭棄故,熟食助淫,生食發恚故,邪魔餓鬼聞氣常舐其唇故。
【譯白】問:“世間五種辛菜(指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本從地中所產,為何也一并戒之。”?答:“因五種辛菜之味辛臭,能障礙菩提道。食五辛者,諸天嫌其臭穢,全皆遠離。熟食助長淫心,生食易生瞋怒,而邪魔餓鬼聞其氣味常舐其嘴唇。”
【原文】問,有人謂吾雖不持齋,然勝于持齋而破。有人謂吾雖持齋而破,猶愈于不持。敢問優劣何如。?答,譬之仕宦,其不持齋者,未登仕版者也。持之而破者,既登仕版而被黜者也。暫持而破,如甫入朝班,旋遭放逐。久持而破,如向居權要,忽賦歸田。
【譯白】問:“有人說我雖不持齋,但勝過持齋而又破齋者。又有人說我雖持齋而又破齋,但還是比不持齋者強。請問究竟誰優誰劣?”?答:“譬如仕途為官,其不持齋者,如同未入仕途之百姓。持齋而又破齋者,如同已出任為官而又被罷免者。暫持而破,如剛入朝班不久,即遭放逐。久持而破,如一向位居權要,忽然賦閑歸田。”
【原文】問,吾等甚欲持齋,但美味在前,便不能自主,奈何。?答,當作五種不凈觀,則決定能持矣。何者為五。一者厥種不凈,謂肉食皆畜生之精血故。二者所食不凈,謂豬羊所食,無非糟糠糞穢故。三者住處不凈,謂其設身于大小便利之中故。四者腹中不凈,謂其革囊中滿盛惡露故。五者死后不凈,謂其腐爛時,與死人無異故。
【譯白】問:“我等很想持齋,但每當美味佳肴在前,總是禁不住嘴饞,該怎么辦?”?答:“當做五種不凈觀,便決定能持。一者種子不凈。觀想肉食都是從畜生之精血而來。二者所食不凈。觀想豬羊等所吃之飼料無非糟糠糞穢。三者住處不凈。觀想畜生整天處于糞便之中。四者腹中不凈。觀想畜生體內盛滿屎尿惡露。五者死后不凈。觀想畜生死后皮肉腐爛時與死人的尸體沒有兩樣。”
摘自《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釋持齋斷肉之疑
看網友對 釋持齋斷肉之疑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