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色界而上,復有四天,一空無邊天,二識無邊天,三無所有天,四非想非非想天。以其但有定果色,而無業(yè)果色,故通號之為無色界。[按]此三界之極頂也。非想非非想天,壽至八萬四千大劫。然皆不了妙覺明心,故天福一盡,復入輪回。以佛眼觀之,總為未出世之凡夫也。道家所謂三界,乃上中下界也,與此不同。
【譯白】由色界往上,又有四種天。一是空無邊天,二是識無邊天,三是無所有天,四是非想非非想天。因為此四種天之天人,只有定果色,沒有業(yè)果色,所以通稱為無色界。[按]此是三界之極頂。非想非非想天之天人,壽命長達八萬四千大劫。只因未能了悟妙覺明心,所以天福一盡,又要墮入輪回。以佛眼觀之,都是尚未出離世間之凡夫。道家所說之三界,是上中下三界,與此三界不同。
【原文】問,天者,至尊無對之名。總謂之天,可矣。安得有種種名色。?答,人亦號萬物之靈,豈得總謂之人,竟無賢愚貴賤乎。經(jīng)云,具五戒者生人中,修十善者生天上。然五戒十善,各有淺深大小之別。故在人道者,其福不齊。在天道者,其福亦不齊也。
【譯白】問:“天既是至尊無上、獨一無二之名號,總稱之為天就可以了,怎么又有許多名目呢?”?答:“人也號稱為萬物之靈,難道總稱為人,其間就沒有賢、愚、貴、賤之分嗎?佛經(jīng)說:‘具足受持五戒之人,轉(zhuǎn)生人中。修十善之人,可生天上。’然而五戒十善也各有深淺大小之別。所以生在人道中的,各人福報不一樣。生在天道的,其福報也各有不同。”
【原文】問,二十八天,何天為凡,何天為圣。?答,二天唯凡夫住,五天唯圣人住,其余二十一天,則凡圣同居矣。二唯凡住者,一是初禪大梵天王,二是四禪中無想天人。何以故。蓋以大梵天王,不知六道眾生,皆因自己業(yè)力輪轉(zhuǎn)。但自恃高貴,謂唯我能生一切天地人物,遂起邪見。又無想天中,唯是外道修無想定,以生其中,受五百劫無心之報,自謂涅槃,受報畢已,必起邪見,來生地獄。五唯圣住者,從廣果天以上,無煩,無熱等五凈居天,唯是阿那含三果圣人所住也。自余二十一天,凡圣同居者,例此可悉。
【譯白】問:“二十八種天中,何天是凡夫居住,何天是圣人居住?”?答:“二種天唯是凡夫居住,五種天唯是圣人居住。其余二十一種天,則凡夫與圣人共同居住。凡夫居住的二種天,一是色界初禪大梵天王,二是色界四禪中無想天人。為什么呢?因為大梵天王,并不知六道眾生都是因各人業(yè)力輪轉(zhuǎn)。但自恃高貴,以為只有我大梵天王能生一切天地人物,遂起邪見。又無想天之天人,只是外道修無想定,以生其中,受五百劫無心之報,而他們自以為已入涅槃。受報完畢之后,必起邪見,則來生肯定墮入地獄。圣人居住的五種天,是從廣果天以上的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xiàn)天、色究竟天,合稱為五凈居天,居住其中的,全是已證得阿那含三果之圣人。其余二十一種天,凡圣共同居住的,可依此類推。”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無色界四天
看網(wǎng)友對 無色界四天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