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明]于公六句,乃帝君偶舉四則因果,為欲廣福田二語張本。濟人,救蟻,是順種福田。治獄,埋蛇,是逆種福田。◎治獄,惡事也,而反興測馬之門,何哉。蓋于公之官守,是治獄之官守。而于公之心地,非治獄之心地也。駟馬之門,亦興于心地耳。◎人命關天,獄詞最重,略失檢點,悔之無及。吾輩不幸而職司其事,便當刻刻小心,臨深履薄。恍若天地鬼神,瞋目而視我。罪人之父母妻子,呼號而望我。不可立意深文,不可誤聽左右,不可逼打成招,不可潦草塞責,不可恃聰明而憑臆斷,不可徇囑托而用嚴刑,不可逢迎上官之意,不可但據下吏之文,不可因他端而遷怒,不可乘酒醉而作威。茍非罪當情真,不可動加鞭打。茍非人命大盜,不可輕系囹(ling)圄(yu)。嚴反坐之條,以懲誣告。杜株連之累,以安善良。人犯隨到隨審,不使今日守候,而復來朝。訟師隨訪隨拿,勿令構斗兩家,而復漁利。發其議和,所以釋其罪。假以顏色,所以盡其詞。清廉,美名也,當濟之以寬厚。靜鎮,大度也,當輔之以精勤。效蒲鞭之德政,則竹板務取其輕,而毛節必削。睹牢獄之堪憐,則禁子務懲其惡,而飲食宜時,寧于必死之中求其生,勿于可生之處任其死。其老于我者,常作伯叔想。等于我者,常作兄弟想。幼于我者,常作子侄想。上思何以資祖考,下念何以蔭兒孫。雖借此以度世可也,豈特興駟馬之門乎。
【譯白】[發明]于公以下六句,是帝君偶舉四則因果,作為下文“欲廣福田,須憑心地”二句之伏筆。濟人、救蟻,是順種福田。治獄、埋蛇,是逆種福田。◎治獄,本是兇暴之事,可于公反而大修能容駟馬高車之門,為什么呢?因為于公之官職,雖是掌管獄訟之官職,而他之心地,卻不是平常治獄之心地。輛馬之門,正緣于他的心地而興。◎人命關天,判決獄案之言詞最為重要,稍微有失檢點,將悔之不及。我輩若不幸而任職于執法部門,當時刻小心,處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仿佛有天地鬼神在瞋目看著我,罪人之父母妻兒在呼號而望著我。不可過于援用苛刻條文,不可盲目聽信左右閑話,不可濫用酷刑逼打成招,不可潦草結案敷衍塞責,不可自恃聰明而妄加臆斷,不可曲從請托而亂用嚴刑,不可曲意逢迎上司之意,不可輕率依據下屬之文,不可因其他事端而遷怒于犯人,不可乘著酒醉而濫施刑罰。倘若不是證據確鑿、該當受罪,不可動不動就鞭打。倘若不是事關人命大盜,不可輕易關押牢獄。對于反坐之條例一定要嚴格執行,以便懲處誣告之人。杜絕株連之禍害,以安撫良善之人。人犯隨到隨審,不要使其今日守候而拖延改天再審。對那些專替人打官司、出主意、寫狀紙的訟師、隨時訪查、隨時拘拿,不要讓他挑撥離間,使兩家爭斗而從中謀利。盡量讓訴訟雙方商議和解,借此消除怨愆。適當給點嚴肅的臉色,讓他們坦白交代,不敢隱瞞。清廉是美好的稱呼,應當再加上寬厚。鎮靜是氣量寬宏之表現,應當再加上專心勤勉。仿效刑法寬仁之德政,即使用竹板也務必取其輕的,而毛節一定要削去。看到被監禁的犯人實在可憐,因而對兇惡的看守一定要懲罰,而犯人的一日三餐要按時送到。寧可于必死之中竭力求其生。不可于可生之處聽任其死。其年齡比我大的,常當做我的伯伯叔叔想。和我年齡相仿的,常當做我的兄弟想。比我年紀小的,常當做我的子侄想。上思我要怎樣立身行道才能告慰祖先,下念我要如何修功積德才能庇蔭兒孫。只要能借此官職為世人做些有益之事就欣慰了,難道僅僅為了圖個大興馳馬之門嗎?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看網友對 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