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印光大師壽康寶鑒序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滅絕,家道傾頹,兇神蒞止者。此舉世人之常情,雖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縱至愚之人,斷無幸災樂禍,厭福惡吉者。而好色貪淫之人,心之所期,與身之所行,適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彼縱情花柳,唯此是圖者,姑勿論。即夫婦之倫,若一貪湎,必致喪身殞命。亦有并不過貪,但由不知忌諱(忌諱種種,詳示書后,此不備書),冒昧從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憐愍。以故前賢輯不可錄,備明色欲之害,其戒淫窒欲之格言,福善禍淫之證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諱之時處人事,不憚繁瑣,縷析條陳,俾閱者知所警戒,其覺世救民之心,可謂懇切周摯矣。而印光復為增訂,以名壽康寶鑒,復為募印廣布者,蓋以有痛于心而不容已也。一弟子羅濟同,四川人,年四十六歲,業船商于上海。其性情頗忠厚,深信佛法,與關綱之等合辦凈業社。民國十二三年,常欲來山歸依,以事羈未果。十四年病膨脹數月,勢極危險,中西醫均無效。至八月十四,清理藥帳,為數甚巨,遂生氣曰,我從此縱死,亦不再吃藥矣。其妾乃于佛前懇禱,愿終身吃素念佛,以祈夫愈。即日下午病轉機,大瀉淤水,不藥而愈。某于八月底來申,寓太平寺,九月初二,往凈業社會關綱之,濟同在焉,雖身體尚未大健,而氣色淳凈光華,無與等者。見某喜曰,師父來矣,當在申歸依,不須上山也。擇于初八,與其妾至太平寺,同受三歸五戒。又請程雪樓,關綱之,丁桂樵,歐陽石芝,余峙蓮,任心白等諸居士,陪某吃飯。初十又請某至其家吃飯,且曰,師父即弟子等之父母,弟子等即師父之兒女也。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汝病雖好,尚未復原,當慎重,惜未明言所慎重者,謂房事也。至月盡日,于功德林開監獄感化會。彼亦在會,眾已散,有十余人留以吃飯,彼始來,與司帳者交代數語而去,其面貌直同死人,某知其犯房事所致,切悔當時只說父母唯其疾之憂,未曾說其所以然,以致復濱于危也。欲修書切戒,以冗繁未果。十月初六至山,即寄一信,極陳利害,然已無可救藥,不數日即死。死時關綱之邀諸居士皆來念佛,其得往生西方與否,未可知,當不至墮落耳。夫以數月大病,由三寶加被不藥而愈,十余日間,氣色光華,遠勝常人,由不知慎重,誤犯房事而死,不但自戕其生,其辜負三寶之慈恩也甚矣。某聞訃,心為之痛,念世之不知忌諱冒昧從事,以致殞命者,其多無數。若不設法預為防護,殊失如來慈悲救苦之道。擬取不可錄而增訂之,排印廣布,以期舉世咸知忌諱,不致誤送性命。一居士以母氏遺資千六百元,擬印善書施送,某令盡數印壽康寶鑒,以拯青年男女于未危,則以羅濟同一人之死,令現在未來一切閱此書者,知所戒慎,并由展轉流通,展轉勸誡,庶可舉世同享長壽康寧,而鰥寡孤獨之苦況,日見其少。如是則由濟同一人之死,令一切人各得壽康,濟同之死,為有功德,仗此功德,回向往生,當必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之弟子,作海眾之良朋矣。孟子曰,養心者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時尚宜節欲,況大病始愈乎。十年前一巨商之子,學西醫于東洋,考第一,以坐電車,未駐而跳,跌斷一臂,彼系此種醫生,隨即治好。凡傷骨者必須百數十日不近女色,彼臂好未久,以母壽回國,夜與婦宿,次日即死。此子頗聰明,尚將醫人,何至此種忌諱,懵然不知,以俄頃之歡樂,殞至重之性命,可哀孰甚。前年一商人,正走好運,先日生意,獲六七百元,頗得意。次日由其妾處,往其妻處,其妻喜極。時值五月,天甚熱,開電扇,備盆澡,取冰水加蜜令飲,唯知解熱得涼,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涼,未三句鐘,腹痛而死。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諱,冒昧從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幾千萬億也。而古今來福最大者,莫過皇帝,福大壽亦當大,試詳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壽,豈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諱,以自促其壽乎。而世之大聰明人,每多不壽,其殆懵懂于此而致然乎。某常謂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貪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間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蕓蕓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某流通壽康寶鑒之所以也。愿世之愛兒女者,以及為同胞作幸福防禍患者,悉各發心印送,展轉流傳,俾人各悉知忌諱,庶不至誤送性命,及致得廢疾而無所成就也。彼縱情花柳者,多由自無正見,被燕朋淫書所誤,以致陷身于欲海之中,莫之能出。若肯詳閱,則深知利害,其所關于祖宗父母之榮寵羞辱,與自己身家之死生成敗,并及子孫之賢否滅昌,明若觀火,倘天良尚未全昧,能不觸目驚心,努力痛戒乎。將見從茲以后,各樂夫婦之天倫,不致貪欲損身,則齊眉偕老,既壽且康。而寡欲之人恒多子,而且其子必定體質強健,心志貞良,不但無自戕之過失,決可成榮親之令器,此光之長時馨香以禱祝者。愿閱者共表同心,隨緣流布,則人民幸甚,國家幸甚。(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譯白】世間之人沒有不希求健康長壽、子孫綿延、事業發達、吉祥平安的。也沒有會希望多病夭折、斷子絕孫、家道衰落、兇災多難的。此是舉世人之常情,雖稚子幼童,也不例外。縱是極愚之人,也絕無幸災樂禍,厭惡幸福吉祥的。而貪淫好色,縱情花柳之人,他們心之所期望的,與身之所行為的,恰恰完全相反。終至于不愿得的病夭兇危,卻因為貪好淫色而降臨。而希望得到的康壽吉祥,卻因為貪淫好色而無所得。多么悲哀啊!那些縱情花柳,一心貪圖女色而不顧后果之人,姑且不論。即便是夫婦之倫,若毫不避忌,一味貪湎沉溺,必定會導致喪身失命。也有并不過于貪戀的,只是由于他們不知忌諱,盲目無知行事,結果也同樣導致死亡。實在令人憐憫慨嘆。所以前賢曾編輯《不可錄》,詳盡說明色欲之害,其戒淫息欲之格言,福善禍淫之實例,戒淫之方法日期,忌諱之時處人事,不怕繁瑣,仔細條陳,使讀者知所當警戒。其覺悟世間,救護人民之心,可說是萬分懇切周到而至誠啊!現在印光再把《不可錄》加以整理增訂,取名為《壽康寶鑒》。并廣為募印流通,實在是有痛于心而不容我坐視不問者。印光有一弟子羅濟同,四川人,四十六歲,在上海經營船業生意。其人性情很忠厚,深信佛法,與關綱之等居士合辦上海凈業社。民國十二三年時,常想來普陀山皈依,因事阻未能成行。民國十四年得膨脹病幾個月,非常危險,歷經中西醫藥治療均無效。至八月十四日清理藥賬時,發現數目巨大,于是很生氣地說:“我從此后即使病死,也不再吃藥了。”其妾便在佛前懇切祈禱,許愿終身吃素念佛,以祈求丈夫早日痊愈。就在許愿的當天下午,羅濟同忽然大瀉淤水,幾個月的膨脹病不吃藥即消除了。我于八月底來上海,住在太平寺。九月初二,去凈業社與關綱之會面,濟同也在。雖然其身體尚未完全康復,而氣色淳凈光華,無有可比者。見到我很歡喜地說:“師父您來啦。我們可以在上海皈依,而不須去普陀山了。”擇定初八日,與其妾一起去太平寺,同受三歸五戒。又請程雪樓、關綱之、丁桂樵、歐陽石芝、余峙蓮、任心白等諸居士,陪我吃飯。初十又請我到他家吃飯,并且說:“師父就是弟子等之父母,弟子等即是師父之兒女。”我說:“父母最憂心的就是兒女得病。你大病雖好,元氣尚未完全復原,應當慎重。”可惜沒有明說所當慎重的是房事。到了月末,于功德林開監獄感化會時,他也在場。眾人散后,有十多人留下吃飯,他過來與管賬的人交代幾句即走開了。只見其面色如同死人,我知道他是大病剛愈后犯了房事所致,痛切后悔當時只說父母最擔心兒女得病,未曾明說其所以然,以致他又趨于病危了。想寫信切勸他,因事務繁忙而未成。十月初六到山,趕緊寄信給他,詳盡說明利害,然而已無可救藥,幾日后他即死了。死時關綱之邀請很多居士來為他念佛,其能否往生西方,未可知曉,當不至于墮落罷。唉,可惜啊!大病幾個月,由三寶加被,不吃藥而病愈,十多天時間,氣色光潤,遠勝平常人。卻因不知忌諱,誤犯房事而死,不但自害其命,其辜負三寶之慈恩也太過了。我聽聞后非常痛心,由此聯想到世間不知忌諱,冒昧行事,而導致喪命的人,其多無數。若不設法預先防護,也太辜負佛慈悲救苦之道了。因此將《不可錄》增廣修訂,排版印刷,廣為傳布流通,期望舉世之人都知忌諱,不致于誤送性命。一居士以母親遺下的一千六百元,準備印送善書,我即囑咐他全部用來印刷《壽康寶鑒》,以拯救青年男女,保身防患于未然,則因羅濟同一人之死,而令現在未來一切閱讀此書者,都能知所戒慎,并從而輾轉流通,輾轉勸誡,將使舉世之人皆同享長壽康寧,而鰥寡孤獨之苦況,亦當逐漸減少。如此則由濟同一人之死,而令一切人皆得壽康,則濟同之死,當有功德。仗此功德,回向往生,濟同當必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阿彌陀佛之弟子,作清凈大海眾菩薩之伴侶了。孟子說:“養心的方法,沒有比盡量減少欲望更好了。”那些平素欲望少的人,即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那些平素欲望多的人,即使本性還有所存留,那也是很少的。健康尚應節欲,又何況大病初愈呢!十年前有一富商的兒子,在曰本學西醫,成績總考第一。有次坐電車,車未停穩而跳下車,跌斷一只手臂,他就是學骨科的醫生,隨即接好。凡是傷筋斷骨的人,必須在一百幾十天內都不可行房事的。而他手臂剛接好不久,因回國為母親祝壽,夜晚與其妻同宿,第二天即死了。此年輕人很聰明,尚且要為人醫病的,何至于連此種忌諱都懵然不知,因貪片刻之歡樂,卻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太可哀嘆了。前年有一商人,正走好運,前一天做生意,賺了六七百元,很得意。第二天從他小妾的住處,去他妻子的住處,其妻見他過來非常歡喜。時令正當五月,天氣很熱,妻為他打開電扇,準備浴盆讓他洗澡,取冰水加蜜給他喝,只知讓他解熱得涼,不知他剛行過房事,不可受涼,不到三個鐘頭,即腹痛而死。由此可知世間因為不知忌諱冒昧犯淫而導致死亡的人,真不曉得有幾千萬億。自古以來,福報最大的,莫過于皇帝。福報大壽命也應當大。試考證史書,十個皇帝中有八九個都不長壽。豈不都是因為淫欲過度,加上不知忌諱而自短其壽么?而世間之大聰明人,也常常多數不長壽,皆因其懵懂不知忌諱于色欲之害而導致啊!我常說:“世間人十分之中,有四分人是因色欲而死。還有四分人雖不是由色欲直接而死,但因貪湎色欲而導致身體虧損,稍受其他傷風感冒之類感染接觸,無抵抗力間接而死。能活到命中注定壽命而死的人,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蕓蕓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而死,太可悲了!此就是我之所以要流通《壽康寶鑒》的原因。愿世間愛兒女的人,以及為同仁謀求幸福、預防禍患的人,都能發心印刷施送,搌轉流通傳布,使人人皆知忌諱,方可不至誤送性命及導致殘廢疾病而無所成就。那些縱情花柳的,多因自己無正知正見,被惡友淫書所誤導,以致陷身于淫欲苦海之中,莫能出來。若肯詳閱此書,則深知利害,其中所關于祖宗父母之榮辱寵羞,與自己身體家庭之死生成敗,及子孫之賢達昌盛與衰敗沒落,十分明晰。倘天知良心尚未完全喪失,怎能不觸目驚心,努力痛戒呢?將見從此以后,各守夫婦之天倫,不致因貪欲而損傷身體、性命,則白頭偕老,既長壽且康寧。而少欲之人必多子孫,且其子孫必定體質強健,心力志向光明遠大,不但無自害其身之過失,決定可成為耀祖光宗之大器,這是我印光長時所焚香禱祝的。愿閱讀此書者共發同心,隨緣隨力流布,則不但人民幸運無比,國家也幸運無比。民國十六年(1927)丁卯季春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
摘自《安士全書》欲海回狂:印光大師壽康寶鑒序
看網友對 印光大師壽康寶鑒序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