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神識投胎,不獨自己受苦,即為母者,亦大受其苦。無論在胎十月,度日如年。到出胎之際,為母者痛苦萬狀,慚懼難言??炭膛c鬼為鄰,念念求生不得。幸而難過重生,便愛嬰兒若寶,由是推燥就濕,顧復(fù)提攜,一生精血,暗里消磨者多矣。昔有七歲沙彌,出家得道,自識宿命。因嘆曰,吾之一身,累五母悲惱。為第一世母子時,鄰家亦生,吾獨短命,母見鄰子長成,即生悲惱。為第二母子時,吾復(fù)早夭,母若見人乳兒,即生悲惱。為第三母子時,十歲即亡,母見他兒飲食類我,即生悲惱。為第四母子時,未娶而死,母見同輩娶婦,即生悲惱。今當(dāng)?shù)谖迨?,七歲出家,吾母憶念,復(fù)生悲惱。吾念生死輪回,累親如此,所以精進(jìn)修道。今街上摩肩接踵〖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往來不絕之人,大抵遺累于親者多。能報親恩者,曾有幾人?夫托胎一世,即累一父母。則托胎百千萬世,即遺累百千萬世父母矣。若能超然出世,蓮華化生,永遠(yuǎn)不累父母,豈非大孝之大孝乎。乃今之鎊佛者,反謂出家不孝。是甘心常住胎中,而累及其親者也。
【譯白】神識投胎,不獨自己受苦,即是作為母親,也深受其苦。無論住胎十月,度日如年。到了出胎之際,母親更是痛苦萬狀,慚愧恐懼難言??炭膛c鬼為鄰居,念念求生不得生。幸而度過死門關(guān)出生了,便百般憐愛,視若珍寶。從此,干燥的地方孩子睡,潮濕的地方歸自己,千般照顧,萬般呵護(hù)。一生的精神和心血,不知不覺中消耗盡了。從前有個七歲沙彌,出家修行證道,自知過去宿命。因而感嘆道:“我之一身,曾拖累五位母親為我悲傷煩惱。我做第一世母親的孩子時,鄰居家亦生孩子,唯獨我短命夭折,母親見鄰家孩子長大成人,即生悲惱。為第二世母親的孩子時,我又過早夭亡,母親每次見他人喂乳,即生悲惱。為第三世母親的孩子時,我十歲即死了,母親見其他人家孩子吃飯喝水像我,即生悲惱。為第四世母親的孩子時,還未娶妻即死了,母親見我的同輩娶妻,即生悲惱。今生是第五世,我七歲出家,母親想念我,又生悲惱。我思維生死輪回,拖累母親如此悲惱,所以精進(jìn)修道?,F(xiàn)今街上摩肩接踵,往來不絕之人,大多是拖累遺害母親之人。能報母親恩者,曾有幾人?托胎一世,即拖累一世父母。則托胎百千萬世,即遺害拖累百千萬世父母。若能超然出世,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蓮花化生,則永遠(yuǎn)不再拖累父母,豈不是大孝中之大孝?可嘆現(xiàn)今謗佛之人,反認(rèn)為出家是不孝。直是甘心常住胎中,而永拖累其父母。
摘自《安士全書》西歸直指:大孝人不愿入胎
看網(wǎng)友對 大孝人不愿入胎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