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唐少康,縉云人,十五通法華,愣嚴。貞元中,見白馬寺內文字放光,探之,乃善導和尚西方化導文也。因祝曰,若凈土有緣,乞更放光。祝訖,光明轉熾。遂詣長安善導和尚影堂瞻禮,忽見遺像升空。后至新定,先化小兒念佛。初時念佛一聲者,與一^文。繼而能念十聲者,與一^文。年余,無少長貴賤,皆知念佛。復于烏龍山建凈土道場,策勵學者。后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囑道俗曰,當于凈土,起欣樂心。于閻浮提,起厭離心。遂放異光數道而逝。
【譯白】唐朝少康大師,縉云人,十五歲時即通達《法華經》、《楞嚴經》。貞元年間,見到白馬寺內有文字放光,探查發現,原是善導和尚的西方化導文。因而祝愿說:“若我與凈土有緣,祈更放光明。”祝禱完,光明更熾盛。于是往長安善導和尚影堂瞻禮,忽然見到善導和尚的遺像升到空中。后來師到新定,先教小兒念佛。起初時念佛一聲的,給一文。后來能念十聲的,給一文。一年后,無論老少貴賤之人,皆知念佛了。又于烏龍山修建凈土道場,督促勉勵學人。后來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師囑咐出家、在家眾說:“當對西方凈土,生欣樂心。對此閻浮提,生厭離心。”說完即放異光數道而往生了。
摘自《安士全書》西歸直指:康法師
看網友對 康法師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