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為善而或惡終者,今生善果未熟,前生惡果先熟也。然又有見為惡終,而實非惡終者。如牧牛小兒,采華供佛,中路被牛觸死,其神即生忉利天(出譬喻經)。獼猴見僧而喜,戲披袈裟,失足墜岸而死,其神即生天上,是也(見經律異相)。總之,因作善而死,未有不得善報,特一時肉眼不識耳。
【譯白】平生行善,有的卻得到悲慘的結局,此是因今生的善果尚未成熟,前生的惡果先成熟了。但也有看似是不好的結局,其實并非不好的結局。譬如放牛的童子,采摘鮮花來供佛,在途中被牛觸死,他的神魂當即生到了忉利天。有一獼猴見到僧人而心生歡喜,向僧人借來袈娑披著玩,卻失足墜崖而死,其神魂也生到天上。總之,因為行善而死,沒有不得善報的,只是人們一時肉眼看不到罷了。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為善惡終
看網友對 為善惡終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