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电影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_久久精品小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1激情视频_伊人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72集)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72集)

黃柏霖老師 講于2019年09月26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經文第三十八,“印造經文”。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一百九十二頁第五行,我們看經文:

“世尊于無量劫前。為求佛法。亡身舍命。有時為一句一偈。或捐王位。或棄妻子。無所不至。夫固以甘露法門。不能常有于世耳。世俗不知。往往輕視佛典。豈知二三千年后。欲求片紙只字。而不可得乎。法滅盡經云。法欲滅時。比丘所服袈裟。自然變白。況三藏教典乎。(楞嚴經最先去。彌陀經最后去。)自此以后。當過八百八十萬六千余年。(前八百四十萬六千余年。當在第九小劫內算。后四十萬年。當在第十小劫內算。)而后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宮。下生成佛。此間方有佛法。(賢劫中第五佛。)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四小劫。皆無有佛。(人壽一減一增。為一小劫。每一小劫。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至第十五小劫。師子佛出世后。相繼成佛者。共有九百九十三尊。可稱最盛。而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四小劫。又無有佛。迨二十小劫。樓至如來出世后。(即韋陀菩薩。)而后千佛之數方滿。娑婆世界亦壞矣。自是以后。復經六十小劫。(二十小劫世界壞。二十小劫世界空。又二十小劫。未來星宿劫之世界復成。)方有日光如來出世。(此未來星宿劫第一尊佛。)夫以佛法之難遇如此。吾輩幸生其際。豈可入寶山而空手乎。”

好,我們到這里。我們來看這一段名相注釋:

“世尊于無量劫前,為求佛法,亡身舍命。有時為一句一偈,或捐王位,或棄妻子,無所不至”,這一段是形容我們釋迦牟尼佛的偉大,釋迦牟尼佛恭敬佛法僧三寶,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究竟成佛。那我們就提出兩件為法忘軀的佛經公案,第一個是長發布泥,第二個是雪山童子四句偈。

長發布泥,就是在過去無量劫前,燃燈佛住世的時候,當時有一位善慧仙人,這個善慧仙人很有善根,他皈依于佛以后,他買了五莖蓮花來供養佛。當時燃燈佛為善慧仙人授記說,將來成佛,號釋迦牟尼。所以善慧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他示現菩薩。那么有一天,善慧仙人見燃燈佛來,因為地上污濁潮濕,就是我們現在講叫爛泥巴,善慧仙人便將自己身上所穿的鹿皮衣鋪在地上,又將頭上的頭發再鋪上去,等于他五體投地地拜下去,然后讓他的長頭發能夠沾到那個污濁潮濕的泥巴,讓燃燈佛走過去。于是燃燈佛為善慧仙人這樣至誠心,至誠恭敬心,為他授記,燃燈佛說,將來在娑婆世界作佛,度諸眾生。善慧仙人便出家修菩薩行。從此經過若干時劫,迦葉佛時,善慧菩薩功行圓滿,命終生兜率天。也就是說,現在賢劫的第三尊佛就迦葉佛,那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那他上生兜率天的兜率內院,那里是一生補處,準備下一世到人間來作佛的,都在兜率內院觀時節因緣。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他就是長發布泥供養佛。

所以在二○○四年的時候,臺灣女眾戒律道場,臺灣南投南林尼僧苑,以前叫南林精舍,各位在講座里面都聽過我跟南林精舍的因緣。因為臺灣九二一大地震把她們在臺灣南投國姓鄉的道場震垮了,那六七十位比丘尼沒有地方可以安住,就在現在的南投魚池鄉另建新的道場,就南林尼僧苑,那個道場的形狀就像一朵蓮花,真的是蓮花寶地。當時在二○○三年,SARS來的時候,風聲鶴唳,那時候景氣也不是很好,加上南林尼僧苑她們本身的精進修行,平常也不攀緣,只有打佛七,并沒有做這些法會的佛事活動,所以護法的力量非常薄弱。

那當時因為透過我認識的一位蓮友周美居士,現在也出家了,她是比丘尼,當時在那邊當凈人。因為周美以前還沒有退休前,是在臺灣的中華電信公司上班,那以前我在大安分局當警官的時候,我都在臺北市仁愛路的他們中華電信公司,中午都有一個共修,有居士領眾,那我大安分局離他們的共修處很近,我用完午齋就過去那邊誦經,這樣認識的。所以一切在冥冥之中都有佛菩薩在安排,一個共修引出了一大事因緣。一九八五年我在臺北市警察局大安分局服務,你看要到二○○四年那個因緣才成熟,但是那個時候菩薩已經安排這個善因在那個地方,就是共修的因緣,認識那位周美居士。

那當時她在南林尼僧苑當凈人,她就跟南林尼僧苑的當家法師如慧法師說,只要找到黃警官就沒問題。她來找我,我帶她到承天禪寺,見了當時的承天禪寺的第三任住持道求法師。因為我們知道廣欽老和尚往生前,把所有眾生給他的供養,大概好幾億,全部供養出去,供養華梵大學。你看,華梵大學也有一間廣欽老和尚紀念圖書館,就是廣欽老和尚建了一棟大學圖書館。就我所知道的,譬如說像玄奘大學,那也都有廣欽老和尚供養的,還有其他地方。所以我當時去承天禪寺募款的時候,那道求法師就說,沒辦法,老和尚已經把所有錢全部都布施光了。那后來我就先募了二十個,里面也有法師,那一共二十個,一個人出五萬元,先湊一百萬給南林尼僧苑,先安頓她們。因為如慧法師已經為了這些欠人家三百萬,人家要來請她們還債,她已經非常地憂愁。

那后來我就發了一個愿,我說。因為她們是道宣律師的法脈,律宗的法脈,男眾是正覺精舍,女眾就是南林尼僧苑。那我們知道,律宗的祖師是道宣律師,在唐朝的時候,在終南山。我們都講過,跟窺基大師,唯識宗的、法相宗的祖師,他們也是僧贊僧,一個弘揚唯識,一個弘揚戒律。所以為什么取成南林呢?就終南山成道如林,南林精舍。

后來我就發了一個愿,我說,“南方世界涌香云,五百地藏護南林。”那很特別的就是,南林尼僧苑當時她們并沒有供養地藏王菩薩,只有一尊小小的韋馱菩薩,大概是一尺多的韋馱菩薩。九二一大地震來的時候,韋馱菩薩堅守法王城,他都沒有震倒,他還是屹立不已,沒有倒下去,屹立不倒。那后來,我發了這個愿以后,不可思議,在二○○二年一直到二○○四年,總共在三年之內,募了一千三百多萬臺幣,一年平均大概是四百萬,是怎么來的,我也不知道啊。后來統計結果,每個月跟我一起布施供養的,這樣三年下來,總共五百位菩薩,五百位跟著我一起布施這個福田。

那時候她們也沒有大雄寶殿,各位如果現在去參訪南林尼僧苑,那大雄寶殿非常莊嚴,現在也有戒壇。那時候什么都沒有,只有一間女眾寮房,還有一間念佛堂,小小的,六、七十個比丘尼要擠在一起,根本寸步難行。現在福報很大了。當時就是佛陀舍利要進到臺灣來,到她們南林尼僧苑,現在有佛陀紀念館。她們這個佛陀舍利是真的佛陀舍利,是當時佛陀圓寂以后,阿育王的兒子跟女兒把當時佛陀這個真身舍利荼毗以后,因為當時都保存在印度嘛,就供養到現在的斯里蘭卡,是由阿育王的兒子跟女兒供養,送過去的。

那因為剛好南林尼僧苑有派一位比丘尼在斯里蘭卡攻讀博士,所以跟長老請求供養一顆舍利,當時那個長老只拿一顆小顆的。結果那個比丘尼要回來的時候,那個小顆不見了,她就哭哭啼啼地跟長老說,不行,你再給我一顆。那因為其他都是大顆,只有那一顆是小顆,給臺灣。那沒有辦法,那只好,長老說,好了,那再給你一顆大顆的啦。因為它是國寶,它們這個有國家鑒定的,有文件的,一離開海關都要送文件檢查的,所以當時那位比丘尼捧著這個佛陀舍利經過斯里蘭卡的海關的時候,那一顆小顆的跑出來。剛好是兩顆,代表佛陀的大小二乘圓滿、福慧雙修、悲智雙運、定慧等持。兩顆嘛,大小二顆,大小二乘啊。

那當時回到臺北中正紀念堂,南林尼僧苑如慧法師說,她也沒有辦法,因為她沒有人,北部沒有人,她跟我請求。我說,沒問題。我就發動北部地區的居士,大概四百多位,到中正機場迎接佛陀舍利駕到。我當時有兩部公務車,一部是德國的Volkswagen,福斯的,七人座的,我沒有坐過,新車啊,我讓給佛陀先坐,我當護法。她們南林尼僧苑的住持惟俊和尚尼,還有如慧法師、常智法師,她們一起到斯里蘭卡把舍利請回來。當時我就仿照善慧童子,他是長發布泥,我是沒有長發布泥,而且中正機場都是大理石地板,沒有辦法,當時佛陀是用五莖蓮花,對不對?那我也買不到五莖蓮花,那么多朵,要四百朵,我買什么?我買泰國蘭,那泰國蘭比較便宜,一個人發一支泰國蘭,泰國蘭花代表五莖蓮花。然后那時候我們穿海青,就東西班對面站,排兩條長龍,長跪手持泰國蘭,恭迎佛陀舍利駕臨、蒞臨。然后在中正機場搭一個臨時的壇城,在那邊灑凈,唱爐香贊、唱贊佛偈,迎接佛陀。

結果沒有想到上車的時候,我以為是和尚尼她們要端這個釋迦牟尼佛舍利,我當護法就坐在前面,駕駛的旁邊,結果沒有想到惟俊和尚尼說,黃警官,佛陀舍利讓你抱。我就說不得了,如獲至寶,比好幾億還有價值,全臺灣喔,兩千三百萬人,只有我抱過佛陀舍利。你看,惟俊和尚尼她們說,她們也抱過,她們在機上抱,飛機上從斯里蘭卡抱過來,那我是從中正機場抱佛陀舍利,抱到南林尼僧苑,將近四個小時。

后來她們在傳供的時候,因為她進安座大典,要傳供,她們有南傳的這種傳供的典禮。那因為搭那個很大的壇城,我就站在右邊,在壇城的上方,左邊一位居士,我站在右邊,那就是伽藍韋馱,就是韋馱菩薩、伽藍菩薩,當佛法的護法金剛。那段回憶讓我非常非常地感覺殊勝、法喜。那南林尼僧苑她們這些比丘尼要迎接佛陀舍利到,因為剛好到那邊已經晚上了,就放沖天炮,前面點了一盞蓮花燈,然后她們用真正的蓮花,這樣跪下去五體投地,非常莊嚴。

這個就是長發布泥,講到這一段,我跟佛陀可以講說零距離地相處在一起,佛陀加持我,我今天才有這么一個小小的福報,可以辦萬人念佛,可以辦論壇,可以辦悟行法師的中峰三時系念,還可以督察退休,繼續在全世界弘揚因果教育,這都是佛陀給我的福報,老法師給我的福報,非常感恩有這個因緣。這個是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長發布泥的這個,他修的這個菩薩行。

那再來,第二個是雪山童子四句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個是在《大般涅槃經》,《大般涅槃經》就是《大涅槃經》,也就是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要入涅槃的時候,他最后用一天一夜講《大般涅槃經》。那么現在佛陀教育基金會簡豐文老師正在講《大般涅槃經》。整部經快九百頁,我老師,簡豐文老師才講了兩百多頁,講四年。我問老師說,九百多頁你要講幾年?他說,兩百多頁才講四年,所以還有三分之二,要講十二年。我說,十二年,老師你都已經很老了。我被老師的精神感動了。我最近發愿去聽老師講《大般涅槃經》。因為我剛開始有去聽老師的《大般涅槃經》,后來因為法務繁忙,我就沒有去了,最近,我剛好時間上可以調整過來,我又開始去恢復聽老師講《大般涅槃經》,因為我很久沒有熏習了。

我當時就很好奇,就問老師一個問題說,佛陀這種首楞嚴大定,真的是難思難議,你在經典上講說,在看到說,他用一天一夜講《大般涅槃經》,可是整部《大般涅槃經》這么厚,老師要講十二年,佛陀用一天一夜,你看這個功夫差多少呢?所以佛陀在定中說法,那是不可思議的,那是首楞嚴大定,法身大士才有辦法契入,凡夫他根本沒有辦法,如聾如啞。

這個雪山童子這個偈語,就是我們常常讀的雪山童子偈,佛陀在因地的時候,你看佛陀他對法的追求。這一段偈頌是佛法的真理,尤其將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有為法跟無為法說得很透徹明白。“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它是生滅法、是有為法、是世間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無為法、是出世間法。兩個合起來是世出世間法,入不二法門了,圓滿菩提。兩個合起來四句偈,就是證得無生,花開見佛悟無生。

所以佛陀在過去行菩薩道的時候,他在雪山當童子,童子是什么?童子就是菩薩,雪山是在哪里呢?現在喜馬拉雅山,他一直要去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問了很多人,沒有一個人可以給他一個圓滿的答案。有一天,他聽到荒野中有一位羅剎邊走邊唱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雪山童子一聽,哇,當時就契入了。這個有慧根的人,他一聽就知道說,這種是在說什么?解脫法。所以當時他一聽到這個羅剎在唱這首偈語的時候,佛陀就領悟到說,這個世間本來就是無常。這個人今天本來好好的,第二天就往生了。前一刻還跟他講話,后一刻已經不見了。你所擁有的財產,碰到一個詐騙集團,一下子整個財產它就不見了。這幾天就在我們這邊有鬧一個醫學糾紛,有一個女眾、婦人,也沒有幾歲,年紀輕輕的,她要去生產小孩,她那個baby、那個嬰兒,十月懷胎要生出來了,結果生出來小孩子死掉了,然后那個婦人現在在命危,命在旦夕。這個在蓮池大師里面有講,你看那個東家婦,東家那個婦人,早上還看她站在門口,晚上已經命屬閻翁了,晚上已經命歸黃泉了。就是這個例子,說世間本來就是無常。

為什么佛陀跟你講世間是無常?因為你執迷不悟,它本來是常住真心,因為你有我執、有法執,你有無明煩惱,有塵沙惑、見思惑,你有貪瞋癡慢疑,那佛陀為了讓你覺悟,就告訴你真相說,世間是無常的,是苦、空、無常、無我。所以對于眾生來說,因為他還有執著,所以佛必須要說諸行無常,必須說苦、空、無常、無我。真正開悟的,常與無常是一件事情。為什么?這《大乘起信論》里面講的,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所以許多無常都是生滅法,它把世間現象說得非常清楚。我們學佛就是在要體悟這個無常,要體悟這個諸行無常。

所以今年悟行法師來做三時系念法會,我說,“一句彌陀空假中”。我當時在拜佛的時候,我就要體悟說,什么叫“一句彌陀空假中”?這是夏蓮居老居士講的法語。這個佛號,阿彌陀佛,你念到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五欲六塵,你念到放下,心能清凈,即是空觀。什么叫空觀?你心清凈就是跟空性相應。空性是什么?空性就是清凈、就是般若、就是智慧。所以念到放下,心能清凈,即是空觀。念到不著,隨緣度世,即是假觀。念到開慧,大定現前,即是中觀。這“一句彌陀空假中”就跟你講得很清楚,你阿彌陀佛念到完全放下五欲六塵,你心清凈了,你就是空觀,你有辦法可以照見五蘊皆空了。那你念到一切都不執著,有為法也不執著,無為法也不執著,我執也破了,法執也破了,你就可以怎么樣?隨緣度世了,你可以從空出假了,到世間去度化眾生了,這就是隨緣度世,那即是假觀。你做到空觀、做到假觀,進入空假不二,念到開慧,智慧開出來了,大定現前,首楞嚴大定現前了,入不二法門,即是中觀,那是進入極樂世界的常寂光凈土,最少實報莊嚴土。

所以這一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雪山童子聽了以后非常地高興、法喜,他說,你道理說得很好,不過還有下一句。你看他的悟性很高,他說,你再說下去。羅剎鬼王說,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價值很高,過去的人甚至不惜犧牲生命來追求它,哪里可以隨便跟人家說的呢?它有吝法,其實它是故意考佛陀的啦,它不肯說。羅剎鬼王說,我肚子很餓,我要吃肉。雪山童子就跟它說,你如果肯告訴我,我愿意用我的生命來交換后面那個半偈。你看,這叫做什么?這里講的“亡身舍命”,你看人家佛陀敢,你敢嗎?佛陀為了追求一句真理,為了開智慧,他可以“亡身舍命”,他連生命都不要了。他說,你告訴我下一句,我聽完以后,我縱身一跳,我把我的身體供養你,我的肉給你吃。羅剎鬼王看他心意懇切,就說,聽好,這后面的半偈是“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什么叫“生滅滅已”?當你煩惱心斷了,你見思惑斷了、塵沙惑斷了,再破根本無明,你的煩惱斷了,狂心歇,歇即菩提,也有人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當你不再起心動念的時候,就是生滅心斷掉了。那寂滅現前呢?“寂滅為樂”,無上菩提覺法樂、無上涅槃寂滅樂就現前了,那是什么?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現前了。

雪山童子滿心歡喜,就要履行他的承諾,他爬上樹上,高樹,要往下縱身一跳,羅剎鬼王馬上恢復帝釋天的天主的身份的形貌,把他接住,并且贊嘆他,實在,他這個至誠求法的精神。這個就是佛陀在因地的時候當雪山童子,他為法舍身。

所以“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世間有為法是無常,還是生滅法,有緣起、緣滅,是不究竟的。什么才是究竟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要把這個生滅法止息了,達到不生不滅,寂滅的涅槃境界,才是最究竟的。所以我們學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體會這個無常的真理,進而滅掉煩惱、我執,滅除人我對待,滅除生活中的種種動亂不安,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喜悅快樂,你法喜就會現前。

這個是我們解釋這一段,“世尊于無量劫前,為求佛法,亡身舍命。有時為一句一偈”,剛才就講,為了下半偈,他就是能夠“亡身舍命”,“為一句一偈,或捐王位,或棄妻子,無所不至”。

好,我們看下面這個“無所不至”,“無所不至”就是周到、無微不至。清朝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慈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母親對我們,愛護小孩那個心,是無所不至的、無微不至的。

“固”就是確實。

再來,“甘露法門”,“甘露法門”,“甘露”,異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天人所食,天人都吃甘露。所以這個“甘露”就是一種,等于仙丹妙藥一樣,天人所食的。在《光明文句.四》曰:“甘露是諸天不死之神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這個“甘露”是諸天天人不死之神藥,吃了以后壽命非常長,而且身體非常安康,力量非常大,而且身上會有光。“甘露法門”比喻最上之法。《長阿含經.一》曰:“吾愍汝等,今當開演甘露法門。”佛陀為了五比丘,在鹿野苑為他們說四圣諦、十二因緣,先為他們打下人天的基礎,講阿含,再講方等,最后二十二年講般若法門,就是“甘露法門”。

所以相傳當年達摩祖師在嵩山石洞中面壁九年,二祖慧可聞名赴嵩山少室峰要求道于達摩祖師,我們來看這個原文:

“大師自到東京。有一僧名神光,昔在洛中久傳莊老。年逾四十,得遇大師,禮事為師。從至少林寺。每問于師,師并不言說。又自難(嘆)曰:‘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剌血圖像,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如此,我何惜焉?’時大和十年十二月九日,為求法故,立經子夜,雪乃齊腰。天明師見問曰:‘汝在雪中立,有如何所求耶?’神光悲啼泣淚而言:‘唯愿和尚開甘露門,廣度群品。’師云:‘諸佛無上菩提,遠劫修行,汝以小意而求大法,終不能得。’神光聞是語已,則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師前。師語神光云:‘諸佛菩薩求法,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汝雖斷臂求法,亦可在。’遂改神光名為慧可。”

我早期的時候,剛開始學的時候,很喜歡聽《達摩祖師傳》,看了好幾遍。上一回到廈門去講課,住在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阿彌陀佛大飯店董事長吳富立先生,老和尚的好弟子,我跟他也很熟,他也請我去到福州講課,為他們阿彌陀佛大飯店的員工四百多位講課。吳富立真的是菩薩再來的,家財萬貫,好幾百億的身價,早上還是跟我一起吃早餐、早齋,一碗白粥,幾塊豆干就飽了。他的師姐都在佛寺里面做義工,沒有做少奶奶,是百億的夫人。他的兒子跟女兒都留學回來了,女兒現在負責傳統文化的規劃工作,兒子跟他一起學習傳統文化。這個叫做家風、家學、家道,這個就是以德傳家,積功累德傳家。那么吳富立師兄陪我去坐動車,我要坐到杭州,我從福州坐高鐵要到杭州,他陪我,陪我到高鐵站。地上掉了一些衛生紙,他馬上跟我搶,因為我的習慣說,如果看到地上有臟東西,我都會撿起來,不管在臺北或是其他地方,他跟我搶,他就搶,他就撿起來了。我當時非常佩服,一個百億身價的董事長能夠行這樣的對大地的恭敬。

我到他們阿彌陀佛大飯店去住一宿的時候,他的飯店沒有夫妻是不能住的,要登記夫妻,要拿身份證出來。里面都是放《了凡四訓》,一般外國的飯店都放《圣經》,他真的是老和尚的好弟子,他放《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弟子規》。那電視里面,你看不到色情的,你看不到新聞的,什么都沒有,只有放佛教的影片。我在那邊看了一部《達摩祖師》的這個影片。

因為我在那邊備課,他剛好放的音樂就是我們現在《安士全書》片頭那個音樂,我那一天晚上在阿彌陀佛大飯店聽到凌晨兩點,我還舍不得睡,怎么這么好聽的天籟的音樂。也是臺灣的,那后來大概是流通到大陸去,阿彌陀佛大飯店就以這個為他們飯店的主題音樂。我非常地愛聽這一首古樂,古樂,百聽不厭,聽到凌晨兩點。去年開始講這個《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時候,我就以這個音樂做片頭。那去年七月我開始講《安士全書》的時候,要做片頭音樂,那我就是用阿彌陀佛大飯店這一個主題音樂,這一條古樂,作為片頭的背景音樂。當時我就在阿彌陀佛大飯店聽到凌晨兩點,其實不能那么晚睡,那么晚睡不對啦,以我這樣的年紀是不能那么晚,可是當時那個音樂,就古樂,就我聽得非常攝心,非常地感動。

那我相信各位,現在每一個禮拜在收看這個《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我相信你們對這個片頭的音樂,或是那些法語,我覺得你們應該也會很感動。那是我們一位美華小菩薩,她是在我們臺灣的一個日月光工廠的一位員工,年紀也不大,三十歲左右,這佛菩薩送過來的志工。談戀愛失敗,上網一看怎么去解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男歡女愛是生滅法,她可能還不知道什么答案在哪里。那“諸行無常”就是男歡女愛,“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智慧現前就解脫了,對不對?她上網去找《黃警官講因果》。所以我因果在YouTube、在百度度了很多人,很多人都看這個以后,我常常到賣場去,有時候到臺灣大學去看場地也被認出來,到餐廳也被認出來,連走路都被認出來,有時在機場也被認出來,我不認識他們,他們認識我,因為他們看網路、網絡的這個因果教育的影片。

那么這位美華小菩薩她就談戀愛失敗,從網路上尋找,尋找到我們孝廉講堂來。剛好那一天我在打佛一,她上來參加念佛,被我們這個攝影師兄陳居士發現,他把她叫到房間說,誒,你會不會設計?就是說搞這個PPT檔,她說會啊,就這樣發現了。都是阿彌陀佛的安排,都是地藏菩薩美好的安排,這真的是善因善感。

所以這一段我們來好好探討一下。就是達摩祖師從“東京”,“東京”是什么?不是現在的日本東京,“東京”是現在河南開封,河南開封,以前叫東京,有東京跟西京。“有一僧名神光”,當時有一位神光法師,二祖慧可大師還沒有正式授記以前,也就是說他還沒有以心印心之前,他師父還沒有給他印證,達摩祖師還沒有給他印證以前,他叫神光法師。因為過去在“洛中”,“洛中”就是洛陽,他常常熏習老莊學說,他可能喜歡莊子、喜歡老子,老莊的這個思想,那這樣他也是由道家跟儒家進來的,他喜歡這個老莊的思想學說。到四十歲的時候,已經夠四十歲了,才遇到達摩大師。你看,他那段期間已經出家了,他都要等到四十歲才有辦法遇到達摩祖師,他的大善知識。

所以一個人在這一生修行里面,善知識很重要,我要是沒有在一九九七年遇到佛陀教育基金會簡豐文老師,我也沒有機會學這個講經說法。一九九七年,我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參加第一屆的內典研究班,簡老師,簡豐文老師開始訓練我們學講經。一直到二○○二年,他才準我講小座,到二○○四年才可以在佛陀教育基金會三樓講大座,就是對外有信眾會來聽。那時候大概十幾位同學,我們一起研討。我開始講的是《地藏經》,《地藏菩薩本愿經》,講了三遍,現在是講第四遍,講《地藏菩薩本愿經科注》,現在在孝廉文化網路電視臺也有播放,也有在首播。所以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一定要遇到善知識。那我是在一九九七遇到老法師,那時候就開啟了我學佛的這一條路,我就踏上學佛這一條路了,在臺灣是民國八十六年,我見到老法師是一九九七年。

那么神光法師他當時遇到達摩祖師以后,“禮事為師”。他到少林寺的時候,每一次請問,那達摩祖師因為在洞中面壁九年,都不說話,“師并不言說”,達摩祖師并沒有開示。所以神光法師就自己責備自己了,“又自難(嘆)曰”,自己就告訴自己說,“古人求法,敲骨取髓,刺血圖像,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如此,我何惜焉?”他說古人,就是這些歷代祖師大德,包括佛陀在內,他們為了求這一個解脫大法,遇到這個法寶,遇到佛法,要“敲骨取髓”。“敲骨取髓”什么意思呢?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千里求師,突破萬難,“敲骨取髓”,就用盡一切辦法,以血為墨,以骨為筆,這樣不斷地做法布施、財布施,“敲骨取髓”,犧牲生命。“刺血圖像”,現在還有啊,用自己的血來抄經啊,我們就看到很多法師、很多居士大德都用自己的血液,刺血來抄《無量壽經》,抄《地藏經》,抄這個《楞嚴經》,“刺血圖像”,或者刺血來畫佛像。“布發掩泥”,剛才我們談過了,善慧仙人他“布發掩泥”。“投崖飼虎”,佛陀舍身喂虎,看到那個小老虎營養不良,他要舍身來供養這個老虎,“投崖飼虎”。古代的大德都尚且如此,那我有什么好珍惜的呢?“我何惜焉”?

“時大和十年”,“大和十年”是唐朝唐文宗的年號,“十二月九日”,“為求法故,立經子夜”,“立經子夜”,“子夜”就是凌晨十二點,十一點到一點之間,這個“子夜”,子時。因為他是站在雪中,要求法,那達摩祖師還在定中,還沒有出定,他站在雪地中,那個雪已經下到他的腰部了,“雪乃齊腰”。到第二天天亮了,達摩祖師就出定了,就問他了,“師見問曰”,問他說,“汝在雪中立,有如何所求耶?”你站在雪中站這么久,你到底要求什么?這一段,我們來講“甘露法門”,那真的是跟這段完全相應,“印造經文”,完全是一樣。你要知道,我們今天能夠,包括我現在能夠學講這個《安士全書》,我們能夠親近凈空老法師,我們能夠聽聞凈土法門,我們都要感恩戴德,我們要有那種難遭難遇想,這樣你才會開智慧啊,你才會珍惜因緣啊。你看人家二祖慧可大師,這么辛苦。達摩祖師說,你站這么久,站在雪中,你有什么所求呢?“神光悲啼泣淚而言”,“神光悲啼泣淚而言”,就是神光法師當時哭泣。

就像我這一次在臺北劍潭,每年一度的九月份的悟行法師的中峰三時系念,一千個信眾這樣進進出出進來,竟然有一位造罪業的罪人到我面前來,我就把他叫住了,后來我就請志工把他帶進去入席。后來我中午就請他過來我旁邊,他跟我講說,老師,我造了罪業啊,怎么辦呢?會下地獄啊。我說,那你要懺悔啊。后來我就請悟行法師慈悲,接受他的這個懺悔,他在法師面前痛哭,就是這里講的,“悲啼泣淚”,痛哭流涕,悔不當初。我會安排他上臺懺悔,回去又鼓勵他一定要懺悔,拜《地藏經》,一字一拜。他跟我講,老師,我都找不到工作。我說,你業障這么重,怎么會找得到工作?你福報沒辦法現前,因為你業障太重。結果他兩天在那邊念佛懺悔,參加這個中峰三時系念法會,昨天他打電話來給我,到講堂來,他說,老師,我找到工作了。你看,不可思議啊,透過懺悔以后,他福報就可以了,就有得度的因緣了。所以印光大師說,“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一點都沒錯啊,念佛跟懺悔啊。

所以這也是神光法師他懺悔,他“悲啼泣淚”,哭著向達摩祖師求法,“唯愿和尚開甘露門,廣度群品”,希望和尚你為我,也是為眾生,開甘露法門,讓眾生可以得度,好不好?“廣度群品”,就是六道群靈,十法界眾生。“師云”,達摩祖師就說了,“諸佛無上菩提,遠劫修行。汝以小意而求大法,終不能得”。懺悔心不夠,恭敬心不足,就是會這樣。達摩祖師說,“諸佛無上菩提”,可以讓你解脫生死、解脫輪回,讓你可以往生成佛,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有辦法開悟,能夠見道,才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遠劫修行”。你這樣小意,只跪在雪中七天七夜,啊,你就要求這個無上大法,“終不能得”,你還是達不到啊。

“神光聞是語已”,神光法師一聽到這個,慚愧不已,乃起利刀自斷左臂,就把自己左臂,左手臂砍斷了,就捧在手上說,弟子以這個供養三寶、供養老師,“置于師前”。這什么意思呢?就是這里講的“為法亡身舍命”,你首先要把我執破掉,你把一個手臂砍斷,就等于破身見了。為什么叫燃香供佛?為什么叫燃臂供佛?你要學習佛菩薩的為眾生都可以捐王位、棄妻子,無所不至,為一句一偈,為求佛法,亡身舍命,為了這件事,他為了佛法,生命都不要了,他斷手臂,他怎么會痛呢?他為了法,他怎么會痛呢?他最起碼破身見嘛,初果須陀洹。他就自斷左臂。

那這里面當然還有一種說法,當時據說,神光法師懇求和尚慈悲,神光法師說,懇求和尚慈悲,傳授躲閻王之法。怎么有辦法躲開閻羅王的這個妙法。你解脫就躲開閻羅王,因為你不用到地獄去嘛,對不對?躲閻王之法。我們現在,各位,你們現在用功,是不是躲閻王之法?你如果到極樂世界,你就可以躲開閻王了。閻王手上永遠有一只釣鉤在等你啊,愿者上鉤。我跟你講,閻羅王手上真的有一支釣竿,那個釣竿是一個魚鉤,上面有魚餌,就是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鉤住了,就被閻王鉤住,釣進來,釣進來,釣到地獄來了。所以閻羅王手上有此一釣鉤,你要記得。所以在瑜伽焰口里面講,休矣、休矣、休矣,休哉、休哉、休哉,就是放下吧、放下吧、放下吧。你參加那個瑜伽焰口里面都有這句,我很喜歡這句話,休哉、休哉、休哉,休就是好了,全部都結束了,放下吧、放下吧,去極樂世界了,閻王就找不到你了,“躲閻王之法”。

達摩說,達摩祖師說,求法不是容易的事情,等老天、上天降紅雪,再傳法給你。老天怎么可能下紅雪呢?現在下的都是白雪啊。神光一想,釋迦牟尼佛往昔作菩薩,為求半句偈,曾經舍身命。這么念頭一起來以后,就是剛才我們念那個“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那神光法師想到這一句佛陀的這個法語,福至心靈,他從石壁上就把那把戒刀拿下來,就砍斷自己的左臂,血涌如泉,把雪染成紅雪。捧紅雪跟手臂到達摩大師面前說,請求傳法。師父,你不是說天降紅雪再傳法給我嗎?我手臂流血啊,那血噴出來,這個白雪都,那個雪堆都變紅色的了,然后捧一大堆紅雪跟手臂,師父,天降紅雪了,請求傳法。

達摩祖師說,達摩祖師說了這句話,非常好,“師語神光云:‘諸佛菩薩求法,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汝雖斷臂求法,亦可在。’”這什么意思?他說,諸佛菩薩為了求法,“不以身為身”,他已經沒有我執了,他也不是這個業報身為他的身體,他以清凈法身為他的身,以法為身,以法身為身叫“不以身為身”。當你還有我執的時候,你怎么有辦法求這個無上大法?但是你一旦要舍這個身見,這個身心世界要放下來了,“不以身為身”,你不再貪愛這個業報身,這個五欲六塵,這“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你不是愛惜這個生命,這個斷臂是生命,但是你要求慧命,叫“不以命為命”。身心都可以舍下來,“不以身為身,不以命為命”。“汝雖斷臂求法,亦可在”,他說,可以了,可以傳法給你了。遂改名慧可。就意思說,他這個“亦可在”說,好,慧可,你可以開智慧了。乃慧可大師,就二祖。

我可能跟二祖慧可大師很有緣,講這實話。六祖里面,初祖達摩祖師,因為我禪定功夫不行,我不敢講說我跟他有緣。二祖慧可大師、六祖惠能大師,我跟六祖,這六個祖師里面,我跟這兩祖很有緣,其他三祖跟四祖跟五祖,我好像是緣分不是那么深,但這兩位祖師,二祖跟六祖,我特別喜歡。下一次我跟各位有機會介紹二祖慧可大師的他弘法的因緣,非常地好。

那么當時又有一段對話,慧可又問哪,那當時就要傳法了,那他就問達摩祖師了,“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祖師說,“將心來與汝安。”慧可沉默良久,然后才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我與汝安心竟。”

這有一尊雕刻那個達摩祖師的像,手不是伸這樣嘛,那個就是將心來,我為你安。當時,二祖慧可大師說,師父啊,我弟子心不安,因為他煩惱很重嘛,煩惱跟我們現在一樣。師父,我煩惱很重,怎么辦?我妄想很多啊。達摩祖師就說,你煩惱很多,你的心很煩,對不對?將心來,你把那個煩惱心抓給我,將心來,我為你安。那二祖慧可大師說,要去找那個煩惱心,嗯,那到哪兒去了?怎么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這個不安的心放下來就是真如心,你那個執著心放下來就是清凈心嘛、就是菩提心嘛,你那個很愛那個心放下來,那就是菩提心啊,就是佛心啊。

那么“覓心了不可得”,他說,我找心找不到。他那個“覓心了不可得”什么意思你知道嗎?因為本覺本有,無明本空,本覺本有。妄心也是遍一切處,真如也是遍一切處,但是煩惱呢?為什么“覓心了不可得”?因為現在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你在迷的時候,虛妄心嘛,所以他“覓心了不可得”,他說,我找不到這個煩惱心。那達摩祖師說,“我為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心安好了,我知道,我要告訴你怎么找回你本有的清凈心。慧可豁然大悟,成為禪宗第二祖。然后二祖慧可大師將衣缽心法再傳授于三祖僧璨大師,然后僧璨大師又傳給四祖道信大師。

這個道信大師跟僧璨大師有一段很有趣的公案。在僧璨大師在的時候,道信大師那時候年紀很大,他想要出家,他就跑去見僧璨大師。僧璨大師說,你年紀太大了,回家了,你不用來,不要出家了,你年紀太大了。你看,他確實歲數比較大,他說,你年紀太大,不行啊,你不要出家,就回去吧。那道信大師就走了。走了以后,他就圓寂了,圓寂,他又來,又來找那個僧璨大師,他變小孩子了,小孩子很小,他就要求出家。僧璨大師說,你年紀太小,你先不要來了,你在家跟媽媽再生活一下。道信大師就說,我之前來的時候你說我太老,現在來,又說太年輕。你看,他根本沒有隔陰之謎,他就是要找僧璨大師。這是一個三祖跟四祖的很有趣的公案。那五祖弘忍大師,六祖惠能大師。

好,這個是講到這個“甘露法門”。

好,我們再看下面的“法滅盡經”,“《法滅盡經》”是一部經。就佛陀曾經在涅槃前,在拘夷那竭國。他對他的弟子阿難跟其他的弟子說,他說,我圓寂以后,佛法將會滅亡,社會混亂,魔道盛行。魔鬼會假裝成佛教徒,對佛法進行破壞。即使那時候有菩薩辟支佛阿羅漢等佛教修行者對這個苦難做出貢獻,但是也難免受到這些魔鬼的嫉妒跟貶低,使那些佛教徒沒有辦法進行修行。而這些魔鬼貪淫無道,毫無憐憫。

這是佛陀當時要滅度的時候,魔王要啟請佛陀滅度,那魔王就跟佛陀說,我將來化身你的弟子,穿袈裟到你的僧團里面去毀掉你的佛法。佛陀當時留下眼淚,佛陀就講一句話,獅子蟲身上肉。能夠把獅子這個叢林之王咬死的,只有獅子身上的蟲,才有辦法把獅子咬死,如果獅子身上有一千只蟲,那個獅子就死掉了。獅子是叢林之王、萬獸之王,誰有辦法去毀掉它?只有它身上的蟲,獅子蟲身上肉。一樣的道理,我們要不守戒律,我們不遵守因果,我們敗壞佛法,我們毀壞佛法,我們追求貪瞋癡,那我們就是等于毀掉佛法,那就是魔王、魔鬼,貪淫無道,毫無憐憫,對佛法不恭敬。

所以佛陀當時就預告說,當佛法要滅的時候,天界的善人哭泣,天逢干旱、糧食無收、瘟疫肆虐、死亡遍野。民眾更加苦難,惡人越來越多,官吏貪得無厭。最后日月時間變短,壽命也隨之短促,男子壽命很短,女子長壽。后來天降大水,眾生在混雜水中被魚鱉吞食,當時有菩薩、辟支佛、阿羅漢等來救,但是眾多魔鬼從中阻礙、驅趕。那么有善根的眾生,進入山野地方,淡泊名利,遵守佛法,得到法喜。一直到月光菩薩出世,月光菩薩與眾人相逢,共同興盛佛法正道,一共五十二年。

這在這一段經文里面有講,《佛說法滅盡經》說:“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后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于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后難可數說。”

就是說,佛法當時要滅掉,第一部經,魔王要破壞的就是《首楞嚴經》,因為《首楞嚴經》是照妖鏡,所以魔王先要破壞《首楞嚴經》,那再來就是《般舟三昧經》,首先會消失。十二部經教也后來都會陸陸續續地滅掉,全部不見了。沙門那個袈裟突然間變白色的。因為當時印度人,白衣呢,印度人穿的衣服都是白色的,那出家人的衣服是雜染色的,所以出家人的衣服,僧服,也變成白色的,也就是說,就變成像跟在家人一樣。佛法滅時,就像油燈一樣,在臨滅前光明會稍微格外亮一點,但馬上就熄滅了。要過千萬年,一直到彌勒菩薩下生世間修證成佛,天下才會泰平,毒氣才會消除。風調雨順,五谷豐收。所以等一下我們就會討論到,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時候是五濁惡世,彌勒菩薩來的時候是五谷豐收,眾生長壽,并得以救度。佛陀取該經為《法滅盡經》,希望大家能分別決斷。

再來看“袈裟”,“袈裟”是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的意義。因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它的形狀是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也稱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大衣是僧伽梨,又名九條大衣;中者名郁多羅僧,又名七條衣;小者名安陀會,又名五條衣。所以這個是佛門常識,就是九條衣、七條衣、五條衣。

因為早期的佛教僧團他作風刻苦,不事生產,不蓄錢財,為了解決僧人的衣服來源,他們都怎么樣?很多僧侶都到墳墓那邊去找那個廢棄的衣服,也就是從尸體上拔下的衣服了,經過清洗以后,縫合、染色后就能穿了。它這個也是要破除僧侶對死亡的畏懼心,也是示萬法無常的道理。所以稱為糞掃衣,糞掃衣、百衲衣。那么當時古印度在家人是穿白色的衣服。

那佛教沙門他衣服規定染色不能為正色,什么叫正色呢?純白色的、純黑色的、純紅色的,赤色,就白、黑、赤,純白、純黑、純赤色的,紅色的,這個叫正色,出家人是不能穿的。你不能穿白色,也不能穿黑色,也不能穿紅色的。袈裟要不正色,也可以破除對華艷衣服的貪欲。所以又叫做壞色衣、不正色、染色衣、染衣、污染衣等等這些名稱。

但是因為色彩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定義,所以僧人對于戒律中描述的色彩理解莫衷一是,而且各種不同區域的根據各自的理解傳承袈裟的顏色的制度,也因為各部派會用不同的袈裟顏色互作分別。像我們也有看過,大部分的出家人都是穿這個雜色、染色衣,但是我有看過國內的僧人,他們穿深藍色的,深藍色的海青。但也有些袈裟也是奇奇怪怪的,你看日本的袈裟就很奇怪啊,我到日本去講課,我看到日本人,他們僧人穿的袈裟就不是這種顏色,他們就不是這種按照佛制這種規定來做袈裟。那釋迦牟尼佛僧團的規模增長以后,佛陀也允許僧侶接受信徒布料的供養,但是必須要將整塊布料切割成塊,再進行縫合。

我們看這個《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云,佛陀有一次看到成塊的成塊的這個水田,就令阿難尊者教導僧伽將袈裟切割成田畔阡陌的形狀進行縫制,就像稻田里面一樣。如此,以田地種糧食養命,比喻袈裟可養慧命,同時以此昭示佛法僧是世間人天的福田,眾生見袈裟,知道是出家人,心生歡喜,愿意供養,培植福田。這是福田衣、田相衣稱呼的來源。當時也是佛陀的意思,佛陀可能去托缽的時候,看到這稻田,一塊一塊的,就是福田衣。因為出家人這個僧寶,你供養他,可以修到福報,叫福田衣。那么我們種稻田,有這個糧食可以吃,養這個慧命。這福田衣可以度你入佛門,可以養你的法身慧命。

所以袈裟也稱為“三衣”,那么有祖制,是由安陀會(五條衣,五條衣又叫中著衣、作務衣),郁多羅僧是七條衣、上衣,僧伽黎是大衣,聚眾時穿的。三種衣服,各有用途。戒律要求三衣不離身,我們說三衣一缽,那個三衣一缽,一個缽,三衣就是三件衣服,三件袈裟。安陀會,它是又叫中著衣,穿在中間,內里里面有內衣,它是由五條布料縫制而成的;那郁多羅僧又叫七條衣,就是七衣,是上衣、入眾衣,是上身的衣著,由七條布料縫制而成的,是入眾或是寺內誦經、禮懺的衣著;那僧伽黎又叫大衣,他聚眾時穿的,法會聚眾時,或者見國王、見重要賓客的時候他所穿的禮服,也有分成九條到二十五條都有。也有說偏袒右肩,為表尊敬,故見佛的時候,誦經時,要袒露右肩。現在如果你到正覺精舍、到圓通寺,他們也有僧人是怎么樣?偏袒右肩,我們去供僧都看到,他們就是有這個傳承佛陀那個時代那種偏袒右肩的,以表示恭敬。

再來看下面“自然變白”,《摩耶經·下》曰:“千三百歲已,袈裟變白,不受染色。”就是末法法滅的象征,沙門的袈裟與在家的白衣相同,那佛法就滅掉了,那時候袈裟的衣服變白。

“三藏教典”,“三藏”就是經、律、論。十二部經就是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也稱十二分教,就是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就佛陀講的十二分教,三藏十二部,就十二部經典。

“彌陀經最后去”,這個是指大本,《無量壽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愿,皆可得度。”《楞嚴經》先滅,《無量壽經》留到最后一百年才滅掉。這是“彌陀經最后去”。

“當過八百八十萬六千余年”,這個是在我們這個經文里面有這么一句,名相,我們來看什么叫“八百八十萬六千余年”。賢劫千佛中,釋迦牟尼佛為第四尊,于住劫第九小劫之減劫出世。彌勒佛則為賢劫第五尊佛,于第十小劫之減劫出世,時人壽八萬歲。據此計算,今人壽約七十,距第九小劫減劫結束約六千年,用我們現在去推算,再經過一增劫,有八百四十萬年,共八百四十萬六千年。再加上第十小劫,人壽從八萬四千歲,百年減一歲,至八萬歲,共四十萬年。故曰,八百八十萬六千年。

按,人壽八萬四千歲時,經過百年,壽減一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如是減至人壽十歲則止,這樣減到最低十歲。復過百年則增一歲,再到十歲的時候,再每隔一百年加一歲,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此一增一減,名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減,名為一中劫。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總成住壞空四中劫,名為一大劫。這是《佛祖統紀》里面的佛學名詞。

我們再來看“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菩薩名,華譯為慈氏,我們又稱大慈菩薩,慈氏菩薩。現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于住劫中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后,為賢劫第五尊佛。

那么因為我們平常在講解這些經典,我們也很少說到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關系,我們今天就利用這個因緣,講到彌勒菩薩,我們來介紹為什么釋迦牟尼佛比彌勒菩薩先成佛。本來是彌勒菩薩要先成佛,但是后來是釋迦牟尼佛先成佛,它的典故從哪里來,為什么是釋迦牟尼佛先成佛?那為什么佛陀又在他的弟子里面授記彌勒菩薩成佛呢?為什么不是其他的,像舍利弗、迦葉,為什么不是這些尊者呢?我們來解一下。

彌勒菩薩比釋迦牟尼佛更早發心成佛,比釋迦牟尼佛早四十二劫學佛修行,但是為什么釋迦牟尼佛后來居上呢?比彌勒菩薩早成佛呢?在《彌勒菩薩所問本愿經》中,釋迦牟尼佛說:“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發道意。于此賢劫,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佛在《彌勒菩薩所問本愿經》里面就提到,他為什么超越了九劫,比彌勒菩薩先成佛。這跟愿力有關,因為釋迦牟尼佛發愿在五濁惡世穢土成佛,他要來度化這些頑劣的眾生,而彌勒菩薩成佛的國土已經是充滿福德之人,濁土、樂土都是眾生共業所感,但是成佛的愿力不同,證果也不同。那另一方面,彌勒菩薩過去雖然值佛修行,但是經典上講,他有注重這個名聞利養,求名利無厭倦;常往來于豪門權貴之家。

我們看《首楞嚴經》這一段經文,《首楞嚴經》里面有記載:“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

彌勒菩薩你看他,他很謙卑,而且他也懂得跟佛陀懺悔,他說,我在日月燈明佛的時候,我那個時候有跟著這尊佛出家,可是我那時候很重視這個世名,“心重世名”,就還是有一點放不下這個名聞利養。“好游族姓”,我喜歡跟這些大富人家來往,他權貴人家來往的,叫“好游族姓”。就是彌勒菩薩自己說,他在微塵劫前,曾隨日月燈明如來出家學道,但是卻心重名利,“好游族姓”。

“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至燃燈佛出現于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凈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就是佛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里面問他,彌勒菩薩告訴佛陀,他怎么樣能夠圓通呢?他說,我當時跟這尊佛修唯心識定,所以我們唯識學的祖師就是彌勒菩薩,他當時修唯心識定,入三摩地,得三昧。他在歷劫以來都是以這個三昧來供養諸佛,恒沙佛。那么這樣經過累劫的修行,他那個追求世名那個名利心就斷掉了。所以無明本無,本覺本有。

他到燃燈佛出現在世間的時候,我那時候就成就了“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他證得這個三昧。“盡空如來國土凈穢有無”,他當時就已經入不二法門了,凈穢一如了,這些凈穢國土都是我們識心變現出來的。我明白了“如是唯心識故”,轉八識成四智菩提的時候,“識性流出無量如來”。這個識心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它的本體是真如自性,迷了以后叫做煩惱,悟了以后叫真如,同一體性,叫“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天我能夠被授記一生補處,“次補佛處”。

佛就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依他起性及遍計所執,這個在佛學字典里面有,各位可以去了解。再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最后圓成實性,就“證無生忍,斯為第一”。

所以彌勒菩薩,他是經過日月燈明如來,日月燈明佛教他修唯心識定,觀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他明白一切處境無非是心識所變現的,原來“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這句可以好好背起來,“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所以彌勒菩薩他證得這個唯心識定了,他就體悟了這個“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他徹底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這個名利的心徹底地斷掉了。

后來在往劫中,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曾經同在弗沙如來座下修行。弗沙如來觀察二人的善根根基以后,弗沙如來決心先度釋迦牟尼佛成佛。當時在寶窟中入火光三昧,他等釋迦菩薩到來。釋迦牟尼佛上山采藥,看見弗沙如來坐在寶窟中大放光明,法相莊嚴,心里生起無上的歡喜敬信,合掌向佛,一心諦觀,七天七夜用一偈贊佛。

就像我前天,九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在劍潭活動中心,悟行法師主持兩天的三時系念法會,到結束的時候致感恩詞,我就是用一首偈語跟大家感恩,我說,“主法和尚大開示,振聾發聵度迷惘,慈悲勸眾求往生”,這是贊嘆悟行法師,在這兩天的法會,開示土妙法,慈悲勸大眾求生西方。再來,就是剛剛在這個八百多個信眾里面,有一位曾經造無間罪業的會眾,他竟然被我認出來,來跟我講,我帶領他跟悟行法師懺悔,也安排他懺悔,所以我就說,“念佛功德不思議,無間罪人今日來,佛前發露求懺悔”,是講這位眾生,這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你看他發心來參加這兩天的三時系念,他罪業就有消除的這個機緣、機會啊。

那最后就是,因為我們使用的場地劍潭活動中心是臺灣救國團他們的創辦的這個會所,那臺灣救國團的創辦人,主任,就是蔣經國先生,那這個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就有立一尊雕像,經國先生的雕像。我在那邊經過好幾次,我都不曉得,也忘了說應該給他寫個超度牌位。九月二十日的時候,就是法會前一天晚上灑凈,我當時非常地昏沉,全身無力,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以為自己勞累過度,那一天晚上也不能安眠。第二天早上,九月二十一日,法會要開始前,七點多,我經過經國先生的銅像,他突然間給我感應說,他要寫超度牌位,我馬上給他立一個大牌,還有蔣介石先生,也幫他立個大牌,我請他好好跟我們念佛共修,也護持我們這個道場。所以兩天的法會非常地殊勝,非常地法喜。

所以我就最后三句是講,這個經國先生請求超度,“經國先生求超薦,一句彌陀空假中,系念不亂終不退”。這個“一句彌陀空假中”我剛才已經解釋過了。《佛說阿彌陀經》,羅什大師教我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他的標準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很難,那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但是玄奘大師在翻譯《佛說阿彌陀經》的時候,他講“系念不亂”,“系念不亂”。所以只要能夠抓住這句佛號,“系念不亂”就可以了。

所以當時釋迦牟尼佛在寶窟中見到弗沙如來大放光明,寫一首贊偈,這個贊偈我們都讀過,“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世間最美的東西、最莊嚴的是什么東西?佛的三十二相,佛的莊嚴無比的法相,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所以清凈莊嚴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所以釋迦菩薩在七日七夜以一偈贊佛功德,令他超越彌勒菩薩九劫成佛。這也是從無始以來重視慧學并喜好從事社會活動的彌勒菩薩,在定學上勇猛精進不如釋迦牟尼佛的結果。

有一次,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游化到迦維羅衛國時,大愛道比丘尼以一件金縷袈裟供養佛,釋迦佛不接受,釋迦佛非常地慈悲,想讓大愛道比丘尼供養比丘僧眾,但是當時沒有人敢接受。唯有彌勒菩薩坦然接受,而且竟然穿在自己的身上,跟隨佛游化。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議論,但是彌勒菩薩他無礙自在。釋迦佛不僅器重彌勒,口授他一些密訣,還在眾多弟子面前授記確定他成為接班人。佛陀當時就預告了,彌勒十二年以后,將要到原來他出生的地方滅度,然后會往生到兜率天內院。他到內院后,自身光明照亮四層彌勒內院,各大天人護法迎請,仙樂齊鳴,放大光明,振動十方世界,他以最大的補處菩薩身份住于兜率天,為天人說法解疑。經過五十六億萬年,彌勒當下生于閻浮提,在龍華樹下證得佛果,以救度眾生。當時佛就先預告,就授記了。

所以當時因為彌勒菩薩將要替釋迦牟尼佛說法,所以他被稱為一生補處菩薩,也就是未來佛。那作為佛的接班人,當時佛旁邊的一些弟子確實也有些不了解的地方。譬如說持戒第一的優婆離尊者,對于佛授記阿逸多比丘(就是彌勒菩薩)“次當作佛”,似乎不太理解,他就請教佛說,這個阿逸多是凡夫身,而且還沒有斷諸漏,斷離諸漏,那為什么他可以受記成佛呢?當時不是只有這個優婆離尊者,所有這些十大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隨眾,也有很多大阿羅漢,他們也都證到阿羅漢果,那為什么不是他們呢?譬如說像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這些力修戒定,斷盡煩惱的大阿羅漢比丘,都沒有那個榮膺后補佛的這個授記。那佛在《佛說彌勒上生經》《佛說彌勒下生經》中都有授記的內容。

釋迦牟尼佛自然就有無礙無漏的智慧跟高遠的預見,知道自己滅度以后,有人會自稱是佛,所以他明確地給予授記,下一尊佛是彌勒佛。他還付囑迦葉尊者不應該入涅槃,須等待彌勒出現世間。所以剩下的彌勒菩薩所要化盡的弟子,就是佛陀還沒有度完的這些眾生。所以迦葉尊者現在還在雞足山入定,他要在龍華三會的時候他才會出來,把這一件金縷衣供養給彌勒菩薩,彌勒佛,這個金縷衣就是佛陀那一件托付的金縷衣。

那么這個就是我們提到“彌勒菩薩”,特別再介紹一下為什么釋迦牟尼佛先成佛,我們在這邊做這樣的補充。

好,我們再看下面“千佛之數”,“千佛之數”,“千佛”就是指賢劫千佛,就過去、現在、未來三住劫,各有一千尊佛出世。《佛祖統紀.三十》,勘考諸經論,依其所記,則住劫有二十增減,其前八增減中,為無佛之出世。于第九減劫,始有佛,名拘留孫佛。是為千佛之第一。次為拘那含牟尼佛,次為迦葉佛,次即今之釋迦牟尼佛。自此至第十增減之減劫,有彌勒出世,次于第十五增減之減劫中,有師子佛等九百九十四佛。次于第二十增減之增劫,有樓至佛出世。合計一千佛。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世尊在無量劫前,為求佛法,舍生入死。有時為求一句偈,或捐王位,或舍妻子,只要能求得佛法,一切都可以舍棄。本來嘛,像甘露一樣滋潤心地的大法,世間怎么能夠經常遇到呢?但世人,但世間人不知佛法難值難遇,往往輕視佛教圣典。他哪里知道,再經過二三千年,想要再看到一片紙、一個字,已經不可能了。《法滅盡經》說,佛法將要消失的時候,比丘所穿的袈裟自然變白,怎么能還談得上有三藏圣典呢?(《楞嚴經》最先消失,《彌陀經》最后離開)。從此以后,要過八百八十萬六千多年,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宮下生我土,八相成道,才會再有佛法。(賢劫中第五佛)。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四個小劫,都沒有佛。(人壽一減一增作一個小劫,每一個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到第十五小劫時,師子佛出世后,相繼成佛的就有九百九十三尊佛,可說是最為興盛的時期。到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共四個小劫,又沒有佛了。等到第二十小劫,樓至如來出世后,就是韋馱菩薩(即韋馱菩薩),就滿了一千佛的數目,所以到這個時候,娑婆世界就壞了。從此以后,再過六十小劫(二十小劫世界壞,二十小劫世界空,又過二十小劫,未來新的星系形成),才有日光如來出世(這是未來星系出現的第一尊佛)。佛法是這樣地難值難遇,我們有幸生活在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代,恩遇三藏圣典,怎么能進了寶山卻空手回去呢?

這是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劫,這一段敘述得非常詳細。

好,那么時間的關系,我們最后用一點時間,好,我們看凈空老法師開示,印經功德。

一,我們要真正相信、要受持、要讀誦,自然要自修自行。除了這個以外,還要倡導、還要宣傳,宣傳就是“廣為人說”。經典要流通,這是宣傳,我們要多印,印得非常精美,到處送人。印經,大家不要害怕,怕什么?怕造罪業,怎么造罪業呢?怕人家拿到這個經典不把它當作經典看待,把它當成一般書籍在看待,甚至人家不相信,把它丟到字紙簍里面去了,把它毀掉了,造這個罪業了。

現在確實是這樣,我以前在八德環保站為他們分享佛典故事,那八德環保站那個環保的志工竟然把這些佛經都用撕掉的,作資源回收,而且還就是華藏凈宗學會印的,都還沒有開封,新新的,就撕掉了。那當時我就跟八德環保站的師姐負責人講,我說你有多大的福報,可以把佛經撕掉再回收呢?她說,這不是說撕掉可以回收嗎?我說,誰說的?我說,那你們上人的經書你怎么沒有撕,你怎么還一直保存?那其他佛經難道不是佛經嗎?我當時有跟她這樣講,說你不能這樣分別啊。她說,黃師兄,那怎么辦?我說,你都會有二手貨的回收中心,就是二手的衣服,二手的這種家具啦,二手的這些家庭日常用品在做回收,我說,你都有二手物品流通中心,那你為什么不能夠二手經書流通中心呢?后來我就告訴她說,你可不可以開辟一個專區,作為這些回收經典的流通中心呢?有緣的人他就會來拿。她說,有人會嗎?我說,會啊。經書是這樣,你到不能看的時候,字跡模糊,經文脫落了,印光大師說,是可以焚毀,焚毀以后就包起來,放到清澈的溪河旁,河流旁邊,讓它沉到海底,以示恭敬。

所以老和尚說,你不要說怕印經書,人家把它丟到字紙簍,那就不要印了,這不行,不能這樣。

第二,我們要有普賢菩薩的度量,我印一千本書,有九百九十九本都被人家丟到字紙簍,有一本有一個人看,就值得了。這跟印光大師講的一樣,印光大師說,印一千本,有一個人看了開悟了,那就值得了,有一個人被得度了,那就值得了。所以能夠這樣設想我們就不要怕了。做好事,自有功德,自有善果,不要看到人家造罪業,我們就連善事都不敢做,這叫因噎廢食,這是錯誤的。就像放生一樣,誒,我在國內也是常常碰到這種情形,上游在放生,下游在釣魚,我們不要放了,對不對?這個是世間人的想法說,你們拼命地放、盡量放,后面的人都在撈魚,是沒有錯。老和尚怎么說你知道嗎?我們來看老和尚怎么說,老和尚說,上游放生,下面的有人在釣魚,看到釣魚的人,我就不放了,老和尚說這是錯誤的。我放我的,他釣他的,我修我的福,他造他的罪,各人干各人的,不相干,要明白這個道理。放心大膽去行善,這才是對的。

我就是照老和尚這個理念去做。當然我放生的時候,我帶蓮池放生會,現在都是在基隆的外海,堤防外面放,所以他們也釣不到。我們那個賣魚的菩薩,他們也很有智慧,就把我們引導到堤防,靠近堤防的地方,已經快近,靠近外海了,所以一放就到外海了,那就釣客也釣不到,當然是比較有福報了。

再來,第三,佛教我們一定要修福,不能沒有修福,成佛一定是福慧圓滿,不會偏在一邊的,福很重要。修福里面,大乘經典常常講布施供養,三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法布施為最。《金剛經》里面告訴我們,《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廣修供養,“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那這都是講修福。法供養里面,第一殊勝就是講經說法。但是講經說法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我們沒有能力,為什么沒有能力?業障太重了,沒有能力,所以機緣非常不容易遇到。所以會講經說法是最好的法供養,當然這也是修福啦,那沒有能力人怎么辦呢?

接下來老和尚開示第四點,現在科技發達,講經說法人人都能。怎么說人人都能呢?你要修這個福,多買幾套講經的錄音帶送給別人就可以了。把講經的錄音帶送給別人,送給別人的道場,那就是講經說法度他,不用自己講嘛,請人家代講,他說這個高明。好像你辦學校當校長,可以不用上課,我可以請老師,聘請老師代替我上課教學生,功德是你的。

第五,在以前沒有辦法,以前是要聘請法師到我們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那條件比較困難。現在買錄音帶,買錄音帶很便宜。現在還不是錄音帶,現在DVD、CD、SD、播經機,這個都已經很先進了,很科技化了。這種弘法利生,法布施、法供養人人都有機會,問題是你要會做。另外,印經書也是非常好的法供養。老和尚說買錄音帶、錄影帶,印經書,你都要花錢,錢是財布施;你布施的物品是佛法,那就法布施,財、法都有。

第六,別人聽經,從經典里面開悟,得到法喜,煩惱減輕了,智慧增長了,這是無畏布施。所以你一個做法,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俱足,一舉三得。你的果報,你得財富、得智慧、得健康長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老和尚說,一生當中就做這件事,是好事,你要真正有智慧,老和尚說,只有這一樁,印經,是真正的好事,除這一樁以外,都不見得是真的好事。所以老和尚一生都在印經,你看他印《四庫全書》《群書治要》《大藏經》,到處跟大學結緣,全世界結緣。

第七,你花很多精神、時間、金錢,未必能得到效果,唯獨修法布施,這個功德是圓圓滿滿的;而且費用不多,人人都能做,人人都做得起。古人看到我們現代人,羨慕得不得了,他們也想做,做不到。所以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要抓住機緣,善巧運用科學技術,幫助一切眾生能夠聽聞正法,這是修大福德,修真實的福德。

所以學人在二○一七年九月成立這個孝廉文化網路電視臺,現在就是把老和尚的講經說法弘揚到全世界,收看的人非常地多,這也是我學習老和尚說用現在的網絡來作法布施。

今天時間的關系,我們就講到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不是最終審閱定稿版,最終以孝廉講堂公布為準,此版本為學習版,只用于學習參考!

看網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72集) 的精彩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激情在线 | 一级片毛片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 | 亚洲九色 | 久久日韩粉嫩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网站高清观看视频 |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7 | 亚洲二区在线 | 九九天堂网 | 久久99蜜桃综合影院免费观看 | aaa综合国产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久久久网 | 一级毛片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 | 超碰免费在线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色在线免费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www九色 | 亚洲精品久久久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精品在欧美一区二区少妇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 | 国产午夜影院 | 福利视频网 | 一区二区高清 | 中文字幕一级 | 人人九九精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福利久久 | 在线色网 | 欧美国产91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