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小聲宏(出自《賢愚因緣經》)
【原文】波斯匿王,引兵過祇恒,聞一比丘誦經,其音甚妙。稽首白佛,愿得相見,施十萬錢。佛言,當先與錢,然后可見。王若先見,決不施錢。王遂施之。見此比丘,形極丑惡,倍復短小,果生悔心。問佛因緣。佛言,迦葉佛浬槃后,爾時有王,起一塔廟。四臣督工,其一懈怠,國王責之。臣遂憤曰,此塔太大,何時當成。由此怨言,五百世中,形極短小。工既成后,隨施一寶鈴于塔,故五百世音聲極妙。[按]六根所造之因,善惡迭用,故其所受之果,苦樂互沾。昔有人宿海上山內,見一人光焰非常,面貌端正,以天樂自娛,獨其口似豬口。問其故,乃宿生修福之人,止因坐犯口過,常言穢褻語耳。吁,可畏哉。
【譯白】佛在世時,波斯匿王領兵經過祇洹,聽到一位比丘誦經的聲音非常美妙,便向佛作禮,想拜見這位誦經的比丘,并布施十萬錢。佛說:“王當先給錢,然后可見。王若先見,決不肯施錢。”王即先布施。見此比丘,相貌極其丑陋,而且身材短小,果然心生后悔。王問佛是何緣故。佛說:“過去迦葉佛涅槃后,有一國王,要建一座塔廟,派四位大臣監督。其中一位很懈怠,國王責備他。大臣憤憤地說:‘這座塔太大了,何時才能完工?’就因這句怨言,五百世中,其形體都極短小。塔廟建成后,此大臣布施一寶鈴掛于塔上,所以五百世中,他的音聲極為美妙。”[按]六根所造之因,往往是善惡交替作用,故而所受之果,也是苦樂兼有。從前有人留宿海上山內,見到一人光焰煥發,面貌端正,演奏天上的樂曲自我娛樂。唯獨其嘴像豬嘴,問他是何緣故,得知他前生是修福之人,只因犯了口過,常說污穢褻瀆之話。唉!口業不可不慎啊!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身小聲宏
看網友對 身小聲宏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