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电影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_久久精品小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1激情视频_伊人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110集)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110集)

黃柏霖老師 講于2020年06月13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經文第六十四句,“不可口是心非”。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二百九十九頁,我們看經文:

“不可口是心非”

“(發明)口司出納。食進于口。所以養其身。言發于口。所以養其心。心口相符。是非乃當。不然。則詐偽叵(pǒ)測。純以機械用事。未邀有口之功。先蒙有口之過。負于口者實多矣。”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司”,主管。

“出納”,出入。

“所以”就是用來、用以。

“當”,“是非乃當,不然”這個“當”,就是適合、適當。

“叵測”,“叵”就是不可二字的合音。“叵測”就是難以預料、不可測。

“機械”,這個“機械”不是我們一般講的機器。這個“機械”,我們說巧用機心、機關算盡,就是心機很重。那么“機械”的意思就是巧詐多機心。在《淮南子·原道訓》篇里面,“故機械之心藏于胸中,則純白不粹,神德不全。”如用佛家來解釋這個《淮南子·原道訓》篇,如果你用虛偽、狡詐的心,存了這個心念,你純凈無瑕就不可能了,你的性德就不能顯現出來,“神德不全”就是性德不能顯發。

那我們介紹《淮南子》這本古書,《淮南子》原名叫《鴻烈》,作者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他幕下的士人所作的,書名叫《鴻烈》。那么《淮南子》是眾人之成就的一本書,內容很廣泛,對于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養生、軍事都有所論述,它融合了先秦諸子的思想,以道家老莊為主,它采納了儒家跟陰陽家的觀點,修正了先秦道家的無為政治理論,發揮天人感應之說,是漢朝初年各派學術思想的總匯,被視為諸子百家中雜家的代表著作。這本書是用辭賦的筆法,文字浪漫詭(guǐ)奇,站在諸侯王的立場,反對漢朝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政策。書中它論述了宇宙生成的理論清晰,而為后人所信服,對后世的道教以及理學都有影響。《淮南子》在東漢,有許慎和高誘二家注釋,明朝的時候收錄在《正統道藏》,而且它在二十世紀的時候,它有英文版、日文版、法文版跟德文版的節譯本,是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重要的典籍。這《淮南子》,我們特別在這邊提一下。

“邀”,“邀”就是取得。

“負”,“負”就是辜負、對不起人。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發明)口管出和進,飲食從口里進去,所以滋養身體;言語從口里出來,所以滋養心理。心口相符,才能真誠。否則的話,爾虞我詐,居心叵測,互相欺騙,用盡心計,沒有口功,已經有口過了。算計別人,算來算去最后算了自己。如此看來,吃過口過的虧的人不是很多嗎?

好,我們看第二段:

“口不能思。而心能思。口常受役于心。故出偽言者。口也。使之出偽言以欺人者。心也。人于接物之時。不能表里如一。其過不在口。而仍在心。但使心地如青天白日。則口頭自不至覆雨翻云。君子但當反求其本而已矣。”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接物”,接物就是與人交往。宋朝歐陽修,他是六一居士,他的著作《富貴貧賤說》,“推誠以接物,有害其身者,仁人不悔也。”歐陽修說,我們用誠心跟人家交往,如果對我們自己有損害的話,這個仁人志士他是不會后悔的。

那我們以前有介紹過歐陽修。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他是吉州廬陵人,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他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任三朝的官職,包括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他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他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歷新政政治改革。那么在文學方面,歐陽修成就斐(fěi)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的繼承者跟推動者,他對古文發展作了很大的貢獻。那么他的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他為宋詩奠下了基礎,那他的辭賦也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他有兩部歷史的著作,一本叫《新唐書》,一本叫《新五代史》,列入二十四部正史之中。他所定的家譜的格式為后世歷代沿用。那經學上,他開創了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他打破了《易傳》的權威地位。所以他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屬于當代最高領袖之一。

那歐陽修最有名的就是〈瀧岡阡表(shuāng gāng qiān biǎo)〉。我們先介紹他的早年。他的父親叫做歐陽觀,擔任判官、推官等小官,他母親鄭氏。歐陽修四歲的時候,父親就逝世了,他隨母親前往隨州,投靠他的叔父,在隨州成長。他因為沒有錢買紙筆,他母親用蘆葦桿在灰土上教他認字,因而有“畫荻(dí)教子”的故事,就是指歐陽修。他跟范仲淹其實都是苦讀出身的。

那么剛才提到說唐宋八大家,我們在這邊介紹一下。就是韓愈、柳宗元,還有宋代的蘇軾、蘇洵(xún)、蘇轍,他們三位,以及王安石、曾鞏、歐陽修,這八位散文家的合稱,被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那么歐陽修寫的這個〈瀧岡阡表〉,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三大祭文之一。哪三大祭文呢?清代文學家袁枚寫了一篇著名的〈祭妹文〉,因為他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所以跟韓愈的〈祭十二郎文〉,還有歐陽修的〈瀧岡阡表〉,一起被譽為千古三大祭文。

那我們介紹一下〈瀧岡阡表〉的重要的三段。它的全文我們講過了,但是我們把這三段,我們還是再講出來,再回憶一下。瀧岡,它是一個地名,在江西吉安府,就是今天的江西省永豐縣鳳凰山附近的沙溪。那阡呢,就是墓道。因為他四歲就喪父了,后來他功名成就,他的母親逝世以后,跟父親合葬在瀧岡這個地方。那么他寫的這一篇〈瀧岡阡表〉很感人,也是孝道教育最佳的一個經典著作。那我們來引用第一段,它三段里面的第一段經文: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shěn)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那么這一段就是表示歐陽修他的父親是有德行的,也就是說,我們說公門好修行,他父親身為判官跟推官,常常希望為死刑犯能夠找出一條生路,不要處以死刑。這是他母親告訴歐陽修,她說,你的父親在當官吏的時候,常常夜間點著蠟燭在批刑案的這個文書,也就是說訴訟案件,常常執筆而嘆,就是筆放下來,在那邊嘆息。那歐陽修的母親就問他說,你為什么嘆息呢?他的父親就說了,這一個是死刑的判決,我想求其活命的機會,卻不可能啊。那歐陽修的母親就說了,那可不可以有其他方法讓他不要處于死刑呢?

他的父親就回答說了,“求其生而不得”,如果我幫他求一條活路都不可能的話,那么死者跟我就沒有什么遺憾的了,也沒有什么好抱恨、怨恨的了。況且如果求他的活命可以得到的話,因為可以得到,“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你有幫他求,而得到一個活命的機會,這樣這個犯人他會感恩你。如果你都不幫他求,他就被判死了,當然他會有恨。所以我就常常都為這些死刑犯能夠求一個活路的機會啊,但是還是沒有辦法,最后還是終歸要死啊。但是世間人常常就是,也不幫他求生,直接就給他判死了。

這是第一段〈瀧岡阡表〉,歐陽修在敘述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身為推官跟判官,他的這一種慈悲的心腸。

那么第二段,就是歐陽修那時候還小,他的父親非常孝順。那歐陽修在他乳母抱子的時候,他父親曾經跟歐陽修的母親說,將來我可能會早死,一定要把我這個事情告訴歐陽修。歐陽修的母親就說:

“‘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這一段是孝道教育,歐陽修的母親告訴歐陽修說,你供養我,因為歐陽修后來被貶官,他供養他母親就有一點困難,他也擔心他母親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但是他母親跟歐陽修說,我很久就知道有一天,我們會受這種處境,所以我心已坦然。歐陽修的母親告訴歐陽修說,你供養我不一定要很豐富,但是你要有孝心。這個就值得現代人學習了,“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雖然我們不是生活很富裕,但是我們的心要存著忠厚慈悲,“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我不能夠教你,但是這是你父親的意志,以及你父親的愿望。那歐陽修聽他母親這么說,哭泣而記錄下來,而且立志,這一生不敢忘記他父親的教誨。

這是第二段,孝道教育。

那么第三段: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于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于后世,而庇賴其子孫矣。'”

就是后來歐陽修的父親、歐陽修的祖父都受到朝廷的封官表揚。那這個地方是歐陽修講了,“小子”就是指他自己了,“小子修泣而言曰”,哭泣的說啊,“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善惡是有報應的,不是沒有報,是時間未到,“而遲速有時”,這是常理,而且是真理,是因果的道理,“此理之常也”。那么我們的祖先,我的祖考就是我的祖先,“積善成德”,積善之家成就了這個德行,所以應該享受朝廷褒揚的這個光榮,雖然你們不能夠親自來接受這個朝廷的表揚,來受到朝廷的“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也足以讓我們后代子孫來學習,亦足以表見于后世,“而庇賴其子孫矣”。

這個就是家庭教育以及忠孝傳家最典型的一個代表。歐陽修的〈瀧岡阡表〉,我們就稍微提到這里。

再來看下面的名相注釋:

“青天白日”,“青天白日”是比喻清明廉潔。

再來,“覆雨翻云”,比喻玩弄手段,反復無常。明朝何景明〈長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長久,覆雨翻云亦隨手。”這個“覆雨翻云”比喻世事變幻莫測。

“反求其本”,此處的“本”字是指心而言。“反求其本”就是反求于心,也就是改心。心能改易,克制惡念,自然身口不造惡事。那么這個跟《佛學大辭典》里面所說的“本”是指本性,本來固有之性德也,意思是相同的。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口不能思,但心能思,口常常受心的指揮。所以假話出自于口,但使它說假話來欺騙人的是心。人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不能表里如一,問題不出自于口,仍舊是心在作怪。假使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樣清凈,那么口頭就不會翻云覆雨。君子應當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本來面目。

好,我們看下面,“下附征事兩條”:

“咒詛酷報(賢愚因緣經)”

“佛世有微妙比丘尼。得阿羅漢果。與諸尼眾。自說往昔所造善惡果報。曾于過去。為長者妻。其家巨富。自無子息。妒妾生男。私自殺之。其妾怨詈(lì)。乃自誓曰。我若果殺爾子。使我夫為蛇螫(zhē)。所生兒子。水漂狼啖(dàn)。自食子肉。身現生埋。父母居家。失火而死。自此沒后。墮于地獄。受苦無量。地獄罪畢。為梵志女。懷孕彌月。同夫至父母家。中路欲產。宿于樹下。忽有毒蛇。螫殺其夫。婦哭之悶。俟(sì)天初曉。手攜大兒。復抱小兒。涕泣進路。適阻大河。無舟可渡。乃留大兒于此岸。先抱小者。置于彼岸。復入水中。來迎大兒。兒見母來。赴水抱母。遂為漂去。還取小兒。狼來嚙(niè)去。血肉淋漓。不覺肝腸寸斷。路逢一人。是其父母相識。告以所苦。且問父母平安否。曰。近日失火。一門盡死矣。后復適人。娠(shēn)身欲產。夫飲酒回。正在分娩(miǎn)。無人啟戶。夫破門入。擒婦毒毆。隨煮小兒。逼令婦食。婦畏夫故。強吞一口。痛入心肝。因棄夫逃。至波羅奈國。息一樹下。有新喪妻者。遂為夫婦。經于數日。夫忽命終。時彼國法。若其生時。夫婦相愛。夫死必為殉(xùn)葬。遂復生埋。適有群賊。旋來開冢(zhǒng)。因而得出。婦自念言。宿有何罪。數日之間。連遭奇禍。聞釋迦如來。在祇洹(huán)中。即往佛所。求哀出家。由于過去施辟支佛食。發愿修行。故于今世值佛。得成羅漢。”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怨詈”,這個“詈”就是咒罵的意思。那“怨詈”就是怨恨咒罵。

“螫”,“螫”就是被毒蟲或毒蛇咬到或者咬刺,這叫“螫”。

“生埋”,就活埋。

“梵志”,“梵志”就志求生于梵天的人。或是在家的婆羅門。指一切外道的出家人。

在《地藏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我們知道光目女的母親,她就曾經做過梵志,我們看經文: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后,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后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

光目女的母親,因為過去生她犯殺害毀罵二業受報,所以她死后投生到光目女的家,婢女之子,而且壽命只有十三歲。出生三天就會講話了,他告訴光目女說,我就是你母親,這一世壽命到了,“舍此報已”,就生為梵志,就是婆羅門的在家修行人,那壽命可以百歲。經過這個果報以后,就會生到無憂國土了,無憂國土就是極樂世界,那壽命就不可計劫了,因為她無量壽了嘛,最后成就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

《地藏經》里面這個光目女,光目代表修德,光目女的母親代表性德,那個母就是我們的般若性德。我們說,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是誰?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悉達多太子的母親才是摩耶夫人。所以吾觀“汝母”在事相上講是光目女的母親,在表法上講就是我們的性德,我們的菩提自性。我們的菩提自性背覺合塵,就是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迷惑、造業、受苦,惑、業、苦,就是流轉生死。

因為她造了殺害毀罵二業受報,殺害眾生,“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所以她在這一世的時候就變成投生到婢女之子,而且只有十三歲,卑微下賤貧窮之家。十三歲畢,這個果報受完以后,因為光目女為她母親發愿,所以到第三世的時候,就變成是一個梵志,修清凈心的人。這是告訴我們什么?告訴說我們迷惑造業受苦以后,到地獄去受報,或是三惡道去受報以后,我們能夠返迷歸悟,斷惡修善,返迷歸悟,就可以走上修行這條路了。就生為梵志,就是修行人。因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所以壽命就百歲了。就可以財施、法施、無畏施,那就會健康長壽嘛。等到這個第三世,梵志修行完了以后,再發菩提心,求生極樂世界,她就生無憂國土,就極樂世界了。指我們眾生,從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成圣的一個過程。

這個是《地藏經》的〈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里面,也有提到“梵志”。

所以“梵志”就是翻成凈裔,凈梵苗裔,就是修清凈心的后代。他們是承習梵天法,他們自己認為他們是從梵天口生。梵天是在色界天,大梵天、梵眾天、梵輔天,他們是大梵天來的。所以他們認為是從大梵天的嘴巴中生出來的,從梵天口生,所以取名叫梵志,這個意思。只有印度五天竺才有。因為當時印度有五個國家,我們常說名揚五印度,就當時有五個大國。所以五印度才有,其他國家沒有。《長阿含經》里面說,稱為婆羅門。

再來,“彌月”,“彌月”就是足月,懷孕滿十個月。

“同夫至父母家”,當時古印度的風俗,婦女懷孕,必須要回娘家分娩。這就是偕同丈夫回娘家。

我們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他的祖國是現在講的尼泊爾,釋迦牟尼佛降生在西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親是凈飯,是迦毗羅衛國的國王,非常英明仁慈。他母親摩耶夫人是拘利國的公主,為人十分賢惠。在摩耶夫人四十五歲的時候,懷孕了悉達多太子,滿足了十個月,就在歸寧途中,就是在回她娘家,這當時印度的習俗,第一胎一定要回娘家去待產,就距離國都大概五英里的藍毗尼園,誕生了悉達多太子。太子一出生就能夠周行七步,就走七步,腳踏之處現出七朵蓮花;而且舉目四顧,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我們現在每年的浴佛節,就是用這種太子的形象來浴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語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這有些外道就不了解,說你們釋迦牟尼佛是狂傲自大了,怎么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呢?佛陀就告訴你什么?十方三世一切佛,同共一法身。天上天下,所有一切萬法萬物,只有我們這個菩提自性是最珍貴的。那個“唯我獨尊”,那個“我”不是悉達多太子,那個“我”是如來真我,是最尊貴的,只有這個如來真我,可以帶你離開三界六道的輪回,可以帶你往生凈土,就是如來真我,就“唯我獨尊”。

當時天上飄落了香花,還有九龍吐水,為太子沐浴。這是記載在佛經里面的,這個釋迦太子誕生。

再來,“悶”,“悶”就是悶絕。暈倒。

“適人”就是女子出嫁。《儀禮·喪服》禮:“子嫁,反在父之室。”鄭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人曰適人。”就是說,鄭玄說,女子如果嫁給大夫以上的,稱為嫁,如果她是嫁給一般讀書人跟平民百姓,這個叫“適人”,它這個用詞不一樣。

“娠”,“娠”就是胎兒在母體中微動,一般是指懷孕。

再來,“開冢”,“開”就是使顯露出來。“冢”就是墳墓。“開冢”就是盜墓者把墳墓打開。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咒詛酷報。(據《賢愚因緣經》)。

佛在世時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比丘尼,修成阿羅漢果,與其他比丘尼在一起,講述自己過去所造的善惡果報。她曾經做長者的妻子,家里富足,自己沒有生兒子,就嫉妒小妾生了男兒,私自偷偷把他殺了。小妾怨恨痛罵,她就對小妾詛咒發誓說,如果真的是我殺死你的兒子,那么我的丈夫就被蛇咬死,我生的兒子就被大水漂走,被惡狼吞食,我會吃自己兒子的肉,我的身體會被活埋,父母全家被大火燒死。她就發這個詛咒。這一世她壽命結束以后,死后她就墮落到地獄,受無窮的苦,受無窮的苦報。

她地獄的罪受報以后,她做了梵志女子,就是婆羅門的女子,也可以講說婆羅門的女兒,做梵志女子。出嫁以后,懷孕滿月,同丈夫回父母家,在路途中就生產了,露宿樹下。忽然出現毒蛇咬死了她丈夫。女人哭得死去活來。等到天一亮,就一手牽著大兒子,一手抱著小兒子,邊哭邊走。走到前面,出現一條大河,沒有船渡河,就把大兒子留在這邊,把小兒子先抱過去放在對岸,再回過來接大兒子。大兒子看見母親過來了,就走進水中去抱母親,被一陣大水沖走了。回過頭來她想再去抱小兒子,小兒子被狼吃了,血肉淋漓。女人頓時肝腸寸斷。路上遇到一個人,與父母親很熟,就把自己的痛苦告訴他,并且問父母是否平安。那個人說,前些天,你家里失火,你的父母都被燒死了。

后來女人又嫁了人,懷孕正生產的時候,她丈夫酒醉回家,因為女人正在分娩,沒有人開門,丈夫破門而入,抓住女人一頓痛打,然后把小兒子煮了,逼迫女人吃下。女人害怕丈夫,勉強自己吃了一口,痛入心肝。因此就拋棄了丈夫逃跑,行到波羅奈國,在一棵樹下休息,遇到一個剛剛死去妻子的人,就結為夫婦了。過了幾天以后,丈夫忽然死了。當時這個國家的法律規定,如果在生時,夫婦相愛,丈夫死后就一定要殉葬,于是女人就被活埋了。有一群盜賊來挖墳盜財,女人就被救出來了。女人心里想道,我前世有什么罪,幾天之間,就遭遇這樣的奇禍?聽說釋迦牟尼佛在祇洹說法,就去見佛陀,哀求出家。由于過去生,布施了一位辟支佛的飲食,發愿修行,所以今世就能夠遇見佛陀,而且修成羅漢果位。

這一段,“咒詛酷報”,讓我們看完以后,觸目驚心。我們就來探討,凄慘又可怕的因緣果報。有兩個問題我們先探討一下。

第一個問題,這位微妙比丘尼,她在前世為女子的時候,她嫉妒心重,爭寵害命,這完全是貪欲心、嫉妒心造成了這個因果。這位證阿羅漢的比丘尼,過去世是巨富長者的妻子,自己沒有辦法生兒子,嫉妒小妾生兒子,乃私下殺死小妾的兒子,這完全是嫉妒心造成的。小妾就怨恨怒罵。那這個妻子就發惡誓說,如果我殺你的兒子,我自己的丈夫被蛇咬;所生的兒子被水漂、被狼吃;我自己吃兒子的肉;身體被活埋;父母,家失火而死。她發了這個詛咒以后,她這一生壽命結束以后,第一世就墮地獄受果報了。

再來,第二個問題,她這個果報不是現做現報,是現做生報。有現做現報、生報、后報,現做現報是現報;生報是現在做,下一世報;那后報是做了以后,三世、好幾世以后才報的。那她這個果報是生報,第二世她就受報了。她這些詛咒一一都兌現,一一兌現她的惡報,一一受報。第一任的丈夫被蛇咬死,大兒子被水漂走,小兒子被狼吃掉,父母親被大火燒死。她嫁給第二任丈夫,因為分娩,沒有去開門,被這個喝醉酒的丈夫把兒子煮了,逼她吃一口,那么因為她害怕她丈夫,她吃了一口以后,痛入心肝。后來逃跑到波羅奈國,后來在樹下,遇到第三任丈夫,跟他結為夫妻以后,這個丈夫忽然命終了,按照規定,她必須要殉葬,遭受活埋。這都跟她前世所發的詛咒一樣,第二任丈夫時,是吃自己的兒子的肉;第三任丈夫時,被殉葬活埋。后來還好,被盜賊去盜墓救起來,后來到佛陀這邊,祇洹這邊,見佛陀,請求出家,后來證阿羅漢果。

以上這兩點我是把它敘述,微妙比丘尼過去世,她所造的惡業,以及所遭的慘烈果報。

那么現在我就來跟各位報告,發生在現代的,也是慘烈的果報,就極其可怕慘烈的真實因果報應事例,這發生在我們國內的兩件案例。

第一個,遠報兒孫近報身。我們知道,《文昌帝君陰騭文》里面有一段經文,“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你說做惡事,你認為你眼前沒有看到報應,但是因緣到的時候,近報就在你自己的身上,遠報就禍延子孫,會報在你兒孫身上。

所以我們想要知道自己過去生是怎么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看你現在所承受的就是了,包括你的容貌、你的體質、你的財產、你的地位,你是不是幸福快樂,從你現在所遭受的正依二報,你就可以去推知你前世大概造作了是什么樣的因。你到底前世是不是修行人,或做什么善事,或造什么惡事,你就可以去推知了。

佛教講因果通三世,為什么要明白因果之理呢?因為你曉得因果之理以后,你就有辦法,會把握自己的命運了。看你現在自己的思想、言語、行為,你就知道你的命運將會如何,根本用不著去外面求,譬如說請人算命、看風水、求神問卜、卜卦,這些都沒有用。你自己現在造的就是因,因緣果報符合自然法則。就好比說,春天我們把種子種到地里面去,你給它溫度、陽光、水、肥料,它就會發芽,它就會長成青苗,開花結果了,這就是因緣果報,這是符合自然的法則。不管你是要在世間求功名富貴,還是想要當生成就,成佛,統統要明白因緣果報。所以我們凈業三福第三福是深信因果。所以老法師也有說,到法身大士的時候,就深信因果了,他對因果深信不疑了。到法身大士,他就不起心、不動念了,因為他明白因果了。所以如果你不相信這個,違背了因緣果報,你是要受到報應的。

所以我們學佛,學佛就是要開智慧。要知道因、知道果,因果、理事、性相、體用、真妄,這個我們都必須要了解。要知道因、知道果,知道理、知道事,知道真、知道妄,知性、知相,知體、知用。因為因果是不二的,理事是不二的,真妄是不二的,性相是一如的,體用是不二的。你開悟的人,了解因果是不二,理事也是不二的。迷了叫妄,悟了叫真。性,性相,悟的人,見相即見性。悟的人知道,我們這一念心的體相用,所以體用不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所以一切都是從哪里來的?都是心造的。福是心造的,禍也是心造的。但是我們不明白后面的報應,往往都怎么樣?我們都造禍的多,造福的寥寥無幾,大家都有想占便宜的心理,誰都不愿吃虧。貪欲、貪心一起來,就種下了一個惡因,古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可能種瓜得豆,種豆得瓜,這是自然感應的道理,就這么簡單的道理。可是現在人提倡的不多,所以社會人心才越來越不善。

那我們要舉第一個公案。這個呢,這個就是我特別影印出來,這個小孩現在還在,這個小孩現在還在,她這個臉已經變形了,這變動物的形狀的這個臉了,這遠報在兒孫啊。這是這個小孩還沒有生病前,她還沒有生病以前,健康的這個長相。那么右邊這個是她已經生病了,這個長相,這是很可怕的這個果報。

這個圖片中這位小女孩是劉小妹妹,名字我們就不說了,劉小妹妹,今年八歲,她是遼寧省遼中縣人。她在去年臘月,她這應該是好幾年前的了,她在幾年前的臘月,就十二月,被醫院診斷是“系母細胞瘤”。這是我們國內的醫學名詞,它是一種細胞瘤,這種病在醫學上是沒有辦法醫治的。僅僅幾個月時間,這位劉小妹妹的臉不僅被腫瘤壓迫到完全變形。就是完全變形了,這完全變形了,這已經都完全變形了,只能看到眼睛,已經看不到鼻子跟嘴巴了。生命也在病魔的控制下進入了倒數計時。她之所以得這種怪病,全要從她父輩的造作殘忍殺業算起,這也正應驗了一句話,近報自己,遠報在兒孫。

劉小妹妹的母親懷她的時候,家里為了掙錢,買了這個貉(hé),貉就是貍(lí),類似浣熊(huàn xióng)。買那個小的貉子,這是一種小動物,還有貂(diāo)的這個幼崽,就是幼小的貂,來進行養殖,養大以后就扒它的皮了,賣皮毛。為了讓皮毛光亮,賣得好價錢,家里又承租了魚塘,魚池,專門喂食這個貉跟貂。

為了掙錢,劉小妹妹她一家所殺害的動物已經不計其數。而家人也沒有想到說,父輩造下的殺業,報應卻在年幼無知的孩子身上。其實照我的看法,這小朋友她應該是那個貉跟貂,被殺死的這些動物,它再來投生的,她就是要來呈現這個因果報應。其實這個劉小妹妹她在生病前,經常喜歡自殘,拿刀砍自己,傷自己,她扒那個手指蓋跟手指頭的皮,扒到都血淋淋,她還不知道痛。她身上離奇的長出這個動物的汗毛出來。所以我說她是被殺死的貉,就是那個貍,跟那個貂來投胎的,所以她會長出動物的汗毛,一樣的汗毛。劉小妹妹被醫院診斷“系母細胞瘤”,腫瘤長在腦動脈血管上,她沒有辦法像其他病人一樣接受化療、放療,以及做手術延長生命,沒辦法做。

所以這個,佛在經典里面開示我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業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后已。”

我們每天家里都會拜佛菩薩,或是拜神明,我們都不了解其中的真實義。早上跟晚上都求佛菩薩保佑,求的都是不相應的。求的不相應的意思是說,都不能如愿。我們一定要知道菩薩是怎么保佑自己的。所以曾經蘇東坡先生問佛印禪師說,觀世音菩薩手上拿著念珠,念什么呢?他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念觀世音菩薩?佛印禪師說,觀世音菩薩手上拿著念珠,念觀世音菩薩圣號。他說,為什么?求人不如求己,自求多福。

所以我們要了解菩薩是怎么保佑自己的,現在是教你,你怎么保佑你自己?菩薩深明因果,六個字,菩薩深明因果。經典里佛告訴我們,菩薩畏因,因就是念頭,也就是想法、思想。你想錯了,就會做錯了,馬上就要轉變過來,你不讓錯誤的想法、念頭相續下去就相續相。我們說,三細六粗,無明業相、能見相、所見相,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系苦相,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所以你馬上要把那個念頭轉過來,不讓錯誤的想法相續,也就是馬上把惡因斷掉。因滅了,果就沒有了,菩薩是這樣修行的。如果你能夠這樣去修行,你就知道學菩薩的深明因果,那你就自己可以保護自己了,你自己可以保佑自己了。

我們學菩薩,也要畏因。因上滅除了,果就消滅了,沒有因,哪里有果呢?沒有種子,哪有青苗呢?沒有青苗,哪有開花結果呢?如果我們想錯了、做錯了,有沒有報應?有,有惡果。菩薩是把惡因斷掉了,罪業就消滅了,功德就圓滿,最后直至成佛。

除非你過去生所造的惡因,你現在緣不給它具足,也就是你沒有給它陽光、水分、空氣,你把那個種子放在瓶子里面,李炳南老師說,你把種子保護在瓶子里面,蓋起來,里面統統沒有土壤、沒有水分、沒有空氣,這個種子不會開花結果。在哪里?在你的阿賴耶里面。一直到你到極樂世界去以后,這個種子還是不壞的。如果這是地獄的種子,這是畜生道的種子,是餓鬼道的種子,你將來成佛以后,你就可以到餓鬼道去度眾了,你就可以到畜生道去度眾,你就可以到地獄道去度眾,因為你在阿賴耶里面有這個造惡的種子。但是因為你不給它緣,所以它因沒有緣,不能成果報,它變成在這個空瓶子里面,它不會發芽了,因為你已經斷惡修善,你只要把緣斬斷了。那么過去生所造的惡因呢?在阿賴耶里面,以后到極樂世界以后,乘愿再來,倒駕慈航去度有情,就是這個道理。

好,第二個公案,任性妄為,苦果自食。

這是公案二,這位郭姓女子,我們不講她名字,在這里。郭姓女子,原來是一個窈窕淑女,現在脖子這么大。如果以前是你的女朋友,你現在還要親她嗎?你還要擁抱她嗎?對不對?她以前是窈窕淑女。這也是因緣果報。她寫這個資料的時候,她才二十九歲。她來自吉林省遼源市,爺爺奶奶曾經賣過熟食燒雞,父親以前做過廚師。她帶著這個巨大的腫瘤站在臺上,懺悔業障,懺悔以往她所造的不孝、邪淫等惡業,她也造過邪淫,她也不孝,而所受的這個果報,惡果,敘述她的人生正在遭受怎么樣的罪苦跟磨難。

這是郭姓的女子,因為她自己本身是個女孩,由爺爺奶奶帶長大的,爺爺奶奶又重男輕女,所以她童年是不幸福的。她記憶中,對家庭的理解只在排斥跟冰冷,她恨這個家,所以她拼命要離開這個家,不管去哪里都可以。

她學生時代的時候,她把她的大把青春荒廢在玩樂享受上,因為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她不懂得保護自己。她透過網路,認識了第一位男朋友,發生性關系,也墮胎。后來透過男朋友,“重新”認識了這個社會,她想要急切的躋(jī)身到上流社會,于是災禍就隨之而來。

她為了賺取更多的錢,她在深圳夜總會工作,周圍充滿了色情跟暴力,她逐漸墮落,賭博又吸毒。她想要放松自己的神經,消遣,陶醉在這個紙醉金迷的生活里面,但是慢慢的她的果報現前,她的身體開始不知不覺變得越來越差。

后來她回到吉林,她才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行了。腦子里面長了一個惡性腫瘤,只有百分之五的手術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五會失敗的,所以沒辦法治療。那時候她寫這個報告,懺悔的時候,才二十九歲而已。年僅二十幾歲的郭姓女子來說,這是晴天霹靂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她不僅腦部長了一個惡性腫瘤,她現在又在淋巴上又長了一個腫瘤,這個是經過她的淋巴系統所長出的腫瘤,淋巴系統里面長出來的,兩個瘤,她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現在她明白了,郭姓女子明白了,這二十幾年來,她任性妄為所做的一切,都是自己罪苦的助緣。她懺悔過失,雖然業已經成熟了,成果了,但是她起碼在離開這個世間之前,她明白自己錯在哪里,造了什么惡業,造了什么罪業,就是不孝跟邪淫。她以自己親身的受報經歷來警醒同年齡的人,不要重蹈她的覆轍,走她的老路。

所以我們看到這兩個公案,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要修“凈業三福”,要相信因果報應。因果報應在哪里呢?身、口、意三業。念頭是因,就是你的念頭、你的想法。念頭是因,做了就是果,“身口意”造作業因果報。學佛就在這個地方修,在“身口意”修。不是去心外求法,不是到外面去求、去拜、去找,那個都是形式,不是實質。所以有很多人就是迷迷糊糊的過日子,覺得無所謂,殊不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一分耕耘得一分收獲;精進一分,則清凈一分,智慧就開啟一分,那就自在一分。

以上我們是講到這個微妙比丘尼,我們特別提的這兩件現代的,也是發生在我們國內的,真實的殺生跟邪淫的果報的案例,來讓我們了解因緣果報的慘烈報應。

好,我們看下面的“按”語:

“慘哉。數日之間。連遭如此奇禍也。快哉。遇佛出家。竟成羅漢也。一則以口是心非。咒詛求直之故。一則以施食發愿欲求出世之故。故曰。禍福無不自己求者。”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咒詛求直”,“咒詛”,用惡毒的言語詛罵,祈求鬼神降禍他人。亦作“詛咒”。“直”就是不邪曲,沒有私心。“咒詛求直”,以激烈的詛咒方式,企圖證明自己的正直與清白。

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白話解:

多么悲慘,幾天之間,接連遭遇如此奇禍。多么快速啊,遇佛出家,一下子便成羅漢了。一則口是心非,賭咒發誓,造下惡因;一則布施發愿,希望出世,種下善因。所以說,禍與福無不是自己招來的。

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一段最后一句,“禍福無不自己求者”。我們知道《太上感應篇》里面,一開始,太上老君就說,“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什么說禍福是自己求來的呢?老和尚說,這四句是《太上感應篇》全文的總綱領,向下都是這四句的詳細說明而已。“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主,“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陪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若能參透這兩句的意境,自然可以趨吉避兇,可以成圣成賢,可以成佛作祖。

禍福從哪里來?自作自受,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佛法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悟是能召,苦樂是所召;智樂是福,迷苦是禍。這是本篇的主要的宗旨。我們想要祈福避禍,一昧的向外求佛菩薩、神明保佑,赦免我們的罪過,這種做法是迷信,與感應之理不相契合。

你自己修善,就得福了;你自己造惡,不能回頭,就得禍了。所以,大乘經講“佛不度眾生”,眾生如何得度呢?眾生自悟、自修、自度,豈不是“惟人自召”嗎?你自己悟,自己修。自己修,自己度自己。自己度自己覺悟,自己修,自己度自己,自修、自度,不就是“惟人自召”嗎?你墮落到三途、地獄,也是自己造的惡業,造作惡業,招來的惡報。佛菩薩雖然慈悲,他不能給我們添一點福,也不能代我們受一點罪,或免除一點罪,不行。

佛菩薩只是將福罪的事實真相,把禍福的真相,事實真相、道理,曉諭清楚,告訴我們,讓我們覺悟,不要再造惡業,禍就遠離了;努力修善,福就現前了,這是佛菩薩真實教誨,也是說明感應道交的道理。

我新加坡的朋友,郭博士跟丁美瑛居士,他們早期的時候,曾經窮困到走投無路,連一頓飯的錢都沒有。后來郭博士跟丁美瑛博士,他們兩個是榮譽博士,丁美瑛居士就到廟里面去求佛。佛菩薩只告訴你罪福的事實真相與道理,跟你開示,曉諭清楚,讓你自己覺悟,你不要造惡,禍就遠離了;你努力修善,福就現前。丁美瑛居士就是跟佛求完以后,她就求佛菩薩賜福給她,佛菩薩就讓她看到經架上有一本《了凡四訓》。她就跟郭博士把這本《了凡四訓》回去讀了三十遍。她就開始學袁了凡先生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然后就開始存錢,一元錢一元錢的存。

存到大概是二百八十八元錢的新幣,剛好有一間觀音佛寺的觀音菩薩的蓮花座,那個木頭去刻的蓮花瓣,一瓣是二百八十八元新幣,她想要去供養觀音菩薩。那這一間觀音佛寺的這個執事人員跟她講,名額已經都滿了。她非常的傷心,在那邊踱來踱去的不愿意離開。她這個至誠懇切的心感動了觀音菩薩。隔沒多久,就有人打電話進來,就是先前捐蓮花瓣的這位功德主說他要取消了,他要捐更大的金額,那蓮花瓣就讓出來。那執事人員志工就告訴丁美瑛居士說,誒,現在空一個缺出來,蓮花瓣給你供養。她就開始從這個因開始。

有一位法師,從馬來西亞那邊也跟他們結緣。后來那位法師在馬來西亞要重建一間佛寺。那一間佛寺,是一個非常老舊的佛寺,四棵大柱都長了白蟻,所以必須要把它遷走重蓋,一棵柱子是五千元新幣。丁美瑛居士跟郭博士,還有她女兒,認養了三棵柱子,等于一萬五千元新幣。早期他們就這樣供養。

到現在他們是參與了,新加坡有兩家慈善醫院,看病都不用錢,那郭博士都是慈善醫院的董事。現在新加坡的祭祖,就是郭博士,他來主辦這個祭祖大典,還有念佛法會。他現在也都是一樣繼續的行善。就是這里講的,感應道交,佛菩薩的真實教誨,他依教奉行,所以改變了命運。

所以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老和尚說心電感應。他說,心是真的,電是比喻,比喻總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到仿佛。在世間物理的現象,電的速度最快,與光速相等。而心感應的速度,比光跟電不知道要快多少倍,簡直不能比。電波的速度,一秒鐘才三十萬公里,心念的速度,念頭才生就遍虛空法界了。

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與此地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同一個意思。“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兇禍福,小的果報稱為“吉兇”,大的果報稱為“禍福”。佛說,吉兇、禍福都是心造的;又說,罪福苦樂都是“身語意”三業的造作所招感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自己的煩惱、妄想,必定招感兇禍。佛經上說,若我們的妄想念頭,隨順瞋恚、嫉妒、邪淫,地獄的現象就會現前;隨順慳貪(qiān tān),貪而無厭,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造的是餓鬼業,餓鬼道就現前了,鬼道境界就現前了;你隨順愚癡,愚癡就是對世出世間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甚至于善惡、利害都顛倒,愚癡就造畜生業了。

所以,貪瞋癡是三惡道的業因。我們冷靜觀察,廣大群眾誰沒有貪瞋癡?不但有,貪瞋癡還不斷的在增長。貪瞋癡的念頭、行為增長,就是叫三惡道快速形成,不必墮入惡道,恐怕現前社會就變成地獄、餓鬼、畜生了。

各人有各人的報應,家庭有家庭的報應,社會、國家乃至于世界,都逃不出這個定律。今天社會動亂,世界不安,這是共業所感。如何能化解這個劫難呢?只要大家都覺悟了,明白這些事理真相,毅然回過頭來,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放下自私自利,一切為社會、為眾生,劫難就能化解。天災人禍都是惡業招感而來的,離開惡業,不但人為災難沒有,天然災害也沒有。

以上這段開示,非常適合我們現在人類所面臨的世紀病毒,新冠病毒,肆虐于我們國內中國大陸,歐洲、非洲、亞洲、美洲。就是這里講的,天災人禍都是惡業招感而來的,離開惡業,不但人為災難沒有,天災,天然災害也沒有,這就是大乘經里面常講的“境隨心轉”。所以這個整個宇宙大環境,地球的大環境的災難,都隨著人類的心,人類的貪瞋癡而轉變的。人類要是不改變這個惡業,不改變這個貪瞋癡,不停止造作十惡業,天災人禍還是會不斷源源而來的。

以上我們是看到這段按語的最后,“禍福無不自己求者”,我們特別引用老法師的開示。“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十六個字,其實通世間法,也通出世間法,也是往生的正因,也是凈業的第一福、第二福、第三福。這十六個字都大徹大悟了,通達明白了,往生凈土沒有問題。就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如果你能真的通達了,你真的老實、真干、聽話,把這十六個字,你完全消歸自性,落實了,其實你今生就可以改變命運,災難就可以遠離,病苦就可以遠離了,你就可以增福增壽,而且可以消災免難。

好,我們就談到這里。

再來,我們看下面這個公案:

“一目準誓(宋鑒)”

“宋欽宗北狩時。既成和議。顯仁皇后將還。帝挽手泣曰。吾若南歸。得為太乙宮使。足矣。他無望也。后誓曰。吾歸后不來迎汝者。當瞽吾目。比至。高宗殊無迎復意。后憮(wǔ)然。不敢力言。不久失明。廣募醫療。莫之能治。后有道士入宮。將金針一撥。左目頓明。后喜。請更治其右。道士曰。后以一目視。一目準誓可也。后悚然(sǒng rán)起謝。道士竟去。”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準”,允許、按照、依照。這里是指應驗、允應。

“宋欽宗北狩”,“狩”就是守的意思。指帝王視察諸侯所守的地方。后來帝王出巡稱為巡狩或是巡守。“北狩”就是皇帝被擄到北方去的比較委婉的說法了,委婉的名詞了。這個“宋欽宗北狩”,按: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金兵攻陷汴京(biàn jīng),就今天的開封,北宋國都,擄(lǔ)走了北宋徽宗、北宋欽宗父子,北宋滅亡。

再來,“既成和議”,就是完成《紹興和議》。北宋滅亡以后,宋室南遷。至紹興十一年的十五年時間,與金始終處于交戰狀態。那交戰期間,宋朝沒有一天忘記求和。分別在紹興八年,宋、金首次議和。到紹興十一年,第二次議和。二次議和之后,雙方維持近二十年的友好。紹興三十一年,始由金海陵王重開戰端。宋高宗于三十二年傳位孝宗,改元隆興。隆興二年,宋、金第三次議和。最后一次和議,是宋寧宗。

那么“既成和議”,連貫上下文,是指第二次議和。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末除夕夜,朝廷殺岳飛。紹興十二年三月,宋、金完成《紹興和議》手續。宋高宗的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guǒ)歸宋。

那我們來提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也就是宋欽宗的弟弟,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宋高宗趙構,他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位皇帝,在位三十五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封為“康王”。初期他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住江山,他重用主戰派的李綱跟岳飛等等。但后來又恐懼將領權力過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采取求和政策,所以在紹興十一年跟金朝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跟秦檜等人,并且處死岳飛,罷免了李綱跟張浚(jùn),還有韓世忠等主戰派的大臣,對金稱臣。從此南宋跟金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

我們現在就來講岳飛忠魂,秦檜奸賊,道月禪師的故事。這個我以前在講《感應篇》,我講過,但是沒有那么完整,今天會更完整的把它表達出來。

北宋末年,民族英雄岳飛盡忠報國。金人侵入宋朝,占領了開封,那時候北宋在北方,占領了開封,那么金兵就擄走了這個宋徽宗跟宋欽宗兩位父子,押到北方去了。那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宋高宗,就康王趙構,將朝廷南遷,稱為南宋。那宋徽宗跟宋欽宗屬于北宋,北宋就滅亡了。那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首都在杭州。所以你現在到杭州去旅游,杭州有一個宋城,我去參觀過,那個宋城蓋得非常的好,有點像Disney的環球影城。

那么這個南宋用秦檜為宰相。秦檜他過去生是浙江雁蕩山的山僧。當時文人主和,武將主戰。岳飛大破金兵于朱仙鎮。朱仙鎮在哪里?朱仙鎮在河南開封市西南部。古代的水路可以從淮河直接到達揚州,從唐代到民國時期,朱仙鎮是水陸的交通要地。岳飛大敗金兵在郾(yǎn)城,他本來要直搗黃龍,不幸被秦檜嫉妒,發十二道金牌把岳飛召回京城,就是杭州。就是很有名的朱仙鎮、郾城大捷。岳飛沒有辦法,只好班師回朝。

那我們來提一下郾城大捷。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金兵分四路要進攻宋朝,宋朝不得不進行抵抗。當時,岳飛率領岳家軍,有好幾萬人,從湖北進入河南,岳飛帶領的為數不多的軍隊駐扎在郾城。金朝的軍隊知道這個消息以后,用精銳的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接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樞。這年的七月八日,完顏宗弼(bì),就是金兀朮(wù zhú),與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邊跟岳家軍對峙。金兀朮他用最厲害的騎兵,叫做“鐵浮圖”,為主力,正面進攻,左右輔以他的“拐子馬”的部隊,都是金軍最擅長的,而且無往而不勝的這個軍隊,也可以說驍勇善戰。

岳飛就派他的兒子岳云。這個在杭州岳王墓里面,我有去參觀過,那個鐵欄桿里面關著秦檜跟秦檜的夫人,那個衣冠冢,岳飛跟他兒子的衣冠冢,現在在杭州的西湖的岳王墓里面還有衣冠冢。岳飛就派那個岳云率領輕騎兵攻入敵陣,往來沖殺,同時岳飛又派這個背嵬(bèi wéi)軍跟游奕(yóu yì)弓箭軍迎戰,并且又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那個金兀朮的那個“拐子馬”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的金兵。

后來金兵七月初十日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兵。這時,金兀朮調集十二萬大軍屯軍在臨潁(yǐng)縣。岳家軍的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河跟金兵遭遇,楊再興竟然以三百騎兵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的將領。第二天,岳家軍張憲率兵再戰,金兵只好退出臨潁。郾城之戰是岳家軍抗金的一次大勝仗。這是古代很有名的戰爭。

那么后來秦檜發十二道金牌要把岳飛召回杭州。岳飛回到瓜州的時候,瓜州在今天的江蘇省揚州瓜州渡,是一個渡口,他晚上做了一個夢,他夢見兩只狗抱在一塊,二犬相抱,他不知道吉兇,第二天他就來到金山寺拜見了道月禪師。我以前也有講過道悅禪師,我用的那個道悅是喜悅的悅,但是也有說是月亮的月,道月禪師。他為什么取成道月禪師呢?也是跟岳飛有關,寓意就是月飛之道。

道月禪師就幫他解夢,禪師就說了,二犬對言,是一獄字,監獄的獄,他說,你有牢獄之災,你恐怕此行有牢獄之災,務必謹慎,他告訴他。并勸岳飛說,你不要回臨安了。臨安就是杭州,南宋的首都。當時,道月禪師有叫岳飛出家。岳飛就跟那個道月禪師說,我出家,國家山河怎么辦呢?所以他說“還我河山”嘛,你到杭州岳王廟,你去看上面有一個“還我河山”。道月禪師就跟岳飛講,你死了,山河何在呢?河山何在,也說山河何在呢?所以他勸他出家。但是岳飛放不下這個國家山河,他這個國家觀念,非常的盡忠。因為他背上就刻了“盡忠報國”。

他臨別的時候,道月禪師就送他一首偈語,“歲底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害毒”,也有講“毒害”。并留下一首詩作別,說,“風波亭下水滔滔,千萬堅心把舵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將身推落在深濤”。道月禪師已經跟他預告了,他要遇難了。

那后來呢,秦檜就在風波亭殺死了岳飛。大家有些地方可能搞不清楚,風波亭是什么?風波亭不是一個地點說他們有一個涼亭,不是這個意思。風波亭是南宋杭州大理寺(它大理寺不是一間佛寺,大理寺是南宋最高的審判機關,有一點像我們現在最高法院,大理寺)那個監獄當中的一個亭的名字,獄中之亭名叫風波亭。公元一一四二年一月二十七日,這里留下了震驚世人的大陰謀,南宋高宗趙構暗旨秦檜跟他的夫人合謀,誣陷岳飛謀反,因為沒有確切的證據,所以就借著“莫須有”罪名將一代名將岳飛跟他的兒子岳云,還有部將張憲,在風波亭殺害。

據說當時,因為金人非常恨岳飛,就勾結秦檜,要挾宋朝殺害岳飛為和議條件。就是說,我要跟你和議,可以,但是你必須殺死岳飛。岳飛回到京城以后,宋高宗明升暗降,所以他也是個昏君,調岳飛為樞密副使,解除兵權。因為秦檜怕說,岳飛一直戰勝的話,回來會侵占了他宰相的位置。宋高宗也怕說他功高震主,所以跟秦檜一起害死了岳飛,構陷了岳飛。秦檜派人逮捕岳飛父子的時候,使者一到,岳飛就笑著說,“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當時據說秦檜是派誰呢?他派那個何鑄來抓岳飛,捉岳飛。岳飛就撕裂了他身上的衣服,把背上的那個“盡忠報國”四個大字給何鑄看。那何鑄還算是有良心,何鑄他畢竟還有一點良心,他看了那四個字,“盡忠報國”,他被他精誠所感動,知道他是無辜的,于是他回去,他也沒有捉拿岳飛,他回去就報告秦檜了。心狠手辣的秦檜就派另外一個,恨岳飛,忌恨岳飛的那個人審理岳飛。就那個同僚也是忌恨岳飛的,嫉妒岳飛的,派那個人去審判岳飛。這個人公報私仇,以公濟私,極盡誣陷的能事,用酷刑折磨岳飛,逼迫岳飛父子屈招,但是還是找不到證據。

當時秦檜,聽說也沒辦法,要把岳飛釋放了,后來因為庭上都沒有人敢講話,那秦檜夫人就用水倒在桌子上,用水寫字,說“縱虎歸山,后患無窮”,就“縱虎歸山,后患無窮”八個字,寫給那個秦檜看,所以就“莫須有”罪名。

岳飛被關在獄中,那個亭子叫風波亭,他想起以前道月禪師的詩,知道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這逃不過的災禍,雖然他忘不了這個國家大事,國家山河,他也知道這個宋朝扶不起來,氣數已盡,沒有辦法,扶不起來,他也了悟了道月禪師的偈語。剛好那一年被害的時候,是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們剛才講的“歲底不足”,“歲底不足”就是十二月二十九日是除夕,不是三十日。“歲底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將人毒害”,“奉下兩點”就是秦檜,是秦。那“謹防天哭”,剛好那一天下大雨,天降大雨。岳飛被奸臣殺死的時間是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天降大雨,“謹防天哭”。岳飛被奸臣秦檜毒死在臨安大理寺的風波亭。岳飛臨終的時候,在萬俟卨(xiè)等人炮制的供狀上,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表達他蒙冤受誣的無比憤慨。這一年岳飛年僅三十九歲,他三十九歲被害死了。一代人間英杰,就此隕落了。

秦檜得知岳飛在臨刑前曾發出說,“未聽道月和尚一句勸”的感慨,他害怕殘害忠良的罪行敗露,想要加害道月禪師,就派侍衛長何立帶部隊到金山寺要逮捕道月禪師。當時道月禪師正在講經說法,何立靜悄悄的在旁伺機而動。想不到道月禪師占一首偈后,從容坐化而去。

道月禪師就說了,“吾年四十九,是非日日有;不為自家事,只為多開口。”和尚說,“吾年四十九”,大概是他當時是四十九歲吧,或者他出家僧臘四十九,也有可能,“吾年四十九”。“是非日日有”,還是都會有一些是是非非。“不為自家事”,不是為我自己,“只為多開口”。“何立從東來,我往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幾乎落人手”,也有講說,“不是法力大,幾乎落他手”。這個偈語,我們也講過。由此可見,悟道者生死自如,遂心如意,生死完全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何等自在。

這是我們再進一步把岳飛的故事,再完整的敘述出來。

那“顯仁皇后”呢,“顯仁皇后”就是韋賢妃,是宋高宗的生母。靖難的時候,跟宋徽宗,跟宋欽宗,她被擄到這個金國去,北國去。后來宋高宗就稱她叫“宣和皇后”。

“太乙宮使”,“太乙宮”就是“太一宮”。祭祀太一神的宮殿。那“太乙宮使”就是管理太乙宮的主官。

宋“高宗”,我們已經介紹過了。

再來,“憮然”,“憮然”就是悵惘若失的樣子。

“針”就是醫療用具。針灸那個針。用石或是金屬做成的。

“悚然”就是惶恐不安貌。

“謝”就是認錯、道歉。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一目準誓。(據《宋鑒》)。

宋欽宗被金兵俘虜,達成和議,顯仁皇后將要回去了,宋欽宗挽著她的手哭道,我如果能夠回去南方,做一個太乙宮的宮使,我就心滿意足了,我并沒有其他的奢望。皇后就發誓說,我回去后,如果不來迎接你的話,我就要變成瞎子。等到她回到南方去以后,宋高宗很不愿意迎回宋欽宗(因為宋高宗是弟弟,宋欽宗是被金兵擄過去的皇帝,所以他很不愿意迎回宋欽宗,這也是私心作祟(suì))。皇后很失望,但又不敢多說,不久就變成雙目失明了。因為她自己發的詛咒,雙目失明。到處尋訪名醫治療,都沒有哪個能治好。后來來了一個道士進宮,用金針一撥,左眼頓時恢復光明。皇后很歡喜,請他再治療右眼。道士就說,皇后用一目看視,用一目報應誓言。意思就是說,皇后你用一個眼睛看東西了,另外一個眼睛接受果報了,接受你的誓言果報了。皇后一聽,非常震驚,起來道謝,道士竟然突然間不見了。這也是神人化現的樣子。

好,我們看最后的“按”語:

“輕諾者。必遭人怨。輕誓者。必受天誅。顯仁后之不得踐言。非負約也。迫于勢耳。向使痛哭流涕于高宗之前。上意必不可強。后亦可無負厥(jué)心矣。不能出此。而第準之以一目。何嘗不原其情而罪之乎。”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按語的白話解:

輕易許諾,必然招來怨恨;輕易發誓,必然受到天罰。顯仁皇后不能履行諾言,并不是她負約,是形勢所逼迫罷了。假使當初她能夠在宋高宗面前痛哭流涕,雖然皇上的意思不能勉強,但皇后沒有負心的責任了。不能如此,所以就瞎了一只眼睛,這豈不是按情節輕重受的懲罰嗎?如果完全沒有履行諾言,就一定雙目失明,不可救藥了。

好,最后我們剩下一點時間,我們來聆聽老法師的開示,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兇—果報。

第一點,“輾轉相生”,這個《無量壽經》里面的經文,“輾轉相生”,造惡的時候不相信因果報應,受到果報的時候,也不服氣,這么一不服氣,那個心行就更惡了,換句話說,將來的果報是愈墮愈嚴重,這個很可怕,很不容易回頭。

第二點,我們很冷靜來觀察現前的社會,甚至于不要看別人,就看自己就好了,自己學了佛以后,應該是明了了,想到我沒有學佛之前,一肚子怨天尤人,看不到自己的過失,都看到自己不錯,別人都不如我,為什么我所得到的不如人呢?就會怨天尤人。學佛之后才曉得原來不是那么一回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個“前定”就是因緣果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都有前因后果的,你喝一杯水,吃一頓飯,那都有前面的善因善果,“莫非前定”就是都有它的因緣果報。這個事實明了了,一肚子的怨氣就沒有了,心情就舒服多了,開朗多了,心也清凈多了,煩惱也少了,智慧就增長,這是佛法的好處。如果不學佛,不知道又做了多少罪業。這叫“輾轉相生”。

第三點,“敢有犯此,當歷惡趣”,“惡趣”就是惡道,三惡道。這是佛給我們提出的警告,教我們特別留意。老和尚說,他早年初學佛沒多久,第一次讀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疏鈔,是慈云灌頂法師的注解。那時候在李老師的會下,念到這個注解末后說,念佛人的一百種不同的果報。其實念佛人果報無量無邊,各個不同,歸納成一百類,頭一條就是說墮地獄,念佛人墮地獄,老法師對這個事情非常懷疑,念佛怎么會墮地獄呢?那不是念佛成佛嗎?念佛不是修福嗎?那念佛怎么會墮地獄呢?念佛是好事啊,我們說念佛是念覺啊,那念佛怎么會墮地獄呢?老和尚說他有點懷疑,而且非常懷疑。我說,念佛再不好,怎么可能會墮地獄呢?誒,這也沒有錯呀,要是我們的想法是說,能念佛就不錯,他念佛,一定會去做善事,會口說好話,身做好事啊,對不對?心存善念。我們都會這樣想啊。那怎么會墮地獄呢?

那老法師就去問李老師,李老師一看,這個是大問題。高僧大德是這樣,你如果單獨問一個問題,是很大的一個問題,他都說,我這個不能單獨為你講,我要為大眾講,李老師也是這樣的。李老師說,這是一個大問題,我不能跟你一個人說,我講經的時候會跟大家講。

第四,為什么會墮地獄呢?就是念佛人他也造“五惡”。我們《無量壽經》里面講五惡、五痛、五燒。五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造作五惡,這一句佛號沒有辦法幫助他不墮地獄。譬如說你邊念佛又邊殺生,那這個念佛它是沒有辦法救你的,你是跟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而已。但是你殺生,如果你要繼續造,那這個殺業就會感召惡報,所以他照墮不誤。也正是古德所說的“心口不相應”,口里面念佛,心里面有惡念,心口不相應,“喊破喉嚨亦枉然”。

很多人就講這句話說,“喊破喉嚨亦枉然”,就不要念佛了。其實人家是指說,如果你心口不相應,你心里還有惡念,嘴巴念佛,心里還有惡念,這叫做“喊破喉嚨亦枉然”。有些人就會解釋說,你如果是用妄心去念佛,那“喊破喉嚨亦枉然”。其實老和尚是說,是心里存有惡念,心口不相應。

第五點,真正念佛人要把阿彌陀佛的本愿功德,用這一句佛號把它變成自己的本愿功德,這叫做念佛人。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存的什么心,我的心跟阿彌陀佛有沒有一樣?阿彌陀佛發的是什么愿,我的愿跟他要一樣;阿彌陀佛是什么樣的行持,我的行持也要跟他一樣,這就對了,這樣叫做“會念佛”,而且是真的念佛人,這種人叫真正念佛。心口不相應,那是假念佛,那個不算數,所以這一句話是很嚴重的教訓,必須要記住。五惡、十惡是決定不能犯的,如果我們想在這一生真正往生的話,不可以犯,犯了決定對往生產生極大的障礙。

好,這一段開示是老法師在講《無量壽經》第四十八集里面的開示。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看網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110集) 的精彩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香蕉婷婷 | 欧美2区| 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av中文天堂|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在线 | 日本三级播放 | 日韩中文视频 | 日韩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 毛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免费三级 | 中文在线一区 | 最新超碰| 国产一区影院 | 在线观看视频h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视频 | 91影片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图片 | 91视视频在线观看入口直接观看 | 久久成人精品 | 天天成人综合网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福利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一极视频 | 欧洲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午夜精品 | 日韩av在线一区 | 日本网站在线看 | 亚洲a视 | 成人黄色网址大全 | 亚洲国产精品日本 | 久久精品免费 | 午夜av免费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