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消弊政(出自《皇明通鑒》)
【原文】宣德間,嘗遣太監至西洋求寶,所費不貲,死者無算。天順時,有上言再遣者,因命兵部項忠,查檢往冊。時劉大夏為郎中,先至庫,匿之,吏無可查,其事遂寢。后項以失冊責吏,劉笑曰,此弊政也。縱使冊在,猶當毀之,以除其根,尚追問其有無耶。項悚謝曰,公陰德動天,此位當屬公矣。后果官太保大司馬,子孫屢代貴顯。[按]充劉公所為,則世間一應有害于人之文字,皆當毀滅。而小說,春方,及謗佛之書,為尤甚。
【譯白】明朝宣德年間,朝廷曾派遣太監去西洋尋寶,花費錢財不計其數,因此而死的人也不計其數。天順年間,又有人向皇帝進言再派遣人到西洋去,皇帝令兵部尚書項忠查看以前之記錄。當時任郎中(古代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的劉大夏到庫房里把那些記錄簿藏起來,官吏們找不到,此事就擱置了。后來項忠要追究守庫官吏丟失記錄簿的責任。劉大夏笑著說:“此是禍國殃民之弊政。即使那些記錄簿還在,也該毀掉,以鏟除其根。你何必還要追問其有無呢?”項忠惶恐慚愧地向劉大夏道謝說:“劉公陰德足可感動上天,我此位應當屬公才是。”后來劉大夏果然升任為太保大司馬,子孫后代都顯貴發達。[按]從劉大夏所做之事擴充開來,則世間凡是對人有害的一切文字,都應毀滅。而淫穢小說、春方及謗佛之書,更當銷毀。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潛消弊政
看網友對 潛消弊政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