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附征事二則
鞠躬盡瘁(出自《田叔禾阿寄傳》)
【原文】明淳安徐氏,兄弟析產,伯一馬,仲一牛,季寡婦,得一阿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婦泣曰,馬可乘,牛可耕,老仆徒費吾菜羹。寄曰,主謂吾不若牛馬耶。乃為劃策營生。寡婦悉簪珥,得十二金。寄人山販漆,期年而三其息。又二十年,致產數萬金。為主母嫁三女。又延師教兩郎君,皆娶名家女,赍聘累千金,又援例入太學。見徐氏之族,雖幼必拜,生平未嘗睇〖睇(di),斜著眼看〗視主母,女使雖小,未嘗并立。及病,且死,盡出其巨細帳目,以奉主母。曰,兩郎君可世守之,老奴牛馬之報盡矣。視其私居,無寸絲粒粟,一妻一子,衣特蔽體而已。[按]如此存心,如此循分,如此謀劃,雖大賢何以加之。乃竟得之村鄙小民,異矣。
【譯白】明朝浙江淳安縣徐家,兄弟分家產。老大分得一匹馬,老二分得一頭牛,老三家只有寡婦,分得一個叫阿寄的奴仆,阿寄已經五十多歲了。寡婦哭著說:“馬可用來乘騎,牛可用來耕地,老仆只能白費我飯食。”阿寄說:“主母認為我不如牛馬嗎?”于是替主母策劃生財之道。寡婦將自己的簪、珥等首飾變賣成十二兩銀子。交給阿寄帶到山里去販漆,只一年,利潤就翻了三倍。又過了二十年,寡婦的家產已達好幾萬。阿寄替主母嫁了三個女兒。又聘請名師教主母的兩個兒子讀書,后來他們都娶了名門之女,其聘禮多達千兩銀子。后來兒子兩個又依照慣例入太學。阿寄見到徐氏族人,即使年幼的,也必定向他們下拜。他生平不曾斜眼看過主母。女仆年紀雖小,阿寄也從不與她們并立。及至得病垂危時,阿寄把大小賬目全部拿出來,交給主母,說:“您兩個兒子可世代守護這份家業,我這老奴像牛馬般報效主人,總算盡心了。”阿寄自己居住的地方,沒有寸絲粒米,他的妻子和一個兒子,衣服僅能遮體而已。[按]像阿寄這樣存心、這樣守本分、這樣為主人謀劃生計,即使大賢人,也未必能超過他。而竟然在鄉間村野的小民中有這樣的人物,不能不令人驚奇啊!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鞠躬盡瘁
看網友對 鞠躬盡瘁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