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香遠聞(出自《法苑珠林》)
【原文】唐慈州刺史王千石,性仁孝,以沉謹稱,尤精內典。貞觀六年,丁父憂,哀毀過節,負土成墳,廬墓左,每夜必誦經,以資冥福。其處恒聞擊磬,音甚清徹,異香遙聞數里。[按]新死之人,神識昏迷,前途不見光明,舉目全無伴侶。七七日內,恐怖周悼,其苦無量,時時望陽世作福救拔。所以孝子慈孫,不但欲使父母之形骸得所,并欲使父母之神識得所。譬諸桃李之核,其生生不已者,仁也。今人但知附身附棺,必誠必信。而于父母之神識,反不使之安放得所。豈非護其殼而棄其仁乎。
【譯白】唐朝慈州刺史王千石,性情仁慈孝順,以沉穩謹慎聞名,尤其精通佛教經典。貞觀六年,其父去世,他哀痛悲傷逾過常禮之外,背土筑墳,并在墳墓左邊搭蓋小屋居住,每天夜晚念誦佛經,為他父親回向以增其福德。附近之人常常聽到其誦經的地方有擊磬之聲,其音清徹悅耳,奇異的香味幾里之外都能聞到。[按]剛死去之人,神識昏迷,前路看不到光明,舉目不見一個伴侶,七七四十九天中,恐怖懼怕,其苦無法形容,時刻盼望陽世親人為其誦經念佛,作福救拔。所以孝子慈孫,不僅要使父母之形骸有好的安葬地,而且也要使父母之神識得到好的歸宿。譬如桃李之果核,能生生不絕的,是果仁。現今之人,只知附置亡親身上的衣衾和附置入棺的器具時一定要誠心誠意,而對父母之神識,反不知使其歸于安樂處所。豈不是只愛護其果殼而丟棄果仁了?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異香遠聞
看網友對 異香遠聞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