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德資親(出自《感應篇廣疏》)
【原文】福建林承美,幼喪父,其母守節撫養。承美旦暮號泣,患莫能報。一禪師告云,孝子思親,痛泣無益,當求所以報之之道。語云,作善親有益,作惡親有憂。子欲報親,惟有戒殺放生,廣積陰德,乃可報耳。承美省悟,誓戒殺放生,廣修善事。后享年九十有六,科第甲于閩中。[按]世有善用其孝者,有不善用其孝者。吾盡其誠,能使親實受其惠,此善用其孝者也。吾盡其誠,不能使親實受其惠,此不善用其孝者也。若云哭泣盡哀,即名為孝,縱使兩目涌淚,若決江河,于親何益。若云衰麻在身,即名為孝,任汝積麻成山,坐臥其內,于親何益。夫衰麻哭泣,原人子必不容已之情。然欲使生我劬(qu)勞之父母,得沾實惠,則在彼而不在此矣。
【譯白】福建林承美,幼年時喪父,其母守節撫養他。承美整日哭泣,唯恐自己不能報答父母之恩。一位禪師告訴他:“孝子思念親人,僅痛哭沒有用。當尋求可報答之法。俗語說:’作善可使親人得益,作惡會使親人得禍。’為人子女想要報答親恩,唯有戒殺放生,廣積陰德,才可報答。”承美聽后有所醒悟,立誓戒殺放生,廣修善事。后來活到九十六歲。生前科舉考試名冠閩中。[按]世上有善于盡孝之人,也有不善于盡孝之人。我竭盡至誠,能使親人得到真實好處,此是善于盡孝之人。我雖同樣竭盡至誠,卻不能使親人得到真實好處,此是不善于盡孝之人。若說哭泣竭盡哀思便是孝,縱使兩眼涌淚如江河決堤,對于親人又有何益?若說身上穿著衰麻喪服就是孝,任憑你把麻布堆積成山,整天坐臥其內,對于親人又有何益?身穿衰麻喪服哭泣,原是人子對亡親萬不得已的哀痛之情,然而要使為生養我而受千辛萬苦之父母得到實惠,當以佛法超薦,而不在此間之形式。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樹德資親
看網友對 樹德資親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