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fā)明]富者當自念曰,同是人也,彼何其貧,吾何其富。必吾之宿生,稍知植福,而彼則未能耳。假使宿生未嘗作善,吾今安得如此受用。然當享福之時,又當作修福之計。譬如食果,當留其種于來年。亦如點燈,當資其膏于未熄也。◎世俗稱富為從容者,以其緩急可通,無窘迫之狀耳。彼守財之虜,惟恐親戚纏擾,先做窘乏之容,使人難以啟齒。以為財多則有之,以為從容則未也。莊嚴論云,知足第一富。優(yōu)婆塞戒經(jīng)云,若多財寶,不能布施,亦名貧窮。旨哉言乎。
【譯白】[發(fā)明]富有的人應(yīng)當思量,同樣是人,他為何那么窮,我為何這么富?定是我前生稍微懂得種植福田,而他卻不知修福罷了。假使前生沒有行善,我今天怎能有如此受用?然而正當享福之時,又該作修福之打算。譬如吃果子,當留下種子用于來年播種。也如點燈,當添油于燈未滅之前。◎世俗稱富人為從容,是因為其在他人處于危急之時可以通融,而無有窘迫之狀。而那些守財奴,唯恐有親戚纏擾,事先即裝出一副窘乏的樣子,讓人難以開口。此種人,說他錢財多沒錯,說他是從容之人卻算不上。《莊嚴論》上說:“知足第一富。”《優(yōu)婆塞戒經(jīng)》上說:“若多財寶,不能布施,亦名貧窮。”此話恰當無比。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家富提攜親戚
看網(wǎng)友對 家富提攜親戚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