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附征事二則
菜羹得名(出自《宋史》)
【原文】宋太宗朝,張泌為史館,家多食客。一日上問曰,卿何食客之多也。泌曰,臣親舊多客郡下,貧乏絕糧。臣俸有余,常過臣飯,亦不過菜羹已耳。一日上遣人伺其食時,突人,取客食去,果粗飯菜羹。上嘉之,因號為張菜羹。[按]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豚肩不掩豆,而三黨皆被其恩。范文正公以貧終其身,而親族之待以舉火者幾百余家。故知欲提攜親戚,宜先從自己之節儉始。
【譯白】北宋太宗年間,張泌任史館,家里供著很多食客。一天,太宗皇帝問他:“你家為何有那么多食客。”張泌回答說:“臣家這些親戚故友都住鄉下,貧窮缺糧。而我的俸糧有余,所以他們常到我家吃飯。也不過是菜羹而已。”一天,皇上派人在他家吃飯時,突然進去,將食客所吃的飯采取去,一看果然都是些粗飯菜羹。皇上嘉獎張泌,稱他為張菜羹。[按]春秋時齊國卿相晏子的一件狐皮大衣穿了三十年,祭祀之物裝不滿盤,而其父族、母族、妻族三族都被其恩惠。范文正公終身過著清貧生活,而親族中靠他周濟過日子的有幾百家。由此可知,要提攜親戚,應該先從自己節儉開始。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菜羹得名
看網友對 菜羹得名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