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豆代谷(出自《文獻通考》)
【原文】宋程坰(xiang),知徐州,久雨谷壞。坰度水涸時,耕種無及,乃募富家,得豆數(shù)千石,貸民使布水田中。水未盡涸,而甲已坼矣〖甲坼(che),草木種子外皮開裂而萌芽〗。是年谷雖未登,而民不至饑者,皆豆之惠也。[按]嘗閱四友齋叢說,載一備荒之策。謂當取各府州縣贓罰銀兩,盡數(shù)糴谷。其犯軍流以下者,許其以谷贖罪。若一處遇水旱之災(zāi),聽其于無災(zāi)處,通融借貸,候來年豐熟補還。則百姓可免流亡,朝廷可無顧慮。此種善政,正當急急舉行,唯愿好善者告之當事耳。
【譯白】宋朝程坰任徐州知府時,因多日下雨,許多谷苗都被淹壞了。程坰考慮到若等水干再耕種,就來不及了。因而向富有人家征購幾千石豆種,貸給農(nóng)民,讓他們播種于水田中。水還沒有完全干,而豆子已脫皮發(fā)芽。這一年,谷子雖收成不好,而百姓不至于挨俄,都是沾了種豆之恩惠。[按]曾讀《四友齋叢說》,其中記載了一篇防備饑荒的文章,建議當取各府、州、縣的贓銀罰金,全部用來糴谷子。犯了充軍、流放以下罪的,允許其用谷子來贖罪。若一處遇到了水旱之突,可以向無災(zāi)處通融借貸,待來年糧食豐熟時再補還。這樣百姓就可免流亡之苦,朝廷可無后顧之憂。此種善政,正應(yīng)早日施行,唯愿好善者轉(zhuǎn)告各地當政者。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種豆代谷
看網(wǎng)友對 種豆代谷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