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附征事三則
龍求齋法
【原文】昔有園監,為王守園,池邊得一美果,世所罕有,遂以送王。王敕園監,日日送來,若不爾者,罪之以死。園監大恐,呼天訴怨。池有龍王,化作人形,以金盤盛果,而慰之曰,爾等勿憂,可將此果獻王。欲求一愿,往昔迦葉佛涅槃后(釋迦如來以前之佛,人壽二萬歲時出者),我與大王同受八關齋法。王受齋如法,過午不食,故今轉世為王。我被人勸,過午竟食,以此墮于龍中。我今還欲得此齋法,廣行勸化。王若速送來,我當擁護爾國。不然,吾當使汝土地淹沒。而于此時,適當無佛法之候,何處復有八關齋法。王甚愁憂。時有大臣之父,語其子曰,吾家堂柱,常放光明,可剖視之。子如父言,得經二卷,一是十二因緣經,一是八關齋法,因獻于王。王大歡吾,送與龍王。龍王遂與五百龍子共修齋法,其后命終,皆生忉利天上。
【譯白】從前有個守園人,為國王守護果林花園。有一次在池邊撿到一枚甜美異常的果子,是世上罕見之物,便獻給國王。國王吃了此美果之后,命令守園人每天都送此果子來,若不如此,就要處以死罪。守園人非常害怕,不禁仰望蒼天訴說其悲怨。此時水池中有一龍王,變化作人形,用金盤盛著那種果子,來到守園人身邊,安慰他說:“你不必憂愁,可把此果子拿去獻給大王。不過我有一心愿,請你代為向大王請求,過去迦葉佛涅槃之后(迦葉佛是釋迦如來以前之佛,當人壽兩萬歲時降世),我曾與大王一起同受八關齋法。大王受齋戒之后,能如法受持過午不食,所以現在轉世為國王。我因聽人勸說,過了正午之后仍然吃飯,因此墮落于龍中。如今我還想得此齋法,以便普遍施行勸化。大王若能將此齋法早日傳送于我,我當盡力擁護你們國家。不然,我就要淹沒你們的國土。”可是此時,正處于世間沒有佛法之時,哪里還有八關齋法呢?國王很憂愁。此時有一大臣之父,對他兒子說:“咱們家廳堂中的柱子,常放光明,你可剖開它,看看有什么東西。”大臣遵從父親的話去做,得佛經兩卷,一是《十二因緣經》,一是《八關齋法》。大臣便把佛經獻給國王,國王非常高興,隨即送給龍王。龍王即同其五百龍子共修八關齋法,后來命終,都生忉利天上。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龍求齋法
看網友對 龍求齋法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