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附征事三條
鸚鵡始末(出自《賢愚因緣經》)
【原文】舍衛國須達長者家,有二鸚鵡,稟性黠(xia)慧,解人言語,見比丘來,先告家人,令出迎送。阿難見之,為其說四諦苦集滅道。二鳥聞法歡喜,棲于樹上,以宿業故,為野貍所食。由聞法故,其神生于四王天。佛言,此鳥盡四王天壽,當生于忉利。忉利壽盡,生于夜摩。夜摩壽盡,生于化樂。化樂壽盡,生于他化自在。他化壽盡,還生化樂,以至四王。如是往返七次,當生人中,出家修道,一名曇摩,二名修曇摩,成阿羅漢。[按]雖聞四謫,仍被貍吞,知定業之難免也。雖被貍吞,終出三界,知佛法之當聞也。彼求生凈土者,茍其平日精進修持,發宏誓愿,無論其不能坐脫立亡,縱使蛇傷虎噬,亦何礙其為生西方乎。
【譯白】舍衛國須達長者家有兩只鸚鵡,天性機靈聰慧,能聽懂人的言語。見比丘來,先告訴家人出來迎送。阿難見了,為其說苦、集、滅、道四諦法。它們聽聞佛法很歡喜,棲息樹上,由于前世惡業緣故,被野捏所食。因為聽法功德,死后神識生于四王天。佛說:“這兩只鸚鵡在四王天壽命盡了之后,當生于忉利天。在忉利天壽命盡了之后,生于夜摩天。在夜摩天壽命盡了之后,生于化樂天。在化樂天壽命盡了之后,生于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壽命盡了之后,還生化樂天,依次生至四王天。如是往返七次之后,當生人間,出家修道,一名曇摩,另一名修曇摩,都將證得阿羅漢果。”[按]此鸚鵡雖已聽聞四諦法,仍被野貍呑食,可知定業難以逃脫。雖被野貍呑食,終究出離三界,可知聽聞佛法極有必要。念佛求生凈土之人,若平時精進修持,發宏誓愿,無論他們是否能坐脫立亡,縱然被蛇咬虎呑,也不妨礙他們往生西方。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鸚鵡始末
看網友對 鸚鵡始末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