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君曰,上帝以予累世為儒,刻意墳典【古代典籍之通稱〗,命予掌天曹桂籍〖科舉登第人員之名籍〗。凡士之鄉舉里選〖鄉舉里選,古代讀書人最低層的兩級考試〗,大比制科〖由皇帝親自在皇宮詔試稱之為制科〗,服色祿秩,封贈〖朝廷推舉賢臣,把官爵授予賢臣父母。父母未死時的授予稱封,已死的稱贈】奏予,乃至二府〖丞相、御史〗進退,皆隸掌焉。[按]世俗若聞有人將為試官,則鉆營者多方結納,雖昏夜乞哀,弗恤也。然彼試官者,只操一方之柄,不能攬天下之權。止管一任之中,不能及三年之外。且典司〖主管〗小試者,不能參鄉會之權。執掌科名者,不能任銓選之務。即或黜陟由我,而亦有時不效,夤緣〖拉攏關系,攀緣鉆營〗蓋若斯之難也。乃有一試官焉,至公至明,不病不老,不去任丁憂〖遭逢父母喪事。在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不采擇門第,不必費錢財,不必仰情面。自縣試以至廷對,由典史以至臺衡,無不經其進退予奪。而鉆營者,反不委心結納,投其所好,可謂明智乎哉。投其所好奈何。曰,仰學帝君而已矣,流通寶訓而已矣。
【譯白】帝君說:“上帝因我累世為儒士,潛心研讀古代典籍,任命我為仙官,掌管人間科考登第名籍。凡士子由鄉里考察推薦、定期科舉考試,乃至各級官員服飾制式、俸祿多少,賢臣父母的封官贈爵、表奏賜予及二府(丞相、御史)大臣的任用罷免,都歸我掌管。”[按]世人若聽說有人將為主考官,則投機鉆營者千方百計巴結,即使晝夜乞求喪失體面,也顧不得。然而那主考官,只能掌控一方之柄,不能總攬天下之權。只能主管一任之中,不能干預三年之外。何況主管小試之官員,不能掌鄉試及會試之權。執掌監督科考之官員,不能擔任選才授官之職。即使錄取與黜退、晉升與降職之權完全由我掌控,也有不能奏效之時。可見靠攀附權勢而謀取功名利祿是很困難的。然而有一試官,最公道最賢明,從來不病不老,不必為父母守喪而離職,不以門第高低選擇人才,不必花費錢財,不必仰人情面。從縣試一直到殿試,由典史至宰輔大臣,各級官員的任免,無不經其賜予或剝奪。像這樣一位試官,鉆營者反不知傾心結交,投其所好,能說是明智之人嗎?如何投其所好呢?那就是敬仰效法帝君之德行、流通帝君之寶訓。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隸掌桂籍
看網友對 隸掌桂籍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