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帝君曰,予以善功世修,漸復神職,而命債未償者,猶不吾置,復生于河朔(經云,宿世身骨,過于須彌山。所飲母乳,多于大海水)。從鄧艾伐蜀時,予為行軍司馬,勸艾從間道出,省鋒鏑(di)之禍。迨其深人,遇諸葛瞻,許以封王瑯琊,瞻不聽,至于交綏。瞻之中堅,予所當也,流矢遍集予體。瞻方就擒,予欲營救之,而予已創甚矣。蓋向者邛池未償之報也。[按]楞嚴經中,言殺業之報,縱使經于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然則邛池之報,尚屬瞬息間事耳,遂謂從此賬清無欠,恐猶未也。
【譯白】帝君說:“我因累世修善積德,逐漸恢復神職,而命債未還清的,仍然不肯放過我。于是我又轉生于黃河以北的河朔(佛經說,我們每個人宿世的身骨堆積起來可高過須彌山,所飲過母親的乳汁加起來多于大海水)。長大后從軍,隨從鄧艾討伐蜀國時,我為行軍司馬。我勸鄧艾從山間小道走,以避免正面交鋒之禍。待其深入,遇上蜀將諸葛瞻率兵抵抗。鄧艾以封瑯琊王為條件,勸諸葛瞻歸降,諸葛瞻不答應,導至雙方正面交戰。諸葛瞻之主力部隊,由我抵擋,亂箭射滿我身。諸葛瞻被擒。我想營救他,可身受重創,已奮奮一息。此便是以前邛池未償清命債之報啊!”[按]《楞嚴經》上說:“殺業之報,縱使經于微塵劫那么久,互相吃來吃去、殺來殺去,如同轉動的車輪,互為高下,無有了期。”然而邛池之報,還只是瞬息間事。若認為從此就可以賬清無欠了,恐怕還沒有這么簡單。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流矢集體
看網友對 流矢集體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