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明]難有多端,約言之,不出七種,一水,二火,三官非,四盜賊,五刀兵,六饑饉,七疾疫也。在水火者,以拯拔為救。在官非者,以昭雪為救。在盜賊刀兵者,以脫離為救。在饑饉者,以財帛為救。在疾疫者,以醫藥為救。救均發于至誠,見人之難,如己之難,盡其智謀,竭其財力,使救之之念,十分圓滿而后已。難至而救,救之有形者也,孔子所謂聽訟吾猶人也。復有一法,使人自然無難,其功更有倍焉,則孔子所謂使民無訟矣。何則。人之患難,皆前業所致,今世不種苦因,來生自無苦果。若能勸人不造殺盜淫妄之業,則救人之難亦多矣。是故救難于已然,所救有限。救難于未然,其救無窮。救難于已然,凡夫之善行。救難于未然,菩薩之修持。二者并行不悖。
【譯白】[發明]難有多端,約略言之,不出七種。一水、二火、三牢獄、四盜賊、五刀兵、六饑饉、七疾病。遇水火難的,以及時拯拔為救;遇冤獄難的,以伸冤昭雪為救;遇盜賊刀兵難的,以助其脫離危險為救。救助之心皆出自至誠,見人之難,如己之難,想盡辦法,竭盡財力,使救人之心,盡到十分圓滿為止。災難來臨而救,是有形跡之救。如孔子所說:“審理爭訟,我也與他人一樣公正。”還有一法,使人自然無難,其功德更加殊勝,也如孔子所說:“必須使人民不發生爭訟。”為什么呢?人之所以遭難,皆因前世造業所致。今世不種苦因,來生自無苦果。若能勸人不造殺、盜、淫、妄之業,則救人之難就多了。所以,救助已發生之難,所救畢竟有限。預防災難不發生,其救無窮。救助已發生之難,是凡夫之善行。而預先杜絕災難,是菩薩之修持。二者不妨同時并行。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救人之難
看網友對 救人之難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