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附征事一條
樂善不倦(出自《懿行錄》)
【原文】明張振之,字仲起,太倉蔡涇人。嘗守吉安。有吉安丞張大猷,晚年妾生一子,甫三歲,大猷與妾相繼病故,子遂流落民家。公知之,為置媵保以歸張。長邑令沈某,一室相繼而亡,公治棺而歸之。僅存孤孫,托有司護持。天臺令死于官,不能歸里,其家流寓杭州,一孫女甫髫,落奸人手,為妓家女。公聞流涕,為之贖歸,俾擇良配。如是捐貲濟人者不一。子際陽,為一時名流,子孫特盛。[按]賑濟困乏,俾得還鄉,是成其美于生前。綿人之嗣續,拔人于患難,是成其美于身后。
【譯白】明朝張振之,字仲起,江蘇太倉蔡涇人。曾在江西吉安縣任郡守。有吉安縣丞張大猷,晚年時其妾生一子,剛三歲,大猷與妾相繼病死,此子遂流落到民間百姓家。張公得知后,便為其請保姆帶回張家。長邑令沈某,一家相繼而亡,張公替他們買棺歸葬,僅存一孤孫,委托有司護持。天臺令死于任上,不能回歸故里,其家眷流浪到杭州,一孫女小小年紀,就落入惡人手里,被賣給妓女院。張公聽聞后凄然流淚,出資將其贖回,并為她選擇良配。像此類捐資濟人之事,不能——列舉。他的兒子際陽,成為一時名流,子孫特別昌盛。[按]賑濟貧困匱乏之人,使他們能夠還鄉,是成全他人在世時之好事。幫人延續子嗣、擺脫患難,是成全他人過世之后之好事。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樂善不倦
看網友對 樂善不倦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