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示葬地(出自《善余堂筆乘》)
【原文】建寧楊少師榮,其祖父皆以濟渡為生。每至久雨溪漲,沖毀民居,溺死者順流而下,他舟皆撈取貨物,獨少師曾祖及祖,惟知救人,而貨物一無所取,鄉人共嗤其愚。逮少師父生,家漸裕。有神人化為道者,語之曰,汝祖父有陰功,子孫當貴顯,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葬之,即今白兔墳也。后生少師,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父,皆如其爵,子孫貴盛。[按]葬地吉兇,原系一定之理,但非人力可以強求耳。世之不務修德,但覓地師,希圖吉壤者,固非。一概不信風水,不顧年月方向,但云他年不為道路,不為城郭,便可安葬,誤置親尸于兇殺絕地者,亦謬。觀少師發祥之所,系神人指示,知風水之說,不可不信矣。觀其祖,父,必如此積德,而始遇此善地,又知風水之說,不可徒恃矣。
【譯白】明朝福建建寧少師楊榮,其祖輩以擺渡為生。每到連日下雨,溪水就暴漲,沖毀民房,被淹死的尸體順流漂下。遇到這種情況,其他船夫都去撈取貨物,唯獨少師的曾祖和祖父只知專心救人,對貨物一概不取。鄉里人都笑他們愚蠢。及至少師父親出生,家境漸漸富裕。有神人化為道者,來到他家門口說:“你家祖輩有陰德,子孫必當顯貴,可把祖先之骨骸改葬于某地。”家人即依照道人所指而葬之,該地就是今天的白兔墳。后來生少師,二十歲時即考中科第,位至三公,其曾祖和祖父、父親都受朝廷贈封相應爵號。子孫代代貴盛。[按]葬地的吉兇,原有一定之理,但并非人力可以強求的。世人不肯努力修德,只想求地理先生,希望找到一塊風水寶地,固然不對。但若一概不信風水,不顧年月方向,認為只要將來不會成為道路,不會成為城郭,便可安葬,以致誤把親人之尸體葬于兇殺絕地,也未免荒謬。觀少師發祥之所在,是由于神人之指示。可知有關風水之說,不可不信。同時也要看到少師的祖輩、父輩,必如此積德,而后才能遇此善地。又使人認識到,不可一味依仗風水之說。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神示葬地
看網友對 神示葬地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