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电影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_久久精品小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1激情视频_伊人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20集)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20集)

黃柏霖老師 講于2018年10月25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經文三,“救人之難”。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三十一頁,我們看經文:

“奇冤立判”

“帝君曰。龜山之下。有何志清者。生二子。長曰無方。次曰良能。長男娶侯釜女。逾年。釜疾。女請歸寧。與夫偕往。而忘其所欲持歸之金環。正徘徊間。良能持環至。且言母亦有疾。望兄亟歸。兄遂囑弟送去。而自亟返省母。移時。嫂悔曰。吾家不數里可到。何煩叔送。于是良能亦返。而是夜侯家望女不至。明晨候于途。見女死而無首。釜遂物故。而釜家疑良能之逼嫂不從而殺也。乃控于所治。良能不勝刑。遂誣服。將就戮矣。時龜山神。艾敏。以冤來告。予察之。蓋其夜有強賊牛資。與妻毛氏有隙。路逢侯氏。劫而逼之。取侯之衣。與毛相易。毛與侯。年相若也。梟毛之首藏之。棄尸于道。而私攜侯氏歸。故人皆莫識。予為追毛之魂。附資之體。借資之口。吐毛之辭。自陳而得實。于是資戮于市。女歸于侯。而良能之冤始釋。”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歸寧”,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這個叫“歸寧”。

“亟”是緊急、急切。

“移時”,片刻,一會兒。

“候”,偵察。

“釜遂物故”,這就是指說,侯釜看到路上,這個無頭女子尸體身上所穿著的女兒衣服,來臆測、判斷他女兒已遭遇不測,這叫“釜遂物故”。

“治”,舊稱地方政府所在地。

“誣服”,謂無辜而認罪、而服罪。

“有隙”就是有嫌怨、有爭吵。

“梟”,斬首懸頭于木上,這個叫“梟”。例如梟首示眾。

“追”就是追尋。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奇冤立判”。帝君說,龜山下面有個叫何志清的人,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無方,小的叫良能。大的娶侯釜的女兒。過了一年,侯釜生病,嫁在何家的女兒請求回去探望父親,與丈夫一同前往,但是忘記了想要拿回去的金環,正在路上猶豫的時候,良能拿著金環到了,并且說母親也有病,希望哥哥快回去。其兄就囑托弟弟送嫂嫂回家,自己回家看望母親。叔嫂走了一段路,嫂嫂說,我家沒有幾里就到了,怎么還麻煩叔叔相送呢?于是良能也回去了。

但是這天夜里,侯家等了一整夜,女兒竟沒有回家。第二天早上到路上去等候,看見女兒死了,沒有頭。因為該女子,該無頭女子身上所穿的衣服,是侯釜的女兒的衣服,所以侯釜認為良能送金環的原故,就懷疑良能逼嫂不從,殺害了她,于是向本地官府告狀。良能受不了刑罰,只好被迫認罪,馬上就要處決了。

在這個時候,龜山山神艾敏把冤情向我報告。我仔細了解一下,原來是那天晚上,有一個強賊叫牛資,和妻子毛氏有爭吵,正在一起外出的時候,路上遇到侯氏,就搶劫了她,并且威迫她就范,拿侯的衣服換上毛氏的衣服。毛與侯年紀相似差不多。牛資殺了毛氏,砍了毛氏的頭藏起來,穿上侯氏的衣服,把毛氏的尸體偽裝成侯女的樣子,拋棄在路上,暗地里把侯氏搶回,因此人們都不知道其中的原由。我就追回毛的魂,附在牛資身上,借牛資的口講毛氏的話。一番陳述之后,終于案情大白,于是牛資被當眾處決,侯氏也回到侯家,良能的冤情也得伸冤了。

那么這一段也是帝君它在擔任天神的時候,它懲罰強賊牛資這個案件,最后還了何志清的二兒子良能的清白,這個叫“奇冤立判”。

我們看這一段的“注”:

“肉眼但能見人之身。鬼神則能見人之心。故陽法有枉而陰譴無逃。”

這段“注”的白話解就是說:

人的肉眼只能看見人的身體,鬼神不受肉體限制而能看見人的內心。因此世間法律制裁有冤枉,但陰間有神靈掌管,罪責難逃。

那么這個地方,這一段,“肉眼但能見人之身,鬼神則能見人之心”,我們就來探討。因為也有很多民眾、學佛人,對六通里面這個天眼通,很多人不甚了解,有一些錯誤的看法。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就來探討三個問題。

探討一,就鬼神為什么能見到人的內心呢?就《佛說四十二章經》里面,<第十三章·問道宿命>,“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沙門問佛,要怎么樣的緣,什么樣的因,才能得到宿命通呢?才能得到天眼通呢?那么宿命通跟天眼通都是屬于六神通之一,是了知宿命的智慧。果位上的圣者都有六神通:宿命通、天眼通、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漏盡通。仙人它只有五通,它沒有漏盡通。

神通它有四種,第一個是報通,第二個,妖通,第三個,修通,第四個,道通。什么是“報通”呢?就是由果報而感得的神通力。像剛才講的這個鬼神能見人之心,這個叫報通。他由果報而感得神通力。由于過去生修善、修福,乃至于修定,今生出生時就有某種神通。譬如說,唐代詩人白居易,據說一生下來就認識“之”跟“無”兩個字,證明他過去生也是讀書人。由于他過去生所修學的知識,今生不忘,所以看到了就立刻能夠辨識。所謂“書到今生讀已遲”,他前世就讀好了。我們知道要得聰明智慧,必須要法布施嘛。

所以一般人認為宿命通是超自然現象,或者認為天眼通也是超自然現象,其實只要心定下來,久遠以前的事情就可以清清楚楚地展現出來、映現出來。老和尚說,要回到過去,看到未來,佛家是講借由禪定功夫,西方是借由催眠的方法。那么神通力有深、有淺,有些人可以知道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于百世、千世、萬世,阿羅漢只能看到五百世,阿羅漢能知道過去八萬大劫以內的事,八萬大劫以上,乃至于無始劫以來的事情,只有佛才能知道。這是報通。

第二個,妖通。有一種邪通,是修邪定而感得的神通,它沒有戒行,得了神通以后到處做壞事,就是一般人所稱的妖怪。譬如,狐貍精。我們知道國內有很多地方會拜狐仙,我曾經也碰到國內的蓮友問我,那狐仙要怎么處理。也有人問法師啦,都問這個問題,就狐仙怎么處理呢?狐貍精變成男性或女性去迷惑他人,就是一種邪通。或者千年的烏龜、百年的雀子也有神通,知道久遠以前的事情,但是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得了妖通,造了惡業,難免還是要受惡報。

第三個,“修通”,是修禪定而得來的。譬如說,四禪八定,初禪、二禪,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九天。九天里面,那個四禪天的九天,那后面五天叫五凈居天,就五不還天,就凈居天,那都是什么?都是三果阿那含在那邊修行,他修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把思惑破掉了,利根的,直接從五不還天,凈居天,直接出去,出三界了生死,證得阿羅漢。那鈍根的呢?他還要經過四空天。所以四禪八定,這個四禪天在色界,它還有色身的執著。那四空天只有神識的執著,還有識,它是修四空定。到最高二十八層天,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它的壽命有多長?八萬大劫。這個是講到這些四禪八定的都有神通,它們也有神通。

那專注在某一個定點,專心想一件事情,讓心定下來,也可以修得神通力。所以不管你是持咒、念佛、修定,你看,海賢老和尚修到什么?神通現前了,他說,老佛爺要叫我回去啦,他說,我過不了今年過年啦。人家問他說,陽間跟陰間差多少?他說,薄得像一張紙一樣。這是海賢老和尚說的,就表示他神通現前了,他也天眼通現前了。鍋漏匠念佛念三年,念到預知時至,站了三天,他要往生前,到城里面去跟這些同參道友辭行,這也是神通現前了。所以念佛也可以成就,他是什么?定功現前。所以鍋漏匠那種站三天三夜,那不是普通的神通了,那個應該要有甚深禪定的,這個不簡單,念佛可以念到這種站了站三天。所以諦閑老法師跟他講說,拍拍他肩膀說,你比名山古剎的大和尚還了不起。跟他拍完,他才躺下去啊,這是要禪定功夫啊。還有那個具行法師,虛云老和尚座下成就那個具行法師,他用三昧真火把自己化掉。這近代的故事啊。那具行法師,虛云老和尚還沒有趕上,趕過來以前跟他贊嘆,他還一手拿引磬,他那個袈裟,已經全部都三昧真火燒掉了,那個袈裟還在,你看那個定功有多深。

所以無論是持咒、念佛、修定,只要達到一心不亂,他就有神通了,感應就出現了,這是修出來的。假使定力散掉了,那神通、感應也消失了。這個叫修通。所以曾經有五通仙人,它在山里面禪坐的時候,看到那些仙女在那邊沐浴,它頓失禪定,頓失功夫,它禪定功夫當下都失掉了。這就是什么?定力失掉了,散掉了,神通、感應馬上消失。所以有了神通也不要執著,假使執著了,那就會迷失本心。

那么道家講修煉,密教也講修煉,有了感應跟神通,如果沒有戒行,心念不正,那就會墮入邪魔外道。真正的神通,是要從正定,因戒得定,因定發慧,從戒定慧中得來,這就是“道通”,最上乘的,“道通”,這是本具的神通力現前,就是我們的性德。

所以天眼通。天人它也有神通,但是天人的神通屬于報通,因為過去生修十善、修福德、修禪定,因而感得天人的果報,它具足神通力。一般天人都有天眼通跟神足通,有了天眼通,它不會被有形的物質所障礙,墻壁外的景象,它看得一清二楚。此外,不論遠近、粗細的東西,都看得見,乃至于看得見一般肉眼看不見的水中小蟲。所以佛陀教導我們喝水的時候要持咒,佛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咒曰:“唵縛悉波啰摩尼莎訶”。這缽水,你念這個咒下去,這缽水,你要生起慈悲心,而不是惡心故意殺害水中蟲。為什么?因為佛他的神通力,他可以看到這一缽水里面有八萬四千個蟲。你看那時候沒有顯微鏡,佛陀就看得到,你看那個神通有多了不起,那就是性德。

所以吃素是有益健康的。虛云老和尚講,佛制比丘喝水,要用濾水囊,把水濾過才可以喝。但是問題現在,中國現在誰用濾水囊?佛給了一個方便,喝水只許用肉眼觀水,不許用天眼觀水。因為你用天眼觀水,你就看到八萬四千個蟲,你喝不下去了。因為天眼觀,水中的蟲多,喝不得,勉強喝了又犯了戒。所以不管你看見水有蟲無蟲,照《毗尼日用》規定,《毗尼日用》就是日用的戒律,凡飲水都要持偈念咒。偈曰,就是剛才我念的,“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咒曰:“唵縛悉波啰摩尼莎訶。”各位以后這樣,以后喝水,你就可以持這個咒了,那里面的蟲就佛力加持了。這個就是講到天眼通。

那么再講一個公案,天眼通。一般世間人,也可能一生做了大善事,而招感神通的果報,也屬于報通。這不是道通,道通就是要有甚深禪定的。那么以前有一位書生,叫樓同生的書生,他為人正直,深信因果,所以他在讀書的時候,就積極行善積福。有一天下著雨,下著大雨,雷聲響個不停,樓同生坐在書房里面讀書,忽然一只狐貍從外面跑進來,鉆進樓同生的板凳下,蹲在那里一動也不動。

那怎么回事呢?因為原來這只狐貍具有妖通,它知道雷公要打它。以前老和尚也曾經說過,有狐仙這個東西。所以這只狐貍,它就找到一個安全地方躲藏,避開這一劫。那狐貍為什么躲到樓同生的板凳下呢?避開雷公呢?因為修行人有修行功夫,他有福報,一身都是光明的。所以我們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鬼神都會恭敬你,你真是念佛人,鬼神是會恭敬你的。眾生看到這個光明,他就能得到庇佑。所以修行要修福德,要修智慧,不要一味地羨慕神通。

那么雷雨過后,狐貍就跑掉了。到了晚上,狐貍化成一個紅衣人來找樓同生。紅衣人說,感謝你今天救了我一命,我現在特地來報恩。你要富貴嗎?我可以送你一部《太公兵符》,只要你依照這部兵書精研透徹,保證將來可以為官、為將,一生富貴享用不盡。樓同生告訴紅衣人,我不希求富貴,我只喜歡修行。紅衣人聽了以后,對樓同生加持了一下子就消失了。由于狐貍的加持,樓同生就得了天眼,也看得到天上和地獄的景象,這是一種報通,由于修善而得到的果報。

所以,這是講到天眼通。

神足通是修行得到大禪定,心始終在定慧當中,沒有妄想、顛倒,只要心念一提,“我要到某處去。”就可以立刻飛到該處了,這叫神足通。菩薩有三種意生身,由意識而生的變化身,有大化、小化、隨類化,能示現無量自在的神通,隨意無礙,意識想要去哪里,身體就跟著到哪里。

一般人認為靈魂出竅是神足通,其實這不是神足通,只是出識而已。識就是阿賴耶識的識。現在很多人喜歡修這種出識的這種法門,如果修不好,會出毛病。因為有很多靈媒,也有很多通靈的啦,就是不僅是臺灣了,馬來西亞了,國內也很多。以前有一位女眾居士,曾經在香港住過,當時很多人就請她預測賽馬的勝負,她每一次都很靈,所以被稱為靈姑。她有辦法靈魂出竅,但這個都是報通,這個后來結果都不好。這不是正定,各位記得,這是邪定,出識久了,心安不下來,晚上會失眠,白天會頭昏腦脹。有一次,有人得罪她了,她就運用出識的方法捉弄對方。但是她到對方的房間的時候,始終無法靠近對方。因為對方是修行人,心常在定中,持戒清凈,隨時隨地都有持戒,有戒神守護。心安住正定就能夠作主,任何邪神、邪鬼都拿你沒辦法。

所以一般人都喜歡奇奇怪怪的神通,不知道佛法才是正法,只要你漏盡煩惱,你煩惱斷盡了,本具的清凈心就現前。那我們當然,我們以我們現在的根器,我們是斷不了煩惱,我們怎么樣?我們帶業往生,你就恢復了神通了。本具的清凈心現前,自然有無量功德妙用。所以,得了神通,不要執著神通,這樣心才能凈化,才能超凡入圣。

以前有個老和尚在外面行腳,有一天走在山上,看到山谷里面有一道紅光。老和尚好奇,就走過去看。他說,有這種紅光,就像我剛才講具行法師,他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火化以后,在虛云老和尚那個道場的遠處的那些的農民、那些百姓,都看到虛云老和尚的道場好像火燒起來一樣,好像是火燒掉一樣,其實是具行法師放三昧真火的紅毫光,在山下看,都像是火燒起來一樣。這是這里講,山谷中放光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有修行人在這里打坐入定;另外一種,有可能是妖怪,但是妖怪的定沒有智慧,它定散掉了,它光跟神通就消失了。

那么這個老和尚就是到山谷中看到,原來是一間茅蓬,里面坐一個老太太在那邊修行。和尚就問她,老菩薩,你在這里做什么?老太婆就說,師父,我在這里修行。你在這邊修多久?我在這邊修二十多年了。老和尚說,那你都念什么咒呢?什么方法修行呢?她說,我都是持“六字大明咒”。老和尚就跟她解釋,原來是修了定功產生這道紅光。

老和尚就問她,繼續問,這六字大明咒你是怎么念的?老太婆就很高興地說,“唵嘛呢叭咪‘牛’”。“唵嘛呢叭咪‘牛’”,她不會念那個“吽”字,加一個口字就是變成“吽”。老和尚一聽說,不對,老菩薩,你念錯了,應該念“唵嘛呢叭咪吽”。老太婆一聽這個話,心里非常傷心,她念了二十年,那不是白費了嗎?自己竟然糊里糊涂地把“吽”念成“牛”,她就開始改過來了,就“唵嘛呢叭咪吽”。

老和尚走了一段路以后,回過頭再看一下山谷,誒,發現紅光不見了,而且還有一點黑氣上沖。老和尚知道說,啊,他這句話造成老太婆的怨嘆,那怨嘆就會有黑氣上沖啊,她喪失信心了。于是老和尚他又折回山谷,跟老太婆說,老菩薩,師父剛才講那個是考驗你的信心啊,其實六字大明咒應該念“唵嘛呢叭咪牛”。老太婆一聽,很高興,哎呀,師父你真會捉弄人。老太婆就繼續念“唵嘛呢叭咪牛”。這么一念,紅光又出現了。這什么意思?她定功,她“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她定功現前,佛法里面講的“萬法唯心造”,一切法都從心當中產生出來的。

所以最后,我們要了解,打坐修定也會出現神通感應,但是當境界現前的時候,不要理它,安住正念、正定。一般人不了解,到處修感應、修神通,最后弄得神通沒有得到,卻把自己搞得糊里糊涂的、迷迷糊糊的。修行學佛要從聞、思、修入手,修戒、定、慧三無漏學,修了禪定,斷了煩惱,就證得六種神通。假使不了解這個道理,一心只想學神通,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這是探討第一個問題,天眼通的問題。

那么探討第二個問題,真正的天眼通是什么呢?就是《法華經》里面講的,父母所生眼,能觀十方界。就是我們為什么今天講這一段,就是要導正一些錯誤的觀念。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質世界的,譬如說,你看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看到其他的世界。現在講的,我們說的千里眼。

根據道家的傳說,神醫扁鵲有一次碰到一個神仙,給他一個透視的寶貝,扁鵲他是神醫,他眼睛就像X光一樣很厲害,可以看到人的五臟六腑,所以他的診斷就不會有錯。還有據說唐代以后的記載,有的人眼睛可以看到,天生會看到風水,地下幾丈深,不需要探測器,地下的水脈怎么走,他都很清楚。但是這一類的天眼,他只能算是報通的鬼眼,不是真正的天眼。真正的天眼,是《法華經》所說的父母所生眼,必須修持定力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這雙肉眼就看見十方世界一切東西了。

肉眼看到物質世界通常的現象,天眼能夠透視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世界。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到的神通力量。譬如說,倓虛老法師的他們幾個同參道友,在中藥鋪里面,八年寒窗讀《楞嚴》,那個劉文化見到的景象,那就是那種,可以講說,那個天眼通現前,那個禪定功夫現前,也見到他的冤親債主了,也見他自殺的老婆太太來求超度,也見到他的往生的父母求超度。這個就是在定中所得到的神通力量。

當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極點的時候,可以穿過一切物理的障礙,這是所謂的神通。那老和尚也有講上海圓瑛老法師。圓瑛法師修得很好,他注解了《楞嚴經》,我看圓瑛法師的注解《楞嚴經》,注解得非常好,他有一次就在定中,在關房里面,那外面房門是鎖起來的,這老法師講經有提過。那外面房門鎖起來,他入定以后,竟然人出去了。他一出去關房以后,他說,耶,那我怎么出來?回不進去了,他進不去,因為門是鎖起來的。這就是什么?穿透物理的障礙,這不可思議的,這是所謂的神通,神通必須要有定力才行。所以所謂的道家講的精氣神充沛了,才能得道。

現在很多人喜歡搞這種神通,尤其是搞天眼通,在你這個額頭這邊給你開天眼,然后糟糕,你會看到了。曾經有個笑話,有一個人就學這個天眼通,想要大概求名聞利養,他就是用什么?就是用剛才講的邪定或者妖通去幫你開的。結果這個人一開以后,晚上起來上廁所都看得到,那嚇死了。因為我們這個地方是五趣雜居地,那一定看得到的,你在路上看就有了,老和尚說,晚上特別多,晚上十八點以后特別多。以前老和尚他有個同參道友的法師,就是修這個密法,在臺北市的北投那邊修,那修道,他跟鬼神一起修,都有,他晚上出來在路上都看得到。他說,晚上很熱鬧,看到鬼道眾生。結果這位修天眼通的人,就跟幫他開天眼的師父說,那個師父不是我們講的這種師父,就是那種有術法的那種、有邪術的那種,算是老師了。他說,老師,老師,你幫我關起來,我不要看了。他說,我只負責開,不會關。那就麻煩了,最后腦筋都出問題。這就是什么?一般修道人閉眼打坐的“天眼通”多半是有問題的,打坐的時候昏昏沉沉看到東西,不是天眼通。打坐閉上眼還是在看,看眼皮子,因為被擋住了才看不出去,看的是黑洞洞的,越看越昏沉。眼耳鼻舌身識都沒有關掉,意識又在打妄想,坐在那里玩弄境界。

真正的天眼通不用打坐。各位聽清楚,真正的天眼通不要打坐。不用打坐,他一邊講話,一邊看得清清楚楚,不是定起來才看得見,不是,他就在定中。你看這種功夫有多高呢?他就在定中,他跟你講話就在定中,“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佛的那種大定就是這個境界。不是定出來才看得見,沒有這回事。我跟你講,這個在我們臺灣的高僧大德,我的師公廣欽老和尚,就有這個功夫。他接見那個道證法師,還沒有出家以前叫郭惠珍醫師,去參訪他,他面對面這樣坐著跟郭惠珍醫師開示,他就跟她講,郭醫師,郭醫師,你的大冤家要現前了。后來郭惠珍醫師就得了腫瘤了。這是剛剛講的,真正的天眼都不用打坐,一邊講話,一邊看得清清楚楚,那就是什么?就是說道定,一方面也是修定,也是道定,那是真正的道定。

所以《法華經》上說,父母所生眼,能觀十方界。譬如說廣欽老和尚他看到的那一對眼睛,就是父母所生眼,可是他能觀十方界,十方法界。是自然的,不需要離開這個肉體。成就了真正的天眼通,不需要閉眼,即使是張開父母所生的肉眼,他能看三千世界亦無障礙,佛法必須要真修實證,絕不是空洞理論。所以今天我把這個部分,把它特別描述得清楚,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誤導,也不要學錯了,要知道如理如法地修,要學廣欽老和尚。老和尚講的,你還是要一步一步地、循規蹈矩地、如理如法地這樣去修行,不是要一步登天的。

那么這里就講一個公案。南懷瑾,當代的《易經》大師,他現在已經往生了,他原來在臺灣非常有名,后來移居到國內,到大陸去定居。聽說很多達官貴人、很多政商顯要的都是很欽佩南懷瑾先生。確實他當時,南懷瑾先生他修得真的是不錯,他注解的很多佛經,譬如《金剛經說什么》,就是南懷瑾先生著作的。

南懷瑾先生特意在《靈巖語屑》中記錄了一段虛云老和尚跟袁煥仙居士關于天眼通的開示。當時年輕的南懷瑾先生在四川偶遇袁煥仙,拜在門下學佛參禪。有一天在靈巖禪七法會上,偶然開了天眼通,南懷瑾遠隔重樓,但卻能看見遠處房中的人物、狀態、話語,如處一室,驚訝不已。這個虛云老和尚在他的虛云老和尚的《開示錄》里面,虛云老和尚也曾經定中見過這個境界,他可以看到西單跟東單,茅廁里面有人在上凈房,他都看得到,很不可思議,他突破整個這個障礙。那么南懷瑾先生看到這個狀態以后,他看到遠處房中的人物、狀態、話言,如處一室,驚訝不已。袁煥仙聽聞大罵道,說,我還以為你是個人,你竟然會作這樣的見解?你看,他呵斥他。后來,南懷瑾先生陪同袁煥仙叩見虛云老和尚,講述了那一晚所見的奇事,虛云老和尚對南懷瑾說,嘻,南先生,若不是袁老居士手疾眼快,你就非常危險了。

為什么說危險呢?因為那很有可能邪魔入體的這種狀況,也因此這件事情對南懷瑾先生影響很大,他后來也深刻地表示,這句話講得很好,很有趣,“神通跟神經是兩兄弟。”神經就神經失常了,神經錯亂了。所以很多修行人學到后來為什么腦袋瓜出問題,神經失常?就是這個道理,他想要搞神通。所以我今天就是把這個次第講得特別清楚,讓各位不要走到旁門左道去了,那就耽誤了這一生修行的機會。所以南懷瑾先生講了這么有趣的對比說,“神通跟神經是兩兄弟。”因為國內可能有些人不太了解神經是什么,我們臺灣說這個人精神錯亂,叫神經失常,“神通與神經是兩兄弟。”

雖然大部分的“天眼通”都有問題,但佛經明確有記載,卻有人修得了天眼通。這人就是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是佛弟子中號稱天眼第一。因為他的肉眼壞了,佛要他修天眼,結果修成天眼通。注意,阿那律雖然是肉眼瞎了,但是能見的眼識沒有壞,那就見性了,還是看得見。就像瞎子一樣,即使是瞎子也是看得見的,他看得見是黑漆漆的相。所以有天眼通的,他看到的是光明的相,阿那律他已經瞎掉了,他是見到光明的相。所以見明見暗,都是見性的妙用,所以光明的相,光明是相,黑暗也是相。

因此,如何真正修天眼通呢?先修一切光明想,南懷瑾先生說,作意思惟這個光明之相,譬如說做日輪觀、月輪觀、白骨觀等,此身四大化成光,由光再隨欲所變,各種光都出來,乃至于佛的各種光明。真正的光明生起來,光明還要化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生起次第做到了,回歸到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做到了,又回歸到生起次第。隨欲作用,一切光明想,一想就成就,就可以得天眼通。這是南懷瑾先生他的看法,提供各位參考。

有天眼通就證得“死生智通”,就是死后到哪里投胎,以及他如何去天道投胎,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天眼通證到了。但是神通是不準用的。因為佛陀在的時候,就嚴格禁止他的弟子使用神通。神通用了就不得了了,不止是犯戒,你自己就不得了。天眼通到最高處,天上人間一切事,就如電視機一樣,那個開關一按,自己就進入那個要進入的光明定,什么都看得見。

《維摩詰經》上說,維摩詰居士給阿那律講天眼通的道理,問他,你用天眼通所看見的,究竟是有沒有相?是不是有作相?是在空的境界看到的呢?還是在有的境界看到的呢?維摩詰居士說,假如你阿那律是有作相的,有境界光,在這里看見你認為是天眼,其實它是外道天眼,外道天眼和五通都是有這個作相,都有這個作相。維摩詰居士說,如果你的眼通是不作意的,是不作相的,那就是無為法,那就證得涅槃。既然證得涅槃,就是畢竟空,那就不應該看見。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指實相的道體一無所見,但是見而無見,無見而見。他會不會見到光?他是不會執著這個光的。所以說,他不會有眼通,連空都不見。所以說,天眼不是道,天眼也不能見道,《宗鏡錄》里面說,“天眼緣色”,“觀此心不可得”。

我們知道南懷瑾先生有作一本《宗鏡錄》的注解,我有一套,確實不簡單,他能夠注解《宗鏡錄》。因為《宗鏡錄》,老法師說,是永明延壽大師,我們凈土宗第六祖,他所作的一本著作,《宗鏡錄》就是小本的《大藏經》。確實我看過,非常地深,非常地深奧,永明延壽大師的文言底子非常地好,他真的是通宗通教了,他是我們凈土宗第六代的祖師,人家稱他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示現。所以我們現在阿彌陀佛的圣誕,就是以永明延壽大師的生日為圣誕。所以《宗鏡錄》里面講說,“天眼緣色”,“觀此心不可得”就是這個道理。你也不能執著那個心。

所以維摩詰居士接著說了,“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見諸佛國,不以二相。”得了真天眼通的人,他是常在如來大定境界當中,是定慧等持的三昧,不需要起心動念就能看見什么?就像剛才我跟各位報告,廣欽老和尚在講話,他定就起作用了,他不用再執著我要入定了,我要再出定了,他不用,我生起定了,他不需要。他不需要起心動念去看見什么,但是與所有的佛的國土,是一體的,不二相,不求見而自知,這是真天眼。這了不起,不求見而自知,這是真天眼。

千萬注意,多數人學佛,都被宗教的神秘色彩把自己的正見思惟污染地埋沒掉了。你要自我檢查,學佛有沒有求神通的心理成分?恐怕十個有五個都是如此。有這樣的動機,想證得菩提,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楞嚴經》上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動機不準確,方向就不對,所以不會得到果報。這是我們探討天眼通的第二個問題。

接下來探討三,佛陀十大弟子,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佛陀十大弟子阿那律的典故,大家都能夠了解、熟知,他因為在佛陀說法會上打瞌睡,被佛陀指正他嗜睡,終不聞佛名字,心生慚愧,于是日夜精進不眠,到眼睛失明,后來因為精進用功的功德力,證得天眼通,在佛陀弟子當中,被稱為“天眼第一”。

阿那律尊者,又稱為阿菟樓馱、阿泥盧豆,是釋迦族的王子,佛陀的堂弟。由于過去生曾經供養辟支佛,生生世世皆感得大富大貴的福報,生活優渥不虞匱乏。阿那律雖生在帝王之家,卻一點也不眷戀皇宮的榮華富貴,欣慕修道離欲的生活,在佛陀成道之后,他舍棄世間的欲樂,跟著佛陀加入僧團,剃度成比丘。

出家后的阿那律,對于佛陀所說的皆能依教奉行。但有一次佛陀在講經說法當中,在法會上,阿那律尊者因為太疲倦了,他打瞌睡,佛陀看到昏昏欲睡的阿那律。我以前剛開始學聽經的時候,我也會昏昏欲睡,現在就不會了,業障。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聽老和尚講經,我會打瞌睡,現在就沒有,現在一坐就兩個小時都沒事。所以業障是要靠修行,借修德顯性德。確實,你有業障,你就必須要拜佛、懺悔、念佛、讀誦經典。佛陀看到昏昏欲睡的阿那律,佛陀就呵斥他,呵責他說,“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阿那律被佛陀這么當頭棒喝,馬上驚醒,慚愧地向佛陀拜下去懺悔,發愿再也不懈怠睡眠了。從此以后,阿那律就精進辦道,從早上到晚,從朝到夜日日如是。佛陀知道阿那律精進辦道,“從早至夜日日如是”,佛陀知道阿那律為了修行不肯睡眠,他的視力一定會一天不如一天,以至于佛陀就到阿那律的寮房,住的地方,很慈悲地跟阿那律說,出家人固然以修行為業,不過,過與不及都不是中道法。

阿那律對佛陀發過誓,當然也不能違背他自己的誓言,佛陀就開示阿那律,他說,一切眾生都要依靠食物才能生存,耳朵要以聲音為食,鼻子以香味為食,舌頭以味覺為食,身體以觸覺為食,眼睛要以睡眠為食,一直不睡覺,眼睛是會受到永久傷害,甚至失明。阿那律非常感激佛陀的慈悲開示,但是還是堅持他當初的誓言。所以發誓有時候很有用,發誓就是從根本大愿發出來的,那真的會成就。日夜精進地修行,不久阿那律眼睛就瞎掉了。要是我們的話,哎呦,不要修了,眼睛快瞎掉了,不行不行,嚇死了。

眼睛看不到,對阿那律帶來生活上的不方便,他想要縫破洞的衣服,都沒有辦法。佛陀知道以后,親自為阿那律尊者縫補衣服。阿那律得知佛陀為自己縫補衣服,縫補三衣,他流下感動的淚水,更加精進用功,期許自己早日開悟,報答佛陀的恩惠。佛陀憐憫阿那律,便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依照佛陀的教導修行,阿那律尊者很快證得天眼通,能照見世間一切,更能上觀天堂下通地府,失明也不能煩惱他了。

證悟以后的阿那律,內心更加通透明亮,如同天上的明月一樣,沒有一絲毫的烏云。有一天阿那律靜坐的時候,他自己就思維,阿那律說,“道,不在熱鬧地方求得,也不是從貪欲里面求得,應在正念和閑靜處中思維感受。”就是入那個甚深禪定。

以上我特地把天眼通這個問題,分三個次第來探討,是希望大家依照正法這樣來修行,依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發慧,自然而然你往生極樂世界,你明心見性了,你的這個道通就可以現前,那是真正的性德。

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除暴佑良”

“帝君曰。北郭富室智全禮。仲春修祀。一室盡醉。暴客王才劫之。縛其男女九人。婢妾七人。唯全禮之妻。與二女舜英。舜華。未系焉。二女抱母而泣。才欲逼之。幼女罵曰。餓賊犯吾家。張神君知汝矣。語畢。其家司命崔瑄。與智之祖禰。告急于予。予立遣功曹輔興。領陰兵百人治之。全禮以下。繩皆自解。盡執其賊。聞于郡而誅之。”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郭”,城墻外再筑一道城墻,這叫外城,這叫“郭”。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陰歷二月,叫“仲春”。

“修祀”,就祭祀。

“暴客”,強盜、盜賊。

“司命”是灶神。

“祖禰”,祖通常稱先代的人。“禰”是先父的祠廟。《公羊傳·隱公元年》,“惠公者何?隱之考也。”《解詁》,“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這個“祖禰”就是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

“功曹”,官名。漢代郡守有功曹史,簡稱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參預一郡的政務。按,也指天神之一,主官吏等。

“聞”,報告上級。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除暴佑良”。帝君說,北郭富室智全禮,二月仲春的時候,全家大拜拜祭祀,一家人喝得大醉。暴徒王才趁機搶劫,捆縛男女九人、婢妾七人,只有全禮的妻子與二女舜英、舜華沒有捆縛。二女抱住母親哭泣,王才想要威脅她們就范,幼女罵道,餓賊侵犯我家,張神君知道你了。話剛說完,他家的司命神崔瑄與智家祖先都來向我告急。我立即派遣功曹輔興,帶領陰兵百人去處理這件事。于是全禮一家人,繩索自然解開,一齊抓住了強賊,向郡首報告。王才盜賊受了極刑。

我們看這一段的“按”,原文:

“王才所以敢于劫者。止因一室盡醉耳。一室所以盡醉者。必因全禮先自沉酣耳。向使主人惺然不亂。則家中大小。猶知警惕。何至自招外侮乎。甚矣。主人之不可不常惺惺也。人無正知正見。則六種劫功德賊。(眼耳鼻舌身意。)各引其徒。(色聲香味觸法。)自劫家寶矣。獨全禮乎哉。”

好,我們看這一段原文的名相注釋:

“酣”,《說文》,“酣”就是“酒樂也”,我們說酒酣耳熱。又睡眠睡得很甜、很濃,也叫“酣”。

“惺”就是清醒,惺惺者,清醒的樣子。

“六種劫功德賊,各引其徒,自劫家寶”,“六種劫功德賊”,即六賊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以眼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為媒,劫掠功德法財”,故以六賊為譬喻,“為譬”。這在《涅槃經·二十三》曰,“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如六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諸善法故。”(中略)“六大賊者夜則歡樂;六塵惡賊亦復如是,處無明暗則得歡樂。”《楞嚴經·四》,“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那么這一段的按語,我們來看白話解:

王才之所以敢于搶劫,是因為全家都喝醉了。全家所以都喝醉了,一定是因為全禮先自己醉。假使主人清醒不亂,那么家中大小還會警惕啊,怎么會引來外面的侵犯呢?引以為戒啊,主人不可不常常清醒,主人不可不常清醒。沒有正知正見,那么“六種劫功德賊”,就六種搶劫功德法財的盜賊,叫做“六種劫功德賊”,這個賊媒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就會引來它們的暴徒,就色聲香味觸法,自己搶走了自家的珍寶。單單全禮一家是這樣的嗎?

好,這個地方,這一段雖然故事很簡單,但是里面有講到六根攀緣六塵,就是六大賊者,“六種劫功德賊”。

我們來報告老法師的開示。

老法師說,佛法、萬物都歸納六類。世間諸法無量無邊,說不盡,佛非常善巧地把它歸納為六大類。這六大類配合我們的六根,眼所見的叫“色”,耳所能聽的叫“聲”,鼻所可能嗅的叫“香”,舌能嘗的叫“味”,我們身體能夠感觸的就叫“觸”,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心里所想的就是意所知的就叫“法”,一切萬法都可以用這六大類來包括。

這六大類有好幾種名稱。又稱“六塵”,塵是一種比喻,“由六根入身染污凈心”,這六樣東西,你要是分別執著它,就是六根對六塵,你要是起了分別執著,它是會污染你的清凈心的,所以就好比像塵土。所以為什么六根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叫塵呢?它好比像塵土一樣。譬如說我們桌子擦得干干凈凈的,塵土落在上面就染污了。這六樣東西,你要是執著它,就染污你的清凈心了,你眼見色,染污了,就染污你的清凈,你執著了,就染污你的清凈心,所以稱為六塵。又稱為“六妄”,因為這六種境界,確實是虛妄而不是真實的。

再來,我們看經文,“為凡夫攀緣迷妄之境”,那么六根為什么會攀緣六種境界呢?就是“凡夫攀緣迷妄之境”。六根所接觸的六種境界,凡夫迷了,以為這六種境界是真的,一意地去追求,所以稱為六妄。這個名詞有警覺的意思,告訴你六樣東西都是虛妄的,虛妄的境界可以隨緣受用,不可以攀緣追求。這句話記起來,像這個世間的萬法,你所看到的,像錢財啦,這些東西,世間你所用的,虛妄的境界可以隨緣受用,你要抱個清凈心,不可以攀緣追求,攀緣追求就是過失。稱為“六賊”。

所以這個名詞提醒我們要遠離,要舍棄它。“以根為媒劫功德法財”,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主題,我們這段經文,“六種劫功德賊”,就是“以根為媒劫功德法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心具足無量功德,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真是全知全能。但是現在都喪失掉了,為什么會喪失?被這六種東西障礙了。這六樣東西好比是賊,六根是媒介,透過六根起作用,使我們的本性本來具足的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被它障礙住了,所以稱為六賊。如果曉得這六樣東西,六賊對我們的傷害,我們當然要遠離,絕對不會執著。

這是把宇宙里面物質環境作概略的介紹。說到這個地方,我們了解這個心法,四種緣生法,心法是四緣生法,色法(器世間)是兩種緣生,一種是親因緣,與有情眾生的親因緣沒有兩樣,都是真如本性變現的。器世間(器是器用),就是人所依靠生存的環境,就是物質的世間,這種世間是唯心所變,經上常說“境隨心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明白這個道理,你的智慧就開,你就不會去攀緣六塵,不會再迷信。

我們這個身體是我們最接近的一個境界,身體也是隨著心在轉變,而這種轉變,可以明顯地觀察出來。譬如說,你心里高興的時候就笑咪咪,心里不高興,面孔很難看,馬上就轉變了,時時刻刻都在從表情看到你的心。再深一層地講,身體的健康或者你的壽命,都隨著你的心變化。心健康,身體一定健康;心健康,身體不會有病。為什么?身是隨心轉的。有病,你自己有堅強的信心,病很容易治,很快就可以恢復。如果有點小病,自己就著急了,不得了,變成說我得大病,非死不可,什么高明的醫生也治不好你的病。為什么?心要是死了,身也不會長久。

臺中李炳南老師上課的時候有講一個故事,清朝時候有一位名醫啊,曾經有一個病例。因為我們的李老師是中醫師,所以他對這個他很了解啊。李老師說,曾經有一個病例,有一個病人長了一個毒瘤,長的部位沒有辦法用藥治,而且非常嚴重。它這是一個毒瘤,沒辦法用藥治它,很嚴重。他告訴這個病人,他說,你這個病沒有關系,不會要命的,用不著吃藥。因為藥治不到,所以才跟他這樣講說,不用吃藥。但是又怕他沒有信心哪,所以告訴他這樣講說,告訴他說,不會要命哪,事實上它是毒瘤啊,應該像我們現在講,叫腫瘤、癌癥,以前那個時候沒有這個名詞,所以叫做毒瘤。

然后清朝這個名醫就告訴這個病人說,你另外有一個部位,告訴他說,你要小心那個地方,如果這個地方有病,就要送命。小病反而跟他講說,要送命。他把他這個心呢,讓他去注意那個另外一個部位,其實那個部位不會要他的命。他說,這個地方你要照顧好,你要是不照顧好,它就要命啊。這個人回去嚇死了,他不去注意那個毒瘤,他注意這個小地方。沒多久,說要注意的那個地方問題出來了,他害怕,去找醫生。醫生說,現在有辦法啦,原來你害病的部位藥力達不到,那是要命的,現在你自己用精神的力量換一個部位,那個部位剛好可以用藥。就是他那個小病那個地方后來真的有生出毛病出來,但那個地方可以用藥治療,那個部位可以用藥治療,也可以動手術,結果馬上就給他治好了。所以李老師講這個故事是說,老和尚也常常講說,那個癌癥病人不是病死的,是嚇死的。可見精神力量非常大,能夠改造生理。

像我講過的因果故事里面,美國的那個臺灣的一個移民,一位移民叫蔡晉宏先生,他現在是加入慈濟的委員。他年紀輕輕就得了那個尤因氏癌,骨癌。他在美國搞科技的,賺很多錢,每一次到客戶那邊,客戶都請他吃牛排、豬排、羊排、龍蝦,什么火鍋,吃到那個火鍋啊,那個都是燒起來啊,無肉不食啊。吃到后來,他有一天,他開始要準備結婚的時候,他去拜訪他的同學,是醫生,他的同學的太太剛好得癌癥,他同學就說,你來了就順便檢查。結果一檢查是尤因氏癌,就是骨癌。他給美國三大癌癥名醫其中一個治療,每一位名醫都治療一千個癌癥病人,那個癌癥醫生跟他講,你只有半個月的生命。

那他已經走投無路啦,他面對那個死亡跟面對那個化療的時候,他才知道人非常渺小。他說,我這么年輕,怎么可以死掉呢?我還沒有娶太太,還沒有生子,還沒有成家立業,怎么可以死掉呢?他就很害怕。最后他就讀《地藏經》,他才發現說,為什么《地藏經》里面講那個鬼王這么兇狠呢?原來他以前在吃牛排、豬排,拿刀叉那個,就是那個鬼王,他就是那個鬼王。他從這邊懺悔、覺悟,后來他發愿要吃素。但是因為他吃肉吃習慣了,他發愿,發愿得很困難,他就分漸進式地吃素,最后他終于吃素成功了,用這個吃素的方法開始治療。

他同時他也去求觀世音菩薩,他發愿,他跟觀世音菩薩說,我發兩個愿,第一愿,我愿意今生今世吃素,然后我將來病好以后,我要勸人家吃素。所以他現在都在美國推展有機素食,健康飲食。他第二個愿,跟觀音菩薩發愿說,我生生世世跟著觀世音菩薩你的腳步,行菩薩道,利益眾生。他就發這兩個愿。結果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腫瘤在經過八個月的治療以后,經過一、二年以后,他就到那個癌癥醫生那邊去檢查,他的癌癥細胞已經死掉了、枯掉了,沒有再擴大,本來是八公分,現在好了。你們只要上網搜尋美國蔡晉宏居士,晉朝的晉,寶蓋宏,蔡晉宏居士,你就可以搜尋他的故事,很感人。跟這里講的一樣,精神力量非常,修行的力量、發愿的力量非常大,改變、改造了生理。

老和尚說,他有一個同參,出家的一個法師,從小出家。大陸撤退的時候被抓進去當兵,在金門當了幾年兵,他想要退役出家。可退不下來,怎么辦呢?裝病,裝生病。天天裝什么病呢?裝心臟病,假裝生病。裝了三年,真的得了心臟病,到現在,老和尚說,他還沒有治好。老和尚在講這一段開示的時候,說他還沒治好。本來是沒有病,天天裝,變成真的有病。所以觀想力量之大,確實能夠改造自己。

身可以改造,環境也不例外。環境是風水,你心清凈,有智慧,風水不好的地方,你到那個地方去住,慢慢地風水就變好了,境隨心轉。所以佛教我們修心,沒有教我們去算命,也沒有教我們去改風水,佛不許弟子看相、算命、看風水。你只要心清凈,我們說,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什么的環境都隨心轉變,這個多自在啊。所以最好的風水是最清凈善良慈悲的心地,心地才是好風水。佛法常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最好的風水。你住在風水寶地,你無惡不作,那個風水寶地,你也得不到那個福報。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最好的風水。

這個是老和尚在講《佛學十四講》里面,講到第七講有這樣的開示,講六根攀緣六塵。

所以老和尚說,我們在六道里面,生死輪回是大病,為什么不警覺呢?佛為我們說破了,指示給我們看清楚:

第一,我們要覺悟,知道三界六道輪回的可怕。

第二,要發心,要發愿,一定要離開輪回,離苦得樂。不出輪回,就沒有離苦;出了輪回,才算離苦。特別是三惡道的苦,如果不出輪回,三惡道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這句話要聽清楚啊,如果不出輪回,三惡道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那有可能到餓鬼道。

第三,要明了超越的方法,才能真正離苦得樂。如果真正發心求對治的方法,幫助我們出離三界六道,唯有找佛陀才有辦法。宗教不能解決,宗教只能使你生天,天還在六道輪回里面,沒有出離六道;學術也沒有辦法。如果宗教、學術能夠解決,佛不會出現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佛告訴我們,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成圣,就可以離苦得樂。

以上我們就講六根攀緣六塵,“六種劫功德賊,各引其徒,自劫家寶矣”,我們就講到這里。

接下來我們看下面:

“濟人之急”

我們看經文:

“(發明)急與難不同。難以遭遇言。急以財帛言。世人以財為命。于資生也。莫急于衣食。于疾病也。莫急于醫藥。有子女者。則以婚嫁為急。遇死亡者。則以喪葬為急。必隨力隨勢周之。斯之謂濟。”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急與難不同,難以遭遇來說,急以財物來說,世人把財富視為自己的生命。對于生活所需,無過于急于衣食;對于疾病來說,無過急于醫藥;有子女的人家,就以婚嫁為急;遇上有人死亡,就以喪葬為急。一定要隨力隨勢去周濟,這樣才能算救濟。

好,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又曰。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誠明乎此。則急雖在人。不敢視為人之急。而直視為己之急矣。夫至同于己之急。此生生世世所以不急也。”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這一段里面部分的句子是從《禮記·禮運》篇里面出來的,我們把這個原文,我們來把它念一遍:

“大道之行也”,這個我們小時候讀書,都讀過這一段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叫大同世界。

這段我們解釋一下白話解:

就是“大道之行也”,這一篇古文是來自《禮記·禮運》篇。《禮記》是儒家的經典,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四十九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在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是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叫“大道之行也”。

這一段“大道之行”里面的白話,我們翻譯一下:

在大道能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人們不僅為自己的親人贍養、慈愛,不僅僅是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夠安享晚年。這個“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說,人們不僅是要贍養、慈愛自己的親人,也要贍養、慈愛別人的親人,不僅僅是撫育、慈愛自己的子女,也把別人的子女當成自己的子女來慈愛、撫育,是這個意思。使老年人能夠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有所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

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的事竭盡全力去付出,也不一定只是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竊盜、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以上是我們因為這里面有“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們特地把這一段《禮記》的這一篇文摘錄出來。

現在我們來解釋名相注釋:

“大道之行也”,是《禮記·禮運》篇。《禮記正義》云,“大道之行也”,就廣大的道德之行,“五帝時也”。

再來就是人不獨親其親,而不獨子其子,這個意思就是,人們不僅是自己的親人要贍養、慈愛,也要慈愛、贍養別人的親人,把別人的親人當成是自己的親人來贍養、慈愛,不僅是撫育自己的子女,也把別人的子女當成自己的子女來慈愛、撫育。

再來,“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這個意思就是說,對于財貨,人們憎惡它,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這個白話意思就是說,人們都愿意為公眾的事竭盡全力付出,而不一定只為自己謀私利,才要去付出,才要去出力,這個意思。

最后一個,“至同于己之急,此生生世世所以不急也”,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能把別人迫切的事當成自己遭遇一般,這叫急人之急,急人所急,為人排憂解難,廣結善緣。他日我遇到急難時,必有人來協助,那就會遇難呈祥,故曰生生世世不遭急難。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孔子說,大道實行的時候,天下為公,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來慈愛、贍養,也慈愛、贍養別人的親人,當成是自己的親人。不僅僅是慈愛、撫育自己的子女,也慈愛、贍養別人的子女,當作自己的子女。對于財貨,人們憎惡它,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也不一定要自己私藏;凡是遇到匱乏需要的人,要慷慨去幫助他們。人們都愿意為公眾的事情,竭盡全力去付出,也不一定說,只為自己的事情才愿意去付出,為自己的謀私利才肯出力去做。

大家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那么急難雖然在別人身上,不敢看作是別人的急難,而直接看作是自己的急難。真正把別人的急難看成是自己的急難,那么這個人生生世世就不會遭遇急難。

好,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陳幾亭曰。諺稱富人為財主。言能主持財帛也。家業雖不可廢。然須約己周人。今之多財者。皆役于財者也。能惜能用。方為財主。但惜不用。不過財奴。優婆塞戒經云。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得無上力。若以燈施。得凈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樂。若以舍施。所須無乏。”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優婆塞戒經”,這是經名,共七卷,北涼曇無讖譯。說在家菩薩入道修行之法,大乘律之攝。

再看“妙色”,“妙色”就是形儀英偉,色相端嚴,能修梵行,故名丈夫。

“力”,與一切種種饒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應故,畢竟勝伏一切魔怨,大威力故,說名為力。

“凈妙眼”,“妙眼”,殊妙的眼根,指眼根清凈而殊妙,叫“凈妙眼”。

“乘”就是載,乘載的工具。

“舍”,房屋、住宅。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陳幾亭說,諺語說富人是財主,即是說他有主持財物的權利。家業雖然不能敗落,但是必須根據自己的力量去周濟別人。現在那些多財物的人,都被財物所主宰。能夠愛惜財物但又能用到該用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財主。只是吝惜,舍不得用到急需的地方,那就變守財奴了。

《優婆塞戒經》說,如果用衣服布施,就會獲得上等妙身的果報;如果用飲食布施,就會獲得無上大力的果報;如果用燈光布施,就會獲得凈妙眼睛的果報;如果用車馬布施,就會獲得身受安樂的果報;如果用住房布施,就會獲得所需無缺的果報。

這個地方,什么叫衣服布施呢?像有時候,我們臺灣有很多百姓、民眾都會把舊衣服捐出去,甚至有些新衣服根本就沒有穿,就丟棄了,有些善心人士就會把衣服搜集起來,送到非洲去,幫助那些非洲的兒童。尤其是我們現在國內,我們國內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生活都很富裕了,其實我知道有幾位,有我認識的幾位國內的蓮友,他們也都是用微信,都搜集這些要丟棄的衣服,或是新衣服,布施到什么?到西藏、甘肅、青康藏高原那個地帶的民眾,去跟他們結緣。就可以得到什么?得到上等妙身果報。

那如果用飲食布施,也是一樣,可以得到無上大力的果報。如果用燈光布施,燈光,我們說點燈得光明,獲得智慧,得凈妙眼睛的果報。其實法布施也是給人家光明,像護持電視臺,護持老法師的這個網路電視,衛星電視,這種布施也實際是燈光布施。那若用車馬布施呢?車馬怎么布施呢?誒,譬如說,我們臺灣辦的很多齋僧大會,北部齋僧大會、中部齋僧大會,有很多居士他就發心,他就把自己的私家車,自用轎車開到現場,報名參加交通組。那因為齋戒大會的地點都離火車站跟高鐵站有一段距離,那你就報名參加交通組,我到高鐵站去載這些法師去應供,這就是修布施啊,這叫車馬布施。就獲得什么?身受安樂的果報。那如果是住房布施呢?譬如說你布施道場,你布施這個房子作為道場,有時候舍宅為寺,就布施住房啊。譬如說參加佛寺的重建,災后重建,在地震、風災以后的重建。譬如說臺灣的九二一大地震,很多學校震垮了,你捐錢重建這些學校,小學的這個住房布施,就獲得所需無缺的果報。

好,那么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又云。若給妻子奴婢衣食。有憐憫歡喜心。未來得無量福德。若見田倉中有鼠雀犯谷米。生憐憫歡喜心。亦得福無量。”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又說,如果給妻子奴婢衣食,并生憐憫歡喜心,未來將獲得無量福德。如果看見田倉中有鼠雀吃谷米,生憐憫歡喜心,也將獲得無量福報。

這一段里面在講“濟人之急”,剛才我們也有討論到,要做財物的、錢財的主人,不要做錢財的奴隸,不要做財奴,要做財主。《優婆塞戒經》也告訴我們,要衣食布施,衣施,要食施、要燈施、要乘施、要舍施。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老法師的開示,就是有三種書教你怎么發財。

首先就是在二○○八年金融風暴美國股市暴跌,有蓮友就請示凈空老法師,這位居士就說,就問老法師,他說,美國金融風暴,確實感受到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很多人財務周轉不靈,跳樓自殺的,整個企業倒閉啦,那時候就非常地多。請老法師開示,如何透過這一次的金融風暴、金融危機,喚醒人們不再追求這種夢幻泡影般的財力,乃至于金錢游戲,讓人們懂得人生的幸福不能建立在剎那生滅的假相上。再請問什么才是人們生命安全、內心安穩的真實保障呢?

老和尚答復說,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涉及到高深的哲學,也講到因果業報。迷失自性的人,無一不追求財富。財富是否能夠追求得到呢?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說過了,如果財富可以追求得到,任何工作我都愿意去做;如果追求不到,那就從我所自己喜好的,不須操這種心,孔子這段話是正確的。香港李嘉誠先生是香港首富,事業做得很成功。你跟他學學看,能否成為香港首富,發大財呢?諺語所謂的“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接下來,老法師就開示了以下幾點:

第一點,老法師說,他三十幾年前到香港講經,到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講了兩個月的《楞嚴經》,然后再到藍塘道光明講堂講了兩個月。在圖書館里面,老法師看到弘化社,靈巖山寺的弘化社,印光大師,印光祖師不印佛經印善書。他把人家供養他的四眾供養統統用來印經布施,真正是一門深入,給老法師很大的啟示。以后老法師就學印光大師,印經布施,不搞別的。

第二點,老法師說,他看到弘化社印這三本書,就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這《安士全書》。這三種都不是佛經,版權頁數量到百萬冊以上,這么大的數量,老法師很驚訝。老法師說,印光大師,印光祖師他沒有去印佛經,他是凈土宗的,照理說印《凈土五經一論》。《凈土五經一論》就是《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普賢菩薩行愿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跟《往生論》。

后來他才了解,他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印祖這樣做。原來印祖是為了救社會,滿足眾生的欲望。因為這三種書,你要是學這三種書,它告訴你怎么發財,了凡先生是最好的榜樣。佛在經教里面告訴我們,財從哪里來,這是講命,命里面有財。命里面的財從哪里來?過去生中修財布施,這是因,今生才能享受福報。

第三,李嘉誠布施。他說,每一個人布施多少都不同,像李嘉誠先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財布施,布施太多了,所以今生的果報現前。同樣做生意,他賺錢,我們可能是賠本。不是人人都有這種大財富的,不可能的事情。

那你投機取巧所得來財富呢?是命中所有。如果你用不正當手段去取得,你命里的財庫本來是一千萬,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得,一千萬打個折扣,剩下五百萬,你還覺得很高興,事實上已經虧折了一半了。這叫損德損福。如果你用謀財害命、不道德的手段,恐怕你命里財庫損失百分之九十,為什么要做這種事呢?做這種傻事呢?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學袁了凡先生真干。了凡先生得到云谷禪師的開示,覺悟到財富是從財布施的果報,聰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的果報,他真干了,他太太也幫助他,果報就現前了。他命里的財富、聰明智慧天天增長,年年不一樣,他的信心越來越堅定。

云谷禪師教他改命。他本來遇到孔先生,看得很準,命里沒有功名,地位只是秀才,一生最高只做到四川偏僻的一個小縣做縣長,壽命只有五十三歲,命中沒有兒子。以后云谷禪師教他改造命運的方法,沒有別的,就是改過,接下來就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明白以后真干,命運全改了。官做到寶坻知縣,那是大縣,直接歸皇帝管的。命里沒有功名的,以后考取了舉人,考取進士。命里沒有兒子,生了一個好兒子。壽命五十三歲,后來活到七十四歲。

第五,所以老法師說,老法師講他自己的財庫跟命。老法師說,他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他算命,他自己不太相信,但是很多人好奇,說老法師命很苦,貧賤。甘珠活佛就是有說老和尚是貧賤命,短命。貧是命里沒有財庫,物質生活缺乏;賤是沒有地位,沒有官運,不能當主管,頂多當幕僚。壽命也短,只有四十五歲。

那老法師怎么改變呢?老法師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他修財布施,還有法布施跟無畏布施。當時老和尚就跟章嘉大師說,我連自己生活都非常困難,哪有錢布施呢?章嘉大師是說,一毛錢有沒有?一塊錢有沒有?老法師說,一塊錢勉強還可以。他說,那就從一塊錢開始做,從一毛一塊布施開始。老法師就真干了。一毛一塊怎么布施?他參加法會,活動中有放生捐錢,他就捐一毛、兩毛;看到有印經捐款,他就捐五毛、一塊,就從這里做起。確實越布施越多,三種布施都在做。

第六,老法師喜歡,他一生里面他做三件事情,第一個印經,第二個放生,第三個對病苦病患醫藥的救濟。他每個月一定送錢到醫院去做醫療費、醫藥費,貧窮的人來看病,沒有錢可以買藥,拿這些錢去用。一直到老和尚講這一段的時候,老和尚住在澳洲圖文巴市,這里有個公立醫院,他每個月捐一萬元,應該是澳幣的醫藥費,捐了六年。還有一個基督教的臨終關懷中心,也是私人辦的,辦得很好,老和尚也是幫助他們,每個月固定一萬元,經過很多年。

布施醫藥是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法布施跟印光大師學的,印經。老和尚說,他年輕的時候他作夢都不敢想,怎么可能要布施《大藏經》呢?他贈送全世界的《大藏經》,目標訂一萬套,大概到老和尚講這一段的時候已經送出去八千套了,這是很大的數目。

第七,老和尚說,你要了解財產是五家共有的,一個是官家,犯了罪,判刑、抄家,家業被官府沒收。二是水災,大水來了,財產被淹沒了。三是火災,一把火就把你燒掉了。第四是盜賊,被盜賊搶劫。最后一個是敗家子,把財產敗光了。

這三本書就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就告訴你怎么修因,怎么修因。你了解財產是五家共有,命里沒有的,你守不住,你守著這個錢財就大錯特錯了。有財應該怎么辦?盡量布施,越施越多,越多越施,不要攢積,不要積累財富。積就是有限量,施沒有限量,施財得財,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這三樣都是每個人所希求的,不種因哪來的果呢?真正的因,真實的果報,諸位看《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安士全書》,就完全通達明白。讀后你才曉得,“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一點都不假。

第八點,老法師有人問他說,什么是生命安全、內心安穩的真正歸依處呢?什么是生命的安穩處?什么是內心的安穩處呢?怎么樣才可以得到生命的安全、內心的安穩跟保障呢?老和尚開示一句話,他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真實不虛,你要是契入華嚴的境界,你的生命就安全了,整個世界毀滅了,你不毀滅。為什么?你入了華嚴境界。華嚴境界是什么境界嗎?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境界。如何契入華嚴境界呢?老法師說,他講完一小部分的論,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我們在孝廉文化網路電視臺都有在播這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老和尚的開示。你依照這部論去學習,就能夠契入華嚴境界。真正得到生命安全,內心安穩,真實不虛的保障。

第九,不要與人爭。財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爭,命里有的,丟都丟不掉,命里沒有的,爭也爭不來,所以不要與人競爭,你要與人競爭那不就冤枉了嗎?

《了凡四訓》把這一件事情講得透徹、明白,把《了凡四訓》多看幾遍,你就恍然大悟,以后你活得不會那么辛苦,能夠放下來。明白業因果報。你懂得業因果報,就是今人所說的創造財富,有能力,懂得財富的道理。人家命里面為什么會有財?佛經講得很清楚,財布施。過去生中你財布施得多,所以命里面財庫是滿滿的、充實的。命里有的,做什么都賺錢。命里有財庫,無論從事哪個行業,財源都滾滾而來,不用競爭,自然就來了。來了之后,除了自己生活上必須要用的受用之外,其余的幫助一些苦難的人,要懂得布施。

所以我在天津講課的時候,有個蓮友他開海產店,他一直耿耿于懷,因為他有去受戒,受完戒以后,受戒回來以后,他猶豫得很久,到底要不要把海產的餐廳關掉?當然那個是個不凈業。他問我,我也勸他了,我講的情形跟老和尚這個開示一樣,我說,你命里有財庫,你做哪個行業都賺錢,你投資哪個行業,都是財源滾滾而來,你不用競爭,為什么?因為你因早就種下去了嘛。我講這個給他聽以后,他都聽得法喜充滿,他說,我懂了。他對自己有信心了,然后他又喜歡布施。除了自己生活上必須要用的受用之外,其余去幫助一些苦難的人,要懂得這個布施。

再來,要學真布施。你要是真的會布施,熱心的布施,無條件的布施,這叫什么叫無條件的布施。就無所求布施。那么當然最高境界,就是《金剛經》里面講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那三輪體空的布施,是真正的會布施,沒有布施的我,沒有布施的對方,沒有布施的物品。最后把自己的身心世界也布施掉,也放下來,把自己的煩惱也布施掉,也放下來,到達布施波羅蜜,那就登彼岸了。

所以你要是真的會布施,你的福報是不得了,你命里的財富是倍倍在增長,你的財就是越發越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是你的功德法財,那是最重要的,那是無盡藏,無盡的寶藏、無盡的德能、無量的德能。所以我們應該要學什么?我們要學,最少你做事,賺世間財,你要學范蠡,范蠡的布施。財神,學范蠡,他的慈悲喜舍,他三進三散,三散三進,他三次賺到大錢,三次都布施掉。所以應該要學財神他的這種智慧、福德的這種布施,這樣的話,你就能夠做到老和尚這講的,你命里的財富就倍倍在增長,你的財就越發越多。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看網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20集) 的精彩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不卡一区 | 欧美精品久久 | 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免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看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批免费在线观看 | 6080yy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在线一区 |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黄av片涩av | 综合色站导航 | 日韩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看片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粉嫩尤物极品99综合精品 | 午夜在线小视频 | 色吧久久 | 精品欧美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国产欧美精品 |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 一区二区视频 | 精品免费|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 亚洲狠狠 | 亚洲综合在线网 | 亚洲成人精品 | 国外成人免费视频 | 欧美老少妇一级特黄一片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 免费黄视频网站 | 国产福利在线看 | 亚洲另类自拍 | 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天色综合网 | 天天做日日做 |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