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电影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_久久精品小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1激情视频_伊人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30集)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30集)

黃柏霖老師 講于2018年12月27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經文十一,“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第六十五頁,我們看經文:

“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我們先介紹一下這位“于公”。于公,根據這個《漢書·卷七十一·雋疏于薛平彭傳·第四十一》里面記載,我們看這個原文,“于定國字曼倩,東海郯人也。其父于公為縣獄史,郡決曹,決獄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ぶ袨橹㈧簦栐挥诠?。東海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姑欲嫁之,終不肯。姑謂鄰人曰:‘孝婦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壯,奈何?’其后姑自經死,姑女告吏:‘婦殺我母?!舨缎D,孝婦辭不殺姑。吏驗治,孝婦自誣服。具獄上府,于公以為此婦養姑十余年,以孝聞,必不殺也。太守不聽,于公爭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獄,哭于府上,因辭疾去。太守竟論殺孝婦。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強斷之,咎黨在是乎?’于是太守殺牛自祭孝婦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歲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span>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一位清廉的于公,當時他要幫助這個孝婦,可惜這個孝婦被太守殺死了。所以這個孝婦后來是冤死的。所以這孝婦冤死,郡旱三年。

我們來看剛才這一段原文的白話解。那么這個是記載在《漢書·卷七十一》,前漢,就是西漢。于公,他的名字不詳,他是姓于,他的兒子叫于定國。在《前漢書》里面記載,于公他是東海郯人,當時于公是縣里面的一位獄史、獄官,我們現在講的典獄長或者監獄官之類的,那個時候叫做郡的決曹???,大概是在縣跟府之間的一個行政單位。那么決曹就是官職名,也就是獄史。于公他負責處理獄事,他十分公平。

東海有一位孝婦,年輕守寡,但是因為她沒有兒子,非常孝順地奉養她的婆婆,這個“姑”在古代叫婆婆。公婆,她非常恭謹。那婆婆想要她改嫁,但是她始終不同意。婆婆為了想不連累她的青春,就自己上吊自殺了。

那婆婆的女兒,就是她的小姑,就向官府告狀,說是媳婦殺死她的婆婆。那獄史就逮捕了孝婦,孝婦在口供的時候、在問筆錄的時候,她說,她沒有殺死婆婆。但是獄史在審問的時候,動用了大刑,孝婦屈打成招。最后獄案成立,上報到郡里面的曹府,就是類似管司法的這個部門。

那么當時于公就認為說,這個孝婦她奉養婆婆十余年,因為孝順而聞名,一定不會殺死她婆婆。但是那個郡守、那個太守不聽于公的建議,于公甚至還跟他爭論,但是太守不認同,于是于公就抱著獄案,就是這些這件司法案件的卷宗,在府里面痛哭。實在是沒有辦法救她,只好向太守托病告辭,辭歸回到他的家鄉。太守最后殺死了孝婦,郡中干旱三年。

后來新任的太守到任,因為一直干旱,就卜筮占卦,要問原因。于公就說了,孝婦不應該處死,前任太守蠻橫斷案,罪過就在這個地方吧,罪過或者就在此吧。于是新任太守就殺牛,自己親自到孝婦的墳墓祭拜,并題墓志銘來表彰她。天上即時下了大雨,該郡當年收成豐收。

郡中的人因此對于公非常敬重。于公因為他治獄功德卓著,他的后代興旺發達,他的兒子于定國做到宰相,定國的兒子于永擔任御史,封侯傳世。

這個故事是根據《折獄龜鑒》,記載在《前漢書》里面,就是這里面講的“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那為什么叫“大興”呢?我們剛才講說“治獄”,“治獄”就是管理監獄事務的官員,“大興”就是他們家里在整建房子,他就告訴工人說,把我家的大門開大一點,可以容納四匹馬的車開進來。因為古代官員都坐馬車,一匹馬車就不得了了,他四匹馬的車?!榜嗰R”就是四匹馬的車。那換句話說,于公對自己的積功累德,他很有自信,他認為他的后代一定會興旺。果然沒有錯啊,于定國后來做到宰相,那宰相就可能坐的馬車就特別地大啦。所以這個“駟馬”就是四匹馬拉駛的馬車。意思就是說,興造可以容納駟馬通過的大門,比喻光大自己家庭的門楣、門庭,容得下四匹馬高蓋的車子進出大門。后來就以“駟馬之門”比喻祝后人昌盛。

這就是“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好,我們看發明第一段,第一小段的經文:

“(發明)于公六句。乃帝君偶舉四則因果。為欲廣福田二語張本。濟人救蟻。是順種福田。治獄埋蛇。是逆種福田?!?/span>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發明)“于公六句”,這“于公六句”是“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這是第一句。再來后面的,“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這是第二句,在《安士全書》里面的第七十頁。再來就是第三句,“救蟻中狀元之選”。第四句,“埋蛇享宰相之榮”。第五句是“欲廣福田,須憑心地”。第六句是“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以上這六句,從“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這六句是文昌帝君“偶舉四則因果”?!八膭t因果”是誰呢?是于公、竇氏濟人、宋郊兩兄弟救蟻中狀元,還有“埋蛇享宰相之榮”。這四個公案,四則因果,是要為廣種福田,“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為這兩句做張本,用前面四則因果故事來為后面的“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做張本。

那么“濟人,救蟻”就是竇氏濟人跟宋郊兄弟他們救螞蟻中狀元,就“濟人救蟻”,這是很簡單的“順種福田”,他能做得到的叫“順種福田”。那么“治獄,埋蛇”,“治獄埋蛇”是“逆種福田”,雖然這個事情非常困難,但是他還是圓滿達成。因為“昔于公治獄”,于公他要救這個孝婦,他沒有辦法救啊,被太守殺死了,這就是他已經發了這個心了,那發意圓滿,發意圓成,《楞嚴經》里面講,發意圓成。他發心真誠,雖然他救不了,但是功德成就了,這叫“逆種福田”。“埋蛇享宰相之榮”,因為是兩頭蛇,一般人看到這個蛇會怕,但是他還是勇敢地,孫叔敖還是給它埋了,那這個叫“逆種福田”,叫“逆種福田”。

好,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治獄。惡事也。而反興駟馬之門。何哉。蓋于公之官守。是治獄之官守。而于公之心地。非治獄之心地也。駟馬之門。亦興于心地耳。”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管理刑獄,管理司法工作,這是惡事。為什么是惡事?吃力不討好,要判人家死刑。往往都會怎么樣?往往都會被被害人那一方或者被告的那一方會結怨,他會產生怨懟,這是惡事,因為不可能做到公平嘛。反而能夠,這樣做可以大作陰德,為子孫造福,為什么呢?因為于公的官職,是管理監獄的官職。但是于公的心地,不是管理監獄的心地,因為他是慈悲地對待這些犯人。監獄代表懲罰犯人的地方,他不是抱著懲罰的心來管理這些犯人,而是帶著悲憫的心來對待這些犯人,所以于公的心不是管理監獄的心。所以,他不是管理監獄的心,但是他做了功德,造福他的后代,這叫“駟馬之門”。為什么他會成就這個“駟馬之門”呢?會產生這么大的福報呢?因為他是從心地中興建起來的,就這個意思。這一段看起來很簡單,里面蘊藏三世因果。

好,那這一段,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就是說,這里講說,“治獄,惡事也”,就是管理刑獄,就是管理司法,這是惡差事,“惡事”,可是為什么能夠大作陰德呢?這個還是我們《華嚴經》里面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就是說,你做這個工作,可能是個命運,你做司法工作是個命運,但是命運它是可以自己改變的,改變在心,印光大師說,改變在心。

老法師說,看相、算命是有道理的,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常常在講座里面提到香港李嘉誠先生,大家都非常熟悉他,他現在還是在世,是香港首富。他有一個好朋友叫陳朗,剛過世不久,他是一位算命看風水的高手。老和尚在香港講經,常常來聽老和尚講經,所以他就跟老和尚認識了。那么陳朗跟李嘉誠的關系非常地深厚,陳朗告訴老法師說,李嘉誠三十歲到香港經商,他是廣東潮汕人,就是潮州和汕頭那一帶的。李嘉誠遇到陳朗,給陳朗算命,這個關系就這樣建立起來。陳朗就問李嘉誠說,你將來希望擁有多少財產呢,你就會滿足?李嘉誠說,我只要三千萬港幣我就滿足了。陳朗說,你不止,你的財庫不是平的,是漫出來的,漫出來的,滿出來的,不管你經營什么生意你都賺錢。關鍵在這句話,你的因好,做什么都賺錢。命里有的,經營那只是緣,你經營哪個行業那是緣,命是因,因上加緣,果就現前了。他就告訴他說,你將來是香港首富。那時候就可以斷定了,就給他注定了。

那你說算命準不準,準,它是定數,但是佛法更準。所以你如果用世間的這種紫微斗數來算一個人的命,你只能算一世。但是真正最會算命是誰呢?真正最會算命是釋迦牟尼佛,他可以算什么?他可以觀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量無邊的眾生的命,他都告訴你怎么算,佛陀告訴你。因為佛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如果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你就可以當家作主,你就可以怎么樣?成佛作祖,那就真正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那不是只有世間富貴啊,他開啟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所以真正會算命,是釋迦牟尼佛。你世間的算命,最多只算這一世的生跟死、富貴、貧窮而已,那還是定數啊。但是真正成就佛道的話,你成就法身大士的話,你成就像觀世音菩薩跟地藏王菩薩這樣,他有福德不受福德,那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開啟自己的智慧寶藏,三德秘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離開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二死永亡,入常寂光凈土,那才是真正佛陀所講的一大事因緣,那才是真正的大事。這個算你是首富,這還是小事啊,這還是在分段生死里面,還是在三界六道里面輪回。

所以李嘉誠他跟陳朗這樣的關系維持了很久,他常常跟他請教,陳朗變成李嘉誠的專用顧問了。老和尚也認識李嘉誠,是透過陳朗介紹的。所以老和尚說,命里有的,你做什么生意都賺錢。你命里沒有的,你跟這個命里有福報的人做同樣的生意,命里有的,他賺錢,你命里沒有的,你做的同樣的生意,你賠錢。你命里沒有,你去哪里求呢?

所以,人要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心是定的,定生慧。你要想發財,你就財布施,多布施。老和尚說,他年輕的時候,人家算命,老和尚的財庫是空的,什么也沒有。老和尚說,這叫什么命呢?沒有財,沒有官印,所以老和尚說他不能當住持。他說他這種命是乞丐命、叫化子命。老和尚太謙卑了。那確實他年輕的時候,你看老和尚年輕的相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你去看他去,你去看他老和尚在臨濟寺受戒的時候那個相,跟他現在的法相,完全不一樣。人家說相由心生,老和尚確實改造命運了。

老和尚說他遇到佛法,他才完全轉變過來。他遇到章嘉大師,遇到方東美教授,遇到李炳南老師,他人生三個貴人,還有他的護法韓锳館長。他完全改變自己的命運了。他說,要不遇到佛法的時候,苦不堪言。老和尚沒有錢,章嘉大師教他從一毛錢、一塊錢開始布施。所以老和尚說,他命中四十五歲就要死掉,他相信,一點都不用懷疑。但是老和尚他當時并沒有求壽,也就是說,老和尚當時已經深信因果了。如果老和尚在四十歲的時候,他還是貪生怕死,那他就沒有深信因果。他真正在那個時候他深信因果了,他了解定業不可轉,佛陀說的,但是他也了解袁了凡先生說的“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所以老和尚他了解他這個定業,但是他因為在四十五歲以前,就開始講經弘法了,所以產生功德。

所以在四十五歲那一年,他并沒有求壽,他也沒有求財富,他知道佛法的殊勝,所以老和尚說,佛法這么殊勝,如果沒有學太可惜了。他看到很多學佛的人對經教不重視,沒有把精神、時間放在經教上,非??上А@虾蜕姓f,他有這樣的一個緣,而且是一個人孤身在臺灣,沒有后顧之憂,他自己照顧自己非常滿足。后來章嘉大師告訴他,李老師也告訴他,出家。這個出家行業是章嘉大師替他選的,章嘉大師教他學釋迦牟尼佛,李炳南老師教他學講經,老和尚說,他特別喜歡這件事情。

這個是講到于公治獄,改變他們家庭的命運,改變他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他們后代子孫的命運,我就特別引用老法師的開示。

那我個人聽完老和尚這樣的開示,我個人一個小小的一個領悟。老法師因為出家,他精進用功,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首先我們要了解到老和尚為什么他會改變命運呢?也有很多人出家,不見得像老和尚這樣能夠積功累德,而且能夠消災延壽。老和尚他們另外兩位,也都是同時出家的,后來也都四十五歲就往生了,只有老和尚延壽啊,可見關鍵在修行。

老和尚因為出家,他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真相,而且他三不管,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全部交給韓館長管。而且老和尚真正遵照他的恩師章嘉大師告訴他的,看得破、放得下,這六個字,老和尚做六十年以上。他六十年的時間跟光陰來落實這個看得破、放得下,他做到了。他從布施下手,加上他一生都學袁了凡先生。所以老法師,他財施、法施、無畏施,最后做到三輪體空,講經弘法,積功累德,終于改變自己這一生的命運,成為當代凈土宗的導師。

這是我個人聽完老和尚這一段的開示,我個人小小的領悟說,為什么老和尚可以改變他自己的命運?因為他已經斷貪瞋癡了,他三不管就是斷貪瞋癡,他成就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成就他的法身慧命。所以老和尚他現在,事實上他講經弘法,尤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多元文化,他的法布施遍三千大千世界。老和尚現在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他這個一期生命的,譬如說他現在是九十三歲,你只看到他這個色身的九十三歲的壽命,其實老和尚他現在他所用的是法身慧命,而不是我們現在講的一期的生命。所以為什么老和尚他可以改變他這一生本來四十五歲就要往生的這個命呢?短命呢?主要是老和尚他徹底做到了看得破、放得下,他真的做到了,他真干、老實、聽話,他成就的這個功德,是這樣造成的。

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人命關天。獄詞最重。略失檢點?;谥疅o及。吾輩不幸而職司其事。便當刻刻小心。臨深履薄?;腥籼斓毓砩瘛2_目而視我。罪人之父母妻子。呼號而望我。不可立意深文。不可誤聽左右。不可逼打成招。不可潦草塞責。不可恃聰明而憑臆斷。不可徇囑托而用嚴刑。不可逢迎上官之意。不可但據下吏之文。不可因他端而遷怒。不可乘酒醉而作威。茍非罪當情真。不可動加鞭打。茍非人命大盜。不可輕系囹圄。嚴反坐之條。以懲誣告。杜株連之累。以安善良。人犯隨到隨審。不使今日守候。而復來朝。訟師隨訪隨拿。勿令構斗兩家。而復漁利。發其議和。所以釋其罪。假以顏色。所以盡其詞。清廉。美名也。當濟之以寬厚。靜鎮。大度也。當輔之以精勤。效蒲鞭之德政。則竹板務取其輕。而毛節必削。睹牢獄之堪憐。則禁子務懲其惡。而飲食宜時。寧于必死之中求其生。勿于可生之處任其死。其老于我者。常作伯叔想。等于我者。常作兄弟想。幼于我者。常作子侄想。上思何以資祖考。下念何以蔭兒孫。雖借此以度世可也。豈特興駟馬之門乎?!?/span>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臨深履薄”就是走近深淵,踩在薄冰上。這成語出自于《詩經·小雅》篇〈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比喻戒慎恐懼,十分小心。

“立意深文”,“立意”就是用意、持念。“深文”就是言制定或援用法律條文苛細嚴峻。就故意援用苛細嚴峻的法律條文。

“塞責”就是敷衍了事。

“臆斷”就是憑一己之臆測作主觀的判斷。

“徇”,順從、曲從,例如徇私。

“罪當情真”,“當”就是合宜、恰當。“情”是實際的狀況。這個意思是指,所擬的罪責與犯罪的事實切合,并無冤枉,這叫“罪當情真”。

“囹圄”就是監獄?!抖Y記·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笨追f達《疏》里面解,“囹”就是牢,“圄”就是止也,是罪人住的地方叫監牢、監獄。

“反坐”,誣告他人,其人應得何罪,則誣告者反受之。

“訟師”,幫人家辦理訴訟事務的人,現在的話叫做律師。

“拿”,就拘捕。

坐收“漁利”,“坐收漁利”這句活源自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

“發其議和”,“議和”就是進行和平談判,以談判結束戰爭。這個地方是指交付庭外和解。

“顏色”就是面容。顯示其利害的臉色或行動。

“盡其詞”,“盡”就是全部用上。“盡其詞”的意思就是說,毫無保留地把事件始末交代清楚。

“效蒲鞭之德政”,“蒲鞭”是用蒲草做成的鞭子,它的意思就是比喻寬刑?!逗鬂h書·二十五·劉寬傳》里面記載,“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本褪枪賳T如果犯錯的話,就不用杖打,用蒲鞭就可以了,讓他有受到一種侮辱的感覺,這樣就可以了,不用杖打了,就是“效蒲鞭之德政”,就實施寬厚的仁政。

“竹板”,古代用竹板鞭打刑罰,叫做鞭笞。

“毛節必削”,用竹板要鞭打犯人,那是竹制的刑具,那么它的,竹子它有一個竹節那個地方,竹節是它會有堅硬的刺毛,那個地方要削平,以刀削平整,不讓受刑之人二度傷害,這叫“毛節必削”。

“睹”就是看到。

“禁子”就是獄卒。

“飲食宜時”,“宜”就是應該?!皶r”就是按時?!帮嬍骋藭r”就是說,犯人吃飯的時候,你應該按時提供飲食,這叫“飲食宜時”。

“資祖考”,“資”就是供給、幫助?!白婵肌本褪亲嫦??!百Y祖考”就是報答祖先。

“蔭”,庇蔭的意思,父祖被及子孫的恩澤這叫庇蔭,也叫做“蔭”。

好,我們看這段的白話解:

人命關天,獄詞書寫最為重要,稍一疏忽,就后悔莫及了。我們不幸擔任這項工作,就應當時時刻刻小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好像天地鬼神都在瞪著、睜大眼睛看著我,罪人的父母、妻子都在大聲哭號望著我。

那么這一段文里面,我把它歸納了二十三點,作為一個管理監獄事務的官員他們要注意這幾點,我給它歸納成二十三點。

一不能刻意想盡辦法、引用各種法律條文,苛刻又太細地去周納,有意引人入罪;第二不能夠誤聽左右之言;不可逼打成招;不可潦草塞責,敷衍了事;不可憑個人的聰明,去作主觀判斷;不可曲從私人打招呼請托而私用嚴刑;不可逢迎上司的意思;不能只根據下級官吏的報告的情況;不可因為其他事情而遷怒到罪人;不可以乘酒醉而大耍官威,大耍威風;如果不是確實有罪,不可動不動就加以鞭打;如果不是人命大盜,就不能夠輕易把人關進監獄;要嚴格制訂反坐條文,也就是誣告者也有罪,來懲罰那些誣告別人的人;禁止株連牽累,以保護善良的人;人犯隨到隨審,不使他今天守候,要等到明天才審判;訟師如果帶案件來,隨訪隨辦。訟師會遞司法文件,他馬上遞件,你就馬上辦理,這就叫隨訪隨辦,不能夠讓兩家相斗,自己坐收漁翁之利。要啟發他們的道義之心,使他們和解,使他們和好;目的是要借開釋他們的罪過。法官在為這些犯人開釋說明他們的罪過,有時候會聲言,疾言厲色,要顯露自己的官威臉色,來告誡他;目的是要做什么?要盡自己的苦心,說明道理,曉以大義。顯示自己清正廉潔,這是美名,再加上寬厚。冷靜沉著的大度,再加上精勤地辦案。仿效蒲鞭的德政寬仁精神、寬厚精神;所使用的竹板務必要取輕的,而且要把毛節一定要削平;看到坐牢可憐,雖然關押的犯人一定要治他的罪,但是他們的飲食還是要按時供應;寧可在必死之中,為這些犯人求一條生路,求出一條生路,不能夠在他可生之處,不能在他可以得到活命的這個地方任他死亡,任其死亡;對于年紀比我大的罪人,要把他當成伯叔想。對年紀跟我差不多的,要把他當作兄弟想。對年紀比我小的,要把他當成子侄想;最后,要在審判案件的時候,要想到自己怎么樣可以對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向下要想到怎么樣給自己的兒孫積陰德。就是你在審判案件的時候,你必須要我心如秤,你的心要像秤一樣公平,對上要想到怎么樣可以對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對下要想到怎么樣可以為自己的兒孫積陰德。所以做司法人員最重要是要怎么樣?我心如秤,視民如傷。用這樣的標準來為人處世、從事審判的工作,就可以圓滿了。難道自己現在只局限在,只求“興駟馬之門”嗎?它的意思是說,你這樣做就是積功累德、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不是只有為自己的后代,只想求自己的后代飛黃騰達,功名顯赫,不是只有求這樣而已,你還要求怎么樣?造福人群,利益眾生,是這個意思,所以“豈特興駟馬之門乎”。

所以這個地方,看完這一段,我們有一點點小小心得來跟從事司法工作的官員、的人員做交流,就是從事司法工作的心態。

人心變,世道變,現在人心不古了,救世要救心。禁止犯罪的根本方法,就是老和尚講的,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質,跟因果教育,法律它只是治標不治本。孔子說,我辦案沒有超過一般人的地方,我的目的是要使天下沒有司法案件,讓人不會去犯違法犯紀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要處處從這個原則出發,將一切犯罪控制在萌芽狀態之中,懲前毖后,治病就是要救人,但最重要是讓他不要生病。即使現在進入亂世末法了,亂世必須要用重典,但是目的是怎么樣?是要以霹靂的手段,顯菩薩的心腸。這是胡林翼的開示,胡林翼先生的開示。所以我們看完于公的這個精神,作為司法工作的法官,自己要自詡為正直無私的法官,那么官員要成為無私奉獻的官員,好官,那么人民將得到幸福和安寧,那么國家就會走向繁榮與昌盛。

那么看下面的這個下附征事,我們看下面的“慎刑圖(拶夾收禁。更須慎之。)”

我們看這一段的“慎刑圖”,這一個表,“慎刑圖”,一共是八項。我們把原文先念一遍,那我們再稍微解釋一下,然后再把這個“慎刑圖”再做一個白話解說:

“五不該打。年老。年幼。人既打過。有病。廢疾。不該打。四勿就打。人急。人忿。人醉。遠來。勿就打。五且緩打。吾怒。吾醉。吾不能處分。吾疑。吾病。且緩打。四莫輕打。生員。出家人。上司人。婦人。莫輕打。(輕。言忽略容易。勿誤作輕重解。)三莫又打。已拶。已夾。要枷。莫又打。三憐不打。嚴寒酷暑。令節佳辰。人方傷心。憐不打。四禁打。禁。重杖。佐貳非刑。捕役在家。傷命處。禁打。三應打不打。尊長為卑幼。百姓為衙役。工役鋪行為。私用之物。而打?!本褪菓蚨淮颍瓦@個意思。

那么我們看這一段的,這一段“慎刑圖”的名相注釋:

“五不該打”。

“年老”,《從政遺規》里面解釋,因為年紀大了,血氣已衰,打了一定喪命,所以“年老不應打”。

當然這一段,我們提出來意思是這樣,因為現在,這個表做的時候是清朝,現在是民主了,民主社會了,民主國家了,以前是古代帝王統治,但是現在是講求自由民主,所以為官之人要警惕。但是有些落后地區的國家還是會有這種現象,不是說每一個國家都現在都自由民主,有些地方還是,還是有些地方、國家,并沒有完全是符合這個標準,還是會犯,所以我們還是把它解釋。我們也把它明白,古代怎么去要求這些從事司法工作人員,他們應該有的精神來對待犯人。

好,我們看名相注釋,“年老不該打”,年老的人血氣已衰,你打一定會喪命的。

“年幼不該打”,《從政遺規》里面講,血氣未全,打還是會喪命。

“人既打過不該打”,依據《從政遺規》里面講,有些犯人他跟人家斗毆,他已經被打了,或者他在別的地方,已經被別的官已經打了,你現在又打,一定會打死,所以“人既打過不該打”。

“有病不該打”,因為他血氣未恢復,你打了,病情會加重,必死。

“廢疾”,殘廢有疾病的人,也不該打,你打了以后,他會,甚至會造成人命。這個“廢疾不該打”。

再來,“四勿就打”。

“人急勿就打”,“就”就是什么?“就”就是立刻、馬上。根據《從政遺規》解釋,人在急的時候,你不要打,你打的話,反而容易造成意外。因為他精神狀態不穩定,不能夠驟然地行刑。

“人忿勿就打”,人在生氣的時候,尤其是被害人或者加害人在忿怒的時候,因為民眾是愚昧的,他堅執己見,他說他沒有錯,他理直自負,所以你打的話,他更加忿怒,死了他也不服,而且氣逆傷心,容易造成人命,所以要警惕。這個就是罪犯他在還沒有明理以前,氣還沒有消,不能驟然打他。

“人醉”勿打,喝醉酒的糊里糊涂的,他不知道禮法。然后又醉言醉語的,大鬧公堂。這個是警察常常會碰到的,我以前在當副分局長就碰到,那些醉鬼,那我們就是叫酒鬼,大鬧公堂,那就必須把他上手銬,就暫時保護管束,不然他就會,甚至警察他都會打,他不知道禮法。應該要怎么樣?應該先收押,我們現在講叫做先上銬,上手銬,讓他酒醒以后,再進行懲戒,也不用問筆錄了。這叫“人醉勿就打”。但是必須要安置在一個溫暖的地方,不要讓他受涼。

“遠來勿就打”,因為他已經走遠路了,古代交通不方便,走遠路隨行,他日夜跋涉很辛苦,體力消耗很多,你一打,恐傷其生命,就是“遠來勿就打”。

好,再來,“吾怒且緩打”,《從政遺規》解釋說,從事審判的官員在忿怒之下,不能打。你要心平氣和的時候,再來問案。所以“吾怒且緩打”。

“吾醉且緩打”,《從政遺規》里面說,酒能夠讓人家氣暴心粗,刑必不當。所以有些審判官員自己喝醉酒,自己喝醉,喝酒了,那有醉酒,這個就不能打了。

“吾不能處分且緩打”,“吾不能處分”什么意思呢?這個案子也很難斷,很難做結局。你心浮氣躁,就沒辦法理清刑責。所以這個“吾不能處分”就是不能夠當下判定誰是誰非,這個不能,要緩打,不能立即這樣做。

“吾疑”跟“吾病”,這個就是指審判官員有懷疑,或他自己生病的時候,也緩打。

“四莫輕打”,有四種人不能夠打,不可以輕易地當庭責打的意思,叫“莫輕打”的意思是說,不要當庭輕打。不可以輕易地,在這邊有注明說,這個“輕”不是輕重的輕,這個輕就是不要忽略,不可以輕易地當庭責打的意思,不是說打得輕這個意思,不是。

有四種人是不要輕易地當庭責打。第一個,“生員”,“生員”就是什么?在古代太學里面學習的監生都叫“生員”。在唐代的時候,在太學,太學是國家辦的大學,學習的學生叫監生。明清時代,通過最低一級考試,入府的、縣學里面的人,稱為秀才。所以這個“生員”就是指秀才還有監生,這個不要輕易地責打。

“出家人”也不能打。

“上司”,為維護上司的顏面體面,也不能夠隨便打。

“婦人”也不能打。

再來,“三莫又打”。

“已拶”,“拶”是什么意思呢?這個“拶”,“拶”就是逼迫。用棍子夾手指頭,這叫“拶指”,已經用這個酷刑,以繩索連貫小木棍,套在手指上用力收緊。這個《從政遺規》里面講,“十指連肝心。拶重的人,血方奔心”,再用刑的時候,“心慌血入”,會造成人命。所以已經用上這個酷刑了,你就不能再打,叫“已拶”莫打,“莫又打”。

“已夾”,這個“夾棍重刑,人所難受,四肢血脈,奔逸潰亂,又加刑責,豈有不死”的呢?這是“已夾莫又打”。

“要枷莫又打”,就已經上手銬、已經上枷鎖了,就不能再打了。

“三憐不打”。

第一個,“嚴寒酷暑”,太冷太熱都不能打,要悲憫他。

“令節佳辰”,節日,過年、冬至,這個是佳節,節慶要顧到他的顏面,不要打。

人家正在傷心,他可能是喪父喪母、喪妻喪子,他在哀泣悲傷,這不能打,這是“人方傷心憐不打”。

再來,“四禁打”,“重杖”,“佐貳非刑”,“捕役在家”,“傷命處”。

“禁重杖打”什么意思呢?因為古代,像唐朝有五種刑,第一個,死,判死刑,流放的流,徒刑就是,徒也是一種刑,還有杖打,還有笞,這五種。如果他已經打大杖了,一個大杖等于三個中杖,一個中杖等于五個小杖,他已經打大杖了,你就不用再用刑了,這個叫“重杖者禁打”。

再來,“禁佐貳非刑”,什么“佐貳非刑”?“佐貳”是什么意思呢?“佐貳”就是古代舊時的時候擔任副職的官吏,一般來講在明清時代的時候,知府跟知州、知縣的輔佐官,叫做“佐貳”。因為輔佐官并沒有刑罰的處分權,他不允許他私置刑具,也不得隨意假借公權力作威作福,所以“佐貳非刑”,不能打。

“捕役在家”,就是禁止差役在百姓家,就執行逮捕嫌犯的時候,就開始用私刑拷打,這個也不行,叫“捕役在家”,禁打。

“傷命處”,“禁傷命處打”什么意思呢?這跟《從政遺規》里面講,因為你打他的腿,可能他會斷筋而死。他已經受傷了,“傷命處”,他已經受傷了,你再打下去會導致重創,可能會致命的要害。所以禁止傷命處打。

最后,“三應打不打”。

第一個,“尊長為卑幼”,這什么意思呢?就是晚輩跟長輩打官司,就是卑幼訟尊長者,就是晚輩跟長輩打官司,那么衙門在追究他們的犯罪責任的時候,還是要顧慮到他們的倫常公義,縱使是尊長不對,也要寬恕,不應該用刑,這叫“尊長為卑幼”。

“百姓為衙役”,不打。“百姓為衙役”的意思是說,古代是百姓可以打,但是百姓跟衙役的人訴訟,這不能打?!鞍傩諡檠靡邸本褪前傩崭俑锩娴娜舜蚬偎?,他們有這個訴訟,不能打。為什么?因為怕,避免官官相護,你打老百姓就官官相護。所以百姓跟衙役有訴訟,不能打,應打而不打。

最后兩個,“工役鋪行為。私用之物”。“工役鋪行為”就是為公家做事情。譬如說,你到官衙、到縣府里面去幫他們修這些工程,或說官府里面叫你去買日用品,后來產生一些官司出來了。有時候從事機關、學校、官僚,甚至人家做雜事的人,這叫“工役”。“鋪行”就是店鋪、商行。他當時采購經辦的地方有糾紛,凡牽涉到官吏私人的事情,雖然賣方他是有枉法的事實確鑿,官方也不應該加以刑打,為什么?要避嫌。就是說,官府里面采購經辦跟商家有,古代跟這些商人有糾紛,因為牽涉到官吏私人的事情,雖然賣方有不對的地方,但是官方也不能打,這是避嫌的意思。就是“工役鋪行為、私用之物”,三應打而不打。

好,所以,我們已經把這個名相注釋解釋完了以后,我們再重新把這個“慎刑圖”重新再白話解釋一次:

五種情況不該打。年老,年幼,已經打過,有病,廢疾。二、四種人不宜馬上就打。人急,人忿,人忿就是人生氣,人醉了,遠來的,不能馬上打。三、主審官在五種情況之下要緩打。主審官正在發怒,主審官在酒醉,主審官不能處分,主審官有懷疑,主審官有病,這五種要緩打。四、四種人不宜,不應該輕易打。學生,出家人,上級,婦女,不應該輕易打。五、三種情況不要再打。已上拶,已上夾(用棍夾腿),要上枷,這不要再打。六、三種情況可憐不打。嚴寒酷暑,佳節良辰,人正傷心。七、四種情況禁打。禁用重杖,作為副職的官員禁止動刑,捕役在人家中禁打,傷命處禁打。八、三種情況應打不打。尊長為卑幼,百姓為官差,工商業行為,私用之物,這四種不能打。

好,我們這就解釋到這里。

再看下面:

“(征事)決獄平恕。(唐書)?!?/span>

“唐貞觀元年。青州有謀反者。逮捕滿獄。詔薛仁師覆按之。仁師至。悉去枷杻。與飲食湯沐。止坐其魁首者數人。孫伏伽。疑其平反過多。仁師曰。凡治獄。當以仁恕為本。豈可自圖免罪。知其冤而不救耶。如有忤上意??v以身徇之。亦所愿也。后敕使問。乃知平反者果枉。”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貞觀”就是唐太宗。

“薛仁師”,應該是崔仁師,因為在《舊唐書·列傳·二十四》里面云,“崔仁師”,“貞觀初,再遷殿中侍御史。”所以應該是崔仁師才對,但是這個地方講“薛仁師”。這個崔仁師,“時青州”,當時有人逆謀叛變,那么州縣追捕這反對黨,被俘的這個囚犯已經讓監獄坐滿,皇帝乃下詔薛仁師“按覆其事”,就是重新審核這個案子。薛仁師到達這個州縣,都把這些犯人的杻械去掉,并且給他們飲食湯沐,給他們盥洗,來安慰他們,他只有針對這些為首者,“魁首”就是為首的十幾個人,把他們定罪,其余全部赦免、釋放。

“覆按”就是重新審察、查究。

“湯沐”,“湯”就是熱水,給他們洗澡?!般濉本褪窍搭^發,也就是沐浴的意思。

“孫伏伽”,他是進士第一。擔任御史、諫議大夫。他曾經在擔任主簿的時候,曾經諫阻唐太宗打獵,幾乎被判死,后來升諫議大夫。

“徇”,就是為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

“敕”就是帝王的詔令。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唐貞觀元年,青州因發生謀反事件,監獄里面抓滿了人?;实巯略t派薛(崔)仁師去復查。仁師到后,就打開枷鎖,供給飲食,送水洗澡,只查辦為首的幾個人。孫伏伽懷疑他平反過多。仁師說,大凡處理罪案,應當以仁愛、寬恕為本。難道只是為了自己不被上面責難,就明知有冤也不救嗎?如果觸怒了皇上,即使以身殉職,也在所不惜。后來皇上下詔派人查問,才知道平反的人果然是冤枉的。

好,我們看下面的“按”:

“司寇龔芝麓疏云。從來失出之罪。原輕于失入。今承問各官。引律未協。擬罪稍輕。即行參處。于是問官但顧自己之功名。不顧他人之性命。寧從重擬。而自安之道。在人之死矣。如承問各官。果系徇情枉法。其參處宜也。若止是擬罪稍輕。及平反欠當。宜概免參罰。庶刑官無瞻顧之憂。而獄情可幾明允。仁哉先生。厥后必昌矣?!?/span>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司寇”,就古代掌管刑獄、糾察的官員。這是周朝的時候是六卿之一。孔子也曾經擔任過魯國司寇。

“龔芝麓”,他是明末清初的詩人。后來他跟吳偉業、錢謙益并稱為“江左三大家”。他詩文并工,他文章非常好。

“失出”就是重罪輕判,或者應該判刑而未判刑,這個叫“失出”。

“失入”是法律上犯輕罪的,你把他判重罪,或者不應科刑而給他科刑,這個叫“失入”。

“承問各官”,“問”就是審訊。意思是說承辦審訊的各級官員。

“引律未協”,“律”就是法律、規章?!皡f”就是符合。意思是說,法官所引用的法條與犯人的實際罪行不甚符合。

“參處”,加以彈劾和處分。

“明允”是嚴明恰當。

我們看這段的白話解:

司寇龔芝麓注疏說,從來重罪輕罰的過失,輕于輕罪重罰的過失。現在審案的各級官員,如果引用法律條文有出入,判罪稍輕,就要被彈劾問罪。于是那些審案的官員就會只顧自己的功名,不顧他人的性命,寧可重判,自己安然無恙,但是代價是別人的死亡。如果審案的各級官員,果然徇情枉法,彈劾問罪是應該的。如果僅僅是判罪稍輕,或者只是平反欠當,就應該一概免于被彈劾懲處。這樣法官就無后顧之憂了,處理案情就會比較正確公正了。說得好啊,龔先生有這樣的仁心,他的后代一定會昌盛。

好,我們看下面,下面這第六十九頁:

“辨雪冤獄。(金史)。”

“劉肅仕金。有人盜內帑官羅。及珠。盜未獲。遂連系貨珠牙儈。及庫吏十一人。刑部議置重典。肅曰。盜無正犯。殺之冤。金主大怒。肅辯之愈力。囚得不死。后封邢國公。”

我們看一段的名相注釋:

“雪”就是洗刷。

“金”,它是朝代名,在西元一一一五年到一二三四年,共歷九帝,九位皇帝,統治中國北部一百二十年。由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創建,建都會寧,在今天黑龍江省阿城南,先后遷都中都(今天的北京)、開封等地,后來被蒙古跟宋的聯合進攻下滅亡。

“內帑”,“內帑”就是宮內府庫的財貨。

“羅”是輕軟的絲織品。

“貨”,買進、賣出。

“牙儈”,又稱牙子。古代買賣雙方撮合,從中取得傭金的人叫牙儈。

“重典”,嚴厲的刑律。

“正犯”,共同犯罪人中,直接實施犯罪行為者。舊律以首謀者為正犯。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劉肅在金朝做官,有人偷盜公家的羅緞和寶珠,盜賊沒有抓到,就抓住有嫌疑犯十一人,刑部議定判以極刑。劉肅說,不是真正的罪犯,殺了他們太冤枉。金主,金主就是金國的國王、金國的皇帝,大怒,劉肅申辯更加努力,終于使那十一個犯人沒有被判死,后來被封為邢國公。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按”語:

“平反冤獄。人孰無心。但恐觸怒上官。見忌僚佐。是故欲言不敢耳。況乃批逆鱗。蹈虎尾。犯人主之怒乎。劉君其弗可及已?!?/span>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僚佐”就是官署中協助辦案的官吏。

“批逆鱗”,據說龍的喉部下面有逆鱗徑尺,你去碰它,龍會生氣而殺人,這叫“批逆鱗”。引申為向皇帝直言進諫,這叫“批逆鱗”。

“蹈虎尾”,“蹈”就是踏。踩老虎的尾巴,就比喻非常危險。

“犯”就是觸犯、冒犯。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按語的白話解:

“平反冤獄”,誰會不盡心呢?只因為恐怕觸怒了上官,得罪左右,所以想說也不敢說了。何況是批逆鱗,踩虎尾,冒犯了國君,使他生氣了?劉君這樣的人誰能比得上呢?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公案:

“三子皆貴。(勸懲錄)。”

“明盛吉。為廷尉。決獄無冤滯。每至冬定囚。妻執燭。吉持丹書。相對垂淚。妻語吉曰。君為天下執法。不可濫入人罪。殃及子孫。視事十二年。天下稱平恕。庭樹忽有白鵲來巢。乳子。人以為祥。后生三子皆貴。”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明盛吉”,“盛吉”他是東漢人。所以這個地方的“明”應該是有誤,應該是東漢。為什么呢?因為在《會稽典錄》里面記載,“盛吉,字君達,山陰人,拜廷尉,吉性多仁恩”,就是盛吉他的個性很慈悲,“務在哀矜”,特別悲憫這些罪人、犯人。“每至冬月”,每到冬天的時候,“罪當斷,夜省刑狀”,每到冬月的時候,就到冬天的時候,這些刑案應該要判決了,他每天晚上在省察這些刑事案件的案卷,他的妻子,“其妻執燭”,他的妻子就拿著蠟燭,盛吉就“手持丹筆”,就是毛筆蘸硃砂,“夫妻相向垂泣”,夫妻就相看垂淚了?!八斊經Q。若無繼嗣,吉令其妻妾得入經營”,就是說,他在判決的時候,如果這個犯人家里沒有后代,盛吉他特別允許這位犯人的妻妾到牢里面跟這個犯人過夜,為他留下后代。這是很慈悲的,這一般人是不會做的,讓這些犯人,他縱使死掉以后,他還有后代可以保存這個香火下來。盛吉先生他做這個工作做了十二年,天下都稱他是有恩于百姓。所以這個“明”應該是東漢盛吉。

“廷尉”是秦始皇設置的官名,他是九卿之一,掌管刑獄,就是司法刑事的工作。

再來,“定囚”,“定”就是確定,裁定。意思是說,最后審查裁定罪人的罪狀,以確定所判沒有錯誤,這叫“定囚”。

“丹書”,古代以朱筆記載犯人罪狀的文書,叫“丹書”。

“平恕”,持平寬仁。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摘自《勸懲錄》三子皆貴)

明朝,這個是應該是東漢,明朝時候有個叫盛吉的人,擔任廷尉的官職,判案沒有冤枉,從不拖延不辦。每到冬天判決囚犯的時候,他的妻子就拿著燈燭,盛吉拿著罪人的名冊,夫妻兩人相對落淚。妻子就對盛吉說了,你替世上的人執法,不能濫辦人罪,禍及子孫。盛吉辦案十二年,人民都說他公正寬恕。他家的院子里面樹上忽然有白鵲來做巢,孵卵生子,人們都認為喜鵲來巢是一個吉祥的事情。以后他生了三個兒子,都顯貴。

我們看下面這段“按”語:

“唐太宗謂侍臣曰。古者用刑。君為之撤樂減膳。朕庭無常設之樂。然每因此。不啖酒肉。居官者奈何不知。”

我們看名相注釋:

“唐太宗”,唐太宗就是李世民。唐代第二位君主,唐高祖李淵的次子。他聰明英武,兼通文學。隋朝末年,輔佐他父親高祖起兵,就是李淵起兵,平定四方,代隋而有天下,受封為秦王。他即位以后,銳意圖治,輕刑薄賦,海內升平,世稱為“貞觀之治”。他用李勣、秦叔寶等為將,征服吐蕃、突厥,威及西域,西域各國都尊唐太宗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死后廟號太宗,所以叫唐太宗李世民。

我們現在來介紹唐太宗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唐太宗跟《群書治要》。老法師他在《群書治要》的序文里面,老法師說,他說《群書治要》是在貞觀初年下令編輯的。唐太宗因為他十六歲的時候,跟著他父親從軍,平定天下,戎馬倥傯,就是軍務繁忙,十余年。他二十七歲就當皇帝了,偃武修文,特別留心在治平之道,就是怎么樣來治理國家,來休養生息。

唐太宗他英武善辯,可惜他早年從軍,書讀的不多。他鑒于前朝隋朝滅亡的過失,知道創業不易,守成維艱,所以他在位期間,多鼓勵群臣向他進諫,批評他決策的過失。像諫官魏征跟虞世南,他就命令諫官魏征跟虞世南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要,匯編成書。從古代的五帝,一直到晉代,總共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的古籍中,博采典籍中的六十五種,共五十余萬言。所以我們今天也借這個機會,我們來介紹《群書治要》,老法師介紹得很完整。總共在一萬四千多部里面,采出六十五種,共五十余萬言。

這個《群書治要》編輯成就、成功以后,魏征在序文中寫,他說,這是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也就是知古鑒今、為后代子孫謀福利的治世寶典。唐太宗非常喜歡這部《群書治要》的廣博切要,每天手不釋卷。唐太宗說,“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卿等力也。”他說,你們都讓我看到古代這些治國的智慧,我遇到事情,我就不會迷惑了,都是你們這些大臣的功勞啊。由此可知,貞觀之治的太平盛況,這本《群書治要》貢獻很大,也是從事政治者必須讀的寶典。

當時因為中國雕刻的技術不太發達,這個書在宋朝的時候,初年已經失傳,《宋史》里面沒有記載。幸好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在公元一一九二年到一三三○年)日本一位出家人、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就是全套的。并且在清乾隆六十年,由日本人送回中國本土。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以及臺灣分別以此版為底本影印出版。

二○一○年歲末,老法師得到這本書,反復地翻閱,歡喜無量,深刻體會古圣先賢文化教育能為全世界帶來永恒的安定和平。最關鍵的,就是中國人本身,必須要真正去認識傳統文化,斷疑啟信。圣賢傳統文化確實是一切眾生自性流露,它是超越時空的,是亙古彌新的。學習的關鍵,老和尚說,關鍵在“誠敬”兩個字?!肚Y》曰,“毋不敬?!鼻宄滴趸实壅f,“臨民以主敬為本。”“誠與敬,是千古相傳之學”,老和尚說,“不越乎此?!敝螄彩恰罢\敬”兩個字,不會超過這兩個字。程子說,“敬勝百邪?!闭f明修身進德、利世濟民,唯“誠敬”二字,才可以圓滿達成。若對古圣先王的教育毫無誠敬,縱使你遍覽群籍,也難獲實益。你沒有誠敬心,你縱使讀遍了這些古代的這些群書,你也難得獲得利益??鬃诱f,“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英國湯恩比博士說,“欲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老和尚說,看今天世界的亂象紛呈,想要拯救世界、救中國,唯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才能辦得到。老祖宗傳到今天治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成效,都是歷經千萬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度簳我分琳渲临F!如果真正能夠去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以得到;那你如果背道而行,則不免要自招災殃,禍患無窮。所以老和尚就印了一萬套,送給兩岸三地乃至于全世界各國、各黨、各級領導共同學習。這是老和尚在《群書治要》里面的序文里面,很完整地介紹這個《群書治要》。

再來我們就談到唐太宗為什么下地獄?就是老和尚說的,善惡不能抵消。唐太宗,老和尚說,提起來沒有人不景仰的,因為他是貞觀之治,可是沒想到他墮地獄啊,老和尚說,他從來也沒想到他墮地獄啊。老和尚說,會墮地獄,大概都是一些末代的皇帝,很壞啊,干盡壞事啊。那有人就問唐太宗說,你為什么墮地獄呢?唐太宗說,殺人太多。確實,老和尚說,唐太宗他是神射手,他射箭百發百中,死在他箭下的,最少超過一千人,這是他墮地獄的原因。他自己也承認了,他也懺悔了,他也知道錯了,殺人償命。不能說皇帝殺人,他就沒有罪,皇帝殺人一樣有罪啊。

后來他把事實說出來,他為什么離開地獄?是因為他做了一件好事,就是他叫魏征編輯這本《群書治要》,這本書出版了,他的罪就消了,滅罪。唐太宗說,這部書可以救全世界。那么現在已經翻成英文版的,提供給全世界的人,特別是從政人士,可以做參考。

所以老法師說,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因果這個道理,各位要記住啊,善惡是不能抵消的,你不能說將功折罪。世間法律可以,因果里面不行。善一定有善報,惡一定有惡報,哪個果報在先,看緣,緣不一樣,遇緣不同,但是肯定有報應的,報應是絕對逃不過的。所以,起心動念要謹慎,造作惡業有果報,起個惡念都有果報。惡念是意業,雖然沒有行動,但是你念頭錯了。一個善念有善果,一個惡念就有惡報,何況是言語、行為呢?所以因果教育很重要。

再來,我們看這個名相注釋里面的“撤樂減膳”,古代宮廷里面有侑(筵席旁助興)食之樂,以勸帝王進食,都有歌舞伎樂,以供娛樂之需?!俺窐贰本褪菚簳r撤除音樂。表示這個君王、君主他自己省咎自責,當國家發生天災人禍的時候,他就會撤掉這個音樂?!皽p膳”就是古代皇帝在發生天災或者天象異變的時候、變異的時候,他會吃素,或者減少肴饌,以示自責。

好,我們看這段的按語的白話解:

唐太宗對身邊的臣子說,古時候用刑,君王因此撤樂減食。我宮廷內無常設之樂,但因此不吃酒肉了。做官的怎么不知道這回事呢?

好,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不逮婦女。(不可不可錄)?!?/span>

“王克敬。為兩浙鹽運使。溫州解鹽犯。內一婦人同解。王怒曰。豈有逮婦人行千里外。與隸卒雜處者乎。自今婦女毋得逮。遂著為令?!?/span>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摘自《不可不可錄》不逮婦女)

王克敬,當兩浙鹽運使。溫州押來一批鹽犯,里面有一個婦女被同時押來。王生氣地說,哪里有抓住婦女走上千里路的道理呢?并且與押送人員混雜在一起呢?從今以后不能逮捕婦女。就下發了這條命令。

好,我們看下面“按”語:

“王公一念之仁。所全婦女多矣。由此推之。不特婦人。即老病廢疾。僧尼道士。有體面人。概不可輕逮?!?/span>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王公因為一念仁愛之心,所救的婦女就多了。由此推廣,不只婦女,就是老病廢疾、僧尼道士、有體面的人,一概都不能輕易逮捕。

好,看最后一個公案:

“執法無后。(功過格)?!?/span>

“明季時高郵州徐某。歷官至郡守。清介執法。每差役違限一日。笞五板。有隸違六日。欲責三十。乞貸不可。竟死杖下。其子幼。聞之。驚悸死。其妻慘痛。亦自經。徐解任歸。止一子。甚鐘愛。忽病。語其父曰。有人追我。頃之。詈曰。有何大罪。殺我三口。言訖而死。徐竟無后?!?/span>

好,我們看這段的名相注釋:

“違限”就是超過期限。

“笞”,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罰。

“隸”是指衙役。

“貸”是寬恕、饒恕。

“自經”,就上吊自殺。

“詈”就是責罵。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執法嚴厲,斷子絕孫(摘自功過格執法無后)。

明朝末年高郵州徐某,做官做到郡守,清高耿直,執法嚴厲,每個差役只要違限一天,就鞭打五板。有個差役違限六天,要責罰三十板,乞求寬恕,不被允許,竟然死在杖下。他的兒子很小,聽到父親死了,也受驚而死。他的妻子痛苦不堪,就上吊自殺了。徐某解職回家,身邊只有一個兒子,非常鐘愛,忽然生病,對他的父親說,有人追我。一會兒罵道,有什么大罪,殺我一家三口?說完就死了。徐某從此沒有后代。

好,我們看下面的“按”語:

“廉官往往不享。大抵因執法者多耳。徐君當日。豈不自夸信賞必罰哉。卒之三人死。而子亦隨之矣。哀哉?!?/span>

我們看名相注釋:

“不享”,“享”就是祭祀、供奉?!安幌怼本褪撬麛嘟^子嗣,無人祭祀也,這叫“不享”。

“執法者多”,犯刑裁決,應平衡考量“情、理、法”。這是說判案在量刑時,情理少故,有失之苛猛之嫌。這叫“執法者多”。

“信賞必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賞罰嚴明。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清廉的官往往不能夠保全,大抵是執法的官。徐君當時,難道不自夸賞罰嚴明嗎?最后連死三個人,自己的兒子也跟著去了,多么痛苦啊。

好,我們這一個“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到這邊我們解釋完畢。

最后我們來聆聽凈空老法師的開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段主要在講“于公治獄”,他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我們看老法師的開示。

第一,在佛經上講,轉生受身,我們中國人講投胎,到哪里去投胎自在呢?可以自己選擇呢?自己投胎可以選擇嗎?只有覺悟的人才可以選擇。凡夫是不能夠選擇,凡夫是怎么樣?凡夫是人生是酬業而來的,印光大師說,他是隨業流轉的。迷惑的人,他是隨著業力,他是隨業流轉。真正心地清凈,他不是隨業流轉,他到人間來投胎會看。他看什么?他在看的時候,不是看這個父母是不是有地位、有財富,他不看這個,菩薩他來投胎,他不是看這個。他看什么呢?他看這個父母祖宗有沒有積德,他看這個,這個家有沒有積德。再往上看,他們家的祖先積德有多少代,有很多代積德,那么老和尚說,這個五代以上有積德的話,這個家會出圣人,老和尚說,這不容易啊,要五代都積德,不容易啊。但是菩薩來這個人間示現,他可以選擇。所以靈性會看。我們迷的話叫靈魂,悟的話叫靈性。

第二點,孔老夫子的父親他的老岳父,把他的女兒要嫁給孔老夫子的父親的時候,實在講孔子的父親在當時也是挺可憐的,沒有地位,是個平民,也沒有財富,生活非常拮據。那孔子的父親的老岳父為什么把女兒嫁給他呢?因為他的老岳父看到孔老夫子的父親他們家的祖宗五代都積德。所以他老岳父就跟他說,你們的家決定會出人才,就把他的女兒嫁給他了,生了孔子。雖然在世的時候沒有什么作為,可是你看后世尊奉孔子為萬世師表,尊奉為中國第一個大圣人,就是孔子。父母生他,人家看出來,這個家后代有好人。

所以我們今天所探討的就是說,我們從這個“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其實我們應該要得到一個啟發,雖然它這個是古代的故事,西漢的故事,前漢的故事,可是我們要從這里面去學,尤其是你現在擔任官職的,你當省長也好,你當市長也好,你當一個科長也好,當一個局長也好,你應該學“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這樣我們研討《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就是用老祖宗的智慧,這樣就對了。

所以老法師說,祖宗積德很重要。那講實在話,我們現在,將來都會變成人家的祖宗,以我這個年紀,你們也都有兒孫,那你將來也會當人家的祖宗,那你要不要積德呢?祖宗積德很重要啊。祖宗有沒有積德,要從哪里開始?從自己開始。

第三點,我們想想看,我們的父母一生當中有沒有積德呢?老和尚說,以他自己來說了,以他自己來說,老和尚認為,他的父母并沒有積德。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家生在患難之中。在民國的時候,他的父親、母親大概出生的時代是清朝宣統末年,那時候是戰亂啊,他父親十幾歲的時候,清朝就亡國了,社會就動亂了。早年的時候,老和尚說他也不知道,到抗戰的時候,他就完全明白了,當時抗戰的時候,老和尚才十一歲。

老和尚說,父母一生當中,今天老和尚說,他讀到圣賢書才知道沒有積德,所以老和尚說,他這一生受苦是應該的,因為祖宗沒有積德。但是后來老和尚有聽他父親的同學,因為他父親過世得很早,家里一些事情老和尚不知道,還有一些老朋友、老同學在臺灣,他父親的老同學、老朋友,那時候,每年老和尚都會去看他們,向他們老人家請教,特別問老和尚他們的祖父輩那一代的事情。他父親的同學就跟他說了,說老法師的祖父,他們認識。他說,老法師的祖父是個好人,也做過官,而且是清官,再往上面去相信有積了一些德,為什么呢?老和尚說,他這一生才會遇到佛法。如果他們的祖先沒有積德,老和尚說,他這一世沒有辦法遇到佛法,而且還現出家相,做人天師呢。他會遇到善知識,遇到方東美教授,遇到章嘉大師,遇到李炳南老師,就表示什么?他們祖先有積德啊,他才有這個因緣,好因緣啊,這是善緣啊,而且是遇到大善知識啊。所以老法師說,他父親因為生于戰亂,可能沒有積德,但是他的祖父輩的,有當清官,有積了一些德。他說如果他這一生,老和尚說,他如果沒有遇到佛法,那么他這一生一定很苦,來生更苦。

第四點,老法師說,遇到這些老師教導我們,老和尚說,我們明白了、覺悟了,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鄰哪睦飦??苦從迷來啊。他知道怎么去做人了,學袁了凡先生,怎么樣去做事,往后就無量光明了。所以處在這個亂世,我們應該怎么樣來表法呢?老法師說,要把圣賢教誨從自己的身上做出來給人家看,把圣賢教誨從自己身上做出來,也就是說,你要去落實圣賢教誨,從自己身上做一個示范給人家看,要身行言教,大家看了才會相信,才會認真地學習。

所以我們講到所謂的“受生自在”的時候,就是你來世都還會投生,還會受生,那你來世投生的時候,能不能夠自在呢?叫“受生自在”呢?“受生自在”,只有菩薩才可以做得到,一般菩薩以下沒有辦法。老和尚說,阿羅漢,按照經典上的說法,阿羅漢,經上講都還有隔陰之迷。但是阿羅漢他會選擇,為什么?因為他阿羅漢已經破見思惑了,他我執破了。他再來的時候,阿羅漢他是有能力選擇的,他有能力可以選擇??墒沁x擇之后,一出生就迷了,一切都要從頭來,一切都要從頭來了,要從頭學起了。只有菩薩入胎、出胎,他不會迷惑。因為為什么?因為菩薩沒有隔陰之謎,菩薩他受生自在。那這個菩薩就不是普通的菩薩,這個菩薩最少也要法身大士了,破根本無明的,他念不退啊,他可以乘愿再來了。所以周安士菩薩,印光大師說,他是乘本愿輪到人間來示現,所以才能夠成就《安士全書》這一本因果巨著。

所以我們今天特別引用老法師的開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來做一個總結,怎么樣為后代子孫積功累德?那就是,我們按照老祖宗教我們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眮碜鳛槲覀兘裉爝@個課程的結束,共勉。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里。若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看網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30集) 的精彩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乱码麻豆白嫩 | 999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在线 | 欧美一区免费 | 亚洲一区成人 |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 | 伊人网综合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 999精品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天天弄天天操 | 九九热精品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豆腐 | 高清av电影| 久久国产99| 在线观看日本高清二区 | 国产一级影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尿 |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一级免费毛片 | www日韩高清 | 91色啪| 一级一级毛片免费看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av天天看| 一级黄色片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 91高清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 | 亚洲三区视频 |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 欧美精品综合 | 91看片免费| 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涩涩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 欧美一区二区大片 | 亚洲少妇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