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电影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_久久精品小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1激情视频_伊人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64集)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64集)

黃柏霖老師 講于2019年08月01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經(jīng)文第三十一,“敬老憐貧”,經(jīng)文第三十二,“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一六二頁,我們看經(jīng)文:

“敬老憐貧”

“(發(fā)明)老者。人所不能免。而亦最可傷者也。頭則鬢斑齒落。體則骨露皮連。筋如索。背如弓。種種不堪回首。視又昏。聽又重。時時坐起須人。故見之者。但當生敬心。不當生厭心。若其厭而不敬。老將轉(zhuǎn)盼到汝矣。若其厭而不敬。老亦不復到汝矣。”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索”,就是大繩子。

“轉(zhuǎn)盼”,“轉(zhuǎn)盼”就是轉(zhuǎn)眼。比喻時間短促。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衰老是人人都不能免的,又是最使人感到悲傷的。發(fā)白齒落,皮包骨頭,筋骨像繩子,背部像弓,種種苦楚不能說盡。眼睛昏花,聽力降低,坐著起來就要人扶。因此,看見老人就應當生尊敬心,而不能生厭惡心。如果你厭惡不敬,老就將要降臨到你的頭上了;如果你厭惡不敬,只怕你還活不到老的時候了。

好,我們看第二段經(jīng)文:

“傷哉貧也。人皆美衣豐食。而彼獨饑寒。人皆適意快心。而彼獨困苦。雖貧乏之由。亦所自致。然使力可濟而不濟。不將使后人復憐后人耶。”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適意快心”,即遂意快心,也就是稱心如意。“快心”就是感到滿足或暢快。

“自致”,“致”就是招引。意思是指自己所造成的。

“使后人復憐后人”,第一個“后人”是指后世的人,第二個“后人”是指慳吝的人轉(zhuǎn)生之謂。就是說,人若有能力救濟貧困,而吝于施舍,其感得的果報是后世淪為貧困,苦不堪言,成為后世的人憐憫的對象,這個叫“使后人復憐后人”。第一個“后人”就是后代的人,第二個“后人”就是你今生慳貪,來生就貧窮的苦報,變成窮人,要被人家施舍、被人家憐憫。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痛苦啊,貧窮的人。人家豐衣足食,而他卻無依無靠,饑寒交迫;人家是稱心愉快,而他是孤獨寂寞,貧苦交加。雖然貧困的根源是自己造成的,但是有能力可以救濟別人而不去救濟,這就為自己造下了來世貧困的前因,后世就成為別人憐憫的對象。

好,我們看第三段的經(jīng)文:

“周其乏困。憐之于目前。勸其布施。憐之于身后。”

我們看名相注釋:

“周”就是給予、接濟。

白話解:

救濟那些貧困的人,使他們解決眼前的困難;勸他們布施,使他們解決后世的貧困。

那這一段周安士菩薩的發(fā)明主要是在詮釋“敬老憐貧”。為什么會貧窮?因為前世慳貪不布施。對于年紀年老的人又貧窮,我們應該要恭敬憐憫。

這個地方我們就先探討一下如何不老。每一個人都會老,因為老是生老病死,佛陀講生命的過程,它是自然現(xiàn)象。但是我們的見性沒有生老病死,佛陀特別在楞嚴會上開示波斯匿王,去覺悟自己的自性不生、不滅、不老、不病、不死。佛陀就問波斯匿王,幾歲見恒河?波斯匿王是跟佛陀報告,他三歲的時候,他母親帶他到恒河旁邊去拜神廟,去拜長壽天,希望這個小孩子一生能夠長命百歲。那波斯匿王說,他十三歲又見到恒河。那在楞嚴會上的時候,他已經(jīng)六十二歲了,跟佛陀是同年,他也是佛陀的護法。那佛陀就問他了,佛陀為了讓他覺悟說,他有一個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問他說,你三歲看恒河,跟十三歲看恒河有什么不同?他說,沒有不同啊。他說,那你現(xiàn)在六十二歲再看恒河有什么不同?他說,都一樣啊。佛陀說,對啊,你三歲到六十二歲,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五十九年。五十九年,皺紋增加了,頭發(fā)白了,人也老了,身體的機能也衰退了,但是你的見性有衰退嗎?沒有啊,你三歲的見性跟六十二歲的見性不一不異、不增不減,一樣的,就表示見性它從來沒有生死。

所以《金剛經(jīng)》里面講,佛陀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自性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啊。相是有來去,你來人間投胎轉(zhuǎn)世了,去,你已經(jīng)又離開人間了,生命結(jié)束了。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你來人間,離開人間,那是一個生命的過程。印光大師說,人生是酬業(yè)而來。是來了這個業(yè)債的,是來還債的,是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的。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就來探討,為什么可以做到不老、不病、不死?如何不老?老法師的開示。

第一點,老法師說,在《感應篇匯編》里面有這么一段經(jīng)文,“愿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智慧。”這以前我們探討過,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不老、不病”,不會老,也不會生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青春永駐,老和尚說,永遠十八歲該多好,可是人又都會老。確實,我們作為一個人,我們還沒有開悟,對老、病、死,真的我們會恐懼。

那么第二點,老法師說,老的原因在哪里?有分別、有執(zhí)著,有分別就會衰老,有執(zhí)著就會生病。這句話很重要,有分別就會衰老,有執(zhí)著就會生病。你執(zhí)著一直喝酒,那你肝一定不好的;你執(zhí)著一直抽煙,肺部將來會不好,可能會得肺癌;你常常飲食不正常,你將來可能胃會不好,胃腸會不好,暴飲暴食,那你胃腸會不好;你如果好邪淫的話,陳大惠說,將來很有可能會有糖尿病,會洗腎,會得腎臟病,會中風。所以那就是執(zhí)著,執(zhí)著七情六欲,執(zhí)著貪瞋癡慢疑。一個人如果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分別、執(zhí)著,就不會生病。像海賢老和尚就不會生病啊,因為他什么都不執(zhí)著了。老和尚也不生病啊,為什么?因為他不執(zhí)著了。也不會衰老,至少衰老的速度會減緩。那是肉體的衰老,自性是不會衰老。你好賭,你習氣不改,你到老還是好賭;你好色,不改,到老還是好色;你好飲酒,你不改,到老還是好飲酒,這是習氣的問題,是執(zhí)著的問題。而分別、執(zhí)著嚴重的人,老化就很快。

第三點,中國最早的醫(yī)學的書籍,這應該是中醫(yī)了,《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講養(yǎng)生的問題,書中說,人的正常壽命是兩百歲。人體像一部機器,保養(yǎng)照顧得好,壽命應當是兩百年。

所以我這次在放生的時候,跟蓮友分享祖?zhèn)鏖L壽秘方里面,因為我都會講因果,完了以后,既然大家放生,一定有求長壽嘛,求不要疾病嘛,所以我都會跟大家分享一小段的祖?zhèn)鏖L壽秘方,它里面講說,身體健康的道理有兩種,第一個,氣血,第二個,經(jīng)絡(luò)。這是講這個四大的東西,就會講到氣血問題,雖然它是地水火風所構(gòu)成的。所以健康之道它講說,真正的健康當然是沒有妄想,心清凈,就這里講的,心清凈到極處,可以活到兩百歲。那中醫(yī)上說了,人會健康是第一個氣血,第二個是經(jīng)絡(luò)。氣血是怎么樣?氣血要靠,第一個,正當?shù)娘嬍常诙€,膽汁分泌要正常,第三個是充足的睡眠。這是氣血要正常。那經(jīng)絡(luò)要正常怎么樣?不要有七情六欲。簡單地說,心不清凈,經(jīng)絡(luò)會不正常,心清凈,經(jīng)絡(luò)正常,氣血就通。所以你經(jīng)絡(luò)不通,氣血就不通。

所以老法師說,《黃帝內(nèi)經(jīng)》里面講說,身體照顧得好,壽命應當是兩百年。而人活不到兩百歲,是沒有照顧好身體,把身體糟蹋了。中國古人照顧身心講求清心寡欲,佛法講斷“欲”,清凈到極處。

第四,許多同修羨慕老法師的健康,老法師說,大家都說他們看不出衰老。確實老法師是看不出來,九十三歲還可以坐飛機從法國巴黎飛香港,香港飛臺南極樂寺,現(xiàn)在又從臺南極樂寺飛香港,再飛到法國巴黎,常駐聯(lián)合國凈空之友社,講經(jīng)說法,推動多元文化,哪一個老人家有辦法這樣啊?可以坐飛機這樣飛十幾個小時啊?老和尚沒有衰老現(xiàn)象啊。當然他現(xiàn)在年紀大了,這個色身,一生都在講經(jīng),這個氣,畢竟我們年老了,總是怎么樣?總是這個四大還是要循自然的法則,它會使用到一個極限,跟佛陀一樣,它的功能,見性不會生老病死,但是這個功能,肉體的功能它會衰退,是必然的,它是自然現(xiàn)象。

所以老法師說,有很多人問他原因,老法師說,他的生活其實過得非常簡單,每天讀經(jīng)、念佛、講經(jīng)、心清凈。四個秘方,讀經(jīng)、念佛、講經(jīng)、心清凈。我應該要學習老法師這種讀經(jīng)、念佛、講經(jīng),而且要努力精進,求心清凈。老和尚說,我跟別人不同的是,每天大部分的時間跟佛菩薩在一起。

第五,而生病的根源有三種。第一個是生理上的,生理上的疾病,叫生理病。吃食物不小心,病從口入;穿衣服不小心,感染風寒。這個吃藥打針就好了,或者去針灸一下就可以了。第二是冤業(yè)病,多半是殺害生命,殺生害命,冤魂來報復、附身。這種病必須要調(diào)解,如果對方接受就會離開,病就會好。就像悟達國師身上的人面瘡,就是屬于這一類的。第三個是宿業(yè)病,就是業(yè)障病,這都是造作罪業(yè)的果報,老人癡呆癥就是屬于這一類的。這種病,病患多半是富貴人,有地位、有財富,但在病床上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我前幾天去關(guān)懷兩位癌癥病人,第一位是女眾,已經(jīng)是癌癥末期,非常地凄慘,簡直是在餓鬼道,整個頭都頭發(fā)掉光了。我忙了一天以后,利用晚上時間,帶我英國漢學院的學生,當他到臺灣來參訪旅游,我順便帶他去見習生老病死,從晚上七點多,到我回到家已經(jīng)十二點了。看兩個病人,一個在榮總,臺北榮總,一個在臺大醫(yī)院癌癥病房,感觸很多,年紀也都不大。

榮總那位女眾也不過是六十五歲而已,也還好。要跟她說法,一句話都聽不進去,那只能一句話,叫苦不堪言,唯一能讓她解脫就打嗎啡,讓她止痛,其他沒有辦法。我跟她丈夫講,跟她師兄講,她這個時候聽什么都聽不進去,因為苦在作主,她的念頭就是苦,她從第一念到無量無邊都是苦,沒辦法聽到一句佛法,不能遇到甘露,很可憐,一生也沒有修行,一個平凡百姓。最后我告訴她丈夫說,你現(xiàn)在這個最簡單方法,在旁邊陪她念佛,就是陪她念佛,求佛力加持,希望她能夠災消難滿,順利舍報。我當然也有給她開示。

第二個到臺大醫(yī)院關(guān)懷那位,也是癌末病人,胃癌,胃已經(jīng)切三分之一掉了,又病發(fā)了,到腹部感染,整個大便排不出去。我去特別請教中醫(yī)說,為什么大便排不出去?他說,那個大便就像那個餿水一樣,那個食物放了好幾天都沒有倒掉,是不是像餿水一樣那么臭?就在他的腹部排不出去,他也上面吃不下去,下面也排不出去。所以身體,這個色身,很簡單三個邏輯,三個道理,各位記得,第一個,吃得下,第二個,睡得著,第三個,排得出去。作為一個凡人,這三樣如果哪一個部分失調(diào),三個都不行,一個失調(diào),三個統(tǒng)統(tǒng)不行,這個身體就不行了,這叫四大不調(diào),病就來了。

所以讀經(jīng)、聽經(jīng)、念佛真的很好,它比吃藥還好,它真的可以讓你不老、不病、不死,問題是你是不是真的看得破、放得下?像老法師一樣,是不是真的老實、聽話、真干?你問你自己。如果老實、聽話、真干,看得破、放得下,你心一定清凈,那哪里會有病呢?你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yǎng),沒有貪瞋癡慢,沒有財色名食睡,你這幾個都拿掉了,怎么會呢?它是真正的排毒。

所以老法師說,第三種這個宿業(yè)病,都是造作罪業(yè)的果報。老人癡呆癥,大部分都是富貴人家,有地位、有財富,但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去看那兩個癌末病人,就是這里講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連吃都不給你吃。那個臺大那個癌癥病人,他們跟我講,連喝一杯水都會痛。終于是見識到經(jīng)典上講的,它說餓鬼道的眾生、地獄道的眾生,一滴漿水都喝不到,就是一滴水了。后來我要跟他開示,他聽不進去,他才五十幾歲而已,不到五十五歲,臺大醫(yī)院那個癌末病人,銀行退休的,他的小孩還在讀小學,他怎么放得下呢?

后來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你知道各位,我給他用什么藥方嗎?念觀世音菩薩圣號。說很奇怪,當然不能說觀音菩薩比阿彌陀佛厲害,是在這種極端痛苦,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真的是會聞聲救苦,跟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有緣,觀世音菩薩跟地藏王菩薩。我的學生跟在旁邊看,傻眼了,怎么傻眼?就看呆了,說怎么會這樣?念觀音菩薩,念到差不多十五分,我一開始念幾分鐘而已,他就靜下來了,然后嘴唇跟著動,眼睛閉起來,好像睡著了。我為他念大概二十幾分鐘,二十幾分鐘,暫時解除痛苦。

就讓我去體會到說,觀音菩薩到地獄去,化身成焦面大士,為這些眾生說法,稱念佛號,解脫他們的痛苦,頓時在地獄里面,所有的刑具、所有的苦刑、所有的懲罰、所有的痛苦暫時停止。誒,我終于那天在臺大見到了,真的是感覺是這樣的,他暫時不會痛苦了。二十分鐘前,在那邊一句話都講不出來,一滴水都不能喝,講什么他聽不進去,觀世音菩薩一稱念,哇,不得了,比嗎啡還有用啊,比藥還有用。嗎啡可以止痛,但是觀世音菩薩圣號可以讓他心暫時不執(zhí)著。最后我拿他的手機再來錄一次觀世音菩薩圣號,我告訴他的太太說,你每天放給他聽,減輕他的痛苦。

這是什么?就在那種生死邊緣,臨命終人,那一種苦不堪言,我們要不是身歷其境,我們是不能體會的。因為學人常在做臨終關(guān)懷,也看過那個骨瘦如柴的,我們這沒有這種種族的歧視喔,就像非洲那個有些比較貧窮的國家,衣食不濟的那些,在饑餓邊緣的那些窮人,脖子瘦瘦的,肚子大大的,就像餓鬼道的眾生一樣。

老和尚說,這種冤業(yè)病,甚至連他自己的兒女都認不出、認不得,但是他一口氣不斷,需要很多人照顧,那就是享福報。這個是屬于業(yè)障病,有沒有救?有。我們有一個蓮友,他叫我去關(guān)懷他爸爸,他爸爸是癌末病人,死不了,在醫(yī)院里面氣切,這邊挖一個洞,每天就要這樣煎熬,其他都沒有怎么樣,就是要煎熬,就是這里講的,他福報還沒用完。我就跟我們那蓮友說,你爸爸福報還沒用完,如果還有壽命,求生極樂世界;如果沒有壽命,拿他的錢大布施,一定舍報的,讓他解除痛苦,求生極樂世界,再乘愿再來。這種業(yè)障病怎么有救呢?只要懺除業(yè)障,病就會好。但是,大多數(shù)人不相信這個方法,不知道如何懺悔,家人也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往往幫不上忙。

我們上個月《地藏經(jīng)》共修,高雄的一位老夫老妻,帶他兒子,碩士畢業(yè),因為他們都有聽我講因果。其實我跟大家講,我也跟他們講,我也沒有什么神通,我只會學講經(jīng),講一些佛陀開示的、祖師開示的因果道理。結(jié)果他們來找我,我說,我也不會解啊。后來他來的時候,他父親就沒有過來誦經(jīng),陪著他兒子在我們會客室,他母親一起過來誦《地藏經(jīng)》。到卷下的時候,我就帶領(lǐng)全體蓮友,還有他的母親,代她的兒子,因為她兒子不過來嘛,排斥啊,他因為他被眾生附體,他只要他爸爸媽媽念佛,他就喊痛苦啊,他說,你不要念,不要念,我很痛苦。所以他們父母不曉得怎么辦,所有神仙妙藥都求過了,就沒有辦法。懺悔法門,佛陀開的。

后來我到《地藏經(jīng)·卷下》的時候,我就帶領(lǐng)全體蓮友跟他媽媽為她兒子跟眾生,他附體的眾生,佛前懺悔,佛前三皈依。然后再請一個蓮友特別陪伴他,跟他講一些如何來離開惑業(yè)苦。這個月七月份《地藏經(jīng)》共修,他爸爸媽媽又來了,帶他兒子來,他兒子愿意坐在那邊,坐兩個小時,不止,坐三個小時,從頭到尾,乖乖地誦一部《地藏經(jīng)》。才隔一個月而已,地藏菩薩多慈悲啊。

《大寶積經(jīng)》講,“閻羅常告彼罪人,無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來,業(yè)報自招無代者”,地藏菩薩不可能幫你減輕,不可能幫你減少,佛也是一樣啊。這佛告訴你方法,你按照佛講的方法,去懺悔、去改過、去修行、去發(fā)愿、去斷殺盜淫妄,你就會改變命運,跟袁了凡先生一樣,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求兒女得兒女,最后求成佛得成佛,求往生可以往生。這是佛法的殊勝啊,佛法的奧妙都在這里啊,“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個第五點老法師說,要懺悔業(yè)障,病就會好。但是,大多數(shù)人不相信這個方法,不知道如何懺悔,家人也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往往幫不上忙。那就必須要依賴蓮友、善友、善知識來幫他們開導,把你所聽到的老法師開示的道理,把你所領(lǐng)悟到的佛經(jīng)上佛陀講的道理,你告訴他。但最重要就是改過、懺悔、發(fā)愿、吃素、放生、讀誦經(jīng)典、念佛,一定可以解決。

第六,而修行要有強健的身體,才有能力辦道,才能勇猛精進。自古以來,修行功夫最得力都在少壯之時,像惠能大師得道的時候才二十四歲。六祖大師所以是二十四歲開悟,得到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在廣東四會縣獵人堆躲藏了十五年,和光同塵,保任圣胎,這個圣胎就是他已經(jīng)開悟了,在廣東四會縣跟獵人堆和光同塵十五年。他沒有馬上出來當祖師,沒有馬上出來當名山古剎的住持,沒有。他二十四歲開悟,在獵人堆待了十五年,到三十九歲出來,認為弘法利生的時間到了,因緣到了。去聽印宗法師開示《涅槃經(jīng)》,兩位比丘說風動幡動,六祖大師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驚動了兩位比丘報告印宗法師,后面有一位高人。印宗法師迎請他升座,知道他是五祖衣缽法傳人,跟他請示祖師西來意。然后他再為六祖大師剃度,然后再反拜六祖大師為師父。六祖大師二十四歲就開悟了。

所以老法師說,年老體衰時,即使想精進,身體已經(jīng)不支了,不行了。所以以前我們在學講經(jīng)的時候,簡豐文老師一直勸我們,哎呀,你們年輕的時候要趕快背經(jīng)文,你將來老了就知道了,你老的時候,你就背不起來了。就像我現(xiàn)在一樣,我現(xiàn)在只能靠佛力加持,老和尚的福報。年紀輕的同學、蓮友,我都鼓勵他們,你就背經(jīng),你將來就會心開意解。

第七,中國古老傳統(tǒng)講“五福六極”。哪五福?五福就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翻成白話說,五福就是,第一個長壽,第二個富貴,第三個康寧,第四個攸好德,第五個善終,這是五福,一般講五福臨門。那六極呢?六極就是短命、疾病、憂愁、貧苦、惡事、耗弱。五福講善因善果,六極講惡因惡果。這些事不但在歷史上記載許多,在現(xiàn)實社會上,只要稍加留意,善惡報應都在眼前,足以讓我們警覺起心動念及造作的行為。因此,起心動念不要為個人,不要為小團體,而是要為國家民族、為人類、為眾生。如果你這個意念與日俱增,天天有進步,就是推動我們學佛修道、勇猛精進的動力。這就不老的原因在這里,如何不老就是在這里,要為眾生,要清凈心。

第八,因此,佛愿我們壽命長遠,勤行一切善法,祝福我們有智慧、有福德,能幫助一切眾生,能夠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所以這一段主要是如何能夠五福臨門,遠離六極,如何能夠不老、不病、不死。清凈心最重要,而且要清心寡欲,而且不能分別、執(zhí)著,分別容易衰老,執(zhí)著容易生病。這幾句話各位好好把它記起來,你可以延緩老化,看起來永遠年輕,紅光滿面,額頭發(fā)亮,兩眼炯炯有神,聲如洪鐘,身體輕盈,走路輕飄飄,像行云流水,不會老態(tài)龍鐘,那就是你本身有薰習佛法,有讀誦經(jīng)典,有聽經(jīng),有念佛。如果能更進一步,能夠講經(jīng),老和尚說,講經(jīng),那永遠保持心清凈,你就可以保持不老。但是到最后,因緣結(jié)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那你活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都為眾生,不知老之將至矣,你就不知道已經(jīng)時間到了,你這一輩子的任務就圓滿達成了,殊勝圓滿,求生極樂世界。

好,我們看下面“下附征事(二則)”:

“牛殺三人(法句喻經(jīng))”

“佛世有賈客。名弗迦沙。因入羅閱城。于城門內(nèi)。被一牸牛抵殺。牛主怖懼。速賣其牛。買者牽牛飲水。牛從后復抵殺之。其家怒而殺牛。遂賣其肉。有一農(nóng)人。買其頭去。偶息樹下。以頭掛在樹上。須臾繩斷頭落。亦被其角刺殺。時瓶沙王。以事問佛。佛言。往昔有賈客三人。借居老母房舍。應與其值。而三人以老母。孤獨無能。伺其出外潛去。母尋追之。三人罵曰。我前已與。云何復索。老母無可如何。但咒恨徹骨。愿我后來相值。定當殺之。爾時老母者。今牸牛是也。三賈客者。弗迦沙等三人是也。”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最后臨終前發(fā)惡愿,來世得畜生果報,再報仇,三世因果,“牛殺三人”,出自這個《法句喻經(jīng)》。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法句喻經(jīng)”,《法句經(jīng)》,又譯為《曇缽經(jīng)》,為佛教重要典籍,是佛陀所說偈頌的合集,也是傳播廣泛,相當知名的佛教經(jīng)典。根據(jù)傳統(tǒng)的說法,這些佛陀在不同場合中所說的偈頌,其內(nèi)容涉及有關(guān)佛教戒律和修行的清凈生活,為佛教修習戒、定、慧的言說,也是佛陀教導眾生如何修戒、定、慧的言說、開示。漢文的《大藏經(jīng)》收有支謙法師等所譯出的《法句經(jīng)》以及天息災譯出的《法集要頌經(jīng)》。另外還有穿插譬喻故事的《法句譬喻經(jīng)》以及《出曜經(jīng)》。今天的斯里蘭卡,以前叫錫蘭,他們也要求出家眾在受比丘戒前能夠背誦《法句經(jīng)》。為了使大眾能夠正確了解佛法,《法句經(jīng)》是一個重要的入門。

釋迦牟尼佛時期,他教導眾生的一生的說法,三藏十二部,我們稱為十二分教,一、契經(jīng)(修多羅);二、應頌;三、記說;四、諷頌(伽他);五、自說(憂陀那);六、因緣;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廣;十一、希法;十二、論議。《法句經(jīng)》是屬于這個十二分教里面的自說,就是憂陀那。佛滅度六百年之后,為了將《法句經(jīng)》偈頌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便將因緣、譬喻、本生、本事等相關(guān)資料編輯起來,而有北傳的《法句譬喻經(jīng)》,就是這里講的《法句喻經(jīng)》,還有《出曜經(jīng)》和南傳的《法句經(jīng)》這三種。

那我們現(xiàn)在來引用《法句譬喻經(jīng)》里面的一段經(jīng)文:

“〈無常品〉”

“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盡當下生世間,在陶作家受驢胞胎。何謂五德?一者身上光滅,二者頭上華萎,三者不樂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塵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盡,甚大愁憂。自念三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馳往到佛所。時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禪入普濟三昧。天帝見佛,稽首作禮伏地,至心三自歸命佛法圣眾,未起之間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驢母腹中作子。時驢自解,走瓦壞間,破壞壞器,其主打之,尋時傷胎,其神即還入故身中,五德還備,復為天帝。佛三昧覺,贊言,善哉天帝!能于殞命之際歸命三尊,罪對已畢,不更勤苦。”

這一段我特別把它引用出來,告訴各位皈依三寶的好處,連天帝都要皈依三寶。在《法句譬喻經(jīng)》里面,〈無常品〉里面說,過去有一位天帝,帝釋天就是忉利天,帝釋就是忉利天主,它五德要離身了,知道它命終要投生到人間來,在一個做陶器的家當那個驢,要當驢的胞胎,就是要在驢的母驢的這個肚子里面出生,要變成小驢。因為古代做陶器的,古代交通工具就是驢啊,陶器做好,要拿到菜市場去賣,那就必須要驢來馱這些陶器去市場賣。你看這個天帝福報享盡了,它福報享盡了,它第二生是什么?下一生是什么?當驢,畜生道,要去做苦工啊。

它知道了,因為它“五德離身”。帝釋有五德,哪五德?第一個,“身上光滅”,它身上的光就沒了,滅掉了;“二者頭上華萎”,帝釋它的頭上都有花,那個花枯掉了;“三者不樂本坐”,坐不住了,那個帝釋那個寶座它坐不住了;“四者腋下汗臭”,它身上流的那個汗都臭的,“腋下汗臭”;“五者塵土著身”,那身上都有灰塵。這“五德離身”,它知道它福報要享盡了,“甚大憂愁”。

它自己想,在三界中,能夠救人苦厄只有佛,于是它趕快趕到佛的地方,佛陀的地方,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就在石洞里面,佛當時入普濟三昧。天帝見到佛,就稽首作禮,求佛,至心三自歸命佛法圣眾。在它還沒有起來那一剎那,它命就結(jié)束了,命終了,它就到陶家去驢母的肚子里面,腹中,去做它兒子。可見它還是要跑去驢胎一次,只是很短。因為它有三自歸,三皈依以后,它進去,但是馬上就死掉了,時間非常短。

但是因為它在臨命終的時候,它已經(jīng)三皈依了,所以它的阿賴耶識里面非常清楚,它就是天帝,它已經(jīng)皈依佛法、佛陀了,所以它雖然入了那個驢母的腹中,但是它的神識很清楚,就等于引導它的母親,這只母驢,走到那個做陶器的,有些陶器燒壞掉,會集中在一間里面,大概這個成品不是很漂亮,不能賣的,就可能是瑕疵的陶器,放在一間,那只母驢就跑進去亂踢,把那些陶器都破壞掉了。那這個陶器的主人就很生氣,就用皮鞭打它了,這時候傷到母胎。傷到母胎,那這個小驢就死掉了,它的神識又回到天帝的身上去了,“五德還備”了,再當天帝。

當時,佛從普濟三昧中贊嘆,“善哉天帝”,你能夠在生命快結(jié)束的時候歸命三寶,“三尊”就是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的罪業(yè)已經(jīng)消滅了,不用再生死輪回之苦了。

這是記載在哪里呢?記載在《法句譬喻經(jīng)》里面,所記載的天帝的故事。

好,我們再看下面的名相注釋:

“觝抵”,“抵”就是用角頂,相觸。就遭牛用頭角觸身而死。

“掛”,“掛”就是把牛頭掛在樹上,這是“掛”,跟掛念的掛是同一個字,同一個意思,異體字。

“瓶沙王”,就是頻婆娑羅王,佛陀的護法。

頻婆娑羅王,他的夫人叫韋提希夫人。他的兒子,就不孝子,惡生王,阿阇世王,他為了篡奪王位。因為他出生的時候,他父親頻婆娑羅王把他抱去算命,說這個小孩子克父,他父親頻婆娑羅王就要把他摔死,結(jié)果摔不死,因為業(yè)力摔不死。結(jié)果阿阇世王長大以后非常叛逆,把他父親頻婆娑羅王關(guān)起來。他的母親韋提希夫人身上涂蜜要去探監(jiān),到監(jiān)獄里面去探視,結(jié)果阿阇世王要殺他母親。還好,阿阇世王他旁邊還有一位忠臣叫耆婆,耆婆勸他說,自古以來沒有皇帝殺母親的。后來阿阇世王就不敢再殺他母親了。

但是后來阿阇世王身上也長了膿瘡,因為他對佛不敬,因為他受了提婆達多的慫恿,提婆達多叫阿阇世王篡位,當新王,那提婆達多要叫佛退位,他要當新佛,他說,你新王護持新佛。還好阿阇世王有善根,沒有造下這個無量無邊的罪業(yè)。雖然后來他身上長了這個惡瘡,最后他向佛懺悔,那惡瘡后來病也好了。他護持佛法、佛陀。他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中生,那不得了,上品中生得實報莊嚴土啊,佛陀說,他阿阇世王供養(yǎng)四百億佛。

那他的父親是頻婆娑羅王,佛在世的時候摩揭陀國的國王,古代翻譯稱為顏色端正、模實等。模實者,身模充實之義。又譯形牢。玄奘大師譯為影堅,義凈法師譯為影勝。深歸佛法,積善根雖多,終為逆子阿阇世王幽囚,幽囚就是幽禁,幽中照于佛之光明。就是佛后來去為韋提希夫人開示,成就了《觀無量壽佛經(jīng)》,凈土三經(jīng)里面的《觀無量壽佛經(jīng)》。那么頻婆娑羅王在監(jiān)獄里面得到佛的光明普照,證阿那含果而死。阿那含是三果圣人,他是在五不還天受生,利根的,頓出四空天,證阿羅漢;鈍根的,還要經(jīng)過四空天才要證成就阿羅漢果,就是阿那含果,三果圣人。

再來看“值”,價值、價錢。

“伺其出外潛去”,“伺”就是觀察、偵候、伺機。

“潛去”,“潛”就是隱藏、秘密地。例如潛藏、潛逃。意思指偷偷地逃走。

“尋追”,“尋”就是頃刻、不久。“尋追”就是不久就追上了。

“索”,“索”就是討取。

“無可如何”,沒有什么辦法。

“相值”,相遇。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牛殺三人。(據(jù)《法句喻經(jīng)》)。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商人叫做弗迦沙,進羅閱城時,被一頭母牛用牛角頂死,牛的主人非常恐懼,匆匆忙忙地把母牛賣掉。買牛的人,牽著牛去喝水,被牛從后面頂死。他的家人大怒,把牛殺了,賣了它的肉。有一個農(nóng)夫把牛頭買去了,半路上在樹下休息,牛頭就掛在樹上,突然間繩子斷了,牛頭落下來,這個農(nóng)夫就被牛角刺死了。

當時瓶沙王很不理解這件事情,就去問佛陀了,佛說,從前有三個商人,借住在一個老婆婆的房子里,應該交房租,但三人欺負老人孤獨無能,等她外出時就偷偷逃跑。老人發(fā)現(xiàn)后迅速追趕,三個人罵道,三個人罵說,我們已經(jīng)給你錢了,怎么又來要呢?老人無可奈何,但心中非常地痛恨,詛咒在后世相遇,一定要殺死他們。當時的老人就是今天的這只母牛,當時的商人就是今天弗迦沙等三人。就是這個商人弗迦沙,還有這個買牛的人,還有買牛頭的這個農(nóng)夫,這三個人都是前世那三個人,那三個商人欠房租不還,來還這個命債。

我們看下面的按語,我們再來進一步探討這一段的因果故事:

“(按)此乃老而貧者也。既欺其老。復欺其貧。弗迦沙等三人之謂矣。因緣會遇時。不償復何待。”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這是既老又貧的人。欺負她老,又欺負她貧,就是弗迦沙等三人所做的啊。因緣成熟了,哪能沒有報應呢?

那么這一段“牛殺三人”,在《法句喻經(jīng)》里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nèi)酪蚬且哺嬖V我們,在這個世間,人相識,都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人跟這個動物牛也是報恩報怨。剛才弗迦沙這個商人他被牛角觸死了,買牛的人牽著牛去喝水被牛頂死,這個農(nóng)夫也是被牛角觸死的,你說她變成牛,它不會報仇嗎?它牛角就當武器,就把你殺死了。你說牛怎么會把我,再把我殺死?它沒有武器,它沒有辦法拿刀,它牛角就是它的刀,可怕就可怕在這里,“假使百千劫,所作業(yè)不亡,因緣會逢時,果報還自受”,你只知道說牛肉要給你吃,你從來不會說,牛會用牛角把你刺死。

我講個現(xiàn)代故事給你聽,報恩跟報怨。這個報怨的呢,在我講“明因果,解業(yè)力,幸福圓滿人生”里面有講出來,在二O一O年,八年前,我在香港佛陀教育協(xié)會。我是在二O一O年的年初,我在臺灣新竹教育大學講“古往今來X檔案,迷信,理智,人生價值”。那也要很感謝新竹凈宗學會劉秀巖會長他邀請我,第一次在他們凈宗學會主辦的論壇,就是臺灣的新竹教育大學,開啟了我講因果教育的講座,也很感謝劉會長。二O一O年的十月,我接受香港佛陀教育協(xié)會胡妮妮居士的邀請,老法師慈悲同意,我到香港佛陀教育協(xié)會講“明因果,解業(yè)力,幸福圓滿人生”,當時是在二O一O年。二OO八年在華藏衛(wèi)視,老法師第一次跟我講,黃警官,你應該出來講因果了。這是老和尚賜的福報。

所以我在講“明因果,解業(yè)力,幸福圓滿人生”里面有講到這個報恩跟報怨的故事,牛也是報恩報怨,不是說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子兒女才是報恩報怨,你養(yǎng)的動物也有報恩報怨的,就是兩只牛的不同下場,來跟各位分享這個報怨的故事。

在二O一O年的九月十四日,在臺灣屏東發(fā)生的狂牛撞死老農(nóng)。這個老農(nóng)姓許,許姓的老農(nóng),他養(yǎng)了很多牛,這位老農(nóng)已經(jīng)八十五歲了,他養(yǎng)了七只的水牛要趕回牛棚,其中有一只叫做阿樹,那個牛也有名字,阿樹,這個公牛發(fā)情不受控制,發(fā)情就是它有這個求偶的欲望,它就先沖撞老農(nóng)的臀部。因為當時這一只公牛阿樹在追逐另外一只母牛,那老農(nóng)呢,這個許姓老農(nóng)就把它們兩個隔開,不給這個阿樹去追這個母牛,阿樹就生氣了。你看阿樹也跟人一樣啊,會惱羞成怒,它也有煩惱,我們講牛脾氣。它就對這個老農(nóng)就生起憤怒之心,就先沖撞老農(nóng)的臀部,牛頭再猛然地把老農(nóng),用牛角把他頂起來以后,重重地摔下去在地上,死掉了,送醫(yī)不治。

那案發(fā),其他的六只水牛在旁邊看,這叫共犯,它們見死不救,它們看到主人好像被這個阿樹摔死了,這幾只水牛好像也受到驚嚇,它們也知道主人死掉了。你看它們也有什么?它們也有受想行識。老和尚說,迷的時候有受想行識。開悟的時候就沒有受想行識,因為照見五蘊皆空了,開悟的時候就變成見聞覺知了。他迷的時候會有受想行識,牛也有受想行識,它知道主人死掉了。所以因為這只公牛阿樹它發(fā)情,不愿意離開,好幾個成年人來拉也拉不開。后來因為它把老農(nóng)撞死了,老農(nóng)的兒子就很驚訝,非常地生氣,就把這七只水牛全部賣了去殺掉了,就把它要去就地正法了,賣到牛販那邊就殺掉變牛肉了。

后來《中國時報》有刊載這個消息。因為發(fā)生在屏東,當時我還在當副分局長,在木柵分局,現(xiàn)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一分局,我看到這個報紙登這個消息以后,馬上打警用電話到屏東縣警察局,那個地方是恒春分局,一個鄉(xiāng)下的小派出所。我就打電話給那個所長,里面的警員接的電話,我就說,我是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某某副分局長,這個《中國時報》登說,你們那邊有一個老農(nóng)被牛殺死了,這個牛就變成兇嫌了,要發(fā)生命案,要報檢察官,檢察官來驗尸。

那我就問他了,因為記者有寫,寫說這七只水牛被那個老農(nóng)的兒子一生氣全部賣掉要去殺掉了,我想去救那七只,因為那時候我已經(jīng)有在組成那個蓮池放生會,我想去救這七只水牛。我就問派出所警員說,你知道那個許姓老農(nóng)他們住在哪里嗎?那個派出所說,我不知道啊。我說,可是記者講說是你們辦的。后來他就問我說,是哪個報?我說,《中國時報》。他們就去追當?shù)氐摹吨袊鴷r報》的地方記者。結(jié)果一查出來,他說,那個地方記者才知道那個農(nóng)夫住在哪里。結(jié)果我要救七頭牛那一天,那個記者跑到國外去觀光旅游了,找不到人。要救命,也要有被救命的因緣。等到我再繼續(xù)追下去說,那你們幫我問,到底送到哪個屠宰場,賣給哪個牛販,就是收購這些牛只的這些商人。等到我第二次再打電話的時候,他們回報了,報告副座,那七只牛被就地正法,殺掉了,死了,救不回來了。

這就是報怨。這個老農(nóng),許姓老農(nóng),一定跟這只阿樹這個公牛過去生絕對有因緣的,不然其他六只水牛怎么沒有殺老農(nóng)呢?怎么輪到這個阿樹公牛來殺老農(nóng)呢?它發(fā)情,它去追那個母牛只是個緣而已,緣。你要去追那個因,七只牛,怎么為什么是阿樹來殺這個老農(nóng)呢?這個老農(nóng)養(yǎng)這只阿樹,這個公牛養(yǎng)多久呢?他養(yǎng)它養(yǎng)幾年?養(yǎng)八年,“因緣會逢時,果報還自受”。

那么后來警察就去訪問這個養(yǎng)牛人家,他們隔壁就講,因為隔壁可能也都認識,他說,哎呀,這一頭牛,這個阿樹這頭公牛,小的時候就很皮了。八歲以前,小牛的時候把它收過來養(yǎng),收購,把它買過來養(yǎng),他說,小時候就很皮了。我們臺灣人說皮,就是非常調(diào)皮。它怎么調(diào)皮呢?它常常去吃別人稻田、果園的這些蔬果,蔬菜水果,所以把人家的農(nóng)作物都踐踏壞掉,弄得這個許姓老農(nóng)跟人家賠不是,還要陪人家錢。買進來就開始賠錢了,到最后你也休想要賣它的肉,你要賠命,賠一條老命,你不相信這是報怨的嗎?對不對?報怨來的啦。

再來,報恩。臺灣云林縣斗六鎮(zhèn)有一位七十五歲的老農(nóng)叫梁平,他跟他養(yǎng)了二十一年的老牛,這只老牛名字叫牛牛。梁平他務農(nóng)八分地,養(yǎng)過五六條牛,二十一年前養(yǎng)了這八條小公牛,但都不乖,后來跟人家換一只牛牛過來。你看,養(yǎng)了八條小公牛都不乖,把它賣掉,不要養(yǎng)了,那八條是跟他有惡緣了。就八條小牛換掉以后,換成一條牛,名字叫牛牛。那個老農(nóng)梁平說,這只牛牛比他兒子、孫子還聽話、還乖。前面那八條小公牛不乖,這一條小牛,牛牛,比他兒子孫子還乖、還聽話。梁家就把牛牛當成工作伙伴,就自己一家人,當朋友疼惜,牛棚給它鋪軟稻草,就是榻榻米式的,很舒服,兩旁是放鮮草,墻上還掛電風扇,給它吹電風扇。這個牛也是享福,它牛套房。

后來這只牛牛年紀大了,不能耕作了,梁平老夫婦不忍心把牛牛賣去宰成牛肉。你看感恩的心,有感恩的心就是善緣來做眷屬。有人就詢問了,要給訂金,問梁平要不要賣這只牛牛,梁平怎么都不賣,也不會貪那筆錢。他說,牛牛老了下崗,下崗就是不工作了,它就被送到臺南一家老牛之家,就是老牛的養(yǎng)老院。那時候好像臺南縣長蘇煥智,他很有慈悲心,他就成立一個老牛不宰殺的,把它收養(yǎng)起來一個老牛之家,等于牛的養(yǎng)老院。

那一天要把牛牛送去這個老牛之家養(yǎng)老院的時候,梁平老夫老妻還淚流滿面地送行,偷偷地哭了,舍不得它離開了,因為相處二十一年有感情了。你看人都有情執(zhí),牛也有情執(zhí)啊。那個梁平講的時候說,他不曉得那個牛牛會不會覺得是我們倆老不喜歡它了呢?不要它了呢?結(jié)果梁平這對老夫妻那天要送走牛牛的時候,發(fā)現(xiàn)牛牛也哭了,也流眼淚了,牛也流眼淚。你看,它也有受想行識,它也是有情的動物。

這就是報恩來的。同樣的牛,有報恩有報怨,這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再來,我們要從這個“牛殺三人”,我們這個故事,我們要來探討因果通三世。

第一點,老法師說,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父母跟他一定有緣。緣很復雜,最重要有四大類,這四大類就是佛經(jīng)上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因緣。沒有這四種因緣是不會來的,沒有這四種因緣,就是對面遇到也跟他不相干,也不認識。所以人跟人之間也是四種因緣,包括其實人跟動物也是這四種因緣,像剛才我們講那個牛就是善緣,是來報恩的,另外一個是來討債的,牛牛是報恩的,阿樹是討債的。

第二,四種因緣要看酬償程度。我們以子女來說,如果是報恩來的,出生就很乖,而且是孝子賢孫,你不用教他,他就讀到博士了,很會讀書。這是他過去生修得好,是孝順。如果是報怨的,冤家對頭,搞得你家破人亡。如果是討債的,那就看父母欠他多少,欠得少的,三、四歲就走了;欠得多,大概十幾歲、二十幾歲,栽培他到大學,念研究所,畢業(yè)以后他就走了,到美國去住不理你了。如果是討債的,老和尚特別講,如果是討債的,很得父母的歡心,這剛好讓你想象不到的,你疼得不得了,原來是討債的。

如果來還債的,父母一生栽培他,看這個兒女欠父母多少。如果他欠父母多,那對父母照顧得很周到,這是來還債的,物質(zhì)上照顧得很周到,但是他照顧你沒有恭敬心、沒有孝順心,他是來還債的。所以這個我們就講說比較沒有感情,沒有父子情,母女、母子情之類的,他是會拿錢給你,但是沒有那種孝順心跟恭敬心。他可以讓你穿得暖、吃得飽,但是也不會給你太大的享受,這是如果欠得少的話。如果他欠得父母多,他就會照顧得很周到。如果欠得少,他是會養(yǎng)你,但是很苛薄,但是他也不會讓你餓肚子,總是會給父母吃穿沒問題。

第三,所以我們明白這四種因緣,明白因果,我們要知道三界是個苦海,要老實念佛。我們明白了這個環(huán)境,討債、還債,心就平了。這個地方不是好地方,還是到極樂世界好。

第四點,所以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知道前世的因果,你看他現(xiàn)在受的果報就是了;你要知道來世什么個樣子的果報,現(xiàn)在造的因就知道了。你看現(xiàn)在的世界,就曉得前世造什么樣的因;你看現(xiàn)在社會上大家造的因,就曉得來世的果報是怎么樣了。歷史是一面鏡子。

第五,人生不是只有一世,有過去、有現(xiàn)在、有未來。

第六,輪回是真的,我們在世間生生死死,老和尚說,不只千生千死,無量劫來不斷地生死輪回,生死輪回是真的。

第七,老和尚有一次到美國去講經(jīng),遇到一位同修,這個同修就開車,他告訴老和尚說,他說他原來在臺灣做生意,后來到美國,人地生疏。有一天他開車,無意中經(jīng)過三藩市(就是舊金山)灣區(qū)南部的一個小鎮(zhèn),他原來的路線不是往那邊走,不知道怎么搞的,開錯了方向。可是開到那個地方,結(jié)果一到那個地方,這位華僑就感覺那個地方很熟,連小路都知道。他想,大概是自己在以前的時候,前世,曾經(jīng)到舊金山,被賣到這里當工奴,就是奴工。以前,早期中國人,有時候被當奴隸賣到美國去,去舊金山開礦,這個我們都聽過,也看過這段歷史。那位,現(xiàn)在這位華僑就說,他可能在那一世曾經(jīng)在舊金山三藩市是一個挖礦的老華僑,要不然他從來沒有來過三藩市,怎么對這里的街道、房子那么熟悉呢?所以確實有前生、有前世,那當然就有來生后世了。

第八,所以老法師說,我們了解三世因果,我們看到富貴人家就不必羨慕,為什么?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吃多少、喝多少、用多少,命里都注定的,一點都不假。命里注定的,是你前世修來的。你這一生所得財富,是你前世財布施的果報。你過去布施得多,這一生就發(fā)大財。

第九,大公司的大企業(yè)家、董事長,小學都沒畢業(yè),他底下幫他辦事的都是博士。那些博士是前世修法布施,有聰明才智,沒有修財布施。這個老板前世修財布施,沒有修法布施,所以果報不一樣。

第十,凡夫不知道因果通三世。凡夫只看表面,不曉得里面的因果,不知道因果是三世。今天發(fā)大財、做大官,他前世修的善因,今世得的善果。

第十一,所以老法師說,明白以后,明白三世因果,決定不跟人家結(jié)惡緣,決定不跟人家結(jié)冤仇,學佛人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像我現(xiàn)在,我都常常勸人,我也常勸家人、勸兄弟姊妹、勸朋友、勸蓮友,真的不要跟人家結(jié)冤仇,不要跟人家結(jié)惡緣,要,就讓給他,千萬不要讓人家含恨在心,讓人家在后面詛咒你、埋怨你。剛才我們看那個“牛殺三人”,那個老婆婆就是因為收不到房租,就詛咒,說我下一世被我遇到了,我一定把你殺掉,她就真的把他殺掉了,只是不過她變成母牛而已。所以因果循環(huán),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何苦呢?對不對?你不要想不開,你就讓給他就好了,學佛不就是要學想得開嗎?不是要看得破嗎?所以老和尚說,別人欺負我,別人陷害我,我不記仇,逆來順受,應該如此。為什么他要陷害我?他為什么不害別人呢?這里面一定有原因的,我們自己沒有宿命通,沒有他心通,不知道前世的事情,但是一定有原因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修忍辱,最后得利益是你自己。

第十二,前世欠他的,債還清了,如果我們有冤仇,他這一世來報復,這筆帳就清了,結(jié)掉了,這是好事情。如果前世我并沒有欠他,他來陷害我,我不記這個仇,他替我消災,好事情,何必去計較呢?

第十三,度量大,容人之過,能夠包容。福是自己修的,不是天上掉下來,你是有福啊。所以福不是僥幸可以得來的,一定要自己去修,要能夠包容人。

這是剛才我們提到這一段“牛殺三人”,我們特別提到老法師所提的因果通三世,來作為一個說明。

再來,我們看下面這一段公案:

“鬼能止焚(其親面述)”

“杭州袁午葵。諱滋。生平好施予。適三藩亂。浙中被擄之婦甚眾。袁曾傾囊贖之。又多刻經(jīng)驗良方。及格言因果勸世。康熙五年。袁有婢烹茶。藏熱炭于木桶。火性未熄。而桶在樓上床旁。人跡罕至。袁雖有女臥病在間壁。莫之知也。時病女忽見亡老嫗。白晝現(xiàn)形。以指甲刺其面。大恐。厲聲疾呼。于是家人爭赴。乃見桶已成灰。床亦半焦。即刻有燎原之勢。因并力救之而熄。蓋亡嫗之初來也。已六旬矣。袁以彼無子。慰留之。居數(shù)年。其夫亦來就養(yǎng)。袁又畜之。夫婦甚感其恩。其歿也。皆及八旬。識者皆謂現(xiàn)形以報德云。”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三藩亂”,“三藩”是清初明朝投降的降將,叫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等三人,都被封為藩王,號稱為三藩。清圣祖康熙十二年(西元一六七三年),明朝降將平西王吳三桂因朝廷撤藩而起兵叛變,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與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精忠等附之,就響應這個吳三桂的叛亂,后來在康熙二十年平定,歷史上稱為三藩之亂。

“間壁”,“間”就是隔開、不連接。意思是隔壁。

“燎原”,火延燒原野,比喻態(tài)勢不可阻擋。就是指大火。

“就養(yǎng)”,接受奉養(yǎng)。

“不已”就是豈非。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鬼能止焚。(他的親人當面講述)。

杭州人袁午葵,名滋,平生喜愛布施。遭遇三藩之亂的時候,浙江被擄走的婦女很多,袁午葵盡了自己的全力把她們贖回。又經(jīng)常刻印許多有效藥方、格言警句、勸世善書贈送別人。康熙五年,袁午葵的一個婢女燒完茶,把熱炭放在木桶里,火沒有熄滅,而桶子放在樓上床邊,很少有人上去。袁午葵雖然有個女兒因病躺在隔壁,但也無法知道。這個時候,病女忽然看見死的那個老婆婆,在大白天露出了原形,用指甲刺她的臉。病女很恐懼,大聲喊叫。于是家人匆忙趕來,才發(fā)現(xiàn)木桶已經(jīng)燒成灰燼了,床的一大半也已經(jīng)燒焦了,火勢正在蔓延,即刻就會形成一場大火災。大家奮力地趁早熄滅,才免除了一場即將發(fā)生的大災禍。原來這個老婆婆是袁午葵收養(yǎng)送終的,她剛來的時候,年紀已經(jīng)六十歲了,袁午葵看她老而無子,就安慰她,收留下來。住了幾年,她的丈夫也來了,袁午葵又留住,在家贍養(yǎng)。老夫老妻非常感謝他的恩德。到死的時候,年紀都已經(jīng)八十歲了。知道這個事情底細的人,都認為是老婆婆現(xiàn)形報恩的。

我們看這一段“按語”:

“此亦老而貧者也。既惜其老。復慰其貧。使彼夫婦皆得其所。陰功不已大乎。”

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白話解:

這也是既老又貧的人。既憐惜他老,又憐惜他貧,使他們老夫老妻都得到歸宿,真是很大的陰德啊。

這袁午葵是當時康熙那個年代的時候一位民間的大善人,做很多善事,而且他很有德行,德行非常好。你從這個地方,他收養(yǎng)這位老婦人,來的時候已經(jīng)六十歲了,他都不嫌她老,因為這個老婦人老而無子,他就慰留她了,住了幾年,她的丈夫也來了,他也給他收留,這很難得,非常地慈悲,跟他非親非故的。這確實是我們這一段“敬老憐貧”最好的典范。

最后我們一點時間來報告老法師的開示,談敬老養(yǎng)老。

第一點,老和尚說,現(xiàn)代科技醫(yī)藥發(fā)達,人的壽命延長了,長壽的人多,人口老化,這是當前整個社會嚴重的問題。每個國家地區(qū)政府都非常關(guān)心這件事,所以普遍建立、建設(shè)老人公寓和養(yǎng)老院。

第二,佛法最重視是“養(yǎng)老”,這是“凈業(yè)三福”的落實。第一條就教我們“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這是整個佛法的根基,如果不在這上面真正用功,念佛也不能往生,修學任何法門都得不到結(jié)果,所以養(yǎng)老是佛法里面中心課題,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我們這一次特別,因為我都有在做臨終關(guān)懷,所以這一次我就啟請了莊義法師到我們講堂來開老人關(guān)懷的課程,因為這是整個一個社會的趨勢。那么我也發(fā)愿,明年要辦一個國際性的論壇,就老人關(guān)懷論壇,包括臨終關(guān)懷、老人安養(yǎng)還有老人關(guān)懷,那理論跟實務的我都要來好好地規(guī)劃,我們預計明年會有辦這個老人關(guān)懷論壇。

第三,老法師說,小時候他在大家庭里面住了七年,現(xiàn)在想想,從前的人心安,心安定,原因是小時候有家教,年老的時候不怕沒有人養(yǎng)老。因為以前的家教是什么?你的一切成就都是要光宗耀祖,你光宗耀祖就是為了這個家,你讀書、學問,乃至于功名,都是為了這個家,你為了這個家,你不敢造業(yè),不敢做壞事,為什么?因為家庭會蒙羞,祖先、祖宗會蒙羞。所以老和尚說,古代的家教都是為了這個家庭。為了家庭,他一定是孝子,而且一定是忠,忠于國家、忠于朝廷,就教忠、教孝。所以老和尚說,小時候有家教,年老時候不怕沒有人養(yǎng)老,有家族養(yǎng)老,真有天倫之樂,所以人不怕老。現(xiàn)在的家庭家教沒有了,老人可憐,年老之后怎么辦?現(xiàn)前的社會,中國人也學西方人的價值觀,不養(yǎng)老人了,老人由國家去養(yǎng),或者把他送到養(yǎng)老院去,花錢請別人去孝養(yǎng),老和尚說,這很可憐。

第四,從前家庭養(yǎng)老都是骨肉,都是一家人,所以老的愛護小的,小的尊敬老的。中國的家教和家的精神、功能太好了,維系著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所以老法師常常想,中國傳統(tǒng)的家要是能恢復了,對于整個世界和平是最大的貢獻。

第五,現(xiàn)在要恢復從前這種血緣的家族是不太可能了,幾乎是不可能了,所以老和尚說,就想到說,現(xiàn)在的企業(yè),有企業(yè)、有公司,用團體來繼承中國的家道、家規(guī)、家學、家業(yè)乃至于家風。企業(yè)的老板就是大家長,企業(yè)就是大家庭,必須把員工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企業(yè)就是一個家庭,這個企業(yè)家庭是道義組成的,不是血緣關(guān)系。老板對員工要照顧周到,員工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員工的小孩就是自己的晚輩,所以公司要辦養(yǎng)老院、辦子弟學校,把家道繼承下來。員工進入公司,就是我的家庭,他會全心全力地為公司服務。

第六,再者,對于老人,我們要推動再生的教育、來生的教育。什么叫來生的教育?就是慧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其實生命是一期的生命,我們叫分段生死,但是慧命是無窮無盡的、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為老人辦再生的教育、來生的教育,老人就有希望,而且是真實的希望。佛在楞嚴會上說明了生死的真相,剛才我們有解釋佛為波斯匿王開示自性不生不滅,波斯匿王三歲見恒河,到六十二歲見恒河,那個見性是不生不滅的,這是講生死的真相,自性沒有生死,那只是因果的轉(zhuǎn)變和相續(xù)現(xiàn)相,生命是永恒的,凡人的色身是隨著自己所造的業(yè)力轉(zhuǎn)變出現(xiàn)的,所以老人在這個轉(zhuǎn)變中生起了極大的希望。

第七,老人一生當中,他應當做的事情都做了。他這一生干公務人員、做公務人員,或者他創(chuàng)辦事業(yè),養(yǎng)兒育女、建立家庭,做老師、做教授,一生的任務都結(jié)束了,到老的時候就退休了,如果身體狀況還不錯,還有多余的時間,應當協(xié)助他們來做來生轉(zhuǎn)變的大事,這是更有意義的工程。因此我們對老人,除了剛才講生命的教育、再生的教育以外,我們還要教他們宗教的教育,每天讓他有機會聽經(jīng),幫助他覺悟。所以老人關(guān)懷很重要就在這里。

其實我也很喜歡去做老人院的關(guān)懷,我到醫(yī)院去做,大部分集中在臨終關(guān)懷,病人或者亡者的臨終關(guān)懷跟助念,老人院我比較少去,但是這一塊其實我很有興趣。我現(xiàn)在每個月去放生,都會到基隆脊髓協(xié)會為那些坐輪椅的人說法,他們本來就是郁郁寡歡,憂愁滿面,現(xiàn)在每次見到我去就歡喜得不得了,我不僅送水果,還送錢過去,還為他們說法,他們都很高興、很法喜,不再怨天尤人了。我放生會幫他們改善他們那個投影幕,那他們的工作人員也很有智慧,用筆電、用電腦連接我們孝廉文化網(wǎng)路電視臺,播放我們孝廉文化網(wǎng)路電視臺的因果教育的課程給他們聽。這就是什么?這叫生命的教育、再生的教育,這是宗教的教育,我是有落實啊,只是我只是落實一個點而已啊。

老和尚說,幫助他們聽經(jīng),幫助他們覺悟,每天帶領(lǐng)他們念佛,他們就會意識到,晚年的修學生活,才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生活。中國人常講,“童少年時要培福,奠定了一生福德的基礎(chǔ)。少壯時要為社會、為人民服務,這是造福。晚年才是享福。”童少的時候要培福,少壯的時候要造福,晚年才享福。所以享福決定是在晚年,我們要把這個理念落實。人在晚年,漸漸老化了,如果沒有事做會打妄想,會生煩惱,這就是外國人所說的“老年是人生的墳墓”,跟中國人的想法不一樣。

第八,所以“宗教教育”非常重要,要向他們講解六道輪回的狀況,向他們說明十方法界諸佛剎土的莊嚴,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阿彌陀佛因地的修學愿力,果地上的成就,諸佛的贊嘆,往生的殊勝,使他們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活力,幫助他們真正看破世間,放下一切,得大自在。他只要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佛了。我們的道場只要有一個人念佛往生成佛,所有的投資、建設(shè)就沒有白費,這是一個最有希望的工程,世間什么樣的希望也沒有這個希望殊勝。

第九,老年是最適合修學的階段,他們工作放下了,兒孫長成了,不再顧慮了,這時可以安心來修道。我們在歷代《往生傳》中看到,果然如理如法地修學,有三年五載成就的,有十年八年成就的。所以老人充滿了希望,我們一定要在老人沒有希望當中,幫助他們充滿希望。而且我們還要把這個理念,介紹給所有的宗教,共同努力幫助一切眾生,提升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從人道提升到天道,從凡夫提升到圣人,這是我們應該全心全力去做的。我們幫助別人提升,自己不知不覺也提升了。我們幫助別人作佛,自己哪有不作佛的道理呢?我們幫助別人生天,我們自己怎么不會生天呢?由此可知,世出世法確實如佛所說,“無有定法”,一切吉兇、禍福、善惡、利害,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能轉(zhuǎn)過來,轉(zhuǎn)惡為善,轉(zhuǎn)無希望成無窮的希望,轉(zhuǎn)人作天,轉(zhuǎn)凡成圣,都在一念之間。

第十,佛對我們教導都從自性里面流露出來的,這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而性德必須要落實,落實的第一步就是養(yǎng)老。我們每個人都會老,我們尊敬老人、照顧老人,自己到老的時候,年輕人就會來尊敬你、來照顧你。

第十一,我們不敬老人,自己老的時候就沒有人尊敬、照顧,那時候自己的痛苦就后悔莫及了,這是因果報應。佛經(jīng)上講,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功德等于供養(yǎng)佛。

第十二,佛常講,家里有兩尊活佛,就是你的父母。你不孝養(yǎng)父母,而去供養(yǎng)佛,佛不會接受。所以一定要從“孝親尊師”做起。我們要把一切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一樣孝順,看作佛菩薩一樣尊敬,這才是佛陀的好學生,佛陀的好弟子。

以上是老和尚在“養(yǎng)老院是最有希望的工程”這個早餐上他的開示,講于一九九九年,在雪梨松柏高齡中心的談話。《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一O三集。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不知最終審閱定稿版,最終以孝廉講堂公布為準,此版本為學習版,只用于學習參考!

看網(wǎng)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64集) 的精彩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网 |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60岁 | 欧洲高清转码区一二区 | 午夜看片网站 | 视频一区 亚洲 | 欧美一级做a爰片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特级嫩嫩嫩bbb片 | 欧美日韩久久 | 日韩视频一区 | 久久伦理中文字幕 | www.欧美.com|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亚洲天堂免费 | 请别相信他免费喜剧电影在线观看 | 黄网站涩免费蜜桃网站 | 欧美亚洲高清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精品福利一区 |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 午夜电影福利 | aaaaaaa片毛片免费观看 | 天天综合91 | 一区二区成人 | 亚洲精品99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15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91玖玖| 99久久婷婷 | 久久国产日韩 |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 国内自拍偷拍 | 成人动漫一区二区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播放 | 欧美福利网站 | 99久久日韩精品免费热麻豆美女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