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电影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_久久精品小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1激情视频_伊人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97集)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97集)

黃柏霖老師 講于2020年03月14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經文第五十四,“勿淫人之妻女”。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二百六十一頁,我們看經文:

“勿淫人之妻女”

“(發明)人莫愛于妻女。亦莫惡于淫其妻女。己亦莫愛于妻女。亦莫惡于淫己之妻女。恕之一字。終身可行。彼此借觀。自當猛省。”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恕之一字,終身可行”,一輩子都應該要依教奉行,這段經文,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這一段的白話解,《論語講要》里面,李炳南老師開示說,子貢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依之而行。孔子答復說,那應該就是恕字。所謂恕,就是自己所不欲的事情,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給恕字最明確的注解,學仁學道,必須依此終身行之。我們講說,寬恕就是原諒別人。那么這個地方李炳南老師說,學仁學道,學慈悲心,學無上菩提,最重要就是要發慈悲心。

那么這一段經文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這才是真正的慈悲。老法師對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開示我們說,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成就真心一片。也就說這個可以成就你的菩提。

老法師說,罪業不能造,造了必定有果報。這句話告訴你因緣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凡是造業一定要受報,這是因果的真理,這是因果的定律,法爾如是,不是佛教發明的,也不是佛陀說的,它是真理。中國、外國、古人、今人都常說,希望別人怎么樣待我,首先我要如何去對待別人,去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出世間大圣大賢教導我們,簡單明了,千經萬論都是重復說這幾句話而已。掌握綱領,叫善修善學。就是你要掌握到佛法的綱領、佛陀開示的重點、經文的要義,這樣叫做會修行、會學習,叫善修善學。你不會掌握綱領,不能提綱挈(qiè)領,就不能夠開啟智慧的寶藏。所以老和尚說,如果能善修善學,決定成善果。那善惡的標準是什么呢?善惡標準,佛他對初學的人說得很清楚,十善業道是標準。就是十善業,《佛說十善業道經》,凈業三福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十善業是真的很重要,它是一個基礎,人天基礎。雖然說十條,每一條的境界、義趣都是深廣無盡。看你怎么修。

第一條,不殺生,必須在心地把損害別人的念頭斷掉,善就有根了。老法師說,這一句開示很重要,必須在心地把損害別人的念頭斷掉。也就是說不能夠起心動念自私自利,不能夠起心動念有傷害別人的念頭,如果你能夠這樣去觀照,那善就有根了,這個善就有根。這個根就是我們講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善根也可以講說,三善根,我們說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三善根是什么?就是無貪、無瞋、無癡。

縱然受到外境干擾,不起瞋恚。最平常的,蚊蟲、螞蟻、蒼蠅,它來干擾你。這個也是一種修行,我們習慣性對于蚊蟲螞蟻干擾,我們會起煩惱心。以前我也會有這種現象,后來我就變成說,能夠做到老和尚講的這樣說,受到外境干擾,不起瞋恚,就不理它了。譬如晚上睡覺,那個蚊蟲就嗡嗡嗡,就在旁邊叫,我干脆不理它,就把整個棉被都蓋起來。以前的大德比較有那種布施無畏的這種精進心,甚至到野外,他就把上衣脫掉供養你,這個是大無畏,供養給蚊蟲,給它一頓溫飽。所以這個蚊蟲、螞蟻、蒼蠅,大家都很討厭。

那現在如果面對蒼蠅進來的話,我都怎么處理呢?我發現以后,我要去請它出去的時候,我會很小心的,就是念佛,那輕輕的就靠近它,然后等于說,用一個比較善巧方便的方法,把它捕捉住,然后不傷害到它,把它送出窗外去,我都是用邊靠近它邊念佛。那就很奇怪,不可思議,它都乖乖的讓我把它送出去。這是面對蒼蠅。那螞蟻的話,印光大師也做給我們一個表率,印光大師早期的時候,在他寮房也有很多螞蟻,這些蚊蟲,那侍者就準備要驅趕這些螞蟻,印光大師說,不用驅趕它,等到我有德行,它就自然搬家。后來印光大師寮房內這些螞蟻,小動物,都自動搬家了。這就是德行感召。確實是如此,我自己慢慢能夠體會,不管是我們道場或是我家里,我住宿的地方,這樣不斷的精進用功,不斷的去布施,去供養十方,不斷的去精進六度,我自己有體會,不管是孝廉網路電視臺那邊,還有自己的住家,還有孝廉講堂,早期的時候非常的多,很困擾,現在全部都沒有了,它們自動遷單,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感應,這是佛力的加持,不是我自己的德行,是佛力加持。

所以老和尚說,面對這些小動物來干擾,你能不能做到不起瞋恚心?這就是修行。你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人家殺害你,那你殺害小動物也算殺害,那你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然這個地方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講人,其實站在慈悲的角度,應該是對待一切眾生。老和尚說,你面對這些蚊蟲、螞蟻、蒼蠅來干擾,你會不會傷害它呢?菩薩心目當中是眾生,它出來覓食,沒有犯死罪。這一段我們必須把它記起來,你面對這些蚊蟲、螞蟻、蒼蠅,要像菩薩的存心一樣,菩薩的慈悲心一樣,它們也是眾生之一,它們出來覓食,不至于犯了死罪,被你殺死。我們慷慨布施它一點,不慷慨也不可以殺害它,總要覺悟它是一條命。我在講《感應篇》的時候,講《陰騭文》的時候,也講很多公案,都跟殺害這些小動物的果報有關。老和尚說,你不要看它是小動物,它現在不會報復,等到你氣衰,臨命終的時候,它就來報復了。

你殺死它,果報決定不能避免,這個業結在阿賴耶識里面。它的業報受滿了,會轉世得人身,我們業造多了,將來也會變成螞蟻、蒼蠅,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了解這個道理,通達事實真相,決定不會做惡事。連傷害的念頭都不可以有,何況有傷害的行為呢?

真正養成自己一片慈悲,慈悲是性德,真心本性原本就是慈悲。真誠、清凈、平等的愛心,愛護一切眾生。所以老和尚說,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愛護一切眾生開始做起,從面對蚊蟲、螞蟻、蒼蠅,外境的干擾,你不起瞋恚心,不殺害它,從這邊做起。你如果從這邊做起,我相信你也不會去傷害任何人,不會去傷害任何一切眾生。這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最初方便,以及從這個地方開始做起。

再來就是說,除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外,要自己本身有懺悔反省的能力,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老和尚說,“接物”是跟一切人物相接觸,包括我們對自然環境,對天地鬼神,范圍非常大。我們跟他們交往,應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則。你對鬼神也一樣,你對大自然,現在我們說大自然反撲,尤其最近在流行的非常嚴重的,可以說人類有歷史以來,這一次算是相當嚴重的一次,我們也稱新冠肺炎,非常嚴重,幾乎整個地球都受它影響。我們大中華地區,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華人地區,日本、韓國,全部都受影響,歐洲也很嚴重,意大利、伊朗。這是怎么回事?人類對于自然環境、對于一切萬物、對于天地鬼神、對于這些小動物生命,我們有沒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還有現在非常猖狂的非洲的蝗蟲,瘟疫災跟饑饉(jǐn)災,現在幾乎都同時來,這就是什么?大自然的反撲。

我們自己不愿意別人加給我,我就不可以加給別人。譬如說我們在做人的道理里面,我們待人處事里面,我們不愿意別人毀謗我,那我就不可以毀謗別人。你養成不毀謗別人的習慣,以后你就不會有被人家毀謗。你現在不斷去說人我是非,去說別人的是非,將來你就會被人家說是非了。我不愿意別人惡意批評我,我也不能夠惡意去批評別人。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先要這樣去想想,我應不應該起這個念頭,應不應該說這種話,應不應該做這種事。

坦白說,凡夫三細六粗,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六根對六塵,都是心隨境轉,不是境隨心轉。所以怎么辦?一句佛號持到底。真念佛人,不會起這個念頭,真念佛人,不會說這種話,真念佛人,不應該做這種事,念佛是最好的觀照。所以“一句彌陀空假中”,一句彌陀就能夠做到空觀、假觀、中觀。如果你能做到“一句彌陀空假中”,一心三觀,那當然導歸極樂,就是佛。最后一個字,就第四個字,是“佛”,覺,覺者,阿彌陀佛。就一句彌陀,就是空觀、假觀、中觀,最后那個“佛”就是入第一義諦,一心三觀。所以前面那個“阿彌陀”,空觀、假觀、中觀是修德,后面那個“阿彌陀佛”的“佛”是性德,性修不二,一心三觀,“阿彌陀佛”就是一心三觀,就是觀照,最后導歸極樂,就是“佛”,第一義諦,就是中道實相,這個“佛”就是中道實相,就是諸法實相,就是第一義諦,我們一般講叫中道實相,佛說的最高境界法門,不二法門。

所以老和尚說,不應該起這個念頭,不應該說這種話,不應該做這種事。這是古今圣賢待人接物的總原則,應當學。

“行有不得”,譬如說,我們好心為別人做好事,但是得的果報相反,反而吃力不討好。學菩薩說作不請之友,幫別人做事,反而變成里外不是人,吃力不討好。就跟這里講的一樣,你好心為別人做事,得的果報是相反的,自己反而要受災受難,受苦受罪。這就是修行的地方,各位,誰的過失?這是誰的過失?老和尚說,不是別人的過失,是自己的過失。這叫做“行有不得”,有幾個人可以做得到呢?做到你就是圣賢了,做到你就是菩薩了。問題是我們都做不到,那我以后不幫別人了,我不想做好事了,就是什么?退轉了。這叫“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就是教我反省,不要怪別人,別人沒有錯,錯誤決定在自己。是不是你做的事情、你說的事情沒有智慧呢?考慮不夠周嚴呢?做法不夠圓滿呢?你要先檢討一下。別人沒有錯,錯決定在自己,這一生即使沒有錯,前生也有錯。老和尚說,即使今生沒有錯,前生也有錯。過去生跟人家結惡緣,過去生毀謗人家。因果講三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今天做好事,為什么還得不好的報應?自己可不要灰心,這個不好的報應正是消自己過去世的業障。最重要的是這句話。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實是好事,你知道嗎?是消業障,今天做的好事,為什么得不到好的果報?自己要提起這個信心,這個不好的報應正是消自己過去世的業障。你過去世你毀謗人家,那你現在幫人家做好事,被人家毀謗,那不是等于消你前世毀謗別人那個業障嗎?一報還一報啊。這樣就好了,你業障消了,這個毀謗的業障,就不要到三惡道去受報了。我們要曉得事實真相,這就是事實真相,因果不空,因果通三世,叫做事實真相,心就平了,不會怨天尤人,不會與人造成誤會、對立、斗爭等種種惡業。

老和尚說,他參加三次的國際和平會議,老和尚在會議上說,這半個世紀來,聯合國召開許多次的世界和平會議。老和尚反問一句話說,為什么世界還不和平?“反求諸己”,應該是我們的觀念錯誤。錯在哪里?譬如說,“我對,你們都不對”。現在就是這樣,大家都欠缺悲天憫人的心,大家都欠缺民胞物與的心,大家都欠缺人我眾生是一體的。老和尚這里講的,世界為什么不能和平?因為大家都是“我對,你們都不對”,“我對,你們都不對”。其實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用在任何事情上,夫妻相處也好,兄弟朋友相處也好,父子母女相處也好,親戚之間的相處也好,怎么會有戰爭呢?怎么不能夠和平相處呢,就是因為大家做不到“你們都對,我不對”,大家都堅持“我對,你們都不對”。

講到這個,今天發生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發生在我們新北市,靠近我住家不遠的地方,新店。一位在等他姐姐下班的一位年輕人,才剛到騎樓下面,跟他姐姐發這個手機簡訊說,姐姐,我已經到了,就被一個莽撞的一個年輕人跟他妻子,為了一頓晚餐怎么吃吵架,在車上吵架,這個有一點精神異常的這位年輕人,竟然拿了這個生魚片的刀,當場把路邊的無辜的這個年輕人當場殺死,他是一個孝子。這就是講,夫妻吵架如果能做到說,我不對,你都對,怎么會吵架呢?造成一個命案,一個人的冤死。

所以老和尚說,這樣的觀念,“我對,你們都不對”,這樣的觀念是制造沖突,而不是化解沖突。應該要將這個念頭改正過來,說,“你對,我不對”,這才是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嗎?我們把老和尚這句慈悲的開示,好好用在我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工作職場,我們待人處事,我們行住坐臥,怎么會有人跟人家沖突呢?每個人都是“你對,我不對”,每個人都是“你對,我不對”,天下不就太平了嗎?問題就化解了嘛。老和尚還特別加強一句說,“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老和尚是慈悲到極致,慈悲到極點。別人錯了也是對,我對了也是錯了,這誰做得到呢?佛,還有菩薩,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了。聯合國的人員聽到老和尚這么開示,非常驚訝,認為這做不到,認為這做不到。老和尚說,做不到也要做,真正做到了,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就可以化解一切沖突、促進世界和平,做出真正的貢獻。所以和平是從自己內心化解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與行為做起,這叫做和平。

你看,一個有智慧的宗教家,一個有智慧的覺悟修行者,我們老法師,對聯合國的這個世界和平會議作這樣的一個開示,這就是智慧,大智慧,這叫正法眼,正法眼才有辦法開示這樣的究竟解脫的境界,和平是從自己的內心化解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與行為做起。所以我們希望,老法師能夠長住世間,那就是眾生有幸,世界和平就有望。

所以老和尚說,你要相信,只要你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和平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問題現在,我們人跟人之間很容易起沖突,尤其是家庭或者夫妻,我們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夫妻吵架都會講這句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苦說不出。事實上你好好去體悟老和尚剛剛講那幾句話的開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對,我不對;別人錯了也是對,我對了也是錯的;和平是從自己內心化解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與行為做起,那這樣難關就可以過關了,就沒有熬不過的困難。

所以我個人聽完老法師這樣的開示,我有一個小小的反省,就是我們現代人應該怎么去做?做一個無諍的人,在生活上怎么去落實?現代人的沖突,從來未反求諸己,你從日常生活很基本的方面去做。

做人,不要去怪任何人,好的人是給你快樂,壞的人其實是給你成長跟反省;關心你的是給你溫暖,傷害你的其實是給你經歷跟考驗以及淬(cuì)煉。所以你要感恩所有遇見過的人。所以老和尚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個是善人,一個是惡人,另外一個是你自己,老和尚也常常這樣講。感恩所有的一切,你遇見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因有緣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怪別人,抱怨別人,只會增加自己的怨氣,不會增加別人的怨氣,自己覺得很心累,很煩惱、很勞累。那不如你學會看破放下,看淡一點,你換個角度思考,想開了,其實也沒有什么好怪的。為人處事,遇到問題,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叫“反求諸己”。我現在講的這一段是比較白話,老和尚是比較圣人的語言。所以你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少去責怪他人。很多時候,有些問題看起來是別人造成的,其實是自己造成的。所以用老和尚那句話是很好用的,老和尚說,“你對,我不對”,還有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了。印證老和尚講這兩句話,是非常好的一帖藥方。

所以做人真的不用去怪任何人,因為真沒有這個必要。是別人的錯,何必拿來懲罰自己呢?是自己的錯,為什么去責怪別人呢?一切因由,都是由自己心造起的。所以我們活在這個世間,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多一些誠懇,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算計,多一些支持,少一些詆(dǐ)毀,多一些幫助,少一些刁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將心比心就可以得到人心。

我用后面這一段,比較平實、平白的生活語言來勉勵大家,你用這樣去觀照,你會過得非常幸福美滿的生活。

好,這是提到“恕之一字,終身可行,彼此借觀,自當猛省”,我們聆聽老法師的開示,受用良多。

那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發明)人的愛,沒有超過愛妻子女兒的,人的恨,也沒有超過恨奸淫妻子女兒的;自己的愛,沒有超過愛妻子女兒的,自己的恨,也沒有超過恨奸淫妻子女兒的。恕這個字就是推己及人,應該終身奉行。想想自己,再想想別人,就會幡然猛省。

好,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淫為眾惡之門。古來英流才士。因此遭冥譴。犯王章。捐軀命。覆宗祧(tiāo)者。何可勝算。其所以看得破。忍不過者。止因愛心大濃耳。當淫心勃發時。縱律之以名教。惕之以鬼神。懼之以果報。彼但顧目前之快樂。誰知日后之苦辛。余于少年。曾犯此病。痛自刻責。唯恐世人亦或同此。故著欲海回狂集勸世。其中多引內典。但揭不凈二字。以為宗旨。茍能諦觀男女二根。極其污穢。從此竭愛水之源。斷淫魔之種。縱有西施在前。視之直如疥癩狝(jiè lài xiǎn)猴。何所容其愛戀。感應篇云。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夫既見以為色美。則起心私之者自多矣。然則何如見他丑惡。淫心自然不起之為愈乎。”

好,這一段非常的重要,探討淫是“眾惡之門”,古來很多英雄豪杰、才華之士,因此遭受這個地獄的果報,犯了人間的法律,喪失了自己的生命,乃至于絕子絕孫,斷了自己家族的命脈,這已經是不計其數了。最主要是因為看得破,忍不過這個淫心,就因為愛心太重。所以周安士菩薩在寫這句評語,他說,當淫心勃發的時候,那個時候你跟他講禮教,你用鬼神來警惕他,用果報來讓他懼怕,他只顧目前的快樂,誰知道以后的辛苦呢?他特別講他自己,他反省自己,周安士菩薩說,他年輕的時候曾經犯這個毛病,就是淫這個毛病。你看周安士菩薩把自己犯的毛病,寫到自己的評論里面,他“痛自刻責”。所以他著《欲海回狂》,就是要勸世間人,不要犯這個毛病。而且他都引用佛教的經典,特別講淫這個字是不凈的,是不干凈的,是不清凈的。我們往下也會探討,男女二根是非常污穢的。是確實啦,你如果能夠這樣去觀照,欲愛之水就枯竭了,而且淫魔之種就斬斷了。縱使有西施坐在你前面,你看她就像疥癩狝猴,有什么好愛戀的呢?

所以這一段我們會好好探討,當然也會探討到淫心的部分。雖然在受戒的過程里面,五戒是不反對正淫,菩薩戒是戒淫,不準邪淫,但是事實上,如果是以懺公老法師來說,他傳戒的話,五戒里面他要叫你持滿分戒,那個淫都還要斷啊。他會告訴你說,你要持滿分戒,連那個正淫都要去舍掉。但是有些地方它是開方便,不想斷眾生的慧命,所以在五戒里面它開緣,說可以正淫。其實這邊講,淫是眾惡之門,對不對?我們等一下就會好好探討。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遭冥譴”,“冥”就是幽暗,就是冥界,也就是陰間、地獄。“譴”就是因罪受罰或被貶。“遭冥譴”就是遭陰司鬼神暗地懲罰。

“犯王章”,“王章”就是王法,就是法律,國家律法,朝廷的律法,現在講叫國家的法律。“犯王章”就是觸犯國家法律。

“捐軀命”,“捐”,“捐”就是舍棄、拋棄。“軀命”就是生命。“捐軀命”就是喪失生命。

“覆宗祧”,“覆”就是顛覆、滅亡。“祧”,“祧”就是宗祧,叫做宗廟。《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紇(hé)不佞,失守宗祧。”杜預《注》:“遠祖廟為祧。”引申為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續。意思指,覆宗滅嗣,斷子絕孫,就絕子絕孫了。

再來這里面講,“忍不過者,止因愛心大濃耳”,就探討這個“愛心”的問題了,這個“愛心”不是說,你對弱勢團體有愛心,不是那個愛心,這個“愛心”就是愛欲之心。我們引用《楞嚴經》的經文,《楞嚴經·七》,第七卷曰:“愛心永脫成阿羅漢。”阿羅漢因為破見思惑,他已經斷了貪瞋癡慢疑了,還有破見惑了,所以他證得無生,他殺賊、應供,是所作已辦,不受后有,他成就阿羅漢,離開三界六道的輪回,他是愛心永脫了。再來,《往生十因·末》曰:“五戒優婆塞,由愛心為鼻蟲。”這是一個公案,《經律異相》里面的一個公案,聽起來很恐怖,等一下我們會討論到。我們會先討論“愛心永脫成阿羅漢”,然后再來探討“五戒優婆塞,由愛心為鼻蟲”。

我們先看第一段,《楞嚴經》第七卷白話大意。我們知道這個《楞嚴經》是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帝傳來中國的,那么是由彌伽釋迦法師翻譯,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法師證譯,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省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楞嚴經》我們有講過,它的到中國來的因緣,房融因為他被貶官,到廣東去,正好有這個福報,能夠潤筆《楞嚴經》的經文,所以《楞嚴經》的經文是非常的莊嚴、華麗,遣詞用句都非常的典雅。

我們看這一段的經文,就是“愛心永脫成阿羅漢”是從哪里出來,我們看經文: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于順風,有何艱險。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凈禁戒,要當選擇戒清凈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凈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已后著新凈衣然香閑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結界建立道場,求于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阿難!如是末世清凈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淫持佛凈戒,于道場中發菩薩愿,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mèi),經三七日,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這一段佛陀開示,怎么樣去斷淫,尤其佛陀特別提到阿難尊者,他說你必須要借助佛力,摩登伽女尚且是淫女,她無心修學,也是要靠神力加持、佛的神力加持。我們來看這一段白話解釋:

阿難,你問如何收攝身心,如來剛才已跟你說了,入三摩地的修學微妙法門,想要求取菩薩道,必須先受持這四種戒律。哪四種戒律呢?《楞嚴經》里面講的四種清凈明誨,斷淫、斷殺、斷偷、斷妄,這四重戒。而且要做到像冰霜一樣清凈潔白,自然不會再有其他的枝葉了,譬如心里的貪瞋癡,口上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等惡業,就不會生起。阿難,這四種律儀,如果能嚴持謹守、不犯不失,心常在戒律中,就算色香味觸等六塵都不會再攀緣,又怎么會有一切魔事呢?如果有宿世的煩惱習氣,還沒有消除,你應該教導這人,一心持誦如來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這個神咒,是如來佛頂放光,光中坐在寶蓮花上的化佛宣說的。譬如你跟摩登伽,就是摩登伽女,從往昔宿世以來,有多生累劫的因緣糾纏,不只是一生,也不只是一劫的時間、如來佛頂化佛宣說了神咒,摩登伽女一聽了神咒,永遠除去欲愛之心,得成阿羅漢、她是淫女之身,根本無心修行,只因神咒之力冥冥之中的資助加持,就能快速的登上無學之位,阿難,你們已經成就了聲聞,發心勤求最上乘佛法,是必定會成佛的,就像順著風揚灑灰塵一樣,有什么困難呢?

如果在末法時代,有眾生修耳根圓通法門,發心坐道場,必須先受持比丘清凈禁戒,應該選擇持戒清凈的第一沙門為傳戒師,如果遇不到這樣的真正持戒清凈的僧人,那么這人雖然求戒,必然不會成就。受戒成就以后,身穿新衣或洗干凈的衣服,燃香收攝身心,安然閑處,持誦一百零八遍神咒。然后結界、建立道場,要祈求十方現在住世的諸佛如來,放大悲光來灌頂。阿難,如果后世末法之時,有清凈的比丘、比丘尼、白衣居士、檀越,心里已經滅除了貪淫,嚴持佛所制定的清凈禁戒,在道場中,發菩薩誓愿,出入道場時都會洗澡沐浴,晝夜六時修道不停,這樣日以繼夜、不睡不眠,經三七二十一日,如來就會現身到這人的身前,摩頂安慰,讓他能夠開悟。

這一段是釜底抽薪,佛陀教導阿難尊者跟摩登伽女,借由持一百零八遍的神咒,佛力加持,佛放光加持,他就能夠開悟。這是第一段我們在討論這個“愛心永脫成阿羅漢”,我們引用《楞嚴經》第七卷,佛陀開示的經文。也就是說這個愛心,所以看得破,忍不過者,“止因愛心大濃耳”。這個“愛心”就是指《楞嚴經》七卷里面的,“愛心永脫成阿羅漢”,那我們就引用《楞嚴經》第七卷整段的經文來做敘述。

那再來,我們探討第二個重點就是,《往生十因·末》曰:“五戒優婆塞,由愛心為鼻蟲。”這一段,是在《經律異相》里面的故事。

我們先介紹《經律異相》,以前我們也有研討過。《經律異相》五十卷。寶唱法師撰。梁天監十五年(西元五一六年)成書。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冊。本書是將散見于經律中的希有異相集錄而成,屬于百科全書的一種。梁武帝最初命令僧旻(mín)法師抄錄異相,梁武帝命令這位法師,叫僧旻法師,就是命這個出家人,僧旻法師,抄錄異相。然后寶唱法師負責這個事情,主其事。然后再來,僧豪、法生等輔翼之,另外僧豪法師還有法生法師協助,增補完成。

《經律異相》內容分為天、地、佛、菩薩、聲聞、國王、王夫人、太子、王女、長者、優婆塞、優婆夷、外道仙人、梵志、婆羅門、賈(gǔ)客、居士、庶人、鬼神、雜獸畜生、地獄等二十一部門,摘選精粹,集錄而成,為一部以類相從,便于索覽之佛教故事集成。也是一本因果善書,一部因果經典。

那么剛才講的這個“五戒優婆塞,由愛心為鼻蟲”,就是出自《經律異相》里面講的,“清信士臨亡,夫妻相愛,生為婦鼻中蟲七”。我們把這個經文念一遍:

“有清信士。持戒精進不懈。有一沙門已棄重擔。生死永盡逮得神通。與共親友。時清信士卒得困疾。醫藥不治婦大悲苦。謂其夫言。共為夫婦卿獨受苦。以何方便分病令輕。設卿無常我何所依。兒子孤單復何恃怙(shì hù)。夫聞益懷愛戀。大命將至應時即死。魂神即還在婦鼻中。化作一蟲。婦大啼哭不能自止。時道人往與婦相見。故欲諫喻令捐愁憂。婦見道人來益用悲慟。奈何和上夫婿已死。蟲從鼻涕忽然墮地。婦即慚愧欲以腳踏。道人告曰。止止莫殺。是卿夫婿化作此蟲。婦曰道人。我夫奉經持戒精進難及。何緣壽終轉形作此。道人答曰。過起愛戀今生為蟲。道人為蟲說經。卿精進奉經持戒福應生天見諸佛。但坐恩愛戀慕之想。墮此蟲中。即可慚愧。蟲聞意解。便自克責。俄而命終。即得生天(出《居士物故為婦鼻中蟲經》)。”

這個給我們一個警惕啊,這愛不重不生娑婆,他不只是生娑婆,他變成小蟲,變成鼻涕里面的、鼻孔里面的一只蟲,多可怕。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經律異相》里面,“清信士臨亡,夫妻相愛,生為婦鼻中蟲”這個故事。“清信士”就是優婆塞,梵語優婆塞,譯曰信士,又曰清信士。受三歸五戒,得清凈信心之男子也。我們看《無量壽經》里面,有清信士、清信女,就是優婆塞、優婆夷。

有一位優婆塞居士,他持戒精進不懈。有一個沙門他“已棄重擔”,就是這位沙門已經斷了煩惱了,已經破了煩惱,得了禪定了,“生死永盡逮得神通”,這個最少要阿羅漢,才有辦法“生死永盡”,所以“已棄重擔”應該是破見思惑,最少是阿羅漢,那他了分段生死,出三界,才是“生死永盡”。那“生死永盡”,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佛才是“生死永盡”,二死永亡。但是這里面沒有詳細記載,這位沙門到底是成佛呢?還是成阿羅漢?總而言之,他是“生死永盡”,已經得到神通了。“與共親友”,他就是去度化親友,去教化眾生。

有一位清信士,優婆塞居士,他得了疾病,“醫藥不治”就是藥效枉然,醫藥不能治他的病了,病入膏肓了。他的夫人,他的妻子,“其婦大悲苦”,大悲苦就非常的傷心、非常的悲痛。告訴她的夫婿說,我們能夠成就夫婦,我愿意替你受苦,我幫你分擔你的病苦,減輕你的病痛。如果你死去了,面對無常,那我要依靠什么呢?兒子又是孤單,要靠誰呢?有何恃怙呢?要有什么依靠呢?孤苦伶仃。她的丈夫那時候還沒有斷氣,聽到他妻子這樣的一個悲戀,更加的愛戀。所以印光大師說,臨命終的時候,不能流眼淚,不能有貪愛之語,就怕他生起這個眷戀。可是這位持戒精嚴的居士大命將至,無常到來,就要死掉了,他死掉以后,魂神就墮在那個婦人的鼻孔中,化作一只蟲。那這位婦女大啼哭,悲不自抑,就是悲苦不能夠停止。

這位有神通的道人就前往去度化這位婦人,跟她相見,勸導她說請這位婦人,你舍掉這個憂愁苦惱吧、憂愁悲傷吧。那這個婦人見到道人、這個修道人來更加悲慟,她說,奈何我丈夫已經死去了。突然間,這一只蟲從婦人的鼻涕中突然間掉在地上,婦人就很慚愧的,想要用腳去踏死這條蟲。道人就告訴她說,“止止”,就是禁止殺這一條蟲,“止止莫殺”就是不要殺這條蟲,這是你夫婿化作這一只蟲。婦人就告訴道人說,我夫婿誦經持戒精進,無人能夠望其項背,沒有人有辦法跟得上他,這么精進,為什么,有什么因緣,他壽終轉形到畜生道,變成這一只蟲呢?道人就回答說,過錯就是因為愛戀生了,“愛戀今生”,所以才變成蟲啊,所以這一段周安士說,“淫為眾惡之門”,一點都沒有錯啊,這個,講這句“淫為眾惡之門”,已經超越夫妻的正淫了,這跟生死有關了,跟輪回有關了,這已經不是什么夫妻倫常的問題,是根本就是跟你生死流轉、生死輪回有關,從這一個公案就可以見證。你只為了一個愛戀而已,就變成一條蟲,情何以堪,那一生讀誦經典,持戒修行,所為何來呢?

道人就說,他就是因為,過錯就是太愛戀你了,今生才變成蟲。太愛戀這一生了,才變成一只蟲。道人就為這只蟲講經說法,為它開導,就告訴它說,你呀,“卿”就是你,精進奉經持戒,你的福報應該生到天上去見諸佛。這個“天”,以前古代講“天”,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你的福報應該生天去見佛,你怎么坐恩愛戀慕之想,你怎么會生起這個恩愛戀慕之想呢?反而貶墮到變成畜生道的這一只蟲中呢?你應該要生慚愧心。這只蟲聽完以后,心開意解,覺得也很慚愧,只墜了一個虛妄的這個妄想,它這次深自苛責,深自懺悔,自責自己,不久就命終了,這只蟲就命終了,生到天上,得以生天。這個是出《居士物故為婦鼻中蟲經》,這里面出來的。

那這里面就提到夫妻之間的恩愛,我們因為解釋到這個“愛心”嘛,我們就沿這個“愛心”,我們繼續探討下去,因為它跟這個整個經題“勿淫人之妻女”,其實是有息息相關的,我們就繼續探討,這個“恩愛夫妻一筆勾”。這以前我們講過,那我們再進一步引用自了法師,老和尚非常器重的,在凈土大經《無量壽經》學習班里面,我們常常聽到自了法師的心得報告。那么這一篇,我們在還沒有探討、還沒有分享自了法師的報告之前,我們先把蓮池大師《七筆勾》全文我們再念一遍:

“恩重山坵,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筆勾。

鳳侶鸞儔(luán chóu),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chóu móu),披枷帶杻(chǒu)。覷(qù)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身似瘡疣(yóu),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存否?嗏!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后。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把桂子蘭孫一筆勾。

獨占鰲(áo)頭,漫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梁,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饈(xiū),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夸口。生死跟前,半字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夏賞春游,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后。可惜光陰,懡?(mǒ luǒ)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我每次讀誦到蓮池大師的《七筆勾》時,真是心有戚戚焉,感觸良多,他是把我們人世間的一切生滅無常,發揮到淋漓盡致。你讀了這一首《七筆勾》,很容易放下身心世界,有時你說愛不重不生娑婆,你放不下,看不破,就看看這《七筆勾》,你就會覺悟了。第一筆勾,“五色封章一筆勾”,第二筆勾,“魚水夫妻一筆勾”,第三筆勾,“桂子蘭孫一筆勾”,第四筆勾,“富貴功名一筆勾”,第五筆勾,“家舍田園一筆勾”,第六筆勾,“蓋世文章一筆勾”,第七筆勾,“風月情懷一筆勾”。今天我們只能談論一個一筆勾而已,就是有講“恩愛夫妻一筆勾”,也有講“魚水夫妻一筆勾”,我特別引用自了法師的話,“恩愛夫妻一筆勾”,或者是說“魚水夫妻一筆勾”,不是叫你離婚,不是。我們就引用自了法師的法語,要舍棄今生,你要放下身心世界,不是現在,不是在你活著的時候,放棄你妻子兒女,不是,你要放下這個情執愛戀。就剛才那個《經律異相》里面那個公案,因為愛戀變成一條蟲,本來是一條龍,就變成一條蟲。

所以自了法師說,蓮池大師的《七筆勾》,舍棄今生,他導讀。

舍棄今生的內容,我們選取蓮池大師的《七筆勾》作為代表。這《七筆勾》用簡短的語言,把人間百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勾是一筆勾銷的意思,其實就是放下啦,將世間人特別耽著的父母、夫妻、兒孫、功名、田園、文章、宴游一一一筆勾銷,一一一筆勾銷。這七筆就是七條繩索,這七筆就是七條繩索,每一條都會綁住你,生生世世把我們牢牢的系縛在六道輪回里面,只要還有一條沒有解開,就往生不了了。

好,我們繼續來分享自了法師的,這個《七筆勾》的第二筆勾。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因為既然討論到“止因愛心大濃耳”,所以必須好好的給它追根究底。自了法師說,“鳳侶鸞儔”,鳳跟鸞都是傳說中的神鳥。“侶”“儔”意為伴侶、配偶。夫妻就像鸞鳳一樣親密無間。所以我們看夫妻結婚,有人送那個喜帳,或者是賀帖,都寫鸞鳳和鳴,鸞跟鳳是傳說中的神鳥,這叫“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恩愛,恩恩愛愛的牽纏,什么時候才能停止?牽纏了一輩子又一輩子,無數輩子又無數輩子,至今沒有休止,還要再這樣沒完沒了的牽纏下去嗎?“活鬼喬相守”,像活鬼一樣喬裝假扮,互相廝守,彼此貪愛對方。

他為什么說“活鬼喬相守”呢?有一次過年初一,我接到蓮友電話,臺北市中山北路四段,也是我們高級住宅區,在這個劍潭附近,大直那邊,就是我們臺北市是比較高端的住宅地區,有一位董事長,他是中山分局的義警分隊長,因為過年除夕家里打掃,他住在別墅里面,就在他平常自己迎接客人的這個客廳,他清掃天花板,不慎踩空,摔下來摔死了,死在自己的客廳里面。那農歷初一,我沒有去拜年,也沒有去哪里燒香拜佛,接到蓮友電話,我一個人就去助念了。一到,什么人都沒有,初一大家都是其樂融融,誰有來助念呢?誒,我說他家人到哪去了呢?我就問了,他妻子兒女到哪里了?他們都躲在上面。我就上去叫他們下來,說,為什么你們不下來助念呢?她說,他已經變成鬼了,我們不敢下去了。“活鬼喬相守”,像活鬼一樣喬裝假扮,互相廝守,彼此貪愛對方,等到死了以后不理不睬。“緣盡還分手”,任你再怎么如膠似漆,緣分盡的時候,也不得不分道揚鑣(biāo),各自隨業流轉。可以同時死,但不可能同處去。為什么?善惡因緣不一樣。

就像舍利弗的師父一樣,他早期的外道師父,他還沒有皈依佛陀的時候,舍利弗跟目犍連皈依外道。就金地國王死的時候,在火化,他那個皇后就跳到火堆死掉,舍利弗的外道師父,他告訴舍利弗這個故事,說金地國王死掉,那皇后跳下去死,可以同時死,不可能同處生。為什么?因為福報不一樣,可能國王的福報還沒用完,下一世還有福報可享。皇后的福報太薄了,造業太多了,可能要先去受惡報,分道揚鑣了。這道理你懂嗎?除非他們都是菩薩法侶,同成菩薩道,乘愿再來,只有去極樂世界才有辦法見面。

古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分飛。”《無量壽經》里面講,“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所以佛勸我們,為什么不在強健的時候努力修行、修善呢?要等待什么時候呢?

有些人做一世的夫妻還不夠,發愿要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發這樣的愿,注定會再來輪回,可是再來就沒有那么幸運能得人身了,萬一沒有碰到怎么辦?萬一一個在天道,一個在人道,或是一個在人道,一個在餓鬼道,或是一個在人道,一個在畜生道,那怎么辦呢?新聞報導里面有講人獸戀情,人跟狗也會有感情,人跟海豚也會有感情,牛跟馬、跟人也會談戀愛,這是很明顯的輪回例子。前世感情太好,今世一個墮在畜生道。我就看過那個影片,那主人養一只大狗跟小狗,那主人要疼那個小狗,那大狗就生氣了,就沖過去把那個小狗甩開,只準我一個人享受這個愛,你不要跟我占有,分享。貓也是一樣,狗也是一樣,會爭寵,這不就眷屬嗎?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的敘事詩,形象地敘述唐玄宗跟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揭示情愛壞苦。唐玄宗被迫賜死楊貴妃,肝腸寸斷,痛不欲生。據說,七月七日的夜里,兩人曾在長生殿發誓:愿生生世世為夫妻,說完,手抓著手哭泣。不要說《長恨歌》了,現在也有情侶想不開,前幾天才一個男的,也是跟一個女的,放不下這個情執,紛紛尋短自殺。手牽著手哭泣。詩歌最后:“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很多啊,騷人墨客就是引用這些,害很多年輕人迷惑在這里面去,“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很多人陶醉在這個境界里面。發這個愿是輪回的愿,是永無休止的再來輪回。

這個是解釋剛才“緣盡還分手”。

再來,“嗏!為你兩綢繆”,你兩個還在那邊兩纏綿、情深意長,“披枷帶杻”是比喻,牽腸掛肚的情執就像枷鎖等刑具,把人束縛在六道輪回中,不得自在,不得解脫。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經》說,“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喔,這佛陀,你看多有智慧啊,《四十二章經》說,人被妻子、房地田地、房地產綁住,就像監獄一樣,你根本出不了,你沒有辦法出獄。牢獄還有散釋,還有釋放的時間,妻子沒有遠離之念。人被妻子、兒女、房屋、舍宅等東西束縛,比坐牢獄還慘,坐牢獄還有釋放的日期,妻跟子等沒有遠離的念頭。

這里自了法師舉一個公案,美國的一位催眠專家,魏斯博士,魏斯醫生,在催眠報告里面,有一個案例,是巴勒斯坦古國時代發生的一件事情。那時候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早期基督徒,經常遭受羅馬士兵的肆意欺凌。有一個女孩叫做瑪莉安,她的父親叫伊禮,正值壯年。士兵想出慘無人道的把戲,來整人取樂。起初他們用繩索捆住伊禮的腳踝(huái),就是瑪莉安的父親,一位士兵就捉住繩子另一頭,騎在馬背上,策馬向前,把他拖在地上拖著走。過了幾乎是無止境永遠熬不完的片刻,馬停下來。她父親已經遍體鱗傷血肉模糊了,不過,總算還是通過這個酷刑考驗死里逃生。這個面無人色的女兒,還能夠聽到士兵在那邊猙獰的狂笑歡呼的聲音。

可是他們意猶未盡,不肯罷休。兩個士兵又撿起繩子另一頭捆住各自的胸部,拼命的活蹦亂跳,好像他們就如同馬匹一般的矯健。父親被拖在地上顛簸前進,頭撞到一顆大石頭。這致命的一擊,使他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士兵們將他拋在飛揚塵土中,揚長而去。對士兵來說,這些毫無意義的舉止只不過是一場游戲而已。瑪莉安流下,他女兒流下怨恨痛苦摻雜的眼淚,坐在沾滿血跡的泥土上,上身不斷的向前搖晃,父親的頭顱就擱在她的膝蓋上。她父親已經不能再說話了,鮮血從嘴角潺(chán)潺的流下來。當他每一次喘著多吸點空氣的時候,喉嚨就發出咯咯的聲音,死亡已經非常接近了,他兩個眼睛的光芒就像日薄西山,趨向生命的盡頭。

這時候瑪莉安,他女兒說,“我愛你,爸爸”,她輕輕的對他說道,悲傷地看著他昏暗的眼睛,“我會永遠永遠的愛你。”她父親那個神志不清的雙眼在瞑目之前,回頭過來眨了一下,表示完全明白女兒的心意。直到夕陽西下,她都像推搖籃似的繼續來回搖晃著上半身,親戚跟村民輕輕的把他的尸體搬離她的身上,以便準備后事。瑪莉安她的心靈里面依然看到父親的雙眼,確信父親了解自己的心愿。就是說,“爸爸,我會永遠愛你”。

這句話,“我愛你,爸爸,我會永遠的愛你”埋下愛的種子,兩個人分別輪回了幾千年之后,在這一世結為情侶。當然是變成夫妻了,這個就是本來是父女,因為臨終那句話,“我愛你,爸爸,我會永遠的愛你”,經過幾千年的輪回以后,在這一世結為夫妻。這是美國催眠大師魏斯醫生講出來的一個催眠報告。所以憨山大師說,愛是生死輪回的根本。這個愛根不是今生才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才有的,而是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舍身受身,都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反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這個愛根呢?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所以生死無窮無盡。

這本書名字叫《真愛永恒——靈魂伴侶的重聚之旅》,世間所謂的真愛永恒,意味著輪回永恒,你看透了嗎?還有一篇叫做《爸爸,我愛你愛了四萬年》,輪回幾千年、幾萬年、幾億年,那并非都在人道過日子啊,在三惡道受苦的他沒有催眠出來。也就是說,如果魏斯再繼續催眠,會催眠出他在三惡道受苦那些記憶出來,只是那三惡道的記憶并沒有催眠出來。

父女、母子轉為夫妻,這一類輪回的鬧劇上演了太多太多了。以前我們討論過寒山拾得的故事,就有提到這些。情執放不下,就繼續輪回吧。《楞嚴經》佛說,“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這段經文,讓我們好好去省思一下,你欠我的命,我還你的命債,因為這個因緣,經百千劫,大家都在生死流轉里面,沒完沒了,互相酬償;“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我喜歡你的美色,因為這個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流轉。在輪回中我愛你,你愛我,我牽掛你,你牽掛我,結果就是我綁你、你綁我。所以我們剛才講說,蓮池大師《七筆勾》,是七條繩索。互相緊緊的綁在輪回里面,生生世世不得出離,這叫做“生死不休,惡道不絕”,《無量壽經》里面講的“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覷破冤家”,“覷破”就是看破,看破夫妻。不是從此叫你遠離你的妻子,不是啦,叫你們兩個要提升境界,要提升般若的水平,要同成佛道,一起行菩薩道,這個意思,為眾生服務,智慧天天提升,情執逐漸放下來,是這個意思,不是叫你放棄妻子,那個大家不要搞錯。但是最后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這只是告訴你,如何離開輪回。要看破夫妻、情侶,往往是前世冤家來討債、還債而已。有些情侶,雙方在一起很痛苦,想分開又分不開,互相折磨、煎熬,這是典型的討債型的,你欠他的。覺悟的人,“各自尋門走”,各自都要自己找出路走,決定念佛求生西方,是了生脫死,最為正大光明之路。

“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魚離開水就活不了了,魚水夫妻指親密無間。有一句成語叫“相濡以沫”,各位都聽過,意思就是說,這個水快干了,兩只魚都快死掉了,那兩條魚,嘴巴里面都還有水,兩個互相吐出來那個水,去讓對方有活命的機會,因為魚沒有水就死掉了,這叫“相濡以沫”,魚吐沫,魚吐口沫,互相濕潤對方。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面,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通常用這樣形容老人們的愛情,老年人固然不像年輕人轟轟烈烈,可是他們可以幾十年相濡以沫,并且這種感情歷來被世間人所贊頌。世間人認為說情越濃越好,很不忍心告訴你,相濡以沫,注定再來輪回。這自了法師講得非常的幽默,不忍心再告訴你說,相濡以沫,注定再來輪回。老夫老妻間那一分內心的牽掛放不下,就得再來輪回。因此蓮池大師奉勸大家,把如同魚水一般難分難舍的夫妻的情愛瀟瀟灑灑的一筆勾銷。

今天因為提到“愛心”,我們就又討論到,蓮池大師的“魚水夫妻一筆勾”。所以自了法師特別說,我必須聲明,不是勸你們離婚,而是,從心里放下,從心里舍棄今生。事上要隨緣,你該做的事還是要去做。你該盡丈夫責任就盡丈夫責任,該盡妻子責任還是盡妻子的責任,但心里上必須要有覺悟,但是事相上要隨緣,學佛是很活潑的。

再來,“律”,約束。

“名教”,就名分跟教化。就是指倫理、常理、常道;倫常。就是彝(yí)倫所關,圣賢之所訓,皆是名教。

“內典”就是佛的教典為內典,世之教典為外典,佛者自己自稱也。

再來,“諦觀”,“諦觀”就是審視。用心觀想。

“疥癩”,皮膚病名。就是頭癬。用以比喻丑陋,表示鄙視之意。

那么再來,“私”,占有。

“愈”,勝過。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淫是萬惡之首,古來多少英雄才子,難過此關,因此到陰間受懲罰,在陽間犯國法,丟了生命,亡了國家,怎么能算得清呢?人們看得破,忍不過的原因,只是愛欲太重了。當淫心生起來的時候,即使用名教去約束,用鬼神去警惕,說果報的可怕,都不起作用了。他只顧眼前的快樂,哪管今后的苦報?我少年時曾經犯了這種病,后來深刻反省,痛改前非,生怕世人重蹈覆轍,就寫了《欲海回狂》勸世。其中很多內容引自佛典,只以揭露不凈兩個字作為宗旨。如果能夠仔細觀察出男女塵根極其污穢,互相之間就會愛水枯竭,淫魔的種子就會鏟除,即使西施出現在眼前,也視為疥癩狝猴,怎么會生愛戀心呢?《感應篇》說,看見美色,就起淫心,想要占有。既是由于見了色美,才會生起淫心者的多,那么怎比得上看見身體上的丑惡污穢,這樣淫心自然不生起來,不是更好嗎?那意思是這樣。

好,最后我們聆聽印光大師講的這個戒淫。

第一,“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后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一切眾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則如見毒蛇,如遇怨賊。恐畏怖懼,欲心自息矣。對治方法,廣載佛經,俗人無緣觀覽。當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好,這一段印光大師說,行邪淫的人,是以人的身體去做畜生的事。臨命終的時候,“報終命盡”,生命結束的時候,就墮到地獄餓鬼道去了,或者畜生道中了。“千萬億劫”,不能夠出離。一切眾生,都是因為從淫欲而有生死流轉。所以這個戒,淫戒,不邪淫這個戒,很難持,而且容易犯。縱使是賢達之士,有時候還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何況是一般的凡夫愚人呢?如果你立志修持,首先你要知道淫的利害關系,要先說明利害關系以及對治淫心的方法,你對治淫心的方法。就像看到毒蛇一樣,好像遇到這個冤親債主跟盜賊一樣,那樣的恐怖、畏懼,那你這個心就自然息滅掉了,欲心,欲望的心就息滅掉了。那對治的方法,記載在佛經里面,一般俗人是沒有因緣可以看得到這些佛經。可以參考周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就可以了解整個大概。我們將來也會講到《欲海回狂》。

再來,第二點,“凡非自己妻室,無論良賤,均不可與彼行淫。行邪淫者,是壞亂人倫,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現生已成畜生,來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為恥,不知男子邪淫,也與女子一樣。邪淫之人,必生不貞潔之兒女,誰愿自己兒女不貞潔?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兒女稟自己之氣分,決難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淫,即夫妻正淫,亦當有限制。否則不是夭折,就是殘廢。貪房事者,兒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難成人。即成人,亦孱(chán)弱無所成就。”

印祖說,不是自己的妻室,不論是良賤,包括這個青樓女子,都不應該跟她行淫。凡是行邪淫者,壞亂人倫,就是以人身去做畜生道的事情,今生已成畜生了,來生便做畜生了。世間人認為女子偷人是恥辱,其實男子邪淫也跟女子一樣。邪淫的人,一定會生出不貞潔的兒女,誰愿意自己的兒女不貞潔呢?既然以這個事情做在前面,兒女根據他父母的氣質,很難做到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以淫,就是夫妻正淫,也要有節制。否則所生下的子女,不是夭折,就是殘廢。喜歡房事的,反而不容易生兒女。即使生出來,也很難成人。就算成人,也是身體非常的柔弱、孱弱,沒有辦法有成就。

最后一段,我們看,“世人以行淫為樂,不知樂只在一刻,苦直到終身與子女及孫輩也。此三不行,則為身業善,行則為身業惡。二、口業。有四: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妄言者,說話不真實。話既不真實,心亦不真實,其失人格也大矣。綺語者,說風流邪僻之話,令人心念淫蕩。無知少年聽久,必至邪淫以喪人格,或‘手淫’以戕(qiāng)身命。此人縱不邪淫,亦當墮大地獄。從地獄出,或作母豬母狗。若生人中,當作娼妓。初則貌美年青,尚無大苦。久則梅毒一發,則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為自他招禍殃,不為自他作幸福耶?”

那么這一段,印光大師說,世間人如果以行淫為樂,不知道樂只在片刻而已,這個苦會一直連累到子女跟孫輩。口業,我們說身三、口四、意三,那口業有四個,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妄言就說話不真實。說話不真實,心也不真實,那么這個人就失去人格。那綺語就是什么?就是說風流邪僻的話,容易引人心念,產生淫蕩的心出來。很多無知的少年聽久以后,最后會受影響,他也會去行邪淫。有些年輕少年看這個色情影片,或是看這個色情的書刊,為什么會產生邪淫?都是受這個風流邪僻的話的影響,他就會造成邪淫,就喪失人格。甚至有些年輕人,無知少年,會犯手淫,傷害自己的生命。也是這個原因的,這個人縱使不邪淫,就是說他,他有綺語,縱使他不邪淫,他也會墮大地獄,“此人縱不邪淫,亦當墮大地獄”。從地獄出來作什么?作母豬跟母狗。若生在人中里面,會變成娼妓。剛開始的時候,面貌長得年輕貌美,還是沒有什么大苦。久而久之,因為她作娼妓的行業,就有染到那個性病跟梅毒,梅毒一發作,就苦不堪言,而且甚至會遺害、遺毒給自己的子女。有此口,何苦為自他招感禍殃呢?而不為自他作幸福呢?為什么還去做到這種地步呢?淪落到這種,到地獄去、到畜生道去,到地獄去受苦報,到人間余報未了,作母豬母狗的這個命運呢?

今天我們講這個“勿淫人之妻女”,我們就講到這里,那么我們下一回再繼續研討。

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看網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97集) 的精彩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玩人人干 | 一级片网址 | 噜噜噜噜狠狠狠7777视频 | 午夜三级视频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 91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精品 | 精品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9精品电影 | 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欧美 | 一级黄色片免费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8 最新黄色在线观看 | 人人草人人干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亚洲第1页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欧美在线色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7精品视频在线 |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黄色电影 | 羞羞视频在线网站观看 | 色花av| 日本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 天天插天天操 | 综合久久网 | 精品美女视频在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电影免费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九色 | 精品一区在线看 | 污免费网站 | 国产在线观看 | 午夜ww | 欧美精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