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霖老師 講于2020年03月21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經(jīng)文第五十四,“勿淫人之妻女”。
請各位同學(xué)翻開課本,二百六十二頁,第二段,我們看經(jīng)文:
“丑訶(hē)美女(雜譬喻經(jīng))”
“佛世一婆羅門。生女端正。艷麗無雙。乃懸金于外。募有能訶我女為丑者。當與之金。九十日內(nèi)。竟無募(mù)者。引至佛所。佛便訶言。此女甚丑。無有一好。阿難白佛。此女實好。何以言丑。佛言。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不聽邪聲。是為好耳。舌不貪味。是為好口。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手不盜他財。是為好手。今此女眼視色。耳聽音。鼻嗅香。身著細滑。手喜盜財。如此數(shù)者。皆不好也。”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訶”就是呵斥。《說文》:“大言而怒也。”
“婆羅門”,“婆羅門”是印度的四種姓之一。華譯外意、凈行、凈志、靜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凈行的種族。哪四種姓呢?第一個是婆羅門;再來是剎(chà)帝利,統(tǒng)治階級;第三是吠舍,士農(nóng)工商;第四是首陀羅,賤民階級,一共四種種姓,到現(xiàn)在還有。
那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丑訶美女(據(jù)《雜譬喻經(jīng)》)。佛在世時,有一個婆羅門生了一個非常端正艷麗的女兒,他就懸金獎賞能把他女兒罵為丑惡的人。九十天內(nèi),沒有人敢來應(yīng)試。婆羅門把女兒帶到佛陀那里,佛就訶斥說,這個女子很丑,沒有一點好的地方。阿難尊者說,這個女子實在長得很好啊,為什么說她很丑呢?佛說,眼睛不看美色,才是好眼睛;耳朵不聽邪聲,才是好耳朵;舌不貪美味,才是好口;身體不接觸細滑,才是好身體;手不偷盜財物,才是好手。現(xiàn)在這個女子眼視色,耳聽聲,鼻嗅香,身觸細滑,手喜偷盜財物,難道能說她好嗎?
那么這一段,佛陀最后給我們開示,“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不聽邪聲,是為好耳。舌不貪味,是為好口。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手不盜他財,是為好手。”這是六根不攀緣六塵,眼耳鼻舌身意,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不起心,不動念,不起憎愛,不攀緣取舍,那就是用我們的見聞覺知,用我們的見性,用我們的聞性,那就根不入塵,心不隨境轉(zhuǎn),當家作主,用見性,用聞性,也就是說,我們佛經(jīng)上講的舍識用根,用根性,不用識,不用八識五十一個心所。那這樣的話,佛陀說,“人眼不視色”,不是說眼睛沒有看,眼睛有看,但是不起心,不動念,了了知,了了見,見而無見,無見而見,那才是離開有無對待,離開善惡、美丑、是非的能所對待,這樣才叫做“好眼”,這個“好”的意思就是智慧眼,這個意思,不是說你沒有看到,“是為好眼”。你看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你了了知,了了見,如如不動,不取于相,入甚深禪定,這個呢,這個叫做“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那才是真正的舍識用根。
這里講一個公案,就是過去,佛陀跟眾比丘在庵(ān)羅林的精舍時候,有一天,許多上座比丘聚集在齋堂討論。什么叫上座比丘呢?出家眾,比丘或者比丘尼,是按照這個僧臘跟戒臘。僧臘就是他出家的時間有多久,我們現(xiàn)在講年資,我們公務(wù)人員都說,你服務(wù)多久,年資多久,僧臘。那戒臘就是你受三壇大戒時間有多久。那出家人,這個僧眾,他這個戒律里面規(guī)定,是依戒臘,戒臘越高就坐在越前面。所以上座跟中座、跟下座,它這個是有不同的戒律規(guī)定。你都完全沒有臘,就是你沒有這個戒臘時間,你一直到九年,九年叫九臘,無臘到九臘是下座;那十臘到十九臘是中座;那二十臘到四十九臘稱為上座;五十臘以上,國王就尊重了,那就是我們稱他叫長老,諸山長老,長老就是戒臘有五十臘以上了。
我們在研討《六祖壇經(jīng)》的時候,惠明將軍不是在追衣缽嗎?六祖大師把衣缽放在避難石上面,惠明將軍那時候已經(jīng)出家,他還沒有出家前是四品將軍,他說,“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就是指六祖大師,有時候我們又稱仁者,某某仁者,“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這個是指什么?我不是為了衣缽來的,我是為了求法而來,我想要明心見性,我想要見性成佛。那六祖大師在避難石后面,聽到這句法語就說,好,他就告訴惠明將軍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nǎ)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那個“明上座”就是惠明將軍,他是上座了,就是他的臘有二十臘以上,到四十九臘。所以他就說,“那個是明上座”,就是惠明將軍你的本來面目?就是你跳開善惡對待,不思善,不思惡,所以我們六根對六塵,假如能夠跳開憎愛,《無量壽經(jīng)》里面講說,“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那就是這里講的境界,佛陀說的,“佛言,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
所以《無量壽經(jīng)》里面,這個境界很高,“不起貪瞋癡欲諸想”,那是什么境界?那是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那是根不入塵,法身大士的境界。那我們做不到,我們怎么辦?我們用一句阿彌陀佛,代替百千萬億妄想,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你把它轉(zhuǎn)成阿彌陀佛。你看到美女,你也說阿彌陀佛,你看到長得不好看的女子,你說阿彌陀佛,全部轉(zhuǎn)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表清凈,阿彌陀佛代表即相離相,阿彌陀佛代表根不入塵,阿彌陀佛代表能所不二,境智一如,境界跟智慧一如了,就不二了。那這樣就做到若能轉(zhuǎn)境,“若能轉(zhuǎn)物,則同如來”。
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跟眾比丘就在庵羅林的精舍討論,那很多上座的比丘就在齋堂討論,各位比丘啊,你們認為六根對六塵,是“眼”系縛“色”呢?還是“色”系縛“眼”呢?這個問題就是說,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呢?他說,是美女勾引你呢?還是你喜歡看美女呢?眼見色,是眼系縛色呢?是眼睛被色綁住呢?還是色被眼睛綁住呢?乃至于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剛才佛陀說,“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身對觸,意對法,是“意”系縛“法”呢?還是“法”系縛“意”呢?到底是境界影響你?還是你影響境界?
有些人在這個地方打坐念佛,旁邊有人在講話,說,太吵了。他又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都沒有人,也沒有聲音,但是有冷氣的聲音,或是有車水馬龍的聲音,他在那邊打坐念佛,他都嫌冷氣聲音太吵,他就嫌外面的車水馬龍聲音太吵。到底是聲音干擾你?還是你被聲音干擾呢?很多修行人都碰到這個問題,不騙你的。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動念修,在眼見色、耳聞聲的當下修,在起攀緣取舍的時候修,在起憎愛的時候,憎就是討厭,愛就是喜歡的時候,當下修看破、放下。
那上座比丘就在討論這個問題。這個時候,有一位佛陀的護法質(zhì)多羅長者剛好有事來精舍,大概是要見佛陀還是請法,他看到這幾個上座的比丘聚集在齋堂,就上前頂禮,然后就退到一旁,他就請示這些上座的比丘說,諸位尊者,你們在研討什么佛法呢?
上座比丘回答說,質(zhì)多羅長者,我們今天聚集在這里,就在討論六根對六塵,到底是“眼”系縛“色”呢?還是“色”系縛“眼”呢?乃至于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意”系縛“法”呢?還是“法”系縛“意”?
長者又問了,請問諸位尊者,對這個問題有何結(jié)論呢?
諸上座比丘反問說,長者,請問你有什么看法?這個就大家都很高明了,先不講答案,先問對方怎么說,這就很有智慧了。
長者回答說,如果是我的看法的話,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其實并不是“眼”系縛“色”,我們常常去怪境界,這個也不是“色”系縛“眼”,乃至于不是“意”系縛“法”,也不是“法”系縛“意”。蕅益大師講,境緣無好丑,好丑起于心。長者說,我們心生貪欲,就會被貪欲系縛。其實不是色跟眼睛,到底是眼睛被色綁住呢?還是色被眼睛系縛住呢?都不是啦,其實你是被貪欲系縛住了,是你被貪欲系縛了,你起了一個貪愛心出來了嘛。如果你沒有貪愛心,眼前這位美女,你一樣是什么?如如不動,不取于相。長者就說,譬如有兩頭牛,一頭是黑牛,一頭是白牛,用一條皮繩將它們綁在一起。有人問了,是黑牛綁住白牛呢?還是白牛綁住黑牛?一個繩子把兩只牛綁在一塊兒,那我們就問說,到底是白牛綁住黑牛?還是黑牛綁住白牛呢?這同樣的問題,到底是“眼”系縛“色”呢?還是“色”系縛“眼”呢?我們就用長者的看法,就是白牛跟黑牛的問題。
諸位上座比丘回答說,長者,既不是黑牛綁住白牛,也不是白牛綁住黑牛,而是那條皮繩綁住兩頭牛。對了,就是這個問題啊,找到癥結(jié)所在了,把結(jié)打開就好了嘛,是那一條皮繩綁住了兩頭牛。
長者接著便說,同理可知,當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不是“眼”系縛“色”,也不是“色”系縛“眼”,乃至于不是“意”系“法”,或者是“法”系“意”,而是因為貪欲生起,令六根與六塵互相系縛。所以關(guān)鍵在貪瞋癡,尤其是貪欲。
隨后,質(zhì)多羅長者又聆聽上座比丘更深入的法義開演,心中歡喜,作禮而去。
以上典故是摘自《雜阿含經(jīng)·卷第二十一(五七二)》,里面所記載的這個佛典故事。剛好跟這個地方,佛陀的開示,“佛言,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不聽邪聲,是為好耳。舌不貪味,是為好口。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手不盜他財,是為好手。”我們用這樣來作一個補充說明,相信各位就明白,不是“眼”跟“色”的問題,是貪欲的問題,是起心動念的問題。
所以這一段的佛典故事,給我們一個省思。平常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習(xí)慣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根結(jié)在于貪欲。因貪欲而六根攀緣六塵,無有止息。還沒有得到,便汲汲營營向外馳求,得到了,又擔憂會失去,始終被外境所迷惑、束縛,不得解脫。
所以修行要在六根門頭入手。平常六根向外攀緣、分別造作,唯有建立正知正見,思維佛法并落實觀照,養(yǎng)成念佛的習(xí)慣,讓這個攀緣心、攀緣取舍心,能夠用這個念佛的功夫成片,把這個攀緣取舍心、這個習(xí)氣能夠消除,將這念心不斷的反觀自照,才能轉(zhuǎn)煩惱為菩提,在煩惱中解脫。透過佛法的修行,自己可以當家作主,收攝六根,時時觀照,檢討反省,不攀緣執(zhí)著、不起煩惱,那么就容易跟清凈心相應(yīng)。
這個是,這一段我們作這樣的補充。
再看下面的“按”語:
“此即貴德不貴色之意也。重在于德。則為姜嫄(yuán)后妃。重在于色。則為妲己(dá jǐ)褒姒(bāo sì)。邪正之間。興亡立判。”
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名相注釋:
“姜嫄”,“姜嫄”是人名。是周朝的人民他們的始祖后稷(jì)之母。姜嫄,史傳為帝嚳(kù)的正妃,也就是帝嚳的妻子。據(jù)說她是在郊野踐踩巨人的足跡懷孕生稷。《詩經(jīng)·大雅·生民》:“厥(jué)初生民,時惟姜嫄。”《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tái)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xīn)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就是周朝的始祖后稷的母親。
“后妃”,皇后妃嬪。《曲禮》曰:“天子之妃曰后。”這個地方是指文王的后妃太姒(tài sì)。周朝的三太,太姜、太任、太姒,太姒是周文王之妻。
再來,“妲己”,妲己跟褒姒這兩位,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妲己是商朝人,是有蘇氏之女。紂(zhòu)王之妃,得紂王寵愛,助紂為虐,周武王滅紂被殺。
妲己是中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帝辛就是紂王)的王后。根據(jù)《國語》《史記》等史書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的女兒,有蘇氏諸侯的女兒,在紂王征伐有蘇氏的時候,有蘇氏把她嫁給紂王為妃,并深得紂王的喜愛,立為王后。紂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荒理朝政,對她言聽計從,甚至到了“妲己之所譽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的地步。就只要妲己喜歡的,紂王都獎賞他,只要妲己所討厭的、所憎恨的,都被紂王誅殺。
根據(jù)正史記載,妲己的美色獲得紂王的專寵,而且她也是商朝滅亡的元兇,紂王不但投妲己之所好,歷史記載,“新淫之聲,北鄙之舞,靡靡之樂”,我們說靡靡之音,“靡靡之樂”,還搜刮百姓錢財,修建鹿臺,里面裝置的奇珍寶物。同時,“積糟(zāo)為邱,流酒為池,懸肉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間”,這就是什么?酒池肉林的由來,徹夜長飲,歡嬉達旦。酒池肉林,乃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chuàng)的,參加宴會的有三千多人,男女均裸體追逐其間。當時的忠臣,大臣比干,在紂王面前勸諫說,你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婦言,禍至無日。就是妲己慫恿紂王,殘酷將比干剖心而死。就是把心臟剖出,害死了比干。
周武王后來討伐紂王,紂王殘忍無道、禍國殃民,后來人民起來反抗。周武王趁帝辛把主力派去討伐蠻族的時候,發(fā)動諸侯偷襲朝歌(zhāo gē),一舉滅商。這個我們在講課的時候、講座時候有提過,朝歌之戰(zhàn),血流成河。一舉滅商,帝辛,就是紂王,逃到鹿臺自焚,妲己被俘,押往刑場斬首示眾,商朝滅亡。
那“褒姒”呢?“褒姒”是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她是褒人所獻給周幽王的,她姓姒,所以稱為“褒姒”。褒姒她生性不愛笑,那周幽王為了取悅褒姒,在烽火臺舉烽火以召(zhào)諸侯。古代有這個烽火臺,就是要發(fā)生戰(zhàn)爭的時候,那么皇帝都會在烽火臺,燃起這個狼煙、烽火,然后讓人家知道說,要準備擊戰(zhàn)鼓應(yīng)戰(zhàn),所以諸侯就會來支援。那諸侯就匆匆忙忙的,帶部隊趕到了,就發(fā)現(xiàn)并沒有寇匪來侵犯,只好狼狽的退走。褒姒見他們受騙而開懷大笑。那周幽王就很高興了,他又好幾次都用這種方法,來博取褒姒一笑。結(jié)果真正到后來有一天有敵情了,再舉烽火,諸侯都不太相信了。那周幽王因此被殺。后來就是這個蠻族犬戎入寇,周幽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愿意前往,致使周幽王被犬戎所殺,褒姒也被劫擄。這個是周朝褒姒。
再看下面這段按語的白話解:
這就是貴德不貴色的意思。注重在德行,就是姜嫄、后妃;注重在美色,就是妲己、褒姒。邪與正之間,復(fù)興與滅亡立刻就分得清清楚楚了。
好,我們看下面,二百六十三頁的公案:
“人是革囊(出曜(yào)經(jīng))”
“拘睒(shǎn)彌國。有摩因提。生女端正。將詣佛所。愿給箕帚(jī zhǒu)。佛言。汝以女為好耶。曰從頭至足。周旋觀之。無不好也。佛言。惑哉。肉眼。吾觀從頭至足。無一好也。汝見頭上有發(fā)。發(fā)但是毛。象馬之尾。亦皆爾也。發(fā)下有髑髏(dú lóu)。髑髏是骨。屠家豬頭。其骨亦爾。頭中有腦。腦者如泥。臊(sāo)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者。目者是池。決之純汁。鼻中有洟(yí)。口但有唾。腹藏肝肺。皆爾腥臊。腸胃膀胱。但盛屎尿。四肢手足。骨骨相拄。筋攣(luán)皮縮。但恃氣息。以動作之。譬如木人。機關(guān)作之。作之既訖。解剝其體。節(jié)節(jié)相離。首足狼籍。人亦如是。好在何處。”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拘睒彌國”,“拘睒彌國”是國名。根據(jù)《西域記》曰:“憍(jiāo)賞彌國,舊曰拘睒彌國,訛(é)也。中印度境,周六千余里。國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土稱沃壤,地利豐植,氣序暑熱,風俗剛猛,好學(xué)典藝,崇樹福善。”那么在玄奘大師的《西域記》里面記載,憍賞彌國又稱為拘睒彌國,它是在中印度。那么這個國家有六千余里。那首都周圍有三十余里。土壤豐沃,地利豐植,就是農(nóng)產(chǎn)以及蘊藏的各種礦產(chǎn)非常的豐富,但是氣候?qū)儆谘谉幔敲袂轱L俗比較剛猛,但是他們喜歡學(xué)經(jīng)典文藝,而且人民崇尚修福向善。
再來,“箕帚”,“箕帚”就是我們掃地用的,“箕帚”,掃除灰塵。意思就是操持家務(wù)的意思。那“箕帚”一般來講說就是妻妾。古代有些要報恩的,我們講過《感應(yīng)篇匯編》,里面也有這種故事,愿意把女兒當成救命恩人的箕帚妾,就是這個意思,就是幫你掃地的。因為他這個善人,他非常的端正,他不愿意再娶妾,又或者是她年幼,年紀比較幼小,但是這個要報恩的被救的這個人,他就以他女兒來做箕帚妾,這個意思,就幫他掃地的。
“周旋”,就反復(fù)。
“髑髏”就是頭骨。多指死人的頭骨。
“臊”,腥臭的氣味。
“決”,本來意思是說,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那這個地方是眼淚流出。
“洟”是鼻涕。
“爾”是如此。
“骨骨相拄”,“拄”就是支撐。
“筋攣皮縮”,“攣”就是維系、牽系。“縮”是捆束。意思是說靠著筋絡(luò)牽系,以及皮膚裹覆。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人是革囊(據(jù)《出曜經(jīng)》)。拘睒彌國有個叫做摩因提的人,他生了一個端正美麗的女兒,要將她獻給佛陀。佛陀說,你以為女兒長得好嗎?好看嗎?摩因提回答說,從頭到腳,全身觀察,哪個地方不好呢?佛陀說,糊涂啊,肉眼欺騙了人。我從頭看到腳,仔細觀察,沒有一處是好的。你看她頭上有頭發(fā),頭發(fā)是毛,跟馬的尾巴都一樣。頭發(fā)下面是頭骨,頭骨就是骨頭,殺了豬頭也是這個樣子,豬頭的骨頭也是這個樣子。頭中有腦髓,腦髓就像泥巴一樣,臊臭難聞,掉到地上,腳都不敢踩。眼睛像水池,取下來都是水汁。鼻中有鼻涕,口里有唾液。腹藏肝肺,都很腥臊。腸胃膀胱,盛滿屎尿。四肢手足,骨骨相拄。筋攣皮縮,全靠氣息。這就像是做出來的木頭人啊,一件件零散的拼湊起來了,做成以后,把它拆開,節(jié)節(jié)相離啊,首足狼藉啊。人就是這個樣子啊,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呢?
這個佛陀很有智慧,用生理解剖學(xué),他說因緣和合,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指引我們開解,這也是用白骨觀的方式。等一下我們就會最后會討論這個九想觀。
再接著看下面這段“按”語:
“穢哉肉軀也。肉軀之內(nèi)。諸蟲匯聚。據(jù)內(nèi)典云。人自出胎后。體中即生極微細蟲。為凡目所不見者。共有八十種。此外大而可見者。惟胃中蟲耳。世人所食之物。自喉入胃。其蟲歡喜。在內(nèi)低昂屈曲。飲食方消。濕者歸于膀胱。渣滓歸于大腸。臭穢難近。今以堂堂丈夫。偏欲于臭穢難近之處。用盡心機。多方留戀。是誠何心。大寶積經(jīng)云。菩薩觀諸眾生。耽嗜(shì)淫欲。便作是念。此等眾生。曾處母胎。臥息停止。生由產(chǎn)門。如何無恥。共行斯事。嗟乎。不思則已。思之誠可愧也。”
好,我們看這段按語的名相注釋:
“渣滓”就是精選提煉后的殘渣。
“堂堂”,形容盛大,志氣宏大。
“耽嗜”,“耽嗜”,“耽”就是沉溺、入迷。“嗜”就是喜歡、愛好。“耽嗜”就是沉迷喜好。
我們看這段按語的白話解:
污穢啊,人的肉體。肉體里面聚集了各種寄生蟲。根據(jù)佛典說,人從出胎以后,體中就生了許多微細蟲子,眼睛看不見的共有八十種,胃里還有大而可見的蟲子。世人所吃的東西,從喉嚨進入胃部,從喉嚨進入胃,蟲子們非常歡喜,在里面高低屈伸,食物剛剛消化,濕的就進入膀胱,渣滓就進入了大腸,臭穢難近。如今看上去堂堂的須眉丈夫,偏偏要在臭穢難近的地方用盡心機,留連忘返,不知道他想得到什么。《大寶積經(jīng)》說,菩薩看見眾生沉迷淫欲,心中就這樣想:這些眾生,曾經(jīng)住在母胎,又從產(chǎn)門出來,為什么總是不知羞恥,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哎呀,不去思考則罷,一去想想就多么慚愧啊。
好,再來,我們看下面:
“男根不凈(禪秘要經(jīng))”
“經(jīng)云。男子周身四百四脈。皆從眼根布散。流注諸腸。生臟之下。熟臟之上。于其兩邊。盛青色膿。如野豬精。臭惡難近。至陰藏處。分為三支。如芭蕉葉紋。有一千二百脈。一一脈中。皆有風蟲。細于秋毫。風蟲之外。有筋色蟲。七萬八千。圍繞如環(huán)。眼觸于色。風動于心。心根一動。四百四脈皆動。八萬戶蟲。一時張口。眼出諸淚。其色青白。化成為精。從男根出。”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脈”,像血管那樣連貫而自成系統(tǒng)的東西。中醫(yī)上講叫把脈,脈象。在身體里面,諸如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經(jīng)絡(luò)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都有連貫而自成系統(tǒng)。這叫“脈”。但是在西醫(yī)上沒有講“脈”,中醫(yī)我們講脈象、把脈、氣脈,那西醫(yī)來講叫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或者神經(jīng),自律神經(jīng)系統(tǒng),或者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等這些,西醫(yī)是沒有講“脈”的。
再來,“生臟之下,熟臟之上”,根據(jù)雪廬老人《述學(xué)語錄》“生熟藏考”:“師曰:凡夫身,充滿三十六種不凈物。諸經(jīng)所說不凈,不盡相同。《涅槃經(jīng)》說三十六種,外十二種,內(nèi)藏十二種,內(nèi)含十二種。內(nèi)含者,十二類中,已列有腸字。其中生藏、熟藏,系翻譯語,中國醫(yī)書不知何指?”這雪廬老人,就是我們李炳南老師,在《述學(xué)語錄》上說生藏、熟藏,“生熟藏考”,李老師說,在凡夫的身體里面有三十六種不凈物,經(jīng)典上的記載,經(jīng)典上所說的不凈,它不完全相同。譬如說《涅槃經(jīng)》來講,它講三十六種,外面是十二種,里面是十二種。那內(nèi)含又十二種,內(nèi)含中的十二類有腸字。其中生藏、熟藏都是翻譯過來的,中國醫(yī)學(xué)上的書籍里面,不知道是指什么?這生藏、熟藏。
諦閑大師注《勸發(fā)菩提心文》第六因緣,“《注》曰:‘生藏小腸之下,熟藏大腸之上。’”這個就諦閑老法師的注解《勸發(fā)菩提心文》里面是講,生藏是什么?就是在小腸之下,生藏是在小腸之下。熟藏是在大腸之上。
經(jīng)查醫(yī)學(xué)的書籍,“大腸分段有名,上曰回腸,中曰廣腸,下曰直腸。經(jīng)中只曰腸,大概是專指小腸也。”
那“生熟二藏”,諦閑老法師既然說上下,那么應(yīng)該是指,“合指大腸”。“各經(jīng)內(nèi)含十二種,未列膀胱”。“女子有胎胞。”“故此只取諦師注”,就是這個地方取諦閑老法師的注解,不必拘泥它在哪個地方。
那么按照現(xiàn)在解剖學(xué)來說,生臟可能是指大腸,熟臟可能是指膀胱。“生臟之下,熟臟之上”,這個地方可能是指男性的精囊。
再來,“陰藏”是指男性前列腺。我們國內(nèi)叫前列腺,臺灣叫攝護腺。這叫“陰藏”。
“風蟲”,這個地方不知道是指什么,或許是指那個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或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筋色蟲,”此處也不知道是指什么,可能也是指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或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男根不凈”的白話解:
男根不凈(據(jù)《禪秘要經(jīng)》)。經(jīng)典上說,男子全身有四百四脈,四百零四個脈,都是從眼根分布散開來,流注于腸,生臟的下面,熟臟的上面,在它們的兩邊盛著青色的膿,好像野豬精,臭惡難近。到陰臟處,分為三支,像芭蕉葉紋那樣有一千二百脈,所有脈中都有風蟲,比毫毛還細,風蟲的外面,有筋色蟲七萬八千,圍繞成一個環(huán)形。當眼睛接觸到女色,淫欲動于心的時候,心根一動,四百零四脈都動,八萬寄生蟲同時張口,眼出淚水顏色青白,變化成精液,從男根出,就是說從男根流出。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按”語:
“佛告優(yōu)填王。世有淫夫。恒想睹女。為欲所使。如奴畏主。貪樂女色。不計九孔惡露之臭穢。注心在淫。吮(shǔn)其洟唾。玩其膿血。珍之如玉。甘之如蜜。故曰欲奴。”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優(yōu)填王”,“優(yōu)填王”是佛陀那個時代,印度俱曇彌國為優(yōu)填王所統(tǒng)領(lǐng),他的王后不僅品性高潔,待人處事更是仁慈寬厚,優(yōu)填王對她非常的尊敬。有一天,佛陀就帶領(lǐng)著眾弟子到俱曇彌國的美音精舍演說佛法,國王知道以后,就率領(lǐng)大眾前去聽法。佛陀為國王、王后以及大臣們開示世間無常、愛別離、怨憎會之苦,以及行善積福、造惡墮落的因果道理。這個地方我們就看到佛陀的智慧,如果你到這些達官貴人,或者你到公務(wù)機關(guān),為這些長官領(lǐng)導(dǎo)說佛法的時候,你要說什么呢?要學(xué)佛陀說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要講八苦,講愛別離、怨憎會,這個大家人生的經(jīng)驗里面,都會有愛別離的經(jīng)驗,有人是早年喪子,有人是喪妻,有人是喪夫,有人是娶到怨偶,夫妻常常爭吵,那就怨憎會、愛別離,你講的就能夠感應(yīng)道交,他們就感同身受,就對佛法會起了信心,以及好樂之心,所以你要講這個,愛別離苦跟怨憎會苦,還有世間的無常。我們要講生命無常,譬如說突然間發(fā)生天災(zāi)地變,親人撒手西歸,或者父母驟然因病去世或者意外死亡,或者子女,等等這些,這些世間的無常,你要跟他分析這個道理,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然后告訴他們,你們應(yīng)該要行善積福以及不要造惡以免墮落到三惡道去的因果道理。要學(xué)佛陀跟這些國王大臣,為他們開示,這個人間的八苦。大眾法喜,聽了佛的開示以后,法喜充滿,歡喜奉行,而且更接受佛陀授的五戒,成為虔誠的佛弟子。這是“優(yōu)填王”,佛陀的護法。
再來,“九孔”,我們說九孔不凈,這個色身是九孔不凈,哪九孔呢?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一個嘴巴,口,嘴巴,這樣就七個了,還有大、小便的器官,就九個了,大小便處,就九處了。又稱為九入,或者九漏,或者九瘡。《涅槃經(jīng)·二十九》曰:“男女等根九孔不凈。”就是九孔不凈。“九孔”是指這個。
再來,“惡露”,“惡露”就是身上不凈之津液,如膿血屎尿等,惡者憎厭之義,露者津液也。
“吮”就是聚攏嘴唇吸。
“洟”就是鼻涕。
“玩”,就玩賞、欣賞。
好,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白話解:
佛告訴優(yōu)填王,世上的淫夫,非常貪色,總想接近女人,為淫欲所驅(qū)使,見到女色,好像奴才看見了主子,被美色所迷惑,不再計較女人九孔流出污物的臭穢,全身心沉入了淫欲中,吸吮對方的鼻涕唾液,玩弄對方的膿血,珍惜如同美玉,甘甜如同蜜糖,所以叫做欲奴。
好,我們接下來繼續(xù)看二百六十五頁:
“女根不凈(禪秘要經(jīng))”
“又云。若有眾生。貪淫風動。晝夜思欲。如救頭然。當疾治之。治之之法。先觀子臟。子臟者。在生臟之下。熟臟之上。有九十九重(chóng)膜。如死豬胞。滿盛惡露。形如馬腸。上圓下尖。直至產(chǎn)門。中有一千九百細節(jié)。如芭蕉紋。八萬戶蟲。周匝圍繞。人飲水時。散布四百四脈。諸蟲食之。即吐敗膿。其色如血。復(fù)有細蟲。游戲其內(nèi)。積之一月。無可容受。所以女人。必有經(jīng)水。”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子臟”,根據(jù)《金匱要略·婦人妊娠(rèn shēn)病脈證并治》載,“子臟”,又名子宮、胞宮。根據(jù)本文的“生臟之下,熟臟之上”處,可能是指子宮。
“豬胞”就是豬的膀胱。
“戶蟲”,這個地方不知道是指什么,大概是指今天我們講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或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周匝”,繞一圈叫“周”。“周匝”,環(huán)繞一周;圍繞。
“脈”,“脈”就是分布在人與動物周身身內(nèi)的血管。此處是指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跟神經(jīng)系統(tǒng)。
再來,“敗膿”,“敗”,腐爛變質(zhì)。意思是指腐敗的膿血。
好,我們看這一段白話解:
女根不凈(據(jù)《禪秘要經(jīng)》)。又說,如果有眾生,貪淫風動,晝夜思欲,如救頭燃,應(yīng)當趕快對癥治療。治療的辦法,先去觀想子臟。子臟在生臟之下,熟臟之上,有九十九重膜,像死豬胞,盛滿惡露,形狀像馬腸,上圓下尖,一直到產(chǎn)門。其中有一千九百細枝節(jié),像芭蕉葉紋,八萬寄生蟲圍繞在周圍。人飲水時,散布在四百四脈的寄生蟲也來喝水,吐出敗膿,它的顏色像血。又有細蟲,在內(nèi)游戲,積累一個月,就容納不下了,所以女人一定有月經(jīng)。
我們看這一段的“按”語:
“邪淫之人。往往愛觀女色。吾正惜其觀之不親切耳。茍能親切。洞然窺(kuī)見底里。彼必有不欲觀者矣。”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親切”,仔細、準確。
“洞然”,明白清楚。
“底里”就是內(nèi)部、深處。
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白話解:
邪淫的人,往往喜歡看女色。我正可惜他觀察不徹底啊。如果能觀察徹底,他就仿佛看到滿肚子里面都是污穢的,他必定有不想觀看者,這樣怎么會引起他的喜愛呢?
好,這個地方“女根不凈”,前面我們探討“男根不凈”,這個地方,特別按語上講,邪淫之人往往愛觀女色,那我們就來探討邪淫的現(xiàn)世惡報。這現(xiàn)世惡報一共有十條,非常的好,那我們再把它用白話來解釋開來。
第一點,“人生世間,父母,壽命,相貌,學(xué)問,夫妻,兒女,皆是前生所作之業(yè)之所感召。”我們?nèi)嗽谶@個世間,我們所選擇的父母、壽命,我們的相貌、我們的學(xué)問,或是作為夫妻、作為兒女,都是前生所作的業(yè)它所感召來的,就是所謂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以及業(yè)因果報。“若有大功德,則會過于前生所培”,如果你這一世有修到大功德,都會超過你前生所栽培的。就是你這一世有修到大功德,什么叫大功德?你戒定慧圓滿,你念佛功夫成片,你心開意解,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或者說你這一世往生成佛,這個都是什么?超過你前生所栽培出來的成果。“若有大罪過,則便不及前生所培”,“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雖然是有前世所造作的惡因。“是以要認真修持,以轉(zhuǎn)前業(yè)也”,所以要認真修行,來轉(zhuǎn)變前世所造的業(yè)。
那么第二點,邪淫會嚴重折損人生的福報,邪淫會損福減壽,他命里面本來應(yīng)該得到的地位、財富、壽命、妻室、兒女等都會折損。有一些人他的命運,要去給人家算命,其實也不錯,但是往往生活上不如意,有些是因為他不孝跟邪淫損耗了福報。也就說這個人去給人家算命,他命還排得不錯,可是為什么往往現(xiàn)實生活、實際生活卻不如意呢?就是可能要跟他不孝跟邪淫損耗的福報有關(guān)。人的福報就像一個桶子一樣,邪淫就是那個桶底的洞,漏掉了,你修了多少福都全部漏光了。那么這個,學(xué)人就碰到這種個案,那年紀輕輕的,不到三十歲,他就是不孝,他也親自跟我懺悔他不孝,甚至是偷他母親的錢,還騙他母親,而且他還造了很大的一個邪淫罪業(yè),所以他一直工作不順利,就損耗他的福報,現(xiàn)在惡報又現(xiàn)前。這就是說,邪淫嚴重的折損人生的福報,人的福報。
那么邪淫的現(xiàn)世惡報,具體來說有下列,把它整理出來有十條:
第一,事業(yè)衰敗,諸事不順。
第二,精神狂躁,自卑,痛苦。
第三,家庭不和。
第四,妻不貞良、子孫淫佚(yì)或絕嗣。
第五,常吃官司。
第六,常為鬼神惱害。
七,身體衰敗,易患多病。
第八,常被人懷疑、輕賤。
第九,心志變壞、諸不善法日日增長,于諸善法日日損減。
第十,早夭,就是早死。
以上是邪淫的現(xiàn)世惡報,大概歸納為這十個要點,我們先來逐一探討。
第一,事業(yè)衰敗,諸事不順。
說“宿儲耗盡,既獲者消”,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父母祖上留下來和自己先前努力所獲得的儲蓄、福報都會統(tǒng)統(tǒng)耗盡,已經(jīng)得到的這些財富會消耗掉。而且損失財物,例如丟失、被偷盜。說,“未致之財不獲”,邪淫的話,“未致之財不獲”,什么意思呢?就命中本來應(yīng)該有的財運、財富,因為造作了邪淫惡業(yè),會被削掉,不會再來。
再來,“已有斯惡則廢事業(yè)”。如果你造作過這種邪淫的事情,會使自己的事業(yè)受到損害。做事遇到障礙,即使是眼看要成功的事情,也因為邪淫而功敗垂成,經(jīng)常是失敗得自己也莫名其妙。這個就是第一點,邪淫的話會造成事業(yè)衰敗,諸事不順。
以前我認識一位高居士,他人非常善良,非常孝順,住在我們新北市的新店碧潭那里,他在他們那個村落里面,是孝子出了名,他是非常孝順他母親的。他母親往生的時候,他除了助念佛事以外,母親要出殯,他是扶棺痛哭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這種孝子,會扶棺痛哭啊。因為在新店碧潭那個地方,還是屬于比較鄉(xiāng)下地區(qū),比較會習(xí)慣土葬,那他們就看上我們新店翡翠水庫,碧潭那邊。我們知道臺灣的,以前的首富,塑膠大王,已經(jīng)往生的王永慶,這位大善人,王永慶在海峽兩岸甚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他的叔叔,就遇到這個大陸唐山過來的算命、地理風水先生,幫他找一個風水寶地,靠近翡翠水庫那個地方。他那個風水叫做仙人撒網(wǎng),就是這個子孫會非常的繁榮,那個風水寶地。但是風水師特別給他交代,一定要行善積德。
那我這位朋友高居士他母親往生,后來有選一塊墓地,就在這個王永慶的墓地的對面,那風水也非常好。王永慶他們那個風水寶地,臺灣很多會看風水地理的這些名師,都已經(jīng)對那個地方非常熟悉了,哪個地方是寶地,他們都知道。但是唯有王永慶那個墓地的對面那個地主就是不賣。后來我這位朋友高居士,就親自去拜訪這位地主,就他們的高家的家族,就希望他母親葬在那個地方。那位地主本身就是個善人,他久聞高居士的孝順,他說,別人來講,我不會答應(yīng),你來講,我賣給你。這叫做什么?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他德行夠,有德。后來他母親葬下去以后,確實也得到這個風水的庇蔭,他事業(yè)非常風順,非常的順利。但事實上這位師兄他也投入了慈善的工作,以及國際賑災(zāi),非常的投入,而且不疲不厭的投入菩薩的關(guān)懷工作,很認真在做。
那么他有個好朋友,是臺灣的一個大企業(yè)家,在我們桃園有一個高爾夫球場,而且非常大的一個大飯店,這在早期在臺灣非常有名,這位高居士的這個企業(yè)家的朋友,他的豪宅就在陽明山,因為他是高居士的好朋友,請高居士幫他做裝潢,因為高居士本身的事業(yè)就是裝潢事業(yè),室內(nèi)裝潢,他就請高居士去幫他裝潢。因為高居士的公司在臺北市仁愛路,高居士去跟他裝潢了,裝潢到后來,這個房子要使用的時候,這位企業(yè)家事業(yè)開始走向了這個衰敗的命運,后來沒有辦法,因為他財務(wù)周轉(zhuǎn)不靈,就請高居士把他這個別墅豪宅買下來,大概買了臺幣一億。后來高居士把這個事情講給我聽。
就是這里講的,“已有斯惡則廢事業(yè)”,那位大企業(yè)家,本來他如日中天的時候,事業(yè)非常的發(fā)達,但是他有去給人家算命,算命特別跟他叮嚀說,你這一生一帆風順,唯獨一件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碰女色,你要一碰女色,你事業(yè)就失敗。這位企業(yè)家因為他的這個妻子,并沒有幫他生一男半女,沒有子孫,那他非常焦慮,后來到日本,就娶了一位日本女子當妾。自從那個日本女子來當他的妾以后,事業(yè)開始失敗,就是這里講的,就失敗得莫明其妙,后來整個企業(yè)就衰敗了。這個就是“已有斯惡則廢事業(yè)”。
再來,邪淫的第二個現(xiàn)世報是什么?精神狂躁、自卑、痛苦,邪淫者他在任何時,一切時,常受苦惱、心常散亂,他精神不能集中,他不能夠修善法。看到事情都會生苦惱,或者精神抑郁、狂躁,有時還甚至有自殺的傾向。
說,眾苦所圍。會遇到很多煩惱痛苦接踵(zhǒng)而至。壞事日增,幸福日減。
再來,說,自欺身,常恐畏人。往往邪淫者他自己欺騙自己,非常惶恐,所以會常常坐立不安,對人會有恐懼感,防備心特別強,跟人在一起,其實沒有什么事情,但是他往往會怎么?偷看人家?guī)籽郏孟褡鲑\一樣。所以很多有錢有勢的這些富貴人家,他以玩女人為樂,他到后來就是狂躁不安,有一點小事常常與人家爭執(zhí);或者靠精神藥物來壓制他的這個煩惱,或者他的這個精神的病苦,有時候甚至堅持不了,就自殺了。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家庭不和。
“家室不和,夫婦數(shù)斗,數(shù)亡錢財,不自護身,不護妻子,不護家屬,所有妻子心不戀慕”。就是邪淫的話,他會家庭不和,夫妻雙方看誰都不順眼,而且會互相輕賤對方,家中爭吵不斷,為了一點小事就爭吵、辱罵打架,后來最后離婚,或者是外遇。家里親戚相處不和諧,而且家中的積蓄也越來越少。
所以邪淫者不能保護自己,也不愛護妻子,就像孤寡一樣,或者自己的父母、孩子、親屬都會遭遇到一些災(zāi)難。
第四,妻不貞良,子孫淫佚或絕嗣。這個在印光大師的《壽康寶鑒》里面也有這樣講。
“美色人人愛,皇天不可欺。我去淫人婦,人來淫我妻。”“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家中自有代還人,你要賴時他不賴。”這幾句古德的這個勸諫之語值得我們來反省。
所以邪淫者往往感召同樣不貞良的眷屬跟兒女。邪淫不管多隱秘,最后都會產(chǎn)生問題,甚至影響到夫妻不和諧或是種種矛盾,導(dǎo)致婚姻破裂。那么有些男子風流成性,妻子也不能在家安分守己。在古今的因果故事里面,有很多邪淫者以為妻子貞良,后來才發(fā)現(xiàn),妻不貞良,子孫淫佚或絕嗣。
在兒女方面,如果邪淫者,第一個,容易招致絕嗣的后果。尤其是從事色情行業(yè)的,那個不孕跟不育癥,她的情形常常會發(fā)生,或者是流產(chǎn),子女會流產(chǎn)。這就是絕嗣的報應(yīng),很多高明的醫(yī)生也束手無策。這是第一,容易招致絕嗣的后果。再來,邪淫者后代身體孱(chán)弱,甚至招感逆子。這是顯而易見的,很多所謂的我們現(xiàn)在講的富二代、官二代,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報應(yīng),因果報應(yīng),絲毫不爽。很多子女淫佚放蕩成性,縱欲、吸毒、犯罪,或是敗壞、敗光家產(chǎn),或是未婚生子,或者墮胎等等,都會產(chǎn)生這種邪淫者,他的子孫后代,子女,身體孱弱,或者是也一樣敗壞、不孝。
第五個,邪淫者常吃官司。“畏縣官常與捶杖從事,王法所疾,身當備辜,多死少生。”就邪淫者常常有官府處罰,或是是非、官司纏身,或者是因為邪淫案件被法律官司判刑。這是常吃官司。
第六,常為鬼神惱害。“怨家得便”,因為造作邪淫惡事,冤親債主得以近身。就是所謂害名利,天地諸神,無時不隨身察人善惡。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該富貴也被削奪,何況那些沒有福分而犯淫亂的人,恐將事發(fā)而禍隨至。
再來,邪淫的第七個現(xiàn)世惡報是身體衰敗,易患多病。邪淫者體弱多病,身體很容易頭發(fā)枯黃。疾病的抵抗力特別差,容易生病。氣力很衰弱,腰酸背疼。那么陳大惠老師說,邪淫者比較會怎么樣?譬如說得了這些重病,就是艾滋病,或者中風,或者是糖尿病、癌癥,或是洗腎等等,女性比較會有婦科的病,子宮頸癌,或者是乳癌,很多都是邪淫造成的。而且很多邪淫者,都得了這些性病,或者吸毒,跟毒品也有關(guān)。追根究底,邪淫就是心不清凈,招妓嫖宿,跟這些邪淫有關(guān)系。
第八,邪淫者常被人懷疑,或是輕賤。沒有尊貴之氣,常被人家輕賤。
再來,第九,心志變壞,諸不善法日日增長,于諸善法日日損減。自己的本身心志慢慢的變壞,心常生惡念,不能生善念,而且道德水平逐漸的逐漸的變差。那么邪淫的人,很容易去學(xué)上這些惡法,譬如偷盜、殺生、妄語、兩舌、惡口等等,這個就是心志變壞。
第十,早夭,就是早死。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或與他妻行淫者經(jīng)常擔憂被其夫所殺。這在《壽康寶鑒》里面,也有提到這些。就是害壽命,鬼神剝奪人的壽命,以淫惡為最。況因好淫而欲火焚燒,精神耗損,骨髓枯竭。又或淫亂被發(fā)覺,致驚恐死,或淫欲過度致患勞死,過勞死,或生毒瘡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壽終正寢,而是死于意外。這很多,我們臺灣的醫(yī)學(xué)上也常常發(fā)現(xiàn)這種,在飯店,在邪淫的時候,突然間就得了這個,叫馬上風,馬上風的意思就是說,突然間中風,那死在這個床鋪上,這很多,因而東窗事發(fā)。這個很多都是現(xiàn)世惡報,就是早死。然后又發(fā)生兇殺案件,譬如說淫夫常為所淫夫主(就是被淫者人妻的丈夫)殺害,這個常常有這種意外事件。或者發(fā)生車禍,這個確實有發(fā)生過這種案子,就是有一位銀行的經(jīng)理,因跟他的這個邪淫的對象,曾經(jīng)在利用上班時間,開車出去享樂,那么后來經(jīng)過這個高速公路的時候,就不知何故,突然間墜入到山谷,后來車禍死亡,而且整個車子燃燒起來。很多很多,在講到這個《安士全書》里面。我們講完《陰騭文》以后,再講完《萬善先資》,那么我們接下來就會來探討《欲海回狂》。
那再來我們看二百六十五頁的最后一段,“引經(jīng)策發(fā)”,我們看經(jīng)文:
“同前。佛告阿難。若有四眾。著慚愧衣。服慚愧藥。欲求解脫者。當學(xué)此法。如飲甘露。想前子臟。乃至女根。及男子身內(nèi)諸蟲。張口豎耳。瞋目吐膿。靜氣數(shù)息。一一觀之。如掌上螺紋。閉目開目。了了皆見。此觀成已。欲火自息。縱見天子天女。猶如癩(lài)人。自身他身。乃至盡欲界眾生。亦復(fù)如是。若服此藥。是大丈夫。天人之師。不為愛恩大河之所漂沒。當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潔。如優(yōu)缽羅。人中香象。龍王力士。摩醯(xī)首羅。所不能及。”
好,剛才我們所探討的邪淫的現(xiàn)世惡報,我們在講《安士全書》的這個《欲海回狂》的時候,我相信我們會有很多的古代公案,還有現(xiàn)代的公案,我們都會來探討。所以這個地方,剛好因為我們探討到《陰騭文》里面,“勿淫人之妻女”,事實上它這個跟后面的,“勿淫人之妻女”其實跟后面的,《欲海回狂》其實也有關(guān)系。那么我們看剛才這一段的“引經(jīng)策發(fā)”,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四眾”,“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
“慚愧衣”就是無上慚愧衣。就是指比丘跟比丘尼的袈裟。慚愧之德,能防眾惡,如衣服。這叫“慚愧衣”,就是指這件袈裟。
“服慚愧藥”,“慚愧藥”是什么呢?慚財跟愧財,都是我們的功德法財。“慚”是對自己德學(xué)淺陋,常懷慚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惡受人譏評,生愧心而止惡。這叫“慚愧藥”。就是說,修學(xué)當時時深感慚愧,如服藥救自己的病一樣。
“解脫”,離開束縛而得到自在的意思。解開無明惑業(yè)的束縛,脫離三界的苦果,苦樂憂喜舍,這叫“解脫”。
“癩人”,“癩”就是癬疥(xuǎn jiè)等皮膚病。“癩人”就是有皮膚病的人。
“天人之師”,就是指佛的十個通號之一。
“優(yōu)缽羅”,“缽”,這個“缽”跟托缽的缽它就是同一個,異體字。“優(yōu)缽羅”是花名,又翻譯為青蓮花,紅蓮花。這個地方是指紅蓮花。
“人中香象”,“香”是遍滿無礙的意思。“象”是行足大力的意思。“人中香象”的意思是說,他戒定慧圓滿,我們講說是佛門的龍象,可以承擔如來家業(yè)的、紹隆佛種的,我們可以稱他叫“人中香象”,也就是我們講人中的菩薩,叫“人中香象”。
“龍王力士”,“龍王”就是龍屬之王,對龍眷來講稱王,叫龍王。“力士”是指金剛力士、那羅延,是天上的力士。叫“龍王力士”。
“摩醯首羅”,“摩醯首羅”是色界的最頂上的天神,摩醯首羅天。又稱大自在天,在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
好,我們看這一段,這個“引經(jīng)策發(fā)”的白話解:
(據(jù)《禪秘要經(jīng)》)佛告阿難,如果有四眾弟子,穿慚愧衣,服慚愧藥,想要求解脫,應(yīng)當學(xué)習(xí)這種辦法,就等于飲到了甘露。這個辦法就是觀想前面的子臟,就子宮,以及女根跟男子身體內(nèi)所有的寄生蟲都張開了口,豎起耳朵,鼓起了眼睛,吐出了穢膿,平心靜氣,數(shù)自己的呼吸,一一觀想,如手上的螺紋,閉目開目,總是清清楚楚。這個觀想成功,淫欲之火自然熄滅,即使看見是天子天女,也象是生了疥瘡的人,自己別人以及所有欲界眾生都是這樣的。如果能服下這劑藥,他就可以稱為大丈夫,是天人之師,不會被愛欲大河漂沉。應(yīng)當知道這個人雖然暫時沒有超出生死,如優(yōu)缽羅花、人中香象、龍王力士、摩醯首羅天人,世間一切都不能超過他的。
好,我們看下面“按”語:
“此觀成后。又加以九想觀。則一片淫心自然冰釋。”
這個按語的白話解是說:
這一個觀想成功以后,再來加后面的九想觀,那么一片淫心,自然就冰釋了。想到這個身體的結(jié)局將來一定會如此,這一片淫心自然就冰釋了、就消除了。
好,我們看后面的,二百六十七頁的“九想觀”,我們看“九想觀”,我們看這段經(jīng)文:
“新死。青淤。膿血。絳(jiàng)汁。蟲啖(dàn)。筋纏。骨散。燒燋。枯骨。想但見。正直仰臥陰寒徹骨。遍體肌膚轉(zhuǎn)成青紫。五臟消糜盡成膿血。七竅之中流出臭水。處處鉆嚙(niè)臭不可近。肉已鉆空惟存筋骨。筋復(fù)爛完骨散在地。被火燒燋形狀可惡。日暴雨侵僅見枯骨。想到此身結(jié)局將來畢竟如斯。試問一片淫心淡否。”
好,我們先解釋這一半,那再來再解釋“邪淫十罪”。這一段就是說,怎么去觀想,這個九種觀想呢?九想觀呢?就是你把這個所愛的男眾,所喜歡的女眾,用這九種觀想。
第一個,他剛死掉,“新死”。他死了以后,身體上長了青,淤青。五臟消糜盡成膿血。七竅流出臭水。你就觀想他在棺木里面,被這個蟲來給他咬啖、咬食。觀想他這個筋纏,全身的這些筋交纏在一起。還有“骨散”、“燒燋”。還有變成一堆枯骨。
你很想這些女色,但是你看到,“想但見”就是你當看到下面這個九種。哪九種?第一個,這個男色跟女色,他正平躺在棺木里面,仰臥在棺木里面,周圍散露出陰寒徹骨的陰氣,尤其是從冷凍庫剛拖出來,冷凍柜剛拖出來的時候,就是“陰寒徹骨”,前面這一具鐵柜里面這個尸體,就是你所愛的人,是男眾還是女眾,他直直的躺在那個鐵柜里面,這個時候你還會有淫欲心嗎?
“遍體肌膚”,身上這些肌膚,平常這個皮膚都很漂亮,但是這個時候死掉,遍體的肌膚都轉(zhuǎn)成青紫色了,淤青,有時候變成黑色的,有時候就會變成黑色了。或者眼睛不能合眼,嘴巴不能合起來。
然后五臟開始消糜,都會流出這些膿血出來。
七竅也流出臭水。
而且處處都有,這些尸體甚至?xí)L蛆(qū),蛆會開始咬它的肉,“處處鉆嚙臭不可近”,會發(fā)出這個尸體的臭味。
那這個尸體的肉被這個蛆鉆空以后,只剩下筋骨而已。
那筋再爛完以后,骨散在一地。
那被火燒燋以后,形狀非常的可惡,不敢看,就是可惡,就是一堆一堆白骨,或者在荒郊野外,曝尸在外,被雨水浸濕,只是剩了一堆枯骨了。
這九種,你想到這個身體的結(jié)局將是這樣,那眼前的這位男子、女子,這個美色,將來也都會這樣,你一片淫心會看淡否?這是九想觀。
再來:
“邪淫十罪”
“常慮彼殺。夫婦不睦。惡增善減。妻子孤寡。財產(chǎn)日耗。惡事被疑。親友誹謗。廣結(jié)怨家。死入地獄。妻不貞良。”
邪淫有十種罪過:
第一個,常常擔心被人家殺害,會被妻子或者丈夫殺害。
第二,夫婦感情不和睦,常常爭吵。
第三,惡的事情跟惡的念頭常常增加,善的念頭、善的行為慢慢減少。
再來,容易因為邪淫喪失生命,留下妻子孤兒寡女,孤子寡婦。
邪淫,財產(chǎn)日日消耗減少。
而且發(fā)生惡事常常被懷疑。
再來,親友誹謗,還有到處跟人家廣結(jié)惡緣,“廣結(jié)怨家”。
死后墮入地獄。
那妻子不貞良。
這是邪淫的十種罪過。
那不邪淫者能增五種福德:
“多人稱譽。不畏縣官。身得安穩(wěn)。死生天上。究竟得道。”
不邪淫有五種福報,五種福德:
第一個,眾人贊嘆,“多人稱譽”,夸贊。
第二,“不畏縣官”,不怕官府、官非,不怕縣官。
第三,身心安穩(wěn)。
第四,死后生天上。
第五,究竟得道,成就佛果,或者成就道果。
不邪淫者五善神侍衛(wèi),不邪淫的話,有五位善神護衛(wèi)他:
“不邪淫者得五善神侍衛(wèi)。一名貞潔。二名無欲。三名凈潔。四名無染。五名蕩滌。”
哪五位善神呢?第一個,貞潔,本身就是會保護你。第二個,沒有欲望,沒有貪欲。第三個,身心潔凈,身心凈潔,與善相應(yīng)。第四,清凈無染,不染六塵。第五,蕩滌妄想,清凈現(xiàn)前,清凈心現(xiàn)前。這就是不邪淫者五種善神侍衛(wèi)。
好,最后剩下一點時間,我們來報告印光大師的開示,邪淫的過患、教示、對治、殷鑒。但是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可能我們沒有辦法全部把它講完,我們講多少算多少。
第一點,印光大師講邪淫的過患,就是他邪淫的罪過跟過錯,印祖說,“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無不推之于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qiāng)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
印祖說,世間的人,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招感死亡的,大概有四分;那間接因為也是色欲間接招感死亡的也有四分。為什么說,間接而死者也有四分呢?譬如說,因為色欲而虧損自己本身的精氣,精氣神,虧損自己本身身體的這個福報,受到別種感觸而死,就是因為他色欲招感某一種病而死掉,或者因為色欲發(fā)生車禍死掉,這就是間接而死的,或者因為他色欲染成這些惡疾而死掉了,這也就是“受別種感觸而死”。像這一類的死亡的,有些人都把它推說這是命,他命中就是短命。其實,印祖說,他怎么知道,是他好色者,他的死亡其實都不是命,他說,其實真正本命,“本乎命者”,他一定是身心清凈,貞潔。不貪這個色欲的人,他才是“本乎命者”,他應(yīng)該是善終的,或者他命該死亡的。那都是什么?他是“居心清貞,不貪欲事”的人。如果是好色之徒,“貪色者”,他是自己殺害自己的生命,“自戕其生”,就是自己殺害自己的生命,怎么會怪罪在命呢?如果是依命而生,命盡而死,印光大師說,不過是一二分而已。大部分都是冤枉而死,就是八分。所以真正一二分是怎么樣?他“依命而生,命盡而死”的,大概一二分而已。其他八分都是什么?都是因為色欲直接死亡的,或者是間接而死亡的,有八分。換句話,都跟色欲有關(guān),意思就是跟色欲有關(guān)。所以印祖說,因此知道天下多半都是什么?枉死之人哪。
再來,“此禍之烈,世無有二。亦有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bì)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淫乎?”
這一段講得很好,印祖說,所有災(zāi)禍里面最慘烈的,“世無有二”。“此禍之烈”就是邪淫的這個災(zāi)禍的慘烈,世界上找不到一個東西可以跟它比的。這個是所謂的色字頭上一把刀,這是沒有任何東西比它更慘烈的,就是“此禍之烈”,邪淫之色欲之烈。那也只有一個東西,不用花一毛錢,不用你花太大的,你不要出一點點力量,可是可以成就你至高的德行,可以享受至大的安樂,可以讓自己的子孫擁有無窮的福報,可以到來生得到貞良的眷屬,只有一個東西,就是戒淫。戒淫可以得到怎么樣?可以得到至高的德行,至大的安樂,子孫無窮的福報,還有貞良的眷屬,這四個。
再來,“夫婦正淫,前已略說利害,今且不論;至于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艷女來奔,妖姬獻媚,君子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臨,皇天眷佑;小人視為莫大之幸福而納之,必致災(zāi)星蒞止,鬼神誅戮。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故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這一段印祖也講得非常好,印祖說,夫妻正淫,前面已經(jīng)有說這個利害關(guān)系了,現(xiàn)在我們就不討論。他說,邪淫的事情,它是“無廉無恥”,他說,不知道廉恥的,它是非常污穢、非常邪惡的,是你以人的身體,去做畜生的事情。譬如說艷女來奔,我們說艷女投懷送抱,妖姬來獻媚了,君子呢,認為,哇,這是莫大的災(zāi)禍、災(zāi)殃,而拒絕,以至于福星降臨,皇天護佑,這是君子。小人看到艷女來奔,“妖姬獻媚”,認為是莫大的幸福而接納她,以致于災(zāi)星蒞臨,鬼神來誅殺。君子因為知道淫欲是災(zāi)禍,而得到福報,君子因為知道邪淫而避開,得到福報。小人因為他不知道邪淫是有災(zāi)禍的,他因為災(zāi)禍,而禍上加禍。所以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世人茍于女色關(guān)頭,不能徹底看破,則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來生貞良之眷屬〔佛經(jīng)中,若犯邪淫(夫妻行淫而非時、非處、非道,亦屬邪淫)則有妻女不貞良之果報〕,斷送于俄頃之歡娛也,哀哉。《正·欲海回狂序》。”
這就是印光大師在《欲海回狂》里面的序文,以后我們會講到《欲海回狂》。印祖說,世間人如果在女色當頭,不能夠徹底看破,那么你就是把至高的德行,至大的安樂,子孫的無窮福蔭、福報,以及來生貞良的眷屬,斷送在俄頃的歡樂里面,在一剎那之間的快樂而已,你就葬送這四種福報。佛經(jīng)里面有說,如果犯邪淫的話,夫妻如果你行淫,不是正當?shù)臅r間,譬如說佛誕日,你夫妻行正淫也不對,這算邪淫,佛誕日,譬如說父母親的忌日,這個就非時。非處就是說,你在靠近佛堂的地方,或者不正確的地方,這是非處。非道呢?有些夫妻正淫,他不是行正常的男根跟女根接觸的地方,他用其他非道的方式去進行淫欲行為,這也是邪淫。以上非時、非處、非道,都是屬于邪淫。那會怎么樣?妻女不貞良的果報。
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這里面其實印光大師開示邪淫是非常精彩,所以我們不能夠一一來探討。那最后我們來引用印光大師講了一個公案。
印光大師說,有一位商人,正在走好運的時候,“前年一商人,正走好運,先日生意,獲六七百元,頗得意。次日由其妾處,往其妻處,其妻喜極。時值五月,天甚熱,開電扇,備盆澡,取冰水加蜜令飲;唯知解熱得涼,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涼,未三句鐘,腹痛而死。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諱,冒昧從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幾千萬億也。《壽康寶鑒·序》”
印光大師說,前年有一個商人,他正在走好運,生意興隆,賺了六七百元,很得意,非常的得意。就到他的妾的地方去尋樂了,第二天就回到他的妻子那個地方。他的妻子非常高興,正好那個是五月天,天氣正熱,就開電風扇,準備洗澡水,然后去取冰水加蜜給她的丈夫喝,只知道說,給他解熱得涼,清涼,不知道說做行房的事情,因為他喝了那是加蜜的冰水,“行房事,不可受涼”。結(jié)果不到三句鐘,就是三個鐘頭,“腹痛而死”。所以印光大師說,世間人不知道忌諱,行房不知道忌諱,“冒昧從事”,以至于死亡,這種人不知有幾千萬億人。這個是在《壽康寶鑒·序》文里面,印祖的叮嚀。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不能把全部印光大師開示的這個邪淫的果報講出來,下一回有機會我們再繼續(xù)探討。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看網(wǎng)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98集)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