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午夜电影网_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农村_久久精品小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1激情视频_伊人福利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101集)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101集)

黃柏霖老師 講于2020年04月11日

臺孝廉講堂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我們研討《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經文第五十七,“勿破人之婚姻”。

請各位同學翻開課本,二百七十二頁,我們看經文:

“勿破人之婚姻”

“(發明)男家曰婚。女家曰姻。婚者。取昏夜之義。言此禮但當昏夜行之。不可施之于白晝也。有慚愧之意焉。姻者。取因人之義。言當因人以敦倫理。因人以為榮枯也。有從夫之意焉。婚姻之事。兩姓合好。以之上承宗緒。下啟后昆。中洽親屬。因緣非小。大抵此事。皆定于宿生。非獨自己不能主。即兩家父母。亦不能主。從善緣而來者。其和好之念。不遂不休。從惡緣而來者。其毒害之情。不結不止。固非人力之所可破也。要其所以欲破者。不是出于挾仇。即是起于嫉妒。無論破于未成之先。或破于既成之后。其罪一而已矣。”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勿破人之婚姻”就是不要破壞人家的婚姻、人家的婚事。

“男家曰婚,女家曰姻”,鄭玄在《昏禮·目錄》:“婿曰昏,妻曰姻。”孔穎達《正義》云:“婿則昏時而迎,婦則因而隨之,故云婿曰昏,妻曰姻。”講到這個婚姻之禮,鄭玄在《昏禮·目錄》里面說,我們說,女子稱丈夫叫夫婿,婿說昏,妻說姻。孔穎達《正義》上注解說,夫婿在黃昏的時候去迎接新娘,婦人因而跟著夫婿隨之,所以說“婿曰昏,妻曰姻”。

那么我們俗話講,男女對于這個婚姻是一個大事,那現代的男子跟女子對婚姻其實認知有限,所以現在離婚率非常高。我到天津去講課,天津的一位企業家朋友跟我講,現在國內有三多。第一個,離婚多;第二個,不孝子多;第三個,癌癥多,這三多。當然這個是全世界的問題,那我們今天會借由這個“勿破人之婚姻”,我們也會探討婚姻的問題。

凈空老法師對于婚姻的開示,非常的深入。

第一點,老法師說,結婚,你看我們中國祖先造的字,充滿了智慧。中國文字是智慧的文字,你看結婚這兩個字,你就會開智慧了。

第二,你看結婚的結,它右邊是一個吉祥的吉。照理講,結婚是一件好事,但是左邊,它又加一個亂七八糟的絲線捆住,給你繞來繞去的。繞了多少層了。婚是什么?見到女人,你人頭就昏了。所以,頭腦清醒的時候不會干這種事。所以為什么說婚姻是人生大事,就是這個道理。頭腦清醒的人,他是不會做這種糊涂的事情。

第三,你看中國老祖宗,祖先造字,看結婚這個詞就會覺悟了,你不要昏頭,不要被這個纏繞了。你就想到中國古圣先賢對子孫的愛護、教訓,真的是無微不至。中國文字是充滿智慧,所以中國文字照理講是不能改,改不得。它里面蘊藏無量的智慧,也蘊藏了文字之美,這是圣賢的智慧。

第四,有的人覺得學佛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為什么?他說學佛怎么都不講愛了,不講情了。沒有愛還得了?因為凡夫就是有貪瞋癡慢疑,有七情六欲,眾生還沒有解脫。所以眾生認為說,學佛他就沒有愛,那還得了,恐怖得不得了。其實學了佛以后,佛里頭有真正的愛,那不是假的。

第五,世間人,雖然說你覺得愛很可貴,但都是假的,虛情假意,不是真愛,是假愛。愛的時候結婚,過兩天又離婚了,那不是真愛,真愛怎么會離婚呢?可見它是假的,它是昏頭轉向之后的決定,是一個迷惑的決定。因為它心會變,我們凡夫是用八識五十一個心所,我們是用妄心,是用染污識,不是用智慧,不是用真心。覺悟的人用智慧,迷惑的人是眾生。

第六,不像佛菩薩,佛菩薩那個愛永遠不會變。你尊敬他,他愛護你;你不尊敬他,他也是愛護你;你毀謗他、陷害他,他還是愛護你,從來沒有變過心,這叫菩提,這叫真的。所以真正的愛,在佛法里面才有,只有佛、菩薩才有,眾生里面、世間里面沒有。因為什么?因為我們凡夫的心有生住異滅。

第七,世間虛情假意,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上當。所以你要理智,不要輕易去動了感情。感情是迷,理智是覺,要以理智作主。

第八,雖然有感情,情是從理智里面生的,不是從迷惑顛倒里面生的,不是從迷執里面生的,是從理智里面生的,佛法講的是這個。所以菩薩叫做覺有情,菩薩也是有情,但是他是覺悟的眾生,覺悟的有情眾生。

第九,這個通常我們不講愛,佛菩薩不講情,佛菩薩講慈悲,佛菩薩也不講愛,佛菩薩講大慈大悲,就講慈悲,慈悲就是愛。換句話說,理性的愛叫慈悲,從分別執著情識里面所生的就叫做愛。他有分別情識,分別執著的情識在里面。一個迷的名稱,一個是覺悟的名稱。迷的名稱叫愛,覺悟的名稱叫什么?叫慈悲,覺悟的愛叫做慈悲。不相同的地方在這里。

凡夫就是因為迷惑顛倒,所以《圓覺經》里面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這幾句話是很重要的,給結婚的很好的一個智慧教育,你自己要看清楚事實的真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告訴你講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婚姻是一生一世而已,它不是生生世世。菩提自性,覺悟智慧,那是生生世世的無量光、無量壽,那才是真正屬于你的,也就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那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它是真正屬于你的,其他都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必須要認清事實的真相,否則就是輪回的眾生,輪回的六道眾生。

所以《圓覺經》告訴你說,一切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是因為種種的恩愛貪欲。我們其實講實在話,為什么不能夠出離六道輪回?為什么不能出離生死?為什么輪回不休?其實問題就卡在這個恩愛貪欲。為什么看不破、放不下?也就是恩愛貪欲,這財色名食睡嘛,所以才會有輪回,“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在這個大千世界里面,一切種性的眾生,不管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都是因為有淫欲,才有這個業報身。所以要知道輪回,“當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所以說:“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我們謹記佛菩薩的教誨。

這是《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

再來,“因”,依靠、憑借。

“敦”,厚道、篤(dǔ)厚。

“倫理”,人倫道德之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這叫“倫理”。

“榮枯”,比喻人世間的盛衰、窮達。

“從夫”,這個是《禮記·郊特牲》里面:“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或為‘傅’)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這個“知”就是同智慧的智。“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婦人無爵,從夫之爵(謂夫命為大夫,則妻為命婦),坐以夫之齒”,“坐”就是座次,“齒”就是他的年紀、輩分。這一段就是說,婦人,她一出生到這個人間來,小時候跟著父兄,以父兄的意見為意見。嫁出去了就跟隨丈夫,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是現在時代變了,這個三從四德,也沒有人再去落實了。這就是三從,幼時從父兄,嫁則從夫,夫死從子,丈夫死掉了就跟隨兒子。那么“共牢而食”就是說,“同尊卑也”。所以“婦人無爵”,婦人沒有官位,她是依丈夫的官位,所謂古代人講,妻以夫為貴,就是“從夫之爵”。這個就是“從夫”的由來。

“宗緒”,祖先的緒業,就是事業跟遺業。

“后昆”,“后昆”就是后嗣、子孫。

“洽”,和諧。

“不遂不休”,“不遂”就不能順利達成,不能如愿。“不休”,不止、不息。“不遂不休”就是不能如愿,就不休止。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男子叫做婚,女子叫做姻。“婚”就是昏夜的意思,說這種事情只能在黑夜實行,不能在白天實行,其中有包含慚愧的意思。“姻”就是隨人的意思,說應當隨人敦分倫理,隨人共享苦樂榮辱,有從夫的意思。婚姻大事,兩姓合好,傳宗接代,融洽親屬關系,不能等閑視之。這樣的大事大都是前世決定的,不但自己不能作主,即使兩家父母也不能作主。從善緣而來的,其和好的想法,不達到目的就不會罷休;從惡緣而來的,其毒害的想法,不達到目的也不會罷休。所以并不是人力能夠輕易破壞的。那種從中破壞的想法,不是出于私仇,就是出于嫉妒。無論是在沒有成功之前破壞,還是在已經成功之后破壞,所犯的罪業都是一樣的。

那這一段里面,有兩段很重要的經文,我們要來探討。第一個我們探討的,就二百七十三頁的,“婚姻之事,兩姓合好,以之上承宗緒,下啟后昆,中洽親屬,因緣非小。大抵此事,皆定于宿生,非獨自己不能主,即兩家父母,亦不能主。”這段的問題告訴你婚姻它的重要性,它的因緣性,它的因果性。

那么老法師對于婚姻的開示,老法師談結婚。

第一點,老法師說,有一年,有一位居士寫了一封信給老和尚,說他認識一個女朋友,想要結婚,問老和尚說好不好?老和尚就回一個明信片給他了,就寫了一個字,“婚”字。老和尚閑話不多說,只寫一個“婚”字在明信片上。就告訴他了,叫他好好看這個字,看他能不能體會這個字。結果那位年輕人回了老和尚一封信,就說,我不結婚了。這是老和尚對于結婚,給一個年輕人的啟示。

第二點,老法師說,他不結婚這種做法也不對,他還是不對,還是錯了。佛陀不是叫你不要結婚,佛陀首先示現給你看,耶輸陀羅就是他的妻子,羅睺(hóu)羅就是他的兒子,他是凈飯王的太子,佛陀示現給你看。但是佛陀最后覺悟,舍家棄欲,割愛出家,修行證果了,所以佛陀他示現給你看。佛法講的是中道,不能落在二邊。我們佛法是講不二法門,不落空有二邊。凡夫執著有,二乘執著空,菩薩執著中,佛不落二邊。你迷惑顛倒,昏了,落在一邊,你要是不結婚,又倒在另外一邊去了。這是教你什么?你結婚的時候,不要昏就好了。也就是要理智,要智慧看清楚,她是不是賢妻良母,他是不是你理想的夫婿,他是不是能夠負責盡責。要你看清楚事實真相,要覺悟,這樣才對,這就是中道。

第三,你看這個“婚”字,見了女人,頭就昏了,他要是不昏,他就不會結婚了,昏了就會結婚。中國古禮,婚禮是在黃昏以后舉行的,絕對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舉行的。所以你看我們婚禮的晚宴,大概都是晚上。各位有沒有注意看,雖然是現代已經婚禮都改進了,現代化了,但是還是一樣晚上宴客。這是老祖宗的規矩,婚禮都在黃昏以后舉行,絕對不會在光天化日之下舉行。剛才經文里面講,它表示一種慚愧的意思。

第四,你去念《禮記》,你就曉得,中國那一套過去的祖先他們的生活非常有味道,它確實能夠跟整個大自然配合,所以中國人這種生活是非常有情趣的。

第五,你說成家,那個“家”不能不要,但是不能迷,你要覺悟。那個“家”字的寫法,上面是一個房子,房子里面是什么東西?一看就曉得了,是一豕(shǐ)字,那個字叫豕,豕就是一只小豬,豬是愚癡的。你看到這個,你要覺悟,不要被它迷了。

第六,中國文字的確是有很深的智慧,譬如說你成家了,成家而不迷在這個家里面,它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佛教徒結婚,我們都稱它叫佛化家庭,經過佛陀教化的家庭,經過佛陀感化的家庭,叫佛化家庭。所以結婚的典禮叫佛化典禮,佛化的婚禮,你看這個多殊勝。所以很多很有智慧的家長,他學佛以后,他的子女結婚,都請某某法師來主持婚禮,然后典禮叫佛化婚禮。就提醒你,不是叫你不要成家,不是叫你不要結婚,只是叫你不要迷,不要迷在這里頭,這才是佛法里面所講的中道第一義。

第七,在這個世間,人跟人在一起,說老實話沒有愛。其實也有些菩薩的家庭,菩薩道侶,他們其實有愛,只是他們已經提升到什么?提升到大愛,提升到菩薩的愛,提升到對眾生的愛,提升到付出的愛。是有的,不是沒有,他們已經提升了,已經轉化了,升華了。那凡夫的愛,當然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認為真正有愛,那是愚癡。怎么曉得它是假的呢?因為那個愛是會變的。

第八,今天愛了,明天就不愛了,今天愛得不得了,愛得死去活來,兩個人結婚了;過兩天離婚了,就不愛了,對簿公堂,離婚了,變成冤親債主了,變成怨偶了。可見愛是假的,不是真的。

第九,佛告訴我們,沒有證得阿羅漢以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因為阿羅漢已經破了見思惑了,他無我了,他證我空真如了,所以他已經證得無生了,所以他可以相信自己的心。那凡夫,因為他有這個貪瞋癡慢疑,有毛病習氣,所以凡夫是用妄心的,所以不能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意思都不能相信,怎么能夠相信別人呢?你自已的心都不能相信,何況要去相信別人呢?為什么自己的意思不能相信呢?因為它千變萬化。

第十,佛法講修行,第一個教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誠之心永遠不會變。所以我們學佛說,發心立愿,你看那個發心立愿,從心地發出來,那個根本之愿就不會變。因為什么?就像樹有根一樣,風吹雨打不會退轉。凡是會變的心,那個心是假的。老和尚說,各位冷靜去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你自己會覺悟。

第十一,佛法的的確確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我們今天講理智,它不是感情,所以希望同修很冷靜的去體會這個意思。

第十二,佛以及我們中國圣人并不是完全反對男女結婚,不是的,他并不反對。為什么?主要原因是因為你不愿意出三界。

十三,你不愿意出三界,那就是世間法,雖然是世間法,假使你能夠不昏,你接受圣賢的教訓,也是對我們的期望,至少你可以做一個善人。你假如說不昏的話,雖然是世間法,但是你不昏,那也是好事。

第十四,夫妻的結合,在古代不是愛情,古代是什么?是父母之命,媒妁(shuò)之言。先生跟太太從來沒有見過面,他們怎么能談戀愛呢?沒有談戀愛。確實現在有很多,結婚五十年、結婚六十年的,什么金婚、銀婚、鉆石婚,誒,你看他們,恩愛不移,問他們是不是談戀愛來的,不是,他們說是媒妁之言,奉父母之命,可是你看幸福、美滿得不得了。因為什么?因為他們夫妻的結合,在古代來講,不是愛情,他們是遵從父母的慈命。

第十五,古時候結婚是什么?兩個人生活有共同的目標,互相協助,達到共同的理想目標。說實在話,那個目標不是愛情,是建立這個家,是一種責任跟道義。

第十六,現在人結婚是愛情,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今天結婚是感情的結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多夫妻,就為了生活習慣的不同,為了該不該孝順公婆,為了該不該孝順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為了金錢的糾紛,為了財產的分配,都可以怒目相向,反目成仇,對簿公堂,最后走上離婚之途,就證明佛菩薩講得沒有錯,愛情會變。所以它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破裂。

第十七,古人結婚是為了道義,他明理,他懂這個道理,他知道應該盡的義務跟盡的責任,所以它是一個義理的結合。所以為什么古代離婚率那么低?是在因為他們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的結婚,是一種義理的結合。現代的婚姻跟古代婚姻完全不同。

第十八,從前結婚是非常慎重的,自己年輕不懂事,父母長輩的經驗豐富,會傳承、會教導,他們來幫助你選擇對象,那關系到你一生的幸福。

第十九,從前的婚禮非常繁雜,那為什么會這樣繁文縟節呢?它就是告訴你說,結婚不容易,千萬不可以離婚。你這個家好,國家才會好,家是國的基礎根本。所以古代的婚禮是繁文縟節的。

二十,現在民主開放了,如果你還能保持古圣先賢這個理念,那你這個家絕對是幸福美滿的。

二十一,結婚,這并不是說你們兩個人的事情。說實在話,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衰,與你結婚都有關系,因此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

二十二,現代人把婚姻看得太輕了,太草率了,想結婚就結,喜歡就結婚,不高興就離婚,簡直是兒戲。他不曉得,他背的因果有多重。輕易離婚,果報都在地獄。為什么有這么重的罪呢?他把整個社會秩序破壞了,把整個家庭倫理破壞掉了。

二十三,一對夫妻就像大樹上的一片葉,葉長得好,這棵樹才能壯大;這個葉壞掉了,對于整棵樹的生存就是一分的傷害。所以婚姻是道義,要懂得大道,義就是義務,應該要這樣的做法,現代人哪懂這個道理呢?

二十四,從前的婚姻是道義,現在的婚姻是亂愛,把倫理道德全部都破壞了,基礎動搖了,這個社會怎么可能不會亂呢?

以上老和尚把社會動亂的原因、婚姻的重要性、婚姻的莊嚴性,老和尚都跟我們講出來了。所以現代人確實必須去向老祖宗求智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那探討的第二個重點,就是我們經文里面講的,“從善緣而來者,其和好之念,不遂不休。從惡緣而來者,其毒害之情,不結不止。固非人力之所可破也。”這個就是談到,我們結婚、離婚,尤其是現在離婚非常嚴重,我們前面第一個重點,是探討結婚,這一段探討的重點是在離婚。

老法師對于離婚的開示,老法師說,我們現在的心很狹小,兩個人都不能包容,夫妻兩個人結婚,沒幾天就鬧離婚了。什么原因?不能包容,心量很小,那這種事情現在社會上很多。大家不把結婚當一回事,隨隨便便的,可以上午結婚,下午就離婚了,這個叫兒戲,也是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

中國古代對婚姻之禮很繁瑣,那為什么要這么慎重呢?就是不能夠輕易離婚,它那個禮節很隆重,是五種禮里面,在其他四種之上。古代有五禮,第一個,吉禮;第二個,嘉禮;第三個,賓禮;第四個,軍禮;第五個,兇禮,這五種禮節。婚禮是屬于嘉禮里面的,那么婚禮是最隆重的、最繁瑣的,不能當兒戲。所以結婚,最大一件事情就是什么?要培養下一代,為社會培養賢人,你把下一代培養成圣人、成賢人,那么這個結婚就很有意義了,這是結婚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祖宗對你的期待,父母對你的期望,社會大眾也是這樣的。所以為什么結婚很慎重,它的意義在這個地方,為這個家培養圣人、培養賢人,把下一代教育好,這是你這一生的使命。你為什么要結婚?就是這一生唯一的使命。

其實我們在這個世間,跟我們認識的,老法師說,只要有往來的、有關系的,不管這個關系是善的、是不善的,統統跟前生前世有關系。沒有關系的,在這一生當中不會認識,就算你坐同一部車、同一條船都不會認識。我們也常常坐公車,對不對?我們也常常坐捷運、高鐵,也不見得會講話。所以為什么說,這個夫妻,他是什么?同船渡,在同一艘船里面,曾經有過緣。所以你遇到一個人,陌生人跟你點個頭,跟你瞪一眼,老和尚說前世都有因的,如果沒有因,不可能發生這種事情。那個因緣薄,比較薄一點,可能一生只碰過一次。緣分很深的,就變成一家人了,變成你的親戚朋友了。

所以,佛告訴我們,人跟人在一起的緣分,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在大乘經里面講,佛對這些事情講得很多,幫助我們覺悟。在人生里面,在這一生當中,把過去生的緣,不管是善緣惡緣,都要把它化解開。這也是學人一再修行的原則,我就是按照這個原則,就是不管你碰到的事,或是相處的緣,是善緣還是惡緣,你都要想辦法透過學佛的智慧,透過修行的這個經驗,透過修行境界的提升,你把這些善緣跟惡緣,統統要轉成清凈緣,都要把它化解開。記住,老和尚說,不要跟任何人結惡緣,結善緣不求回報,否則他來生要跟你報恩,到你家來。那如果別人欠我們的呢?原諒他,不要了。那我欠別人的呢?應該盡心盡力要還他,把這個緣了了。

那要跟什么樣的人結緣呢?要跟佛結緣,特別要跟阿彌陀佛結緣,這個緣對我們決定有利益的,阿彌陀佛幫助我們這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是其他法門統統沒有的,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這一段是老法師講說,不能夠輕易離婚,它是有很重的因果責任的,它是一種社會的責任,家庭的責任。

那么,再來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有意破人。固是不可。然而相女配夫。相夫配女。則又不可不慎。或年齒懸殊。難必齊眉偕老。或賤良各別。并非戶對門當。是亦未可草率。至于室家之貧富。相貌之妍媸(chī)。則非所當計矣。”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相”,“相女配夫”,“相夫配女”這個“相”就是察看的意思,仔細看。《說文》:“相,省視也。”例如:“相女配夫”,乃根據女兒的情況選配女婿。

“齊眉偕老”,“齊眉偕老”這個“齊眉”,就是夫妻白首偕老的意思。《俚言解·卷一》:“夫婦偕老曰齊眉。”夫妻能夠一起活到老,那個叫“齊眉”。揚雄《方言》:“眉、黎,老人之稱。東齊謂老曰眉”。《詩·七月》篇:‘以介眉壽’。‘齊眉’猶言‘同壽’,這個是最幸福的了,就站在世間法來說,夫妻能夠齊眉偕老,那是最幸福的,這個地方講“齊眉”,不是指梁鴻、孟光的“舉案齊眉”事也。提到這個梁鴻和孟光,是現代夫妻的典范。我們剛好前面有談到、討論到結婚或者是離婚的問題,其實都應該向古人學習。梁鴻跟孟光可以講說,古代的模范夫妻。我們在《感應篇匯編》,有講過他們的故事。

我們來介紹梁鴻、孟光,在《后漢書》及《續列女傳》里面有記載。孟光長得很肥胖,她相貌不是很漂亮,有一點丑,她皮膚又黑,但是她力量、力氣很大,很會做事,力大無窮,能舉起石臼(jiù)。古代磨那個米漿那個石臼,她可以把整個都舉起來。她年輕的時候,也有不少人要為她作媒,但都被她拒絕。她父母問她說,你要選什么樣的夫婿呢?當時因為梁鴻已經很有名了,她就跟她母親說,要德行像梁鴻那樣就好了。后來這個事情,消息傳到梁鴻那邊,梁鴻知道孟光如此的仰慕他,又很欣賞孟光的德行,就決定娶已經三十歲的這個孟光為妻。那么梁鴻跟孟光訂婚后,孟光就做了一些布衣跟麻鞋等樸素廉價的衣服,又編織了一些竹筐等民具。但是在婚禮那一天,她就盛裝打扮,結果結婚以后的七天之內,梁鴻都沒有理睬她,不理她。

那孟光就跪在床下,就問梁鴻說,小女私下聽聞先生德行高尚,已經拒絕很多女子了,那小妾我也拒絕很多的男子的追求了,那現在被你嫌棄,不得不請罪。你看古代是這樣的,不是大打出手,現在都是大打出手啊,以前是這樣去請罪的。梁鴻就說了,我是想找一個能跟我一起穿粗衣、干粗活的人,你現在穿著華麗的衣服,濃妝艷抹的,哪象是我要的人呢?孟光就回答說,啊,那我知道先生你的意思了,好,妾身馬上穿隱居的衣服給你看。就去穿隱居的衣服了,她就卸下那個華衣美服,改梳那個椎髻(zhuī jì),就穿那個樸素的布衣服,然后做起這個織布的工作。梁鴻看到她就說,這才是梁鴻的妻子。并且為她取名,名光,字德曜(yào)。所以古代人選妻是選德,重視德行,選這個婦德、女德。

兩人一起生活了一段期間以后,有一天孟光就問梁鴻說,誒,常常聽說,先生你要隱居避難,那現在怎么沒有再說了呢?難道你向現實妥協了嗎?梁鴻就說,你是說歸隱是不是啊?好,可以呀,我們來去歸隱。夫婦兩人就一起到霸陵(霸陵就現在的西安)的深山隱居,以耕織為工作,閑時讀書,彈琴自娛。他們也很羨慕古代的高士,隱居的高士,像漢朝這個四皓(hào),以及二十四位高士。

那么有一天,梁鴻因為有事情到京師洛陽,他看到老百姓過得很辛苦,悲從中來,寫了一首《五噫歌》,觸怒了當時的漢章帝,只好帶著孟光逃亡。到了吳郡,就逃到南方來,就今天的蘇州,在一個大戶人家皋(gāo)伯通,我們在《感應篇》里面有提過這個故事,皋伯通的家里做仆人。那雖然他們已經做仆人了,他們雖然淪為奴仆,但是依然夫妻謹守禮節,在吃飯的時候,孟光總會把飯菜連著這個小桌高舉到眉毛處。就是要吃飯菜的時候,連著小桌舉到眉毛處。旁邊這個大戶人家,這個皋伯通看了以后,就覺得說,哇,他們這個不是普通的下人,于是以賓客之禮來對待這個梁鴻跟孟光夫妻。

后來的人就把這個“舉案齊眉”來形容夫妻相敬如賓、相敬相愛,這個意思。現在哪里有舉案齊眉,不翻桌就不錯了,還舉案齊眉。所以現代人不讀古人的書,不讀老祖宗的這個圣賢書,真不懂怎么做丈夫,怎么做妻子了。所以你看梁鴻跟孟光,我們現在看起來,你看多美啊。隱居的時候,以耕織,以耕作、織布為工作,閑時念書,彈琴自娛,那幾乎是神仙眷侶啊。

所以“白頭偕老”,共同生活到老,常是指夫妻相偕到老。《詩經》里面,〈邶(bèi)風·擊鼓〉里面講,這個也是我們現在舞臺劇常常用的一個詞,“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詩經》里面講的,形容夫妻的恩愛,執子之手就是牽你的手,跟你一起活到老。那我們現在講什么?牽你的手,一起行菩薩道,一直到壽命終了為止,到不能幫眾生做事為止,這樣就是菩薩行,就是菩薩夫妻了。

所以“齊眉偕老”意思是指,夫妻同壽,白頭到老。

再來,“妍媸”,美好與丑惡。

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有意破壞,當然不可,但為女選男,或為男選女,又不能不慎重。有的年齡相差懸殊,難以白頭偕老;有的貧富高低相差太大,不能門當戶對。所以這樣的事情,決不能草率將就。至于家庭的貧富,相貌的好丑,就不要去計較太多了。

就像梁鴻選孟光一樣,孟光就皮膚黑,也長得不是很漂亮,很丑,也是肥胖,甚至力大無窮,可她有德行。

好,我們看下面這一段,“下附征事兩條”:

“得書改過(孫侍郎記事)”

“侍郎孫公。初名洪。少時與一窗友。共游太學。相訂兩家音信至。各無隱匿。一日窗友得家書。祕不示孫。詰(jié)之。乃云。書中偶有一語。恐敗兄之意興耳。固索之。乃出其父手書云。昨夢至一官舍。依稀見過登科錄。汝與孫洪。皆列名籍內。但孫兄名下。有一行硃字云。某年月日。為某姓人寫一離書。因被天譴。削去其籍。孫遂愕(è)然。友問果有其事乎。孫曰。此近日事也。弟在某州。適見翁媼(ǎo)兩人。相詬求離。無人代筆。倩余屬(zhǔ)稿耳。初無他意。友曰。夢境恍惚。未足介意。況才學如君。何投不利。及就試。友果高捷。而孫已下第。方信前夢不誣。孫因怏(yàng)怏。友曰。勸君勿憂。待弟西歸。仍為合之。何如。因問翁媼里居姓氏。尋至其所。夫婦俱未有偶。乃為具道前事。置酒合之如初。隨馳書報孫。孫不勝感悅。其后孫以太學內舍生。免省試。歷躋(jī)膴仕(wǔ shì)。屢典大郡。所至遇有離婚之事。輒(zhé)為宛轉調護。多所曲全。”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侍郎”,《孫侍郎記事》,這個侍郎就是中國古代的官名。明清時代的時候,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僅次于尚書。那尚書就是部長。

再來,“太學”,“太學”是國學。我國古代設于京城的最高學府。西周的時候已經有太學之名了。漢武帝的時候,他建立了五經博士。弟子有五十個人,是西漢設置太學的開始。那么東漢太學大為發展,順帝的時候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漢質帝的時候,太學生達到三萬人。從魏晉到明清,有設太學,或有設國子學,后來改成國子監,或者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樣,制度也有一些變化,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叫“太學”,等于是國家大學。那么用我們現在,國內的名詞,叫黨校。那黨校里面還設立行政學院。黨校是培養黨的干部人才的,訓練的一個地方。那黨校里面的這個行政學院,就是等于培養文官的人才的地方。這都是有古代太學的味道、太學的這個內涵在里面。

再來,“固索”,“固”就是執意、堅決地。“索”就是討取、要。“固索”就是執意的索討。

“登科錄”,科舉考試后發表的錄取名冊。

“硃字”,“硃”就是紅色。紅色的字叫“硃字”。

“離書”就是古代的離婚的文書。

“愕然”,“愕然”就是驚訝的樣子。

“翁媼”,這個“媼”就是老婦。“翁媼”就是老翁跟老婦的并稱,就一對老夫妻的意思叫“翁媼”。

“詬”,“詬”就是指責、責罵。

“倩”,“倩”就是請求、央求。“倩人代筆”,請人家代筆。

“屬稿”,“屬稿”就是起草文稿。

“高捷”就是登科及第。

“下第”,“下第”是考試沒有被錄取。

“怏怏”,就不滿意、不快樂的樣子。

“俱未有偶”,“偶”就是婚配。“俱未有偶”的意思就是說,雙方仍然還沒有再嫁人或者娶妻。

“置酒”,就擺設酒宴。

“躋”就是登上、升上。

“膴仕”,“膴仕”就是高官厚祿。

“屢典大郡”,“典”就是主持、主管。“郡”就是古代的行政區域。“大郡”,就面積大、人口多的郡。那么“屢典大郡”的意思就是屢次擔任主管大郡的要職。

“宛轉”就是含蓄、曲折;委婉。

“調護”,“調護”是指遇有離婚的事情,則調解維護,令之復合。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據《孫侍郎記事》)。侍郎孫公,原來名洪,少年的時候和一個同窗學友,一起在太學里面讀書,互相約定說,如果有家信來到,都不能夠隱藏。有一天,這個同窗就收到家信了,隱藏起來,不給孫洪看,孫洪發覺后就追問了,他的學友就說了,信中有講一些話,我恐怕會敗你的意興,所以就沒有拿給你看。孫洪說一定要看,學友只好拿出他父親的信,信中說,昨天有夢見一個官府,很清楚的看見考試錄取榜,你跟孫洪都有名字,但是孫兄名下有一行紅字,某年某月某天,替某姓人家寫一個離婚協議書,上天責罰,取消名籍了。孫洪很驚訝,學友就問他說,真有這個事情嗎?孫洪就回答說,就是最近的事情,我在某州遇見一對老年夫婦,吵架要離婚,沒有人幫他寫離婚書,就請我代寫,當初自己并沒有什么其他想法。他的同窗學友就說,夢境恍惚,不必在意,像你這樣有才學的人,怎么會考不上呢?

等到考試結束以后,果然學友考中了,孫洪落榜,這才相信前面他窗友父親所做的夢不是假的。孫洪因此心情很不高興,悶悶不樂,他的學友就說了,請你不用憂慮,等我回去,替你勸導兩位老夫老婦能夠復合結婚,怎么樣?于是就問清楚了兩位老夫老婦所住的地方跟姓名。到那個地方以后,兩位老夫老婦都還沒有再新婚,就把孫洪的事情告訴他們,并且安排酒宴替他們復婚。事情做好以后,就寫信告訴孫洪,孫洪非常感激。后來孫洪以太學內舍生的名義,免除了省試,一路青云直上,當了大官。在任期間,每到一個地方服務,凡是遇到有離婚的事情,就想辦法調解,保全了很多家庭。

這個呢,講到了這個事情,勸人家不要離婚,是積陰德的事情。這個地方講到這個孫洪因為幫人家寫離婚協議書,就被削了功名,還好他的同窗好友,幫他把這對已經離婚的老夫婦再復合。

臺南極樂寺的胡總干事,我的好朋友,他也是我警大的學弟,小我一屆,他本來命中,給幾個人去算命,說他到五十歲壽命就結束了,他現在已經是六十幾歲了。他的妻子很賢惠,比他早學佛,聽老法師的經教,所以對佛法非常深入。胡總干事當時他還沒有完全學佛,他還在南部的警察局里面擔任一個戶政事務所的主任。當時他被人家算命算好以后,那個算命先生說,其實再過幾年,他就必須要舍報了。當時他也沒有心灰意冷,他的妻子就勸導他,努力精進念佛,然后聽經聞法,積極的積功累德。他知道以后,他就開始投入當義工的工作。他說,有空閑,他就到臺南極樂寺,當時去送經書,到各地方去跟人家結緣經書,做法布施,也是財布施,也是無畏布施。

當他在擔任戶政事務所主任的時候,他特別留意一件事情,他有交代他的部屬,只要有人要到戶政事務所來辦離婚登記的,請戶政事務所的科員先不要著手進行,把要離婚的夫妻就帶到主任辦公室,他就親自用佛法以及老法師的開示,跟他們勸導,勸導他們不要離婚,跟他們講離婚的因果,以及結婚的意義。就是剛才我講老法師開示,結婚是一種責任,是一種道義。他在擔任這個戶政事務所主任任內,他勸了很多夫妻,到戶政所來以后,都沒有離婚。因為經過他勸導開導以后,所以他積了很多陰德。然后又不斷的去付出,去擔任做法布施的義工工作。

這樣做了大概五六年以后,到五十歲那一年,有一天,生了一場大病,跟老法師一樣。生了一場大病以后,重感冒,他以為大概生命要結束了,因為他那個心臟病,呼吸非常的困難,醫生來把脈,也沒有辦法。在剛開始算命的時候,那個算命先生就跟他講說,你的壽命結束的時候,是因為心臟出問題,而你這個心臟無藥可醫,名醫難救。他說,你這個病是心臟病,后來就會往生了。所以他到他講的那個時間點的時候,還真的生了一場重感冒,而且他呼吸非常困難,他想壽命大概快要到了,就拼命的念佛。誒,結果那個感冒后來就好了,也沒有舍報,就過了算命先生講的大限。

幾年以后,他有一天扛了一些經書到一家觀音佛堂去送經書,突然間他在那個地方,碰到有一個人當場昏倒。昏倒以后,那個人,就后來突然間醒過來,醒過來以后就對著他說,我護法神叫我告訴你,你的命本來在兩年前就要走了,因為你這幾年來不斷的積德,不斷的做善行,積功累德,所以你的壽命延長了,你已經過了這個生死關了。他說,觀音菩薩叫我告訴你,你好好做,為眾生做事,你的命會更長壽。他就是這樣跟他講,講完以后那個人就恢復正常了,護法神叫他講的。

他到現在擔任極樂寺臺南凈宗學會的總干事,護持老法師,這么重大的責任跟使命,要動員二三百位義工,全部都歸他調度。他還負責法寶流通,護持悟行法師在全世界弘法。這責任大不大?大。所以他現在那個生命是為眾生的,他現在慧命在延長,他已經消災延壽了。所以他跟袁了凡先生一樣,積功累德,三千善、三千善、一萬善,后來改變命運了。而且他也徹底的,學習袁了凡先生〈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他修持非常好,我很贊嘆他,極樂寺的胡總干事,非常優秀,是我們凈宗學人的榜樣。

在這邊就剛好提到這個離婚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我們看下面的“按”語:

“宋末。臨川王某。妻梁氏。被元兵掠(lüè)去。不屈而死。越數年。夫謀更娶。議輒不諧。夜夢故妻曰。吾已生某家。今十歲矣。七年后。當為汝妻。明日遣人跡之。果然。乃以禮致聘。一言而合。然則夫妻因緣。其容輕破乎。”

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不諧”,就不順利、不成功。

“跡之”,就追尋那個足跡,追尋蹤跡或者那個線索。

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白話解:

宋朝末年,臨川人王某的妻子被元兵搶走,不屈而死。過了幾年,丈夫想再娶,但總不能成功。有一天夜里夢見他的亡妻對他說,我已經投生到某家,今年十歲,再過七年后,當嫁給你做妻子,嫁你為妻。明天派人尋找,果然,一上門,以禮相聘,一句話就成功了。這樣看來,夫婦的因緣,能夠輕易破壞嗎?

這段按語雖然很短,但是有很深的因果在里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位臨川王某他的妻子梁氏,被元兵抓去,她不屈就而死。經過幾年,她的丈夫想再娶,每一次談都談不成。有一天做夢,夢到他的亡妻,來跟他講說,我已經投生到某家了,今年十歲了,再過七年,我就要嫁給你做妻子了。后來她丈夫派人去尋找,果然找到了。也就是什么?她先生還是一世,他妻子已經變兩世了,所以果然是因果通三世。他妻子不屈而死,守節,那夫妻緣未盡,投胎再來,她丈夫想再娶,怎么談都談不成,碰到他前妻,雖然是一個小女生,一句話提親,馬上成功,這因緣不思議啊。所以我們就來探討一個問題,夫妻眷屬輪回的問題。我們俗話說,夫妻因緣天注定,也就是過去生因緣業力,但是我們來探討說,可以永遠當夫妻嗎?探討夫妻因緣的由來。

第一點,四種因緣,這剛才我們討論過了。老法師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在藍塘道的光明講堂,他看到了一副對聯,壽冶老和尚所題的,寫得很好,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個一般佛堂,很少人會寫這樣的,為什么?不想觸人家的霉頭,總而言之,不好意思讓大家起煩惱。我有一次到臺中慈明寺,我去小閉關二十一天,三周,有一天出來經行念佛,就經過旁邊的一間城隍廟,臺中的城隍廟,就寫這副對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它不是寫冤冤相報,它說“無緣不聚”;“子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它是這樣寫的;那中間呢,叫“冤冤相報”。

老法師說,你要是真正懂這個道理,懂這個事實真相,這個小孩子到你家來投胎,換句話說來討債的,或者來還債的、來報恩的、來報怨的,這四種因緣。這是首先我們要了解,眷屬的由來,就是這四種因緣。

第二,互相輪回。寒山、拾得開示眷屬的輪回。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有一天,寒山、拾得就到鎮上去走一走,看到一個村落里面,有人在結婚辦喜事,這戶人家在娶媳婦,遠遠就聽到人家敲鑼打鼓,現場更是殺雞宰羊,席開百桌,前來祝賀的這個親朋好友一片歡天喜地。

寒山大士看到以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就哭起來了,旁邊的人就呵斥他說,你這個瘋子,今天是喜事,你怎么在我這里哭哭啼啼的呢?說的時候就要把他趕走。寒山大士就說了,我不是瘋子,你才是瘋子。在場的人說,我們都很正常,你才是瘋瘋癲癲的,你怎么反過來說我們是瘋子呢?寒山大士當場就說了一首詩,“六道輪回苦,孫子娶祖母。牛羊為上座,六親鍋內煮。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顛倒出輪回,不食眾生肉。”

意思就是說,今天在場的,你們這些參加結婚典禮的人,都是你們眷屬輪回轉世來結合的。新郎是娶自己過去的祖母。大概這個祖母往生前她很疼愛這個孫子,往生以后放不下這個情執,這個孫子還小,譬如說六七歲,祖母就死掉了,祖母非常喜歡這個孫子,結果祖母死去以后,舍不得、放不下,又來投胎,還好她有機會投胎轉世。她投胎到隔壁村,一出生,她跟這個孫子有情緣。后來孫子長大以后,就娶這個隔壁村這個小女生,是他祖母再來的。所以他就說,娶的是自己過去生的祖母。在座的賓客是以前豢(huàn)養的,你自己養的這些牛羊。鍋里面煮的是過去生的六親眷屬。喜宴上敲的鼓,那個鼓皮,是過去生父親轉生為牛的牛皮所裁制而成的。

所以從寒山的這個詩詞里面,我們要有一個領悟就是,佛法告訴我們,人的一期的生命結束,我們眾生叫分段生死,這一期生命的結束,并不是一死百了。老和尚說,人死不是一了百了,是沒完沒了,不是一了百了,如果能一了百了那就簡單了。而是會依照各人的業力,或者生天,或者作人,或者到地獄,到五趣六道中去流轉不已,這個形體消滅了,另外一個形體又誕生了。在六道里面輪回是很苦的,一般人沒有慧眼,不知道一切眾生是互為親眷的道理,因此生生世世不斷的在這里面起惑、造業,不得出離。所以佛教勸人不殺、不吃眾生肉,完全是基于慈悲心跟平等心,而且也是避免再造新殃。這是寒山大士開示眷屬的輪回。

再來,第三,夫妻永遠是夫妻嗎?我們看到這個公案里面,這位宋朝末年王某的前妻,她死了以后十歲來托夢,然后十七歲以后就又嫁給他,這個王某做妻子了,就表示他們夫妻因緣未了。那我們現在就探討說,夫妻可以永遠當夫妻嗎?就是夫妻永遠是夫妻嗎?在《大智度論》里面,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跟大目犍連尊者他們兩位是同參道友,兩位都很精進,當時他們還沒遇到佛陀以前,他們是拜外道為師,但是兩個有先講好,哪個先遇到善知識,一定要先告訴另外一位同參道友。那么當時舍利弗跟大目犍連是依止一位外道修行。我們看《大智度論·卷十一》里面這段經文:

“他日其師寢疾,舍利弗在頭邊立,大目連在足邊立,喘(chuǎn)喘然其命將終,乃愍(mǐn)爾而笑。二人同心,俱問笑意。師答之言:‘世俗無眼,為恩愛所侵。我見金地國王死,其大夫人自投火啜(chuò),求同一處,而此二人行報各異,生處殊絕。’”這個就是說,當時舍利弗跟大目犍連在侍候他的師父,他的師父生病了,躺在床鋪上,舍利弗站在床頭邊,站在他師父的頭部邊,大目犍連站在他師父的腳邊。他的師父正氣喘喘的,生命快結束了,但是在那邊愍爾而笑。那目犍連跟舍利弗兩人同心,就一起問師父說,師父你在笑什么啊?他的師父就說了,世間人的眼睛,沒有智慧眼,被恩愛所侵。我看那個金地國王死掉,那金地國王的夫人,跳到火堆里面去自殺,想要跟國王再同生同一個地方,她不知道兩人的這個行報,就是她的身口意行為,跟他的果報是不同的。為什么呢?如果國王他還有福報,他有善行,他往生善處了,那如果其大夫人沒有善行,她不能往生善處啊,兩個就是行報各異了,果報就不同了,就“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了,不同的果報啊,所以“生處殊絕”。所以他們投生的地方是一定不一樣的。

那么,剛才有提到說,舍利弗跟目犍連他們剛開始是依止外道,后來遇到佛陀,他們為什么依止佛陀呢?就有一天,他們在路上行走的時候,舍利弗就碰到了一位修行者,叫馬勝比丘,法相非常莊嚴,他說,喂,你為什么那么莊嚴呢?你的師父是誰呢?馬勝比丘就跟舍利弗說,我這個人是很愚駑(nú),我很笨。他說,你跟哪個師父學的?你告訴我。他說,我很笨,我講不出來,但是我師父教我一句法語,我朗誦給你聽。那這個馬勝比丘就誦一首法語,“諸法因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這個“大沙門”就是佛陀,所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常這樣來告訴我們,教誨我們。

這個是講到夫妻可以永遠當夫妻嗎?我們特別引用這個舍利弗跟目犍連,他們當時依止外道師父,他的這個開示。

再來我們看第四點,只有去西方,才會在一起成法侶。這老法師開示的,不往生極樂世界,你永遠是孤單的。

一,佛家講“愛別離”苦,再親愛,夫妻、父子、朋友,一定要別離,生離死別,死了以后很難在一起,為什么?因為各人的業不相同。就像剛才那個舍利弗的外道師父開示的一樣,行報不同,他這個行報各異,各人的業不一樣,不相同。

二,各人造業不一樣,在六道里頭隨業受報,一轉世,一投胎,各人到各人的道去了,怎么會在一起呢?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各人吃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是這個意思。

第三,所以要知道,在世的時候,大家不管感情怎么好,死了之后各奔前程。真正能夠永遠在一起的,只有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方法,念佛求生凈土。

第四,你要是到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你跟你的家親眷屬是天天見面的。所以,要想常常見面,這個地方是非去不可。

第五,而且,你要勸你的這些親人,假使他們舍不得分開,他們想要永遠在一起,就必須要一起發愿,共同念佛求生凈土,要信愿持名。我在讀黃念祖老居士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解》,就《大經解》里面,黃念祖老居士開示我們,信愿持名。蕅益大師說,信愿持名。其實信愿,你看往生的三品,上中下品,統統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黃念祖老居士說,其實信愿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上中下品,都一定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什么?信愿持名。所以你想永遠在一起,就必須要共同發愿,念佛求生凈土,也唯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家才能夠真正在一起,永遠在一起,那時候叫做法親眷屬,菩薩法侶。

第六,除此之外,你想要永遠在一起,老和尚說,給各位說,根本不可能。人死了以后,被業力所牽去輪回了,下一次再碰到,那真是無量劫之后了,縱使碰到了,眼前也不認識。為什么?改頭換面了,長相也不一樣。個性或許沒有變,但是長相又不一樣,改頭換面了,見面就不相識了,也不知道是你過去生的眷屬了。

第七,所以,哪有想佛好呢?真正想和喜歡的人,永遠不分開,永遠在一起,大家都想阿彌陀佛,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第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跟你的家親眷屬是天天見面的,你永遠不會孤單;不往生極樂世界,你一定要知道,你永遠是孤單的。

這就是我們講到這一段“夫妻因緣”,我們特別提示,引用寒山大士以及老法師的開示。夫妻眷屬因緣的輪回,四種因緣。以及六道輪回里面互為眷屬。那再來,最后就是,夫妻想要永遠在一起,只有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可以成為同參道友,永遠在一起。

好,我們看下面這一段公案:

“離書現果(勸懲錄)”

“順治戊戌(wù xū)科會試。點名時。有浙江孝廉某。筆中搜出離婚書稿。監臨大怒。杖而枷(jiā)之。革去舉人。叩其故。乃其窗友。欲得某人之妻為妾。孝廉為彼畫策。先誣之以惡名。令其夫怒。欲出妻。然后從中說合。代其寫就婚書。誤將其稿塞入筆中也。”

我們看這一段名相注釋:

“順治戊戌科”,“順治戊戌”是清順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戊戌科”是指戊戌年所舉辦的“會試”稱之。

“會試”,明清科舉制度,每三年會集各省舉人于京城考試為“會試”。

我們再來跟各位報告古代科舉考試的名稱。古代科舉考試的名稱分成鄉試、會試、殿試,我國古代明清時期,選拔官員主要途徑是科甲制度,又稱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從隋唐開始,經過變革和發展,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的科甲制度有嚴密的規定。例如考試的內容,鄉試跟會試的階段,專取《四書》《五經》作命題,考生答題有固定的程式,必須要八股文。

古代科舉考試的形式,按照等級分為鄉試、會試、殿試。

一,鄉試。鄉試又稱為秋闈(wéi),三年考一次(一般都是在當年的八月,所以稱為秋闈)。在各省省城舉行,應試者為各省的秀才,也就說要報考鄉試的,它的條件是秀才,錄取者稱為“舉人”,舉人也叫做“孝廉”。就是我們講堂叫孝廉講堂,也叫做“孝廉”,就是舉孝廉。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這是鄉試。

二,會試。會試也稱為春闈,是鄉試后次年,就是第二年的春天(三月)在京城舉行,由禮部負責主辦。應試者為鄉試通過的舉人,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貢士第一名的稱為“會元”。

三,殿試。殿試又叫做“廷試”。是會試后取得貢士資格來參加,在京城的保和殿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錄取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如上可知,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所以古代說三元及第,是這樣來的,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都考中第一名的,稱為“連中三元”。

“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古代中國讀書人得到這個稱號的也寥寥無幾。據不完全的統計,在中國古代漫長的科舉考試中,也僅有十九人三元及第,其中文狀元十六位,武狀元三位。

好,這個是我們介紹鄉試、會試、殿試,或者是廷試,它的由來,也讓大家了解古代科舉考試的一個制度,解元、會元、狀元,這個“三元及第”的由來是這樣。

再來看,“孝廉”,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

“監臨”就是指科舉制度下鄉試的監考官。或者負責監察臨視責任的官吏。這個地方是指會試的監考官。

“說合”,從中介紹,促使事情成功。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

離書現果(據《勸懲錄》)。順治戊戌年科舉考試,點名時,浙江孝廉某某的筆中搜出離婚書,監臨官員大怒,一頓板子,撤銷他的舉人資格。查問緣故,原來是他的同窗想要奪別人的妻子為妾,他就出謀劃策。首先造謠中傷那個女人,使她的丈夫發怒,想要休妻,然后又從中替同窗作媒,代女人寫好了離婚書,不小心把書稿塞進了筆中。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按”語:

“甚矣。天條之最惡破人婚姻也。無論既婚之后。不可輕言離異。即未婚之前。如或已定。亦不可變更。昔昆邑(yì)有一舊姓。貧而無子。止生一女。薪水之計。皆其義仆周給。歷有年月。家主深感其惠。還其券而優禮之。而義仆適有一子。聰秀。主人欲與結婚。固辭不敢。強而后從。彼此甚相得。未幾。主人夫婦皆死。撫其女為養媳。逾(yú)年。主人之宗族。以良賤不婚為名。索詐不已。至于成訟(sòng)。官斷離異。義仆竟以此破家。族人不能養其女。女卒以窮餓抑郁死。女死未幾。附于族人之身。歷道其故。凡同謀者數人。皆得暴疾。相繼而亡。”

好,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

“天條”,上天的律令、法規。

“舊姓”,指世族。語本,就是本來這個“舊姓”,是出自《左傳·隱公八年》:“官有世功,則有官族。”,原謂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稱世家大族為世族。這個“舊姓”,就是指沒落的大戶人家。

“薪水”,采薪汲水,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條件。

“周給”就是周濟救助。

“卒”,終究,終于。

好,我們看這一段按語的白話解:

上天最痛恨破壞別人的婚姻。已經結婚以后,不能輕易說離婚;沒有結婚以前,如果名義已定,也不能夠變更。從前我家鄉有一個衰落的大戶人家,貧窮沒有兒子,只生下了一個女兒,生活費用全靠一個仆人維持。長年累月,主人被他的義舉深深感動,歸還了契約,非常尊重他。仆人有一個兒子,長得聰明秀氣,主人想要把女兒嫁給他,仆人堅決拒絕,不敢接受,主人強迫訂了婚,兩家的感情更加深厚。沒有多久,主人夫婦都死了,仆人就撫養他們的女兒為童養媳。過了一年,主人的家族,以門第不當為由,敲詐勒索,要拆散他們的婚約。以至于打上官司,官府判定毀約。仆人因此敗家,族人又不能撫養這個女孩,女孩因為窮困饑餓心情抑郁而死。女孩死了不久,她的魂附到族人身上,訴說自己的痛苦,同謀的那些族人,都得猛暴疾病,不久之后相繼死亡。

好,最后我們剩下一點時間,來聆聽老法師的開示,破壞別人的家庭,這個因果很重很重。

第一點,老法師說,世間人為什么會有“愛別離”?這是我們過去生自己造不善業。我們知道“愛別離”是八苦之一,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所以這個愛別離苦是八苦之一。為什么在這個世間會有愛別離苦呢?譬如說白發人送黑發人,老年的時候,子女相繼夭亡,相繼死去,這也是一種愛別離。或者夫妻不能白頭偕老,壯年的時候,夫妻有的一人先過世,這也是一種愛別離苦。老和尚說為什么會有這種愛別離苦呢?主要是因為過去世自己有造不善業,破壞別人的家庭。這注意哦,破壞別人家庭。使別人的家庭不能夠完聚,完全、圓滿的聚合。你把人家拆散了,讓別人愛別離,那你今世也得愛別離苦,有因有果,是這樣來的。于是我們在這一生也要受到這種愛別離的果報。這個是首先老和尚告訴我們,不要去破壞別人的婚姻,也就這里我們的經文,第五十七句,“勿破人之婚姻”,這也是會得愛別離苦。因為你讓別人愛別離苦,你將來受的果報也是愛別離苦,如是因,如是果。

第二點,古時候,破壞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因為那個時候古代環境單純,人心清凈、善良,民情風俗也比現代好非常的多。反而是古代的時候,破壞畜生的家庭事情很多。殺生害命,殺害這些物命,讓它們這個家庭也破散了。動物也有家庭,你讓這個動物家庭破散了,這果報很慘烈,都受這樣的果報。什么樣的因,就有什么樣的果報;什么樣的果報,過去生中一定有因緣。我們讀《地藏經》里面,在〈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里面有講,“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第三,凡是破壞眾生的家庭,不能不受報應。我們最常見的是,小鳥也有家庭,你去抓這個鳥,抓窩里面的蛋,你破壞人家的家庭,你叫人家家破人亡,來生你得人身,也要有“家破人亡”的這個果報跟報應,這個是事實。這在我們臺南關廟就有,曾經有一個人以抓雛鳥為生。那你知道這個母鳥都會在那個電線桿的洞里面,在那邊筑巢,在那邊生蛋,來撫養這個雛鳥,它飛出去覓食。這個獵人就爬上電線桿以后,就是要去捕捉這個雛鳥,拿去販賣,叫八哥。八哥,因為在市場,是可以賣到好價錢,他就把這個雛鳥,還沒長羽毛這個雛鳥。抓了以后放在口袋里面。結果不小心,手一揮,就碰到高壓電線,就當場電死在電線桿上面,就真的是變成一個鳥人。后來消防單位來了,用這個機器升高以后,把他大體搬下來,他人已經死亡了,口袋里面的雛鳥還沒死掉。這就是什么?家破人亡。

第四,破壞別人的家庭,這個因果很重很重。佛經上講得很清楚,邪淫的罪過很重。你貪圖的只是片刻之歡,可是你后頭要受無量劫的罪報。一定要了解后果的嚴重,這個事情做不得。

第五,古大德常常告訴我們,“萬惡淫為首”,淫為首,你看今天的社會,的確是排在第一個,今天人不知道那是惡的根本。你看今天人的造作,這真是古人所謂的、所講的“造孽”。

第六,破壞別人的家庭,這是“造孽”,所以我們要記得,破壞別人的家庭,這是“造孽”,這是惡事。你今天造作惡因惡業,你將來一定感得惡報。“殺盜淫妄”,你只要搞上這個,果報決定在地獄,這是一定要警惕的。

第七,佛在經論上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淫欲是色,五欲里面最嚴重的就是色,你淫欲不斷,你就不能夠超越輪回。

這個淫欲,慈舟大師特別有開示。慈舟大師是我們民國年代的,佛門里面的持戒念佛,有德行成就的一位高僧大德。臺灣的懺云老法師的師父,就是慈舟大師。慈舟大師有《開示錄》的全集。我也有看過慈舟大師的《開示錄》。

慈舟大師開示說,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想。唯有“淫”,是不能夠作隨緣消舊業想的。慈舟大師這句話講得非常好,人家殺害你,人家偷盜你,人家騙你的錢財,今天你遇到了,你可以作隨緣消舊業想,也可能是我過去生是我殺他,或者我過去生曾經偷他的錢,或者我過去生曾經騙過他,你可以作隨緣消舊業想。但是慈舟大師說,只有“淫”這一件事情,不能夠作隨緣消舊業想。有可能你碰到你過去生的眷屬,也有可能你碰到你過去生的妻眷,跟你有情愛因緣的人,但是慈舟大師說,不能作隨緣消舊業想,這個業是不能夠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了只是片面。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

這個是慈舟大師在《慈舟法師開示錄》里面,講得非常的精確、重要。他的方法就告訴我們,遇到這個色欲的事情,沒有其他方法,就是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是好。

《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楞嚴經》告訴我們,佛陀開示我們,為什么會有輪回?“汝愛我心”,你很喜歡我,你很愛我,我也很憐愛你的美色,“我憐汝色”,因為這個因緣,經過百千劫就在六道里面纏縛不休,“常在纏縛”。這個,慈舟法師說,學佛如果你不劃清道路,就不能夠了生脫死。所以希望大家念念之間,要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修行。

第八,老和尚說,所以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如果我們真的想在這一生當中,想要超越六道輪回,那我們一定要把“淫欲”的念頭斷掉;否則的話,你念佛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所以“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在《楞嚴經》里面,佛開示得很清楚。所以你如果,你真心想要出三界了生死,淫戒應該是列第一個。要想要真正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必須要斷淫,以斷淫為根本。這一條如果做不到,所希求的目標就很難達到。我們自從無始劫以來,都是在生死輪回,就是被這一條害苦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必須要覺悟。

關于戒淫這個事情,老和尚說,世間人不太愿意聽,也不愛聽,倘若他或是她都還沒有出離心,對這種事還是會有貪念的,縱使他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為什么念佛人這么多,往生的人這么少?問題就出在這里。

有人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就怕了,他說,那恩愛夫妻,難舍難離。老和尚就告訴他們說,你們的愛是假的,能愛幾年呢?死了以后各自分飛,愛誰去呢?若夫婦二人同修念佛法門,都能夠了解事實真相,那將來同生凈土,豈不是更好嗎?如果你們夫婦二人,一個信佛,一個不信;信佛的更應該要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生凈土,將來到西方以后,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哪一道。然后你倒駕慈航再回入娑婆,去搭救她,或者搭救他,以及其他的親人眷屬,這才是真正愛他們。

學佛,無論修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念得再好,《無量壽經》念得再多,若不斷淫、怒、癡,不斷淫、怒、癡,就如同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亦枉然”。

我們念佛不要以為將來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么簡單的。如果煩惱習氣伏不住,念這一句佛號不得力。所謂“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習氣,境界現前,淫、怒、癡、慢還是會現行,還是會發作,那就沒有用處了,不能夠往生,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往生無望。

所以這一段,老和尚開示得非常好,教我們要斷什么?要斷淫欲的心,這才是根本釜底抽薪之計。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就講到這里。感恩各位同修大德,若有講得不妥之處,敬請同修大德批評指教。阿彌陀佛。

看網友對 黃柏霖老師主講《安士全書》(第101集) 的精彩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在线电影| 伊人中文字幕 | 久热精品免费 |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 午夜不卡福利视频 | 嫩草国产| 日韩成人在线播放 | 九九久久99 | 韩日中文字幕 | 精品视频亚洲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 亚洲精品大全 |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91 |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15 | 超碰在线亚洲 | 视频在线h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 97精品国产手机 | 国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黄频视频 | 日韩成人在线看 | 午夜影院视频 | 老妇激情毛片免费 | 国产高清视频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久久久中文| 亚洲手机在线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成年人黄色免费视频 | 国产综合在线视频 | 久久四虎 | 日韩喷潮|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麻豆av片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