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不倦(浙人面述)
【原文】明末,浙江史某,好善樂施,尤喜齋僧。時有寺僧大成,募盞飯供眾。道經史家門首,史若見飯少,必以己飯足之。如是歷有年所,毫無厭心。一日夫人坐草,見大成步人房中,眾駭異,索之無有。俄而產婦生男,急遣人蹤跡之,而僧已于是日回首矣,遂以大成名之。幼甚聰慧,茹胎齋。及長,文譽日隆。至順治間,大魁天下〖謂科舉考試殿試居首,即中狀元〗。[按]但行善而不信佛,其所修福,識者目為第三世之怨。何則。以彼第二世享福時,必然造孽,至第三世,決受苦報也。史君原從佛法中來,故雖遇榮華而不昧。
【譯白】明朝末年,浙江史某愛好布施行善,尤其喜歡齋僧。當時有一位大成師,經常下山化募齋飯回寺供養僧眾。每次從史家門前經過,史某若見他所化齋飯太少,必定用自家之飯添足。如此數年以來,從無一念厭煩之心。一天,史某夫人臨產,見大成師走進房中,眾人驚駭不已,可是到處尋找不見。一會兒,產婦生下一男孩。史某急忙派人到寺里詢問大成師之蹤跡,得知其已于當天圓寂了。史某于是為兒子取名大成。其子從小就聰慧異常,并且在母胎中就茹齋。及至長大,文章聲譽曰益受人推崇。至順治年間,考中狀元。[按]只行善而不信佛,其所修之福,在明眼人看來,為第三世怨。為什么呢?因為在他第二世享福時,必造罪孽。到了第三世,則定要墮落受苦報。史君原是佛法中人,所以今世雖遇榮華富貴而猶能不昧本心。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樂施不倦
看網友對 樂施不倦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