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附征事二則
餓夫酬德(出自《左傳》)
【原文】晉趙宣子,田于首山,見翳桑之下有餓者,知其三日不食,乃食之。食焉,而舍其半。問之,曰,欲以遺老母耳。使盡之,而更贈以簞食與肉。后靈公欲殺宣子,伏甲而斗于門內,宣子幾被戮,忽有介士,倒戈而救之出。因問其故,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或有識之者,曰,此靈輒也。[按]一飯之恩,可以免死。綈(ti)袍之戀,足以延生。孰謂措衣食者,僅周道路之饑寒哉。
【譯白】春秋戰國時,晉國趙宣子(趙盾)在首陽山打獵,見到桑樹蔭下有位已餓得奄奄一息的人,得知他已三天沒吃東西了。趙宣子給他食物,他吃了一半,留下一半。趙宣子問他為什么。他說:“要留著帶回家給老母親吃。”趙宣子讓他全部吃完,另外又送他一竹筒飯和肉。后來晉靈公要殺趙宣子,在宮門內埋下伏兵,趙宣子幾乎要被殺死了。忽然有個衛兵,倒過戟來救護趙宣子逃了出去。趙宣子問他為何相救,其回答說:“我就是桑樹蔭下那個挨餓的人。”問他名字和住址,不答而退。有認識他的人說,此是靈輒。[按]雖只一頓飯之恩,便可得免一死。又,戰國時魏國大夫須賈誣陷范雎(ju)暗通齊國,范雎被迫逃往秦國,秦國任命他為丞相。后來須賈出使秦國,范雎穿著破衣去見須賈。須賈看他可憐,便送他一領綈抱。當須賈得知范雎已是秦國丞相時,大驚失色,心想此番必死無疑。而范雎因念他贈綈袍一事,就寬恕了他。誰能說施人衣食,僅周濟道路上之饑寒呢?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餓夫酬德
看網友對 餓夫酬德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