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馬鞭親(出自《冥報拾遺》)
【原文】唐并州文水縣李信,為隆政府衛士。顯慶某年冬,乘赤驥馬,并帶驥駒一匹,隨例往朔州赴蕃。時風雪嚴凝,行十余里,馬不能進。信鞭之數十,馬遂作人語,謂信曰,我是汝母,為生前背汝父,將石余米付幼女,故今獲報。此駒即汝妹也,亦為償債耳。信聞之,不勝悲泣,乃躬負鞍轡(pei),告之曰,信是我母,當自行歸家。馬遂前行至家。信兄弟乃別作廠室養飼,有同事母,常為其齋僧禮懺,合門精進修持。時工部侍郎溫無隱,岐州司法張金停,俱以丁艱【為父母服喪〗在家,聞而駭異,就家詢之,見馬猶在云。[按]財物之可通融者,無如夫妻子女,乃猶毫不假借如此。然則世之偏憎偏愛,而私為厚薄者,可為寒心。
【譯白】唐朝并州(今山西)文水縣李信,為隆政府衛士。唐高宗顯慶某年冬,他騎著赤驥馬,并帶一匹小馬駒,隨例往朔州赴蕃。當時正值嚴寒,風雪交加,走了十幾里路,馬就走不動了。李信鞭打了幾十下,馬忽然口出人言對李信說:“我是你母親,只因生前背著你父親,把一石多米偷偷付給小女,所以今天得此報應。此小馬駒就是你妹妹,也因償債才投生為馬。”李信聽馬這么說,禁不住悲傷落淚,就自己背著鞍轡,對馬說:“您既是我母親,就請自己尋路回家吧。”馬即在前面一直走回家。李信兄弟便為其另建馬棚飼養,有個同事的母親,常為它們齋僧禮懺,全家人都精進修持。當時工部侍郎溫無隱、岐州司法張金停都因守喪在家,聽聞此事,非常驚駭,前往李家詢問,果然見那兩匹馬還在。[按]財物之可與人互相通融的,莫過于夫妻、子女。但若在背后私自竊用,同樣絲毫不能寬容。那么世間有些父母對子女懷有偏心的,私下里常常厚此薄彼,見此例果報,應該寒心啊!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鞭馬鞭親
看網友對 鞭馬鞭親 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