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世科第(出自《現果隨錄》)
【原文】太倉王文肅公錫爵,號荊石,為人謙恭溫厚,廣積陰功,為神廟首輔。雖貴顯,終身不二色。梵宇無大小,皆書額護持。晚年命工以金銀汁畫大士像,手書心經于上,施人供養。子緱(gou)山先生,諱衡,亦榜眼。孫煙客先生,諱時敏,增修世德,篤信三寶,每至黎明,即盥漱禮誦,嘗謂人曰,吾十七歲持金剛經,至今年垂八十,未嘗缺一日。儉歲,首創糶官米,兼煮粥濟民。同里孝廉陸允升,夢至一大寺,見六人挑豆至,黃豆中雜以蠶豆。或問之,旁一老僧曰,此皆煙翁前生所積善業也,大善計一蠶豆,小善計一黃豆,共有六擔。孝廉曾以此遍告人,是以知之。生子九人,孫二十余人,皆掇巍科,躋顯要。第八子諱掞(yan)者,復登相位。先生贈如其爵。榮盛未艾。[按]太倉累葉聲望,或見于國史,或載于家乘,美不勝書。茲特于愿云師現果隨錄中,節出一二,以志篇末,聊為勸善之一助。
【譯白】江蘇太倉王文肅公,名錫爵,號荊石。為人謙恭溫厚,平時廣積陰功。明朝神宗皇帝時為首輔。雖地位貴顯,終身不納妾。佛寺無論大小,都書額護持。晚年命工匠用金銀汁畫觀音大士像,手書《心經》一卷于畫上,布施與人供養。兒子緱山先生,諱衡,考取榜眼。孫子煙客先生,諱時敏,增修世德,篤信三寶,每天清晨起床洗漱后即拜佛誦經。王文肅曾對人說:“我從十七歲開始每天誦《金剛經》,至今年已八十,從來沒有間斷一天。”在糧食歉收年歲,先生首創糶官米,并煮粥濟民。同鄉孝廉陸允升,夢見自己來到一座大寺,見六人挑豆來,黃豆中雜有蠶豆。有人問此豆怎么不一樣,旁邊一老僧說:“此都是煙翁前生所積之善業,每做一件大善,就以一粒蠶豆計數。若是小善就以一粒黃豆計數,總共積有六擔,孝廉將此夢境經常說給人聽,所以筆者知此事。煙客先生有兒子九人,孫子二十多人,都高登科第、躋身顯要。第八子偉技,于清朝康熙年間任文淵閣大學士。先生也受贈相應爵號。子孫榮盛發達,歷久不衰。[按]太倉地方歷代有聲望之人,有的收錄在國史,有的載于私家筆記,美不勝書。在此特于愿云師所編《現果隨錄》中節選出一二,置于本書篇末,權且作為勸善之一助。
摘自安士全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累世科第
看網友對 累世科第 的精彩評論